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差生的感悟
中学的时候,从心底里我对那些混混是非常蔑视的。觉得他们整天追寻的都是感官上的娱乐,对,就是这种感官上的快乐,比如结一帮兄弟闺蜜,比如交几个暧昧对象,比如半夜出去唱K打群架,比如天天化着浓妆比着V字自拍,在我看来都是极其可笑的事情。他们往往追寻一种戏剧化,大声哭大声笑,即便他们很可能并不是如此地快乐和悲伤。这在我看来很做作,很愚蠢。
因为初中班主任奉行“好带差”的原则,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是被扔在一群所谓的差生里的。不过好在这些差生人品并不很坏,我也不是很不会做人的那种,所以在和他们相处的那段时间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彼此都明白对方和自己绝不是同一类人,但是互不干涉。每次上课时我周围总会睡倒一片,下课我也会把我的笔记给他们分享,课间的时候他们一起聊天也愿意带上我,给我讲讲谁谁谁又分手了,谁谁谁又和谁打架了这些事情,总之一来二去,大家都变得熟悉了,甚至偶尔他们还会和我这种古板的好学生称兄道弟。当然,他们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教室只是他们用来睡觉的一个地方,我每天依旧会看到他们早晨拖着无比疲惫的身体来到学校,黄昏精神百倍地走出校门,仿佛要去赴一场浪漫的约会或是英勇壮绝的战斗。
渐渐的,我对差生和混混的看法有所改观。取而代之就是像题主一样的迷惑了:为什么他们对朋友的态度和普通人并没有差别,他们的人品也有很好的一面,但是却甘于堕落呢?
于是有一次,一个平时和我还说得上几句话的女生给我看了她做的课堂笔记。那女生成绩很差,平时为人也很泼辣,关于她和年级女生撕逼的事情我时有耳闻,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太妹。但是,她的笔记异常地工整干净,字迹清秀。那一刻我真的是很震惊。我难以想象一个几乎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的差生竟然可以整理出这么干净漂亮的笔记。
于是我问她,你平时看这本笔记吗?
不看。
那你做得这么好,是为什么呀?
看着舒服。
毕业前的一天,我俩聊到毕业后的事情,我又问她:你想好毕业后干什么了吗?
还没想好。
那怎么办呢?
走一步看一步咯。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是笑着的。
后来我毕业,离开了那个充斥着大量的差生混混的班里,上了一所国家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拼,我再也没有遇见像他们那样的学生。每个人都被牢不可破的无形的枷锁制约着,不敢越雷池半步。
然后,到了大学。随着那条锁链的断裂,我仿佛看见我当年遇见的旧人在新人上复生了。虽然是一所门槛极高的大学,也依然有整天逃课,只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即使他们以前是那么努力刻苦的学生,如今也陷入了堕落的泥淖。我看着他们,充满了不屑。
上学期,我选了一门课,羽毛球。然而,我却发现,无论我怎么练习,我也掌握不了技巧,在几个考试科目中都没有及格。老师开始拿一种冰冷中包含蔑视的眼光看着我,一些同学也开始在我考试时窃窃私语,而每当课间休息时,一群天资优秀的学生就会围在老师身边叽叽喳喳,老师对他们和颜悦色,笑语嘤嘤,而那里,是像我一样的差生不能涉足的领域。
我人生十八年来,从未被当成差生对待过。看到此情此景,我觉得真是一种讽刺。
当年他们遭遇的冷眼,蔑视,我都感同身受了。我想告诉他们我并不是这样一个差劲的人,我也很努力地练习过了,我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点,但是我却又很快意识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你进了多少个球。
于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有什么大不了的,一节体育课,仅仅一学分,呵呵。
于是我开始心不在焉,几乎是彻底放弃这门课。我知道我们学校,对于这种课程,怎么也会让我及格的。
这就是差生的心理。
先是努力,然后发现办不到。
然后就会受到无情的嘲笑,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看不起。
你当然有其他的优点,而你也拼命地想要证明这一点。可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评价方式就只有一种,就是分数。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你有啥都没用。
他们并不在乎。
