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
自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后,迟子建就成了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有一些事值得一提:读这本书时,我在杭州,根在湖州,某天发现,他竟然也买了同样一本书在读,于是家中的书柜里后来有了两本一模一样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了,然后就陷进那个世界中去了,那个温暖的、忧伤的、澄静、苦难的世界,几度让我落下泪来;读完一遍,意犹未尽,于是再读,读到之前让我落泪的地方,又再度落泪;再后来,好几次有朋友让我荐书,都推了这本。
可这里,我想说的其实是迟子建的另一部长篇《群山之巅》。只不过,如果之前不曾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去读《群山之巅》。
依然是那么美好的文字。最先出场的是屠夫辛七杂,还有他的烟斗、凸透镜和屠刀,以及他用凸透镜取太阳火点烟时的那股子迷人的帅气。然后,松山山脉下的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以各种表情和方式徐徐亮相,背景是山区村镇绚丽多彩的四季风光。初读时颇有些眼花瞭乱,还有些神秘主义。渐渐的,就读到了忧伤,是不同于《额尔古纳河右岸》里的那种忧伤,后者的忧伤里伴随着广阔深远的温暖与澄静以及深沉的苦难,而在《群山之巅》里,这忧伤却是缘于浓得化不开的孤独。
在这本书里,又有谁不是孤独的呢?唐眉,这个年轻美丽并且聪慧的女孩因为嫉妒用药物把她的好友——另一个同样年轻美好的女孩陈媛害成了傻子,虽然未被人发觉,不曾泯灭的良知却让她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安雪儿,象精灵一样长不大的女孩,她母亲在给她断奶后就离开了家,她三岁才学会说话,初中毕业后身高就定格在了九十二公分,她总是在黑暗中喃喃自语,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刻墓碑,独自一人住在在人烟稀少处的石碑坊里,夜里和星星、月亮与风儿说话。安平,安雪儿的父亲,一名法警,负责处决死刑犯,因为他的职业,小镇上没有人愿意与他握手,去饭店吃饭时店主会为他单独准备筷子,从来不曾收到过别人的喜帖,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后来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愿意握住他手的女人,可是,无常的命运却突然在他们之间竖起起了一道冰冷森严的高墙。还有辛七杂、绣娘、林大花、单尔冬、单夏、刘小红……,虽然他们命运各异,却无一例外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孤单与落寞。
可是,所有人中,最最孤独落寞的,无疑要属辛七杂的父亲辛开溜了。其实他的真实名字是辛永库,可这个名字只出现在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生活中所有人都叫他辛开溜。因为,传说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逃兵。并且,他在东北光复时还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也就是辛七杂的母亲,在辛七杂六岁时失踪了)。所有这些,都成了人们唾弃他的理由。连他的儿子辛七杂也因此对他心生憎恶,自懂事后就再没喊过他一声爹,甚至成年后找对象,竟然要求女方不生养,因为不想让自己身上不洁不义的血脉流传。而事实却是,辛开溜从小受尽了人间凄苦,还曾被日本人抓去劳工,侥幸逃脱后加入抗联,不止一次上过战场,吃过枪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与部队走散,无法再证明自己的身份。可是,无论辛开溜怎样地为自己申辩,所有这一切,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包括他的儿子辛七杂。而那个日本女人,那个和他一样被战争害惨了的苦命女子秋山爱子,他是那么真心真意的喜欢她,“那双乌黑的眼珠,就像两粒漂亮的纽扣,锁住了辛开溜,让他心甘其愿地为其所缚,”可是,爱子最终也还是离他而去,不知所踪。在余生的岁月里,他终于对这一切都认命了,觉得活着就好。他懒得再为自己辩护,也不象其他老人怕死后被烧成灰,因为“他这一生,心底已满是灰烬”。他只是把自己养过的每一只与他形影不离的狗都唤作“爱子”,一次次在似曾相似的情境里想起他心爱的女人,潸然泪下。
辛七杂终于开口喊辛开溜“爹”了,喊得撕心裂肺。可是辛开溜却再也不听见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化为灰烬。辛七杂从父亲的骨灰里发现了弹片,一共有四片。他这才明白,父亲这一生承受了怎样巨大的、无可言说的委屈,包括来自儿子的误会和憎恶。只是他不知道,要怎样的心灰意冷或看透人世,才能象他父亲后半生对这样的屈辱如此不争不辨、若无其事?
唐眉放弃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她把陈媛带在身边,决定照顾她一生一世,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赎罪。可即使如此,唐眉依然整夜整夜地无法入睡。她终于把这一切说给一个人听了,她想那个人能帮助她平息心里那汹涌的波涛,因为她一个人实在已难以承受。可那个人的心,却不是为她而生。
安平将用他的余生静静等待一座墙的倒下,等待一个曾经照亮他心底的女人,等待她再次照亮他的人生。
安雪儿竟然有了孩子。尽管这个孩子来得如此让人难堪,她却认为是上天所赐。那个大雪风飞的夜晚,也是因孩子而起,她怀着悲欢交集的心情去土地祠祭拜,却被精神错乱的单夏紧紧拥吻、挣脱不得。她在他不吻的间隙一遍遍大声呼救,可是,没有人到来,没有人听见。
小说随即在一句悲怆的感叹中戛然而止——“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
然而,即使没有雪,即使晴空万里,即使是在密集的人群中,在这个世上,又有谁,能真正听见谁的呼唤?
