《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书评
一开始阅读时,甚至有些排斥它鸡汤式的说教,慢慢读下去,开始发现书中蕴藏的宏大的生命母题。这是一本拥有儿童文学的题目,却能为年龄阶段的读者提供指导的寓言书。
成书于1988年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作品。他被誉为“唯一能够与马尔克斯比肩,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这部作品甚至被翻译成 68 种语言,是迄今为止出版语种最多的书。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西班牙牧羊少年,他渴望云游四方。两次梦见他可以在埃及的金字塔旁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在撒冷之王的启示下,他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期间被偷过钱财,在水晶店打工,陷入爱情,寻找炼金术师,他始终感受到天命的召唤。在历经种种磨难和考验后,穿越了撒哈拉大沙漠,终于看到了肃穆而壮丽的金字塔,领悟到了真正埋藏珍宝的地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没有暴力与情色,却被奉为行动的“圣经”。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寓言故事中,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人生向导。“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你会发现沙漠里有生命,发现天空中有星星,发现士兵们打仗是因为战争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做什么并不重要,世上的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通常懵然不知,重要的不是职业,而是人生。”各种启示性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正如作家在该书序言中提示的那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象征性作品”,启示人们在人生的洪流面前不要惊慌失措,人们与世界与永恒连接在一起,有所追求有所期待就有可能实现目标。
作品围绕最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天命”。“天命就是你一直期待去做的事情。”至于怎么实现天命,撒冷王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一个伟大的真理: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是,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万物皆为一物。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简单来说就是“心想事成”。但是事情总是没有那么简单,谁都知道梦想哪能想想就实现了,关键还要靠领悟与实践。在小说的后半部,男孩掌握了宇宙语言的要义,他与沙漠、与风、与太阳对话。这实际上印证了小说中一直重复出现的那句“万物皆为一物”。单从对话还是难以判断我们到底需要做些什么。牧羊少年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这个少年既有着云游四方的理想,又有着纯净的孩童心灵。在身上的钱财被骗了之后,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的信任,他在当地一家水晶店打工,为老板出谋划策,积攒旅费去沙漠寻找宝藏。他有时也会忘记自己的使命,“预兆总是会出现在为天命而奋斗的人之前”,内心总是适时地提醒他天命的存在,并在历险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领悟。故事的结局是,他并没有在沙漠中找到宝藏,反而得到启示,宝藏原来藏在当初出发的地方。显然,没有经过历险,男孩就无从得知事情的真相,没有去一趟撒哈拉沙漠就不知道最终的宝藏埋藏之地,尽管回到原点这个结局有些戏谑,但读完这个故事的读者都明白,磨砺是一条必经之路。
小说原版名字叫《The Alchemist : A Fable About Following Your Dream》直译过来就是《炼金术士:一个有关追随你的梦想的寓言》。中译本将书名翻译《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事实上淡化了炼金术在小说中的色彩。之所有以《炼金术士》为题,在引子中,作者已经点明这部书是炼金术士正在阅读的书本。而文中的炼金术士是在小说的下部后半部分才出现的。他的作用和撒冷王、女巫、英国商人的作用一样的,他为圣地亚哥提供建议,帮助他离天命更进一步。和其他人不同的是,炼金术士知晓自己的天命,他的天命是做一个炼金术士,而学习炼金术并不是圣地亚哥的天命。他是个真正会点石成金的人,也就是说他已经掌握了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掌握了宇宙的语言。但是,小说的主角并不是炼金术士,题目中的炼金术士指的不应指的是结尾这一位。作者保罗•柯艾略本人是一位狂热的炼金术爱好者,他曾耗费了十一年的时间钻研炼金术。甚至加入一个拉姆教派。他表示,在师父的指导下,在空洞、充满象征的炼金术士的语言中,他发现了“天命”和“上帝的神迹”。他说:“然而我的理性推理却拒绝承认其真实性,因为它们过于简朴。”“元精并非总装在一只小瓶子里,以泡在液体中的卵状物形式出现,毫无疑问,我们大家都能够探摸到世界灵魂。”这也就是小说中所要强调的“炼金术”——将真实的生活“点石成金”。