所以纵然你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资,你也无法得到他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老师的承认。
然后你就会想:不就是xxx么。
然后你就堕落了。
被人看不起,被人冷漠待之,自己的优点不被发现,是很痛苦的啊。而且人还会变得更加敏感,那就愈发痛苦了。
所以就会去寻求感官上的快乐。只要让自己不无聊,只要让自己找到价值,只要让自己快乐,做什么都行。
虽然有很多人只是由于禁不起诱惑而变坏的,但是因为这种找不到自己价值而变坏的情况是占大多数的。
因为心灵的软弱,所以难以面对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因为阅历的缺少,所以难以预见堕落后的未来。
所以,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差生一边极度看不起我们这些优等生,一方面对我们的成绩嫉妒得发狂;
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个女孩会为了“看着舒服”去精心地整理笔记;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们知道了自己未来是灰暗的,却不愿意去努力。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如你我一般命好,颇有学习上的天资,在唯一的评价标准中胜出,认定努力就可以成功,从不知失败为何物的人当然很难理解。
读书,奋斗这件事啊,真正感到快乐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吧。
绝大多数人只感受到彻骨的枯燥和痛苦。
你做得好,你有意志力,你做不好,你还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做下去么?
很多时候他们的放纵只是为了逃避压力。
而题主你,应该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是竞争淘汰的自然法则。
一条溺水的鱼,你救不起来。
因为没有天资,没有环境,他们只是优胜劣汰的牺牲品。
青春的花里长满了疼痛。
所有的梦想与夸大其词不过是自欺欺人,为了缓解这样的痛苦。
你要怎么让你的同学说出他早已明白的真相?让他承认“对,我就是做不到,所以我没救了”。
我想起在某个深秋的黄昏,从初中教室的铁窗上徐徐落下的落日。
橘色的阳光照在倒得歪七竖八的他们的脸上,分外落寞。
那是他们的未来。
--------------
说真的,答完这个题我是后怕的。题主,你现在大概感受不到。在一个自己毫不擅长的领域,还被生存逼迫着去做到卓越,否则就会受尽白眼的情况下,不为了感官快乐而堕落,却是忍着眼泪去拼搏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难的不是努力奋斗,
而是毫无天赋,
并且受尽白眼。
一想到以后还会遇到那么多天资全无却又不得不做到优秀才能得到认同的事情,我真是脊背发冷。
-------------
一觉醒来两千多个赞,差点被吓哭。
评论我都看了。可以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这篇答案是我在火车站写的,当时这个问题只有几个人关注,我也只是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写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甚至没有怎么修改,加上我本人年纪尚小,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很多人在评论里指出的我这篇答案的缺点,我接受,我也的确无法做到将所有“变坏”的原因全部答出,承蒙大家错爱,谢谢。
当然有的乎友说看了答案觉得我肯定是清华大神结果发现不是很呵呵,我只想说,我深为我的母校对外经贸而自豪,我认为它当得起“门槛极高”四字。在我省考入清华实属不易,虽然高考没有如愿,但我也会在考研时努力争取的,感谢鞭策。
而更多乎友提及的那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如此之低以至于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我认为大家还是辩证看待。
就我个人观点和亲身体验,一个事件分为“开始、过程、结局”三部分的话,天赋能“决定”的是两端,而努力能“影响”的是中间。
我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因为天赋决定了“开始”的无奈。
一开始,就注定有人是hard难度,而有人是easy。
之后的很多事情,真不是一句“努力”就能说了算。
当然我并没有否认努力的重要性,可能在某些知友看来我这篇答案充满负能量,我也只是希望在鸡汤之余,也能合理反映和审慎现实的问题。不知道疼,谈何忍受?
