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略的关于为何支持同性恋合法化的哲学思考
【描述】男同都是内心偏女性化,展现自己的魅力,渴望比自己更强大的雄性力量来拥抱自己;女同都是内心偏男性化,对男性力量带来的压迫感感到排斥,渴望在自身中发现一种与之抗衡的力量。【小结】总而言之,都是一种自恋的倾向。因为自恋,就会对另一种和自身对立的气质产生疏离意识。自身已经很完美了,在自身或者同性中就能寻求二元(阴阳)的融合和实现,而不必向外求得。
【说明】如果这个世界的法则是,二元(阴阳)的和谐调和,那么就有各种方式可以达到:最多见的,是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因为一般而言自然的安设是男性雄性激素发达,女性雌性激素发达,所以男女的吸引和结合是自然或社会中的主流现象;但另一方面,同性恋也应该视为与此本质相似的一种二元调和,只不过,是在同一性别中寻求。由于人本身就是包含了阴阳二元,所以如果我们从阴阳两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关联看,就可以不必拘泥于以(质料定义上的)人为容器来僵硬地框定说,一定要男人和女人才能在一起。
男性和女性,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划分。我认为,更应该用阴性和阳性(一种抽象的思辨哲学意义)上的划分来论说。而自然界,永远不是泾渭分明的,自然界非常复杂,满足排列组合的各种可能性。因此就有像女人的男人和像男人的女人。那么由于前者本身含有了较高的雌激素,后者本身含有了较高的雄激素,他们的生理心理偏女性化或者偏男性化,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喜欢和自己类似的对象,或者喜欢和自己本身气质相互补的对象(如认同自身女性意识的男性就喜欢和自己同类、但比自己更阳性的男性,也就是受-攻;认同自己男性意识的女性就喜欢和自己同类、但比自己更阴性点的女性,也就是T-P)
阴阳的流动,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完全物质的,还有精神性的层面——如果我们把每个人设想为精神体,那么人就是同时含有阴性和阳性混合比例的精神形式体(暂不思考人作为生物质料体)。那么设想这样一种精神形式体,每个个体都含有不同比例的阴阳成分,于是他们试图去寻找和他们比例匹配互补的其他个体。那么各种配对、组合就是非常自然的情况了。
【发散思考】世界怎么样变得更好呢?那就是:只有形式,无需质料——也就是说只有精神性,无需物质性。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世界总是在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冲突中前进。在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越是进步,或许就越会在某种意义上阻碍历史的发展——西方对自由的呼求越高,正使得其人口出生率越低。因为精神总会试图去抑制物质的要求(反之亦然)。
我觉得,认可同性恋现象,这是个矛盾的说法。因为自然界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同性恋现象不需要认可,原本就存在在那里。但是赋予同性恋以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那就是社会整体的宽容和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精神性总是倾向于宽容的。欧洲的衰弱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其人文理念远远走在了现实世界能够负荷的前头。希腊,这个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如今成了众矢之的,不得不说是一个无奈和反讽。
生命就是从无开始,最后复归于无吧。
也许有人担心说开启了同性恋婚姻合法模式,以后会导致混乱和使得人类繁衍率大大降低。怎么说呢,混乱或许会不可避免,但这是精神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寻求自由的代价。至于繁衍率,世界担心的从来是人口爆炸,而非人口灭绝。落后文明还会拼命寻求繁衍和生殖,当然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在人口和种族上对先进文明构成威胁。这个难题,就交给西方政要们去思考吧——文明总是脆弱的,一不小心或许就被颠覆,当年的古代文明遗存于世的还有几个呢?当年的宋朝差点就被蒙古铁骑屠尽踏平。然而只要人正是这样同时包含了精神-物质的二元存在体,人心中始终追寻着精神性的一面,希望就总是存在在那里。
【说明】如果这个世界的法则是,二元(阴阳)的和谐调和,那么就有各种方式可以达到:最多见的,是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因为一般而言自然的安设是男性雄性激素发达,女性雌性激素发达,所以男女的吸引和结合是自然或社会中的主流现象;但另一方面,同性恋也应该视为与此本质相似的一种二元调和,只不过,是在同一性别中寻求。由于人本身就是包含了阴阳二元,所以如果我们从阴阳两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关联看,就可以不必拘泥于以(质料定义上的)人为容器来僵硬地框定说,一定要男人和女人才能在一起。
男性和女性,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划分。我认为,更应该用阴性和阳性(一种抽象的思辨哲学意义)上的划分来论说。而自然界,永远不是泾渭分明的,自然界非常复杂,满足排列组合的各种可能性。因此就有像女人的男人和像男人的女人。那么由于前者本身含有了较高的雌激素,后者本身含有了较高的雄激素,他们的生理心理偏女性化或者偏男性化,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喜欢和自己类似的对象,或者喜欢和自己本身气质相互补的对象(如认同自身女性意识的男性就喜欢和自己同类、但比自己更阳性的男性,也就是受-攻;认同自己男性意识的女性就喜欢和自己同类、但比自己更阴性点的女性,也就是T-P)
阴阳的流动,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完全物质的,还有精神性的层面——如果我们把每个人设想为精神体,那么人就是同时含有阴性和阳性混合比例的精神形式体(暂不思考人作为生物质料体)。那么设想这样一种精神形式体,每个个体都含有不同比例的阴阳成分,于是他们试图去寻找和他们比例匹配互补的其他个体。那么各种配对、组合就是非常自然的情况了。
【发散思考】世界怎么样变得更好呢?那就是:只有形式,无需质料——也就是说只有精神性,无需物质性。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世界总是在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冲突中前进。在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越是进步,或许就越会在某种意义上阻碍历史的发展——西方对自由的呼求越高,正使得其人口出生率越低。因为精神总会试图去抑制物质的要求(反之亦然)。
我觉得,认可同性恋现象,这是个矛盾的说法。因为自然界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同性恋现象不需要认可,原本就存在在那里。但是赋予同性恋以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那就是社会整体的宽容和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精神性总是倾向于宽容的。欧洲的衰弱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其人文理念远远走在了现实世界能够负荷的前头。希腊,这个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如今成了众矢之的,不得不说是一个无奈和反讽。
生命就是从无开始,最后复归于无吧。
也许有人担心说开启了同性恋婚姻合法模式,以后会导致混乱和使得人类繁衍率大大降低。怎么说呢,混乱或许会不可避免,但这是精神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寻求自由的代价。至于繁衍率,世界担心的从来是人口爆炸,而非人口灭绝。落后文明还会拼命寻求繁衍和生殖,当然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在人口和种族上对先进文明构成威胁。这个难题,就交给西方政要们去思考吧——文明总是脆弱的,一不小心或许就被颠覆,当年的古代文明遗存于世的还有几个呢?当年的宋朝差点就被蒙古铁骑屠尽踏平。然而只要人正是这样同时包含了精神-物质的二元存在体,人心中始终追寻着精神性的一面,希望就总是存在在那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