无论是小说内容还是它所表现的主旨,无不浸润和渗透着神秘主义意蕴的美学特质,宗教精神的色彩也无处不在。在引子前面,他便摘取了《路加福音》中的一个小片段。他依然需要借助宗教教义来启示人们去追寻自己的天命,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作品在西方国家风行的原因之一。“没有任何一颗心在追求梦想的时候感到痛苦,因为追寻过程的每一刻,都与上帝和永恒同在。”“所有幸福的人都是心中存有上帝的人。”上帝的力量常常出现在字里行间。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这里的“上帝”理解为“天命”的主宰者。在神秘主义关于神秘关系的主张里,他们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内在的“神秘启示”直接认识上帝,与上帝沟通,不需要通过教会或神父做中介。这一点也正是圣地亚哥所做到的。许多中国文学作品缺乏这种宗教精神作为支撑,不过,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大可不必排斥他的宗教精神。西方往往把人生终极意义和上帝联系在一起,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可将其作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渴求的一种超感官认识。也正是有了上帝这个命题,保罗•柯艾略才得以在作品中结合“炼金术”,把人生箴言一股脑的全部倒出来。
尽管小说没有令人纠结的情节,他依然安排了一段纯洁的爱情调剂读者的胃口。“世上总有人在等待着另外一个人,无论是在大沙漠还是在大城市。当这两个人最终相遇,四目相对的时候,过去的一切和将来的一切全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只有眼前的这一刻最重要。”“少女的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微笑,这是一个预兆,是男孩今生今世在冥冥中苦苦期待的一个预兆,是男孩在羊群、书籍、水晶器皿以及沙漠的寂静中苦苦寻觅的一个预兆。”法蒂玛的爱情是促使男孩前进的力量。文中也不乏美丽动人的小故事,读来丝毫不觉疲倦。
阅读到最后,我们发现作者强调的“天命”与中国的天人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与天存在必然联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人们排除内心蒙蔽的时候,就达到与天交流的境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启示我们以一种新的世界观来看待事物,即以强调生命自足性、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同时反对急功近利,反对将人的物质欲望奉为世界的最高原则和动力。甚至超越自我,超越个体,以万物平等为准则,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以求更加接近世界的本真。“风刮了起来,它带来了一个男孩非常熟悉的香味和一个甜蜜的亲吻”,这恰恰是这部寓言书寄予人们精神上难以言说的甜蜜感。
成书于1988年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作品。他被誉为“唯一能够与马尔克斯比肩,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这部作品甚至被翻译成 68 种语言,是迄今为止出版语种最多的书。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西班牙牧羊少年,他渴望云游四方。两次梦见他可以在埃及的金字塔旁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在撒冷之王的启示下,他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期间被偷过钱财,在水晶店打工,陷入爱情,寻找炼金术师,他始终感受到天命的召唤。在历经种种磨难和考验后,穿越了撒哈拉大沙漠,终于看到了肃穆而壮丽的金字塔,领悟到了真正埋藏珍宝的地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没有暴力与情色,却被奉为行动的“圣经”。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寓言故事中,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人生向导。“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你会发现沙漠里有生命,发现天空中有星星,发现士兵们打仗是因为战争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做什么并不重要,世上的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通常懵然不知,重要的不是职业,而是人生。”各种启示性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正如作家在该书序言中提示的那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象征性作品”,启示人们在人生的洪流面前不要惊慌失措,人们与世界与永恒连接在一起,有所追求有所期待就有可能实现目标。
