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书笔记
象与骑象人原则:大象(情绪)负责绝大部分工作,骑象人(理性)仅仅扮演着顾问或者仆人的角色,只有在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我们的理性才得以运转。大象包含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而骑象人是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无需我们有意识去注意或者控制的。若自动化和控制化直接对抗,最终结果必定是自动化取得胜利。两人对某事的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来编理由反驳对方。大象决定对错美丑,而骑象人拼凑出语句,把自己反驳的理由告诉对方。单靠意志力,控制化系统很难打败自动化系统。控制化系统跟一紧绷便疲惫不堪的肌肉一样,很快就疲软无力。控制化处理过程相当费神,我们一次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情。但自动化系统则是无需费力,且全年无休地自动运转。一旦你了解让你自动产生负面思考的刺激性来源,就可以改变环境中的刺激,或者避开恼人的刺激来源。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感觉和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大多数的顿悟只是三分钟热度,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训练大象,三个有效方法是1)冥想 2)认知疗法 3)百忧解。情绪智商是了解和节制自己的感觉与欲望的能力。那些能够抵住糖果的诱惑而获得更多的糖果的小孩并不是单靠意志力,而是运用自己有限的自制力来转移注意力,一个情绪智商高的人,其内心的骑象人必然技巧高超,懂得在不跟大象直接起冲突的情况下,有技巧地分散大象的注意力,把大象安抚得服服帖帖。
行动目标与心理目标:为什么大脑尽力不想某样东西的时候,念头却排山倒海地涌入脑海中?当控制化处理过程企图影响大脑思考时,它其实已立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当我们追求目标时,心理便会自动监控进度,以便进行必要的修正或指导目标达成与否。当目标是行动目标时,比如准时到达机场,大脑的反馈系统就会运转良好,而目标是心理目标时,比如不要去想某个东西,大脑反馈系统就会出问题,自动化处理会不断进行自我检查,结果这个念头马上跑出来。一个简单的例子:参加宴会的脑海中的想法是不要出丑,自动化处理过程就会开始搜寻任何与蠢事有关的蛛丝马迹。
互惠原则: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你给别人好处,别人回予你好处。当碰到推销员给你免费礼物或免费咨询或做出什么让步时,不要让对方启动你的互惠的本能反应。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如果你能重新评估这名推销员的真理意图,那么你就可以反过头来利用对方。你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接受对方礼物或让步,因为你在利用一个正在利用你的家伙,而不要于无心之间回馈对方。
进展原则: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来的快乐。人有两种积极的情感,第一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前的积极情感,是我们朝着目标前进时所感觉到的情绪。第二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后的积极情感。后者是大脑在目标达成后,前额叶皮质区活动趋缓所感觉到短暂释放的满足感。换言之,追求目标时,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每朝着目标前进一步,我们就会感觉到前进的快乐和满足。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其实就是像走完漫长的旅程卸下沉重背包时的那种如释重负之感,而不是欣喜若狂。
及时回馈原则,大象做对一件事就会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会记住每种行为所立即产生的快乐。但是如果行为是星期一做的,而星期五才实现目标,那么它就没有办法将两者连结在一起。
适应原则:人对环境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现状更好或更坏为基准的。因事故失去双腿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便会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而后会逐渐习惯化,对刺激的反应趋于缓和,蕴涵关键信息的是改变,而不是常态。快乐 = 天生遗传的快乐起点 + 生活条件 + 从事的自发性活动。快乐的两大发现:第一,基因对个人的平均快乐程度影响很大;第二,大部分的环境因素对快乐影响甚微。影响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外在因素基本上可分成两类:个人本身的生活条件以及个人选择的自发性活动。个人生活条件是指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种族,性别,年龄及残障等)以及自己能改变的事实(财富,婚姻状况及居住地等)。这些条件会在我们人生中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大抵都能适应。生活条件再好,经过一段时间,也会适应;自发性活动则是出自个人选择,如冥想,运动,学习新技能,放假等。因为这些自发性活动一定是出于个人选择,且需要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自发性的活动能带给个人更多的快乐。
人的炫耀性消费与非炫耀消费的心理是不同的。炫耀性消费是指别人看得到的,被我们拿来当做个人身份地位象征的消费品,其价值并非来自客观资产,而来自别人对该商品的评价。非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其价值来自商品及活动本身,多属私底下消费的行为,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身份地位。经验之所以比实物更能让人快乐,部分原因是经验带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活动让我们跟别人连接起来,物质却会加大我们跟人之间的距离。合理花钱,不要浪费钱买炫耀性消费,减少工作量,少赚点钱,少积聚财物,多花时间跟家人相处,多度假,多做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依恋理论: 儿童的行为受“安全” 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所引导。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得以生存下去;能探索和游戏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就会未来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及智力。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独立自主,那么你应该去拥抱,去搂,去哄,去爱他们。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全堡垒,他们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探索,征服这个世界。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explicit)及默会知识(tacit)。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事实。默会知识是过程的,要取得这类知识不需要别人帮助,而是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默会知识存在于大象之中,它是大象自人生经验中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技巧。而且默会知识会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智慧来自默会知识。父母的最佳因应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