(2015年6月10日发于腾讯QQ空间,QQ号22752218,Q名为“人在旅途”;7月12日同步发于九月cxj的新浪博客。)
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有一些事值得一提:读这本书时,我在杭州,根在湖州,某天发现,他竟然也买了同样一本书在读,于是家中的书柜里后来有了两本一模一样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了,然后就陷进那个世界中去了,那个温暖的、忧伤的、澄静、苦难的世界,几度让我落下泪来;读完一遍,意犹未尽,于是再读,读到之前让我落泪的地方,又再度落泪;再后来,好几次有朋友让我荐书,都推了这本。
可这里,我想说的其实是迟子建的另一部长篇《群山之巅》。只不过,如果之前不曾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去读《群山之巅》。
依然是那么美好的文字。最先出场的是屠夫辛七杂,还有他的烟斗、凸透镜和屠刀,以及他用凸透镜取太阳火点烟时的那股子迷人的帅气。然后,松山山脉下的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以各种表情和方式徐徐亮相,背景是山区村镇绚丽多彩的四季风光。初读时颇有些眼花瞭乱,还有些神秘主义。渐渐的,就读到了忧伤,是不同于《额尔古纳河右岸》里的那种忧伤,后者的忧伤里伴随着广阔深远的温暖与澄静以及深沉的苦难,而在《群山之巅》里,这忧伤却是缘于浓得化不开的孤独。
在这本书里,又有谁不是孤独的呢?唐眉,这个年轻美丽并且聪慧的女孩因为嫉妒用药物把她的好友——另一个同样年轻美好的女孩陈媛害成了傻子,虽然未被人发觉,不曾泯灭的良知却让她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安雪儿,象精灵一样长不大的女孩,她母亲在给她断奶后就离开了家,她三岁才学会说话,初中毕业后身高就定格在了九十二公分,她总是在黑暗中喃喃自语,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刻墓碑,独自一人住在在人烟稀少处的石碑坊里,夜里和星星、月亮与风儿说话。安平,安雪儿的父亲,一名法警,负责处决死刑犯,因为他的职业,小镇上没有人愿意与他握手,去饭店吃饭时店主会为他单独准备筷子,从来不曾收到过别人的喜帖,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后来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愿意握住他手的女人,可是,无常的命运却突然在他们之间竖起起了一道冰冷森严的高墙。还有辛七杂、绣娘、林大花、单尔冬、单夏、刘小红……,虽然他们命运各异,却无一例外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孤单与落寞。
可是,所有人中,最最孤独落寞的,无疑要属辛七杂的父亲辛开溜了。其实他的真实名字是辛永库,可这个名字只出现在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生活中所有人都叫他辛开溜。因为,传说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逃兵。并且,他在东北光复时还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也就是辛七杂的母亲,在辛七杂六岁时失踪了)。所有这些,都成了人们唾弃他的理由。连他的儿子辛七杂也因此对他心生憎恶,自懂事后就再没喊过他一声爹,甚至成年后找对象,竟然要求女方不生养,因为不想让自己身上不洁不义的血脉流传。而事实却是,辛开溜从小受尽了人间凄苦,还曾被日本人抓去劳工,侥幸逃脱后加入抗联,不止一次上过战场,吃过枪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与部队走散,无法再证明自己的身份。可是,无论辛开溜怎样地为自己申辩,所有这一切,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包括他的儿子辛七杂。而那个日本女人,那个和他一样被战争害惨了的苦命女子秋山爱子,他是那么真心真意的喜欢她,“那双乌黑的眼珠,就像两粒漂亮的纽扣,锁住了辛开溜,让他心甘其愿地为其所缚,”可是,爱子最终也还是离他而去,不知所踪。在余生的岁月里,他终于对这一切都认命了,觉得活着就好。他懒得再为自己辩护,也不象其他老人怕死后被烧成灰,因为“他这一生,心底已满是灰烬”。他只是把自己养过的每一只与他形影不离的狗都唤作“爱子”,一次次在似曾相似的情境里想起他心爱的女人,潸然泪下。
辛七杂终于开口喊辛开溜“爹”了,喊得撕心裂肺。可是辛开溜却再也不听见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化为灰烬。辛七杂从父亲的骨灰里发现了弹片,一共有四片。他这才明白,父亲这一生承受了怎样巨大的、无可言说的委屈,包括来自儿子的误会和憎恶。只是他不知道,要怎样的心灰意冷或看透人世,才能象他父亲后半生对这样的屈辱如此不争不辨、若无其事?
唐眉放弃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她把陈媛带在身边,决定照顾她一生一世,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赎罪。可即使如此,唐眉依然整夜整夜地无法入睡。她终于把这一切说给一个人听了,她想那个人能帮助她平息心里那汹涌的波涛,因为她一个人实在已难以承受。可那个人的心,却不是为她而生。
安平将用他的余生静静等待一座墙的倒下,等待一个曾经照亮他心底的女人,等待她再次照亮他的人生。
安雪儿竟然有了孩子。尽管这个孩子来得如此让人难堪,她却认为是上天所赐。那个大雪风飞的夜晚,也是因孩子而起,她怀着悲欢交集的心情去土地祠祭拜,却被精神错乱的单夏紧紧拥吻、挣脱不得。她在他不吻的间隙一遍遍大声呼救,可是,没有人到来,没有人听见。
小说随即在一句悲怆的感叹中戛然而止——“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
然而,即使没有雪,即使晴空万里,即使是在密集的人群中,在这个世上,又有谁,能真正听见谁的呼唤?
(2015年6月10日发于腾讯QQ空间,QQ号22752218,Q名为“人在旅途”;7月12日同步发于九月cxj的新浪博客。)
九月漫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些白色花朵——覆盆子花、糖罐子花和野芝麻花 (2人喜欢)
- 蔷薇故事 (1人喜欢)
- 北苕溪畔踏春记 (2人喜欢)
- 樱花味道
- 吃年糕的一些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