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陆小曼的绘画人生
郁达夫说,她是振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她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胡适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她是陆小曼。
说起陆小曼当然不能不提徐志摩和林徽因,如果说林徽因的“娇俏”让人着迷,那么,陆小曼身上的那种骨子里的婉约颓废,则有着绝对诱惑的女人味,一言以蔽之——风情万种。而较之于林徽因的清丽娇俏,陆小曼更让人惊艳。连被她最终抢了老公徐志摩的情敌张幼仪也不得不承认陆小曼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千万别以为陆小曼就是美丽的绣花枕头,相反,她的才情实在不可小觎。陆小曼17岁毕业于法国圣心学堂时就已精通英文和法文,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她又师从刘海粟习画,实在是才女。可陆小曼的成就还不止于此,她尤其擅长对外交际。在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麾下接待外国使节,绝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可陆小曼游刃有余,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屡屡显出她机警爱国的一面。
19岁那年,陆小曼嫁给了陆军上校王庚,王庚也是青年才俊,时任哈尔滨市警察局长。可惜,与在军校生活多年,有着严格生活习惯的王庚不同,集艳丽容貌、富有家世、出众才情于一身的名媛陆小曼,生活节奏随意、自由而慵懒,这让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裂痕。于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陆小曼就画画,当然,这时候绘画只是她生活中的一种消遣。
二十年代初,陆小曼的名气在北平交际圈里越来越大。当时有俗语云:“南唐北陆”,“南唐”指的是上海的大美人唐瑛,“北陆”就是指北平大名鼎鼎的陆小曼。一次,在胡适的引荐下,著名画家刘海粟得以一睹小曼的风姿,阅尽佳人的刘海粟大师见她后也不禁惊呼:“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之后,陆小曼拜刘海粟为师,跟着他学习传统绘画。
开始学画时陆小曼很认真,学过一阵子后,就时作时辍。由于她悟性高,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陆小曼临摹了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颇得神韵。陆小曼在北京圣心学堂时又曾习西方油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油画创作特别强调色彩想像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因此在她早期的绘画中,既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西洋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
如果陆小曼能有情敌林徽因那么聪明智慧,那她的成就绝不在林之下。可是,性格这个东西是天生的,无法勉强。所以,陆小曼会要死要活地和身为哈尔滨市警察局长的丈夫王赓离婚,嫁给穷酸诗人徐志摩,也只有陆小曼敢这样做会这么做,换了林徽因是断断不会的。因为林徽因比陆小曼精明,她知道自己与徐志摩的英伦之恋只是一场桃色的晚宴,所以她抽身离去得那样恰是时辰,任凭你徐大诗人在送别的邮轮旁涕泪滂沱,林徽因一样义无反顾。
1926年,陆小曼冲破层层阻碍嫁给了徐志摩。在她看来,爱情胜过了人世的一切。无疑,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是深刻的,是轰轰烈烈的,可是,相爱容易相处难。
徐志摩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追求的是“爱、自由和美”。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爱情一旦成为现实,他的幻想就开始破灭,热情随之衰减。而对于陆小曼来说,她自嫁入徐家后毫无地位,徐志摩的父母始终不肯接纳她,在后期她甚至进不了徐家的门,这对她的伤害无疑是很大的。所以,婚后的陆小曼索性照旧沉迷于歌舞场所,夜夜笙歌。晚上跳舞、看戏、打牌,白日里睡到中午才肯起床,后来还受蓝颜知己翁瑞午影响抽上了鸦片,意志上的消沉让她将画笔也搁置了。为此,徐志摩时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娇妻,让陆小曼远离这些虚无缥缈的浮华生活,把心思用在写文章与画画上,不要将自己的才华给荒废了。
1931年11月,徐志摩因空难去世,唯一的遗物是陆小曼所绘的一幅山水画长卷,徐志摩本是要拿去北京找人加题的。
于是,大家都把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责难于陆小曼。从此,一个早年养尊处优、一掷千金的豪门小姐,众星捧月、风华绝代的大家闺秀,远离了风月场所,深居简出,不施粉黛,仿佛从云端跌到了十八层地狱。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陆小曼把所有的情感渲泄到了艺术创作上。她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的慵懒习惯,勤奋于丹青创作。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所成;三、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就这样,陆小曼由徐志摩的遗像陪伴着,卧薪尝胆,专心画画,几个月后她就能和老前辈一起开了一个扇面画展览,并且卖出去好些作品,获得了一些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陆小曼对中国古代大师们的绘画技艺和风格极有兴趣,反复研究元朝倪云林、明朝沈周、清初王鉴等大师的作品,久而久之,陆小曼的画作也形成了文人画的风格。此外,她还经常与当时的一些画家名流交谈与学习,画技进步神速。
