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
他在午后的家中,陪伴着理想腐烂二十年。
这个家是几次搬迁换来的最后居所,人近60,他也并不认为还有任何购买其他物业的能力和精力了,于是倾注一切入这房子,因为居住在顶楼,还把楼上全面开发,铺上隔热层后,进行园林建筑规划,发挥自己工程师的本性搭建各种构造合理的违章建筑。几年下来也是一片葱葱郁郁,鸡鸣狗叫。
并不大的家里,却保留着一面墙的照片,老伴不在家的时候,他会根据节气和自己自学的中医理论,沏上一壶有各种药材的茶,就这样看着旧照片度过一个下午。照片最早可追溯到40年前他的大学时期,那时的他在同学中打扮可谓新潮,早早就意气风发穿上了中山装,现在看来也丝毫没有过时的帅气和发型,在当年自然是学校风云人物;又就读于工程和外语双学位系,就算是刚恢复高考的70年代,也阻挡不住怀春女生的热情。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会主宰这世界,成为the alpha,也没有费心去规划什么职业路线,爱情生活,以为要来的就自然一切会来。于是一路辜负应该辜负的姑娘,浪费一个又一个机会,生活很快到了29岁,作为家中4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纵然受宠,也推卸不了传宗接代的压力,于是草草打包这混乱青春,和家人安排的相亲对象结婚。
30岁就又顺利当了爸爸,生下的儿子又成为了单传的孙子,这倒是省去了他抚养的压力,因为姐妹们和父母都溺爱着这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仅仅因为他的性别。他就继续着机关中重复的每日文案工作中,下班后和同事们小聚喝酒,回家倒头就睡,和没有感情基础的妻子相互敬重尊重,除了孩子以外的话题却不多。回想结婚的头五年,沉默很多,狮子座变摩羯座。
这样无趣的生活,遇到她也是自然选择,其实遇到任何人都算是吧,他回想着。她是外企驻京的第一批代表,来他工作的地方办理各种麻烦的许可和证件。怎么说呢,她出现在他眼前的那个早上,他冲泡了被外派的同事寄回的巴黎咖啡,用白色的瓷杯盛着,散发出幽辽的香气在一堆文件中弥散开来,那天阳光很好,从他背后的窗棂透过来,她就迎着着阳光和香气婷婷走进来,周围的一切都好像是灰色的,只有她是鲜活的,穿着橘色的套装裙及膝,黑色的mary-jane细细的带子绕着脚踝,一串精致的珍珠项链,为及肩的鲍勃头画上精美的结点。第一句问候竟是“您的咖啡味道真香,在国内和真是好久没闻到了。”
就是那一刻,他恍惚了,他似乎不再是一个已婚的、无趣的机关螺丝钉,而是一个每天早上品尝上等咖啡,用自己精通的英文和德语和这社会最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让自己的所学发挥最大的用处,同时获得和知识结构所匹配的社会地位。他那天就在这种恍惚中帮她顺利办完了一切手续,顺便借机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机关办事屡屡碰到铁板的她这天心情也愉悦万分,爽朗地表达感谢并留下联络方式。
于是他们开始约会,至少他一直是这么定义这种会面的:在北京当年不多的五星级酒店咖啡厅中,他们促膝长谈,他知道来自小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的她考进一流院校,并在国外深造过,如今拿着高薪孤独生活着;在这一场场不同背景的对话中,她告诉了他很多关于国外和外企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他编织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泡沫,他的智慧告诉他这个年纪并不适合拥抱这种泡沫,可是无奈泡沫太美了,如同她的一颦一笑那样迷人。他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追求她那样的生活,也希望借此可以追求她。突然有一天,他就如同平时一样下班回家,然后宣布自己要放弃公务员的身份,进入外企成为一名工程师。
可以想象家中如何一片鸡飞狗跳,鬼哭狼嚎。刚到外企的那一年,他身后的家如同一个被炸烂的战场,硝烟四起,当然他拿回家的钱也越来越多,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他似乎炸掉整个家庭为自己搭建一个走向她世界的天梯,却不幸发现到了她的世界,两个人反而没有了平等对话的筹码;等级分明的外企世界中,他清楚看到自己的性格和职业起步,穷尽一生也无非就是低级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的蜕变,而她已经在管理层中成为中坚分子,虽不在同一间公司,但同行也无非就是个小圈子,她开始避忌与他的见面,他也识趣少了邀约。此间,旧的机关单位突然分派了房产,就几乎是在他刚离职满一年时,在北京的市中心,每个人都分到一套大房子。这件事成为妻子和家人痛斥他的大棒,每天为此事敲打,没有尽头,甚至直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每每一家人开车经过那片地区,妻子仍然会提起。
心里装了一片海,可眼前的路越走越窄。日子慢慢地过,他日渐成了沉默的内向中年人。
退休后,他开始全身心研究中药学,以及气功等一切适合内向主义者的乐趣,只要避免与家人的对话和冲突,可以乐得其中即可。唯一晴朗的时光就是当家人们出游,他独自一人时,那时的他并不研究任何这些爱好,而是就像此刻这样,坐在客厅中,思考和回顾这一生。现在这年纪,在国外也许只是中年吧?还可以竞选总统吧?他却已经是一个老年人,内心早就入土为安。
午后经常雾霾的北京,有西晒的客厅,看地到光束照出很多尘埃,它们旋转的路径各异,他经常追寻着它们的轨迹,直到看到有不知哪里的风把它们吹散,或者在没有风的日子里,奋力不甘又无可避免地,无力坠落地面。
