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卿说丨地产策划新人打开任督二脉的7句话和7本书
2015-07-07 原创 苏曼卿
和朋友左西聊天,让我写几句给策划自我学习的建议。都不是新鲜观点,本来也是给新人看的,你有不同意见就说呗。
1、你要做一个好策划,但只要你还在一个公司里,你首先要做的是,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好策划。这是两个问题。
理由:第一句话最暗黑。不是教你绕过专业直接去应付差事,因为“像那么回事”是“是那么回事”的第一步,形式为内容服务,你要像一个策划,才能用策划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用策划的身份和别人沟通。
推荐第1本书:《像中层才能做好中层》
2、策划一点要有理论高度,理论的基础是逻辑。所以,好策划,一定逻辑要好。
理由:策划是一个杂家,广告学,营销学,心理学,谋略,财务,工程,谋略,表(zhuang)演(bi)艺术都要懂一点,但是不用太深,满足自己需要就好。房地产项目在遇到项目主策之前只是一堆建筑,你要给它生命,就得学会不偏科的本领。但是问题是常新的,要学会的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逻辑。
推荐第2本书:《麦肯锡方法》
3、先学会营销策划,再去做前期策划,一切都是为了销售。
理由:虽然前期策划在营销工作的比重可能占到70%还要多,但是,先要是把营销100%打通的人才能做前期,不然就是纸上谈兵。一个前辈说过,做好一个项目的关键因素,拿地,规划,销售,市场机会分别占了40%,30%,20%,10%。销售只是战术的一小部分,营销是个100%的策略。
推荐第3本书:《房地产营销19讲》(我见过的讲战术最好的地产营销书)
4、学习一定没有捷径,学成一个好策划就两种方法,第一学理论建立知识体系,第二实践理论。反复循环。
理由:不用把所有的理论都经过实践验证,才算学会了。没有两个项目完全一样,也没有两个问题是完全一样。学会理论,知道需求,剩下的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任何系统知识,都有一个茅塞顿开的过程。先模糊再清晰,再模糊再清晰。我分享一个自己的笨方法。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是用每天看一个报告然后写心得,连续不断看了一百多个报告,有一天帮赶一个前期报告,突然就感觉通了。谁做新人时候都拼过报告,有一天你会感觉报告就像你在写一篇文章,自己想说明白,而不是凑P数,就算小成了。
推荐第4本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5、策划是一个项目营销的军师,要赋予项目灵魂。但是真正到营销的战术执行时候,可能就是简单的一两招,在一个短期内解决具体问题。
理由:之前有的项目用派单就一个月产生了1000组到访,有的项目最大限度做好阵地包装和一公里内客户的挖掘,客户量就很好,知道营销的关键点在哪,深入了解项目的特性和痛点,才能克敌制胜。
推荐第5本书:《营销管理》
6、填充知识体系,学习讲究方法。
理由:现在的市场不是两年前的市场,现在的营销理念和战术,也不是两年前的战术。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也没有永远有效的方法。房地产的第二个十年,很多营销人跟不上时代了,因为他停止学习了,也不了解新的开发模式。金融环境产业环境都变了,你的花架子当然没有用了。
有的人用做一年的经验,以后9年都在复制,有的人虽然做了只有两年,但是一直在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所以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迷信理论。我的学习方法是建立知识体系,然后有步骤的补充完整。我总结过的营销五个维度等模型,就是我的基础的学习体系,我知道自己欠缺销售我就跟着销售学套路,我知道自己欠缺广告学我就找干广告的人沟通,我发现我认识的人也不懂,因为青岛这样城市的就业环境已经让第一轮有专业水准的人流失了,我就自己看书。就这么简单。
去年我晒2014年自己的书单,一个前辈说我读互联网和心理学的书少。我就读这方面的书,半年读了小米的《参与感》、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些书有五六本,觉得离所谓“互联网+”稍微近了一点。
推荐第6本书:《定位》系列
7、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是做起来就很难持久,不是不能坚持,是没有逼自己坚持的工具。
理由:我的方法是写作。学到了,说出来,写下来是三个境界,而且内容越整理越少,写下来是系统思考的过程。那就逼自己写,以前写博客,后来写公众号。还做分享,把网上当的各种报告各种素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分享给同行。大家把我当成一个知识管理者。我顺便建了个现在有335个人都是同行的“地产策划联盟”Q群(236303157),两百多人的“大话青楼”微信群,积累了1500G的百度云资料库,1000多个粉丝的“苏曼卿”个人公众号(账号:manqingsu)。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时间被碎片化了,但是又缺少抵御碎片化的手段。我推荐写作。每天半个小时,1500字,你会对文字变得越来越敏感。
我分享了84期的各种资料,坚持三年多了,平均每月两次,所以这些人关注我也不会取消,他们是我最开始的1000个天使投资人。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分享,写作,整理,都是我逼自己学习的手段,我自己是受益最大的。即使不产生效益也没有关系。你也得开发一个逼自己学习的工具。这又回到了最开始说的第1条,我收获了关注,收获了朋友圈,收获了同行朋友对我的需求。那么,我们就让别人感觉我们是一个好策划,渐渐的,我们也能真的成为一个好策划。
推荐第7本书:“苏曼卿”个人公众号(做个广告,微信搜索:manqingsu,我坚持写,希望能认识更多同行的人)
-------------------------------------------------
以上为正文,来自苏曼卿。