1941年,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十年,陆小曼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达一百多件,有山水卷,也有花鸟虫鱼卷,赋色清丽雅致,格调脱俗,技艺精湛,轰动一时。后来,她的作品还入选全国美展。作为一位女画家,她背后的故事与绘画技巧都属于画坛中的一个“异数”。
不仅如此,陆小曼还自己戒除了鸦片,要知道,连少帅张学良戒毒也要赵四小姐和杜月笙帮助监督才成功,可隐忍坚毅的陆小曼,硬是凭一己之力戒除了毒瘾,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孤独,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描绘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陆小曼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绘画为她打发了难熬的寂寞岁月,也抵抗了内心深不见底的孤独。三年后,陆小曼成为了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
1964年春天,陆小曼已62岁,她在病痛的折磨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徐志摩虽已离开34年,依旧是她心中最爱的人。临终的前几天,她把《徐志摩全集》的手稿样本与纸版收集给了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再三嘱咐一定要将其出版,连同一起给陈从周的,还有徐志摩临终时带在身边的她画的那幅山水画卷。
临走前,她还在说着,“志摩要来接我了,他要来接我了------”
拜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所赐,“徐志摩热”连带诗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女性,即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在两岸三地迅速升温,热潮至今余波荡漾。但人们对张、林两位褒扬有加,独对陆小曼却是贬抑无减,此中原因当然颇为复杂,一言难尽。这其中有对张幼仪才干的肯定,有对林徽因学识的推崇,惟独缺少的是对陆小曼的同情、理解和尊重,世人只道她是一个与徐志摩有烟花般灿烂爱情的风流美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陆小曼是一位独立、优秀、才华横溢的的画家和艺术家?
郁达夫说,小曼是振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写于2015年7月10日22:30
刘海粟说,她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胡适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她是陆小曼。
说起陆小曼当然不能不提徐志摩和林徽因,如果说林徽因的“娇俏”让人着迷,那么,陆小曼身上的那种骨子里的婉约颓废,则有着绝对诱惑的女人味,一言以蔽之——风情万种。而较之于林徽因的清丽娇俏,陆小曼更让人惊艳。连被她最终抢了老公徐志摩的情敌张幼仪也不得不承认陆小曼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千万别以为陆小曼就是美丽的绣花枕头,相反,她的才情实在不可小觎。陆小曼17岁毕业于法国圣心学堂时就已精通英文和法文,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她又师从刘海粟习画,实在是才女。可陆小曼的成就还不止于此,她尤其擅长对外交际。在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麾下接待外国使节,绝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可陆小曼游刃有余,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屡屡显出她机警爱国的一面。
19岁那年,陆小曼嫁给了陆军上校王庚,王庚也是青年才俊,时任哈尔滨市警察局长。可惜,与在军校生活多年,有着严格生活习惯的王庚不同,集艳丽容貌、富有家世、出众才情于一身的名媛陆小曼,生活节奏随意、自由而慵懒,这让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裂痕。于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陆小曼就画画,当然,这时候绘画只是她生活中的一种消遣。
二十年代初,陆小曼的名气在北平交际圈里越来越大。当时有俗语云:“南唐北陆”,“南唐”指的是上海的大美人唐瑛,“北陆”就是指北平大名鼎鼎的陆小曼。一次,在胡适的引荐下,著名画家刘海粟得以一睹小曼的风姿,阅尽佳人的刘海粟大师见她后也不禁惊呼:“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之后,陆小曼拜刘海粟为师,跟着他学习传统绘画。
开始学画时陆小曼很认真,学过一阵子后,就时作时辍。由于她悟性高,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陆小曼临摹了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颇得神韵。陆小曼在北京圣心学堂时又曾习西方油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油画创作特别强调色彩想像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因此在她早期的绘画中,既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西洋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