而评论中很多老师表示愿意更公平体谅地对待学生,真是让我很感动,感谢这些老师,你们才是真正当得起“老师”二字的人。
最后那个羽毛球课啊~其实和题主一样,我中学阶段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因为羽毛球课的遭遇彻底刺穿了我的玻璃心所以感触爆发了而已~就不要纠结羽毛球课了啊哈哈哈~
对,就是没办法进球,我肢体协调能力极差,不能发球和挑球到指定位置,见笑了。
承蒙错爱,再次感谢
因为初中班主任奉行“好带差”的原则,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是被扔在一群所谓的差生里的。不过好在这些差生人品并不很坏,我也不是很不会做人的那种,所以在和他们相处的那段时间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彼此都明白对方和自己绝不是同一类人,但是互不干涉。每次上课时我周围总会睡倒一片,下课我也会把我的笔记给他们分享,课间的时候他们一起聊天也愿意带上我,给我讲讲谁谁谁又分手了,谁谁谁又和谁打架了这些事情,总之一来二去,大家都变得熟悉了,甚至偶尔他们还会和我这种古板的好学生称兄道弟。当然,他们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教室只是他们用来睡觉的一个地方,我每天依旧会看到他们早晨拖着无比疲惫的身体来到学校,黄昏精神百倍地走出校门,仿佛要去赴一场浪漫的约会或是英勇壮绝的战斗。
渐渐的,我对差生和混混的看法有所改观。取而代之就是像题主一样的迷惑了:为什么他们对朋友的态度和普通人并没有差别,他们的人品也有很好的一面,但是却甘于堕落呢?
于是有一次,一个平时和我还说得上几句话的女生给我看了她做的课堂笔记。那女生成绩很差,平时为人也很泼辣,关于她和年级女生撕逼的事情我时有耳闻,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太妹。但是,她的笔记异常地工整干净,字迹清秀。那一刻我真的是很震惊。我难以想象一个几乎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的差生竟然可以整理出这么干净漂亮的笔记。
于是我问她,你平时看这本笔记吗?
不看。
那你做得这么好,是为什么呀?
看着舒服。
毕业前的一天,我俩聊到毕业后的事情,我又问她:你想好毕业后干什么了吗?
还没想好。
那怎么办呢?
走一步看一步咯。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是笑着的。
后来我毕业,离开了那个充斥着大量的差生混混的班里,上了一所国家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拼,我再也没有遇见像他们那样的学生。每个人都被牢不可破的无形的枷锁制约着,不敢越雷池半步。
然后,到了大学。随着那条锁链的断裂,我仿佛看见我当年遇见的旧人在新人上复生了。虽然是一所门槛极高的大学,也依然有整天逃课,只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即使他们以前是那么努力刻苦的学生,如今也陷入了堕落的泥淖。我看着他们,充满了不屑。
上学期,我选了一门课,羽毛球。然而,我却发现,无论我怎么练习,我也掌握不了技巧,在几个考试科目中都没有及格。老师开始拿一种冰冷中包含蔑视的眼光看着我,一些同学也开始在我考试时窃窃私语,而每当课间休息时,一群天资优秀的学生就会围在老师身边叽叽喳喳,老师对他们和颜悦色,笑语嘤嘤,而那里,是像我一样的差生不能涉足的领域。
我人生十八年来,从未被当成差生对待过。看到此情此景,我觉得真是一种讽刺。
当年他们遭遇的冷眼,蔑视,我都感同身受了。我想告诉他们我并不是这样一个差劲的人,我也很努力地练习过了,我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点,但是我却又很快意识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你进了多少个球。
于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有什么大不了的,一节体育课,仅仅一学分,呵呵。
于是我开始心不在焉,几乎是彻底放弃这门课。我知道我们学校,对于这种课程,怎么也会让我及格的。
这就是差生的心理。
先是努力,然后发现办不到。
然后就会受到无情的嘲笑,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看不起。
你当然有其他的优点,而你也拼命地想要证明这一点。可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评价方式就只有一种,就是分数。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你有啥都没用。
他们并不在乎。
所以纵然你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资,你也无法得到他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老师的承认。
然后你就会想:不就是xxx么。
然后你就堕落了。
被人看不起,被人冷漠待之,自己的优点不被发现,是很痛苦的啊。而且人还会变得更加敏感,那就愈发痛苦了。
所以就会去寻求感官上的快乐。只要让自己不无聊,只要让自己找到价值,只要让自己快乐,做什么都行。
虽然有很多人只是由于禁不起诱惑而变坏的,但是因为这种找不到自己价值而变坏的情况是占大多数的。
因为心灵的软弱,所以难以面对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因为阅历的缺少,所以难以预见堕落后的未来。
所以,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差生一边极度看不起我们这些优等生,一方面对我们的成绩嫉妒得发狂;
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个女孩会为了“看着舒服”去精心地整理笔记;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们知道了自己未来是灰暗的,却不愿意去努力。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如你我一般命好,颇有学习上的天资,在唯一的评价标准中胜出,认定努力就可以成功,从不知失败为何物的人当然很难理解。
读书,奋斗这件事啊,真正感到快乐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吧。
绝大多数人只感受到彻骨的枯燥和痛苦。
你做得好,你有意志力,你做不好,你还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做下去么?