作品围绕最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天命”。“天命就是你一直期待去做的事情。”至于怎么实现天命,撒冷王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一个伟大的真理: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是,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万物皆为一物。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简单来说就是“心想事成”。但是事情总是没有那么简单,谁都知道梦想哪能想想就实现了,关键还要靠领悟与实践。在小说的后半部,男孩掌握了宇宙语言的要义,他与沙漠、与风、与太阳对话。这实际上印证了小说中一直重复出现的那句“万物皆为一物”。单从对话还是难以判断我们到底需要做些什么。牧羊少年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这个少年既有着云游四方的理想,又有着纯净的孩童心灵。在身上的钱财被骗了之后,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的信任,他在当地一家水晶店打工,为老板出谋划策,积攒旅费去沙漠寻找宝藏。他有时也会忘记自己的使命,“预兆总是会出现在为天命而奋斗的人之前”,内心总是适时地提醒他天命的存在,并在历险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领悟。故事的结局是,他并没有在沙漠中找到宝藏,反而得到启示,宝藏原来藏在当初出发的地方。显然,没有经过历险,男孩就无从得知事情的真相,没有去一趟撒哈拉沙漠就不知道最终的宝藏埋藏之地,尽管回到原点这个结局有些戏谑,但读完这个故事的读者都明白,磨砺是一条必经之路。
小说原版名字叫《The Alchemist : A Fable About Following Your Dream》直译过来就是《炼金术士:一个有关追随你的梦想的寓言》。中译本将书名翻译《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事实上淡化了炼金术在小说中的色彩。之所有以《炼金术士》为题,在引子中,作者已经点明这部书是炼金术士正在阅读的书本。而文中的炼金术士是在小说的下部后半部分才出现的。他的作用和撒冷王、女巫、英国商人的作用一样的,他为圣地亚哥提供建议,帮助他离天命更进一步。和其他人不同的是,炼金术士知晓自己的天命,他的天命是做一个炼金术士,而学习炼金术并不是圣地亚哥的天命。他是个真正会点石成金的人,也就是说他已经掌握了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掌握了宇宙的语言。但是,小说的主角并不是炼金术士,题目中的炼金术士指的不应指的是结尾这一位。作者保罗•柯艾略本人是一位狂热的炼金术爱好者,他曾耗费了十一年的时间钻研炼金术。甚至加入一个拉姆教派。他表示,在师父的指导下,在空洞、充满象征的炼金术士的语言中,他发现了“天命”和“上帝的神迹”。他说:“然而我的理性推理却拒绝承认其真实性,因为它们过于简朴。”“元精并非总装在一只小瓶子里,以泡在液体中的卵状物形式出现,毫无疑问,我们大家都能够探摸到世界灵魂。”这也就是小说中所要强调的“炼金术”——将真实的生活“点石成金”。
无论是小说内容还是它所表现的主旨,无不浸润和渗透着神秘主义意蕴的美学特质,宗教精神的色彩也无处不在。在引子前面,他便摘取了《路加福音》中的一个小片段。他依然需要借助宗教教义来启示人们去追寻自己的天命,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作品在西方国家风行的原因之一。“没有任何一颗心在追求梦想的时候感到痛苦,因为追寻过程的每一刻,都与上帝和永恒同在。”“所有幸福的人都是心中存有上帝的人。”上帝的力量常常出现在字里行间。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这里的“上帝”理解为“天命”的主宰者。在神秘主义关于神秘关系的主张里,他们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内在的“神秘启示”直接认识上帝,与上帝沟通,不需要通过教会或神父做中介。这一点也正是圣地亚哥所做到的。许多中国文学作品缺乏这种宗教精神作为支撑,不过,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大可不必排斥他的宗教精神。西方往往把人生终极意义和上帝联系在一起,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可将其作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渴求的一种超感官认识。也正是有了上帝这个命题,保罗•柯艾略才得以在作品中结合“炼金术”,把人生箴言一股脑的全部倒出来。
尽管小说没有令人纠结的情节,他依然安排了一段纯洁的爱情调剂读者的胃口。“世上总有人在等待着另外一个人,无论是在大沙漠还是在大城市。当这两个人最终相遇,四目相对的时候,过去的一切和将来的一切全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只有眼前的这一刻最重要。”“少女的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微笑,这是一个预兆,是男孩今生今世在冥冥中苦苦期待的一个预兆,是男孩在羊群、书籍、水晶器皿以及沙漠的寂静中苦苦寻觅的一个预兆。”法蒂玛的爱情是促使男孩前进的力量。文中也不乏美丽动人的小故事,读来丝毫不觉疲倦。
阅读到最后,我们发现作者强调的“天命”与中国的天人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与天存在必然联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人们排除内心蒙蔽的时候,就达到与天交流的境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启示我们以一种新的世界观来看待事物,即以强调生命自足性、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同时反对急功近利,反对将人的物质欲望奉为世界的最高原则和动力。甚至超越自我,超越个体,以万物平等为准则,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以求更加接近世界的本真。“风刮了起来,它带来了一个男孩非常熟悉的香味和一个甜蜜的亲吻”,这恰恰是这部寓言书寄予人们精神上难以言说的甜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