逆境的好处:第一,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所秉持的观念。 第二,逆境不仅让我们知道谁是酒肉朋友,谁是可患难与共的好友,还会对与患难时关心我们的人心存爱心与感激。第三,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和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逆境后能否成长,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基本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酗酒,毒品等来麻醉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具备基本乐观人格特质的人会发展出一套因应之道,会在积极面对与重新评估之间交替出现。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得多费点劲,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通过自我引导慢慢走向正途。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宗教信仰能帮助我们成长,不仅直接让我们找到事件的意义,也同时强化我们的社会支持;最后,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一旦人生出了问题,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一定要记得写下自己的感受。一五一十的写下事件过程,然后在做结论前,好好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自己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
行动目标与心理目标:为什么大脑尽力不想某样东西的时候,念头却排山倒海地涌入脑海中?当控制化处理过程企图影响大脑思考时,它其实已立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当我们追求目标时,心理便会自动监控进度,以便进行必要的修正或指导目标达成与否。当目标是行动目标时,比如准时到达机场,大脑的反馈系统就会运转良好,而目标是心理目标时,比如不要去想某个东西,大脑反馈系统就会出问题,自动化处理会不断进行自我检查,结果这个念头马上跑出来。一个简单的例子:参加宴会的脑海中的想法是不要出丑,自动化处理过程就会开始搜寻任何与蠢事有关的蛛丝马迹。
互惠原则: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你给别人好处,别人回予你好处。当碰到推销员给你免费礼物或免费咨询或做出什么让步时,不要让对方启动你的互惠的本能反应。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如果你能重新评估这名推销员的真理意图,那么你就可以反过头来利用对方。你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接受对方礼物或让步,因为你在利用一个正在利用你的家伙,而不要于无心之间回馈对方。
进展原则: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来的快乐。人有两种积极的情感,第一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前的积极情感,是我们朝着目标前进时所感觉到的情绪。第二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后的积极情感。后者是大脑在目标达成后,前额叶皮质区活动趋缓所感觉到短暂释放的满足感。换言之,追求目标时,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每朝着目标前进一步,我们就会感觉到前进的快乐和满足。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其实就是像走完漫长的旅程卸下沉重背包时的那种如释重负之感,而不是欣喜若狂。
及时回馈原则,大象做对一件事就会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会记住每种行为所立即产生的快乐。但是如果行为是星期一做的,而星期五才实现目标,那么它就没有办法将两者连结在一起。
适应原则:人对环境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现状更好或更坏为基准的。因事故失去双腿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便会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而后会逐渐习惯化,对刺激的反应趋于缓和,蕴涵关键信息的是改变,而不是常态。快乐 = 天生遗传的快乐起点 + 生活条件 + 从事的自发性活动。快乐的两大发现:第一,基因对个人的平均快乐程度影响很大;第二,大部分的环境因素对快乐影响甚微。影响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外在因素基本上可分成两类:个人本身的生活条件以及个人选择的自发性活动。个人生活条件是指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种族,性别,年龄及残障等)以及自己能改变的事实(财富,婚姻状况及居住地等)。这些条件会在我们人生中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大抵都能适应。生活条件再好,经过一段时间,也会适应;自发性活动则是出自个人选择,如冥想,运动,学习新技能,放假等。因为这些自发性活动一定是出于个人选择,且需要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自发性的活动能带给个人更多的快乐。
人的炫耀性消费与非炫耀消费的心理是不同的。炫耀性消费是指别人看得到的,被我们拿来当做个人身份地位象征的消费品,其价值并非来自客观资产,而来自别人对该商品的评价。非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其价值来自商品及活动本身,多属私底下消费的行为,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身份地位。经验之所以比实物更能让人快乐,部分原因是经验带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活动让我们跟别人连接起来,物质却会加大我们跟人之间的距离。合理花钱,不要浪费钱买炫耀性消费,减少工作量,少赚点钱,少积聚财物,多花时间跟家人相处,多度假,多做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依恋理论: 儿童的行为受“安全” 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所引导。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得以生存下去;能探索和游戏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就会未来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及智力。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独立自主,那么你应该去拥抱,去搂,去哄,去爱他们。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全堡垒,他们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探索,征服这个世界。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explicit)及默会知识(tacit)。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事实。默会知识是过程的,要取得这类知识不需要别人帮助,而是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默会知识存在于大象之中,它是大象自人生经验中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技巧。而且默会知识会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智慧来自默会知识。父母的最佳因应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
逆境的好处:第一,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所秉持的观念。 第二,逆境不仅让我们知道谁是酒肉朋友,谁是可患难与共的好友,还会对与患难时关心我们的人心存爱心与感激。第三,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和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逆境后能否成长,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基本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酗酒,毒品等来麻醉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具备基本乐观人格特质的人会发展出一套因应之道,会在积极面对与重新评估之间交替出现。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得多费点劲,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通过自我引导慢慢走向正途。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宗教信仰能帮助我们成长,不仅直接让我们找到事件的意义,也同时强化我们的社会支持;最后,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一旦人生出了问题,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一定要记得写下自己的感受。一五一十的写下事件过程,然后在做结论前,好好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自己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