如果陆小曼能有情敌林徽因那么聪明智慧,那她的成就绝不在林之下。可是,性格这个东西是天生的,无法勉强。所以,陆小曼会要死要活地和身为哈尔滨市警察局长的丈夫王赓离婚,嫁给穷酸诗人徐志摩,也只有陆小曼敢这样做会这么做,换了林徽因是断断不会的。因为林徽因比陆小曼精明,她知道自己与徐志摩的英伦之恋只是一场桃色的晚宴,所以她抽身离去得那样恰是时辰,任凭你徐大诗人在送别的邮轮旁涕泪滂沱,林徽因一样义无反顾。
1926年,陆小曼冲破层层阻碍嫁给了徐志摩。在她看来,爱情胜过了人世的一切。无疑,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是深刻的,是轰轰烈烈的,可是,相爱容易相处难。
徐志摩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追求的是“爱、自由和美”。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爱情一旦成为现实,他的幻想就开始破灭,热情随之衰减。而对于陆小曼来说,她自嫁入徐家后毫无地位,徐志摩的父母始终不肯接纳她,在后期她甚至进不了徐家的门,这对她的伤害无疑是很大的。所以,婚后的陆小曼索性照旧沉迷于歌舞场所,夜夜笙歌。晚上跳舞、看戏、打牌,白日里睡到中午才肯起床,后来还受蓝颜知己翁瑞午影响抽上了鸦片,意志上的消沉让她将画笔也搁置了。为此,徐志摩时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娇妻,让陆小曼远离这些虚无缥缈的浮华生活,把心思用在写文章与画画上,不要将自己的才华给荒废了。
1931年11月,徐志摩因空难去世,唯一的遗物是陆小曼所绘的一幅山水画长卷,徐志摩本是要拿去北京找人加题的。
于是,大家都把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责难于陆小曼。从此,一个早年养尊处优、一掷千金的豪门小姐,众星捧月、风华绝代的大家闺秀,远离了风月场所,深居简出,不施粉黛,仿佛从云端跌到了十八层地狱。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陆小曼把所有的情感渲泄到了艺术创作上。她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的慵懒习惯,勤奋于丹青创作。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所成;三、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就这样,陆小曼由徐志摩的遗像陪伴着,卧薪尝胆,专心画画,几个月后她就能和老前辈一起开了一个扇面画展览,并且卖出去好些作品,获得了一些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陆小曼对中国古代大师们的绘画技艺和风格极有兴趣,反复研究元朝倪云林、明朝沈周、清初王鉴等大师的作品,久而久之,陆小曼的画作也形成了文人画的风格。此外,她还经常与当时的一些画家名流交谈与学习,画技进步神速。
1941年,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十年,陆小曼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达一百多件,有山水卷,也有花鸟虫鱼卷,赋色清丽雅致,格调脱俗,技艺精湛,轰动一时。后来,她的作品还入选全国美展。作为一位女画家,她背后的故事与绘画技巧都属于画坛中的一个“异数”。
不仅如此,陆小曼还自己戒除了鸦片,要知道,连少帅张学良戒毒也要赵四小姐和杜月笙帮助监督才成功,可隐忍坚毅的陆小曼,硬是凭一己之力戒除了毒瘾,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孤独,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描绘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陆小曼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绘画为她打发了难熬的寂寞岁月,也抵抗了内心深不见底的孤独。三年后,陆小曼成为了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
1964年春天,陆小曼已62岁,她在病痛的折磨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徐志摩虽已离开34年,依旧是她心中最爱的人。临终的前几天,她把《徐志摩全集》的手稿样本与纸版收集给了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再三嘱咐一定要将其出版,连同一起给陈从周的,还有徐志摩临终时带在身边的她画的那幅山水画卷。
临走前,她还在说着,“志摩要来接我了,他要来接我了------”
拜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所赐,“徐志摩热”连带诗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女性,即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在两岸三地迅速升温,热潮至今余波荡漾。但人们对张、林两位褒扬有加,独对陆小曼却是贬抑无减,此中原因当然颇为复杂,一言难尽。这其中有对张幼仪才干的肯定,有对林徽因学识的推崇,惟独缺少的是对陆小曼的同情、理解和尊重,世人只道她是一个与徐志摩有烟花般灿烂爱情的风流美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陆小曼是一位独立、优秀、才华横溢的的画家和艺术家?
郁达夫说,小曼是振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 |
陆小曼 |
![]() |
陆小曼《西湖佳境》 |
![]() |
陆小曼《山水扇面画》 |
![]() |
陆小曼《瀑布图》 |
写于2015年7月10日22:30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