这个家是几次搬迁换来的最后居所,人近60,他也并不认为还有任何购买其他物业的能力和精力了,于是倾注一切入这房子,因为居住在顶楼,还把楼上全面开发,铺上隔热层后,进行园林建筑规划,发挥自己工程师的本性搭建各种构造合理的违章建筑。几年下来也是一片葱葱郁郁,鸡鸣狗叫。
并不大的家里,却保留着一面墙的照片,老伴不在家的时候,他会根据节气和自己自学的中医理论,沏上一壶有各种药材的茶,就这样看着旧照片度过一个下午。照片最早可追溯到40年前他的大学时期,那时的他在同学中打扮可谓新潮,早早就意气风发穿上了中山装,现在看来也丝毫没有过时的帅气和发型,在当年自然是学校风云人物;又就读于工程和外语双学位系,就算是刚恢复高考的70年代,也阻挡不住怀春女生的热情。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会主宰这世界,成为the alpha,也没有费心去规划什么职业路线,爱情生活,以为要来的就自然一切会来。于是一路辜负应该辜负的姑娘,浪费一个又一个机会,生活很快到了29岁,作为家中4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纵然受宠,也推卸不了传宗接代的压力,于是草草打包这混乱青春,和家人安排的相亲对象结婚。
30岁就又顺利当了爸爸,生下的儿子又成为了单传的孙子,这倒是省去了他抚养的压力,因为姐妹们和父母都溺爱着这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仅仅因为他的性别。他就继续着机关中重复的每日文案工作中,下班后和同事们小聚喝酒,回家倒头就睡,和没有感情基础的妻子相互敬重尊重,除了孩子以外的话题却不多。回想结婚的头五年,沉默很多,狮子座变摩羯座。
这样无趣的生活,遇到她也是自然选择,其实遇到任何人都算是吧,他回想着。她是外企驻京的第一批代表,来他工作的地方办理各种麻烦的许可和证件。怎么说呢,她出现在他眼前的那个早上,他冲泡了被外派的同事寄回的巴黎咖啡,用白色的瓷杯盛着,散发出幽辽的香气在一堆文件中弥散开来,那天阳光很好,从他背后的窗棂透过来,她就迎着着阳光和香气婷婷走进来,周围的一切都好像是灰色的,只有她是鲜活的,穿着橘色的套装裙及膝,黑色的mary-jane细细的带子绕着脚踝,一串精致的珍珠项链,为及肩的鲍勃头画上精美的结点。第一句问候竟是“您的咖啡味道真香,在国内和真是好久没闻到了。”
就是那一刻,他恍惚了,他似乎不再是一个已婚的、无趣的机关螺丝钉,而是一个每天早上品尝上等咖啡,用自己精通的英文和德语和这社会最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让自己的所学发挥最大的用处,同时获得和知识结构所匹配的社会地位。他那天就在这种恍惚中帮她顺利办完了一切手续,顺便借机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机关办事屡屡碰到铁板的她这天心情也愉悦万分,爽朗地表达感谢并留下联络方式。
于是他们开始约会,至少他一直是这么定义这种会面的:在北京当年不多的五星级酒店咖啡厅中,他们促膝长谈,他知道来自小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的她考进一流院校,并在国外深造过,如今拿着高薪孤独生活着;在这一场场不同背景的对话中,她告诉了他很多关于国外和外企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他编织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泡沫,他的智慧告诉他这个年纪并不适合拥抱这种泡沫,可是无奈泡沫太美了,如同她的一颦一笑那样迷人。他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追求她那样的生活,也希望借此可以追求她。突然有一天,他就如同平时一样下班回家,然后宣布自己要放弃公务员的身份,进入外企成为一名工程师。
可以想象家中如何一片鸡飞狗跳,鬼哭狼嚎。刚到外企的那一年,他身后的家如同一个被炸烂的战场,硝烟四起,当然他拿回家的钱也越来越多,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他似乎炸掉整个家庭为自己搭建一个走向她世界的天梯,却不幸发现到了她的世界,两个人反而没有了平等对话的筹码;等级分明的外企世界中,他清楚看到自己的性格和职业起步,穷尽一生也无非就是低级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的蜕变,而她已经在管理层中成为中坚分子,虽不在同一间公司,但同行也无非就是个小圈子,她开始避忌与他的见面,他也识趣少了邀约。此间,旧的机关单位突然分派了房产,就几乎是在他刚离职满一年时,在北京的市中心,每个人都分到一套大房子。这件事成为妻子和家人痛斥他的大棒,每天为此事敲打,没有尽头,甚至直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每每一家人开车经过那片地区,妻子仍然会提起。
心里装了一片海,可眼前的路越走越窄。日子慢慢地过,他日渐成了沉默的内向中年人。
退休后,他开始全身心研究中药学,以及气功等一切适合内向主义者的乐趣,只要避免与家人的对话和冲突,可以乐得其中即可。唯一晴朗的时光就是当家人们出游,他独自一人时,那时的他并不研究任何这些爱好,而是就像此刻这样,坐在客厅中,思考和回顾这一生。现在这年纪,在国外也许只是中年吧?还可以竞选总统吧?他却已经是一个老年人,内心早就入土为安。
午后经常雾霾的北京,有西晒的客厅,看地到光束照出很多尘埃,它们旋转的路径各异,他经常追寻着它们的轨迹,直到看到有不知哪里的风把它们吹散,或者在没有风的日子里,奋力不甘又无可避免地,无力坠落地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