转载时候,带上上面这个白头发的哥们。
和朋友左西聊天,让我写几句给策划自我学习的建议。都不是新鲜观点,本来也是给新人看的,你有不同意见就说呗。
1、你要做一个好策划,但只要你还在一个公司里,你首先要做的是,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好策划。这是两个问题。
理由:第一句话最暗黑。不是教你绕过专业直接去应付差事,因为“像那么回事”是“是那么回事”的第一步,形式为内容服务,你要像一个策划,才能用策划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用策划的身份和别人沟通。
推荐第1本书:《像中层才能做好中层》
2、策划一点要有理论高度,理论的基础是逻辑。所以,好策划,一定逻辑要好。
理由:策划是一个杂家,广告学,营销学,心理学,谋略,财务,工程,谋略,表(zhuang)演(bi)艺术都要懂一点,但是不用太深,满足自己需要就好。房地产项目在遇到项目主策之前只是一堆建筑,你要给它生命,就得学会不偏科的本领。但是问题是常新的,要学会的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逻辑。
推荐第2本书:《麦肯锡方法》
3、先学会营销策划,再去做前期策划,一切都是为了销售。
理由:虽然前期策划在营销工作的比重可能占到70%还要多,但是,先要是把营销100%打通的人才能做前期,不然就是纸上谈兵。一个前辈说过,做好一个项目的关键因素,拿地,规划,销售,市场机会分别占了40%,30%,20%,10%。销售只是战术的一小部分,营销是个100%的策略。
推荐第3本书:《房地产营销19讲》(我见过的讲战术最好的地产营销书)
4、学习一定没有捷径,学成一个好策划就两种方法,第一学理论建立知识体系,第二实践理论。反复循环。
理由:不用把所有的理论都经过实践验证,才算学会了。没有两个项目完全一样,也没有两个问题是完全一样。学会理论,知道需求,剩下的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任何系统知识,都有一个茅塞顿开的过程。先模糊再清晰,再模糊再清晰。我分享一个自己的笨方法。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是用每天看一个报告然后写心得,连续不断看了一百多个报告,有一天帮赶一个前期报告,突然就感觉通了。谁做新人时候都拼过报告,有一天你会感觉报告就像你在写一篇文章,自己想说明白,而不是凑P数,就算小成了。
推荐第4本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5、策划是一个项目营销的军师,要赋予项目灵魂。但是真正到营销的战术执行时候,可能就是简单的一两招,在一个短期内解决具体问题。
理由:之前有的项目用派单就一个月产生了1000组到访,有的项目最大限度做好阵地包装和一公里内客户的挖掘,客户量就很好,知道营销的关键点在哪,深入了解项目的特性和痛点,才能克敌制胜。
推荐第5本书:《营销管理》
6、填充知识体系,学习讲究方法。
理由:现在的市场不是两年前的市场,现在的营销理念和战术,也不是两年前的战术。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也没有永远有效的方法。房地产的第二个十年,很多营销人跟不上时代了,因为他停止学习了,也不了解新的开发模式。金融环境产业环境都变了,你的花架子当然没有用了。
有的人用做一年的经验,以后9年都在复制,有的人虽然做了只有两年,但是一直在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所以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迷信理论。我的学习方法是建立知识体系,然后有步骤的补充完整。我总结过的营销五个维度等模型,就是我的基础的学习体系,我知道自己欠缺销售我就跟着销售学套路,我知道自己欠缺广告学我就找干广告的人沟通,我发现我认识的人也不懂,因为青岛这样城市的就业环境已经让第一轮有专业水准的人流失了,我就自己看书。就这么简单。
去年我晒2014年自己的书单,一个前辈说我读互联网和心理学的书少。我就读这方面的书,半年读了小米的《参与感》、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些书有五六本,觉得离所谓“互联网+”稍微近了一点。
推荐第6本书:《定位》系列
7、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是做起来就很难持久,不是不能坚持,是没有逼自己坚持的工具。
理由:我的方法是写作。学到了,说出来,写下来是三个境界,而且内容越整理越少,写下来是系统思考的过程。那就逼自己写,以前写博客,后来写公众号。还做分享,把网上当的各种报告各种素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分享给同行。大家把我当成一个知识管理者。我顺便建了个现在有335个人都是同行的“地产策划联盟”Q群(236303157),两百多人的“大话青楼”微信群,积累了1500G的百度云资料库,1000多个粉丝的“苏曼卿”个人公众号(账号:manqingsu)。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时间被碎片化了,但是又缺少抵御碎片化的手段。我推荐写作。每天半个小时,1500字,你会对文字变得越来越敏感。
我分享了84期的各种资料,坚持三年多了,平均每月两次,所以这些人关注我也不会取消,他们是我最开始的1000个天使投资人。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分享,写作,整理,都是我逼自己学习的手段,我自己是受益最大的。即使不产生效益也没有关系。你也得开发一个逼自己学习的工具。这又回到了最开始说的第1条,我收获了关注,收获了朋友圈,收获了同行朋友对我的需求。那么,我们就让别人感觉我们是一个好策划,渐渐的,我们也能真的成为一个好策划。
推荐第7本书:“苏曼卿”个人公众号(做个广告,微信搜索:manqingsu,我坚持写,希望能认识更多同行的人)
-------------------------------------------------
以上为正文,来自苏曼卿。
![]() |
转载时候,带上上面这个白头发的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