很多时候他们的放纵只是为了逃避压力。
而题主你,应该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是竞争淘汰的自然法则。
一条溺水的鱼,你救不起来。
因为没有天资,没有环境,他们只是优胜劣汰的牺牲品。
青春的花里长满了疼痛。
所有的梦想与夸大其词不过是自欺欺人,为了缓解这样的痛苦。
你要怎么让你的同学说出他早已明白的真相?让他承认“对,我就是做不到,所以我没救了”。
我想起在某个深秋的黄昏,从初中教室的铁窗上徐徐落下的落日。
橘色的阳光照在倒得歪七竖八的他们的脸上,分外落寞。
那是他们的未来。
--------------
说真的,答完这个题我是后怕的。题主,你现在大概感受不到。在一个自己毫不擅长的领域,还被生存逼迫着去做到卓越,否则就会受尽白眼的情况下,不为了感官快乐而堕落,却是忍着眼泪去拼搏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难的不是努力奋斗,
而是毫无天赋,
并且受尽白眼。
一想到以后还会遇到那么多天资全无却又不得不做到优秀才能得到认同的事情,我真是脊背发冷。
-------------
一觉醒来两千多个赞,差点被吓哭。
评论我都看了。可以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这篇答案是我在火车站写的,当时这个问题只有几个人关注,我也只是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写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甚至没有怎么修改,加上我本人年纪尚小,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很多人在评论里指出的我这篇答案的缺点,我接受,我也的确无法做到将所有“变坏”的原因全部答出,承蒙大家错爱,谢谢。
当然有的乎友说看了答案觉得我肯定是清华大神结果发现不是很呵呵,我只想说,我深为我的母校对外经贸而自豪,我认为它当得起“门槛极高”四字。在我省考入清华实属不易,虽然高考没有如愿,但我也会在考研时努力争取的,感谢鞭策。
而更多乎友提及的那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如此之低以至于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我认为大家还是辩证看待。
就我个人观点和亲身体验,一个事件分为“开始、过程、结局”三部分的话,天赋能“决定”的是两端,而努力能“影响”的是中间。
我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因为天赋决定了“开始”的无奈。
一开始,就注定有人是hard难度,而有人是easy。
之后的很多事情,真不是一句“努力”就能说了算。
当然我并没有否认努力的重要性,可能在某些知友看来我这篇答案充满负能量,我也只是希望在鸡汤之余,也能合理反映和审慎现实的问题。不知道疼,谈何忍受?
而评论中很多老师表示愿意更公平体谅地对待学生,真是让我很感动,感谢这些老师,你们才是真正当得起“老师”二字的人。
最后那个羽毛球课啊~其实和题主一样,我中学阶段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因为羽毛球课的遭遇彻底刺穿了我的玻璃心所以感触爆发了而已~就不要纠结羽毛球课了啊哈哈哈~
对,就是没办法进球,我肢体协调能力极差,不能发球和挑球到指定位置,见笑了。
承蒙错爱,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