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先生
撰文:汤姆·米勒 Tom Mueller
摄影:迈克·黑特韦尔 Mike Hettwer
翻译:朵朵
工人们把精准按照原大小,根据数字资料制成的棘龙骨骼粗糙处打磨光滑。科学家将化石的CT扫描图、遗失骨骼的图片和由相近生物推断得出的棘龙身体构造数据组合成计算机模型,再用泡沫塑料、树脂和钢材打造成形。
古生物学家的先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恩斯特·施特罗默不知疲倦地在撒哈拉沙漠东部进行探索。他的诸多发现,包括棘龙在内,让人们对非洲的白垩纪有了更多了解,地球历史上的这一关键时期是以冈瓦那大陆的分裂为标志的。
那一天是2013年3月3日,傍晚时分,一位名叫奈泽·易卜拉欣的年轻古生物学家正坐在摩洛哥伊尔富德一家临街的咖啡馆里,他看着渐渐消逝的日光,感觉自己内心的希望之光也变得暗淡起来。易卜拉欣是三天前和两个同事一起来到这里的,他们要找一个男人,只有他才能解开从易卜拉欣小时候就困扰着他的一个谜题。易卜拉欣要找的那个男人是个挖掘者——他把在当地挖出的化石卖给店铺和商人。在他发掘出的所有化石中,最值钱的就是来自卡玛卡玛地层的恐龙化石,这片250 公里长的绝壁中的沉积物最早可追溯至白垩纪中期,距今已有9400 万年到1 亿年的历史。在伊尔贝加村附近的挖掘现场找了几天却一无所获后,三位科学家只好在城里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逛,以期能撞见他们想找的人。最终,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沮丧的心情走进一家咖啡馆,去喝薄荷茶,寻求慰藉。“那时,我的所有梦想似乎都即将化为泡影。”易卜拉欣回忆道。
易卜拉欣的梦想与一个世纪前冒险进入沙漠的另一位考古学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10年至1914 年期间,巴伐利亚一位名叫恩斯特·施特罗默·赖兴巴赫的贵族带着他的队伍深入埃及境内的撒哈拉沙漠,在一片古老河流系统的东部边缘进行了数次漫长的探险,而这一河系的西部边界就是由卡玛卡玛地层构成。尽管受到疾病困扰,沙漠的环境又十分恶劣,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四起,但施特罗默还是发现了45 种恐龙、鳄鱼、龟和鱼类。在他的所有发现中,有两具残缺的骨骼来自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的恐龙种类,这个巨大的捕食者长着一米长的下颌和密集的圆锥形咬齿。然而它最突出的特征还是背部高达1.7米的帆状结构,造型独特的支柱,也就是脊骨对其起到了支撑作用。施特罗默给这一物种罗默发现的这种奇特巨兽是在一本关于恐龙的德国童书里。从那天起,他便深深地迷上了恐龙。他在沙滩上模仿恐龙的脚印画出三趾足迹,他最爱的饼干是三角龙或霸王龙形状的,他看遍了德国境内的古生物收藏,并搜集了大量恐龙模型和化石铸件。
就读于布里斯托大学古生物学专业期间,他再次接触到施特罗默的作品。“他的工作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当惊人,它激励着我,让我在自己的研究中充满了雄心壮志。”易卜拉欣说。当大多数博士生还仅局限于对某些特定领域展开研究时,易卜拉欣在都柏林大学撰写的长达836 页的论文则对卡玛卡玛地层的全部化石记录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博士期间他曾数次来到伊尔富德完成田野作业。在2008 年,易卜拉欣26 岁的那次造访中,一名贝都因人让他看了一个硬纸箱,箱子里装着四大块很有特点的紫色石块,其间还夹杂着黄色的沉积物。从石块中伸出的两块骨头,看起来像是一块恐龙的手骨以及一片横截面呈乳白色的骨骼。同所有被人从附近地层中漫不经心地拉扯出来的化石一样,它们的科学价值令人怀疑。尽管如此,易卜拉欣还是把它们买了下来,心想或许可以用来丰富卡萨布兰卡大学尚不成熟的古生物收藏。
易卜拉欣多年后造访意大利米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时了解到这几块化石潜藏的重大意义。那里的研究人员克里斯蒂亚诺·达尔·萨索和西莫内·马加努科向他展示了他们刚从一位化石商人手中买来不久的一具残缺的恐龙骨骼标本。标本陈列在地下室的桌子上:腿骨、肋骨、几块椎骨和几根形状特别的长背棘。易卜拉欣震惊了。这显然是一只棘龙,比恩斯特·施特罗默丢失的标本还要完整。达尔·萨索和马加努科告诉他化石商人认为它是在伊尔贝加村附近一处叫做阿弗多恩沙福特的地方被发掘出来的。这些骨骼还包裹在岩石中,是一种夹杂着黄色沉积物的紫色砂岩。易卜拉欣拿起一大块脊椎骨,看到了他熟悉的白色横截面。
“我意识到我在伊尔富德买下的那些骨骼化石一定是棘龙的——那奇特的扁平形骨骼是一块脊椎骨。”易卜拉欣回忆道。他由此得知伊尔富德那几块不完整的骨骼和米兰了不起的标本很可能属于同一只棘龙。如果是真的,如果他能找到化石埋藏的确切位置,对于了解棘龙和它所生活的世界而言,它们的作用将堪比罗塞塔石碑。
遗失与发现 施特罗默 1912 年在埃及发现的棘龙化石原始标本,在二战期间由于慕尼黑受到盟军空袭而烧成灰烬。 古生物学家根据珍贵的照片用数字技术重建出遗失的骨骼。将它们与更多新近发现的骨骼拼凑到一起, 就得到了一具 15 米长的骨骸,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食肉恐龙。NIZAR IBRAHIM, UNIVERSITY OF CHICAGO; ORIGINAL PHOTOGRAPHS AT BAVARIAN STATECOLLECTION FOR PALEONTOLOGY AND GEOLOGY, MUNICH
白垩纪的水中巨兽
棘龙是人们迄今所知的唯一一种水生恐龙,上亿年前,它 们在北非的河流中畅游。由于生活的地区缺少大型的陆生 食草动物,它们主要以大鱼为食。ART:DAVIDE BONADONNA SOURCES:NIZAR IBRAHIM,UNIVERSITY OF CHICAGO;CRISTIANO DAL SASSO AND SIMONE MAGANUCO,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MILAN
化石侦探 国家地理新秀探险家奈泽·易卜拉欣在摩洛哥东南部追踪到了一具棘龙骨架的确切埋藏地, 一位业余化石猎手在数年前发现了这里。2013 年,他的意大利同事克里斯蒂亚诺·达尔·萨 索和马尔科·奥迪托雷(上)在勘探更多的骨骼残片。
化石侦探 国家地理新秀探险家奈泽·易卜拉欣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年7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magazine/2015/07/790.html
摄影:迈克·黑特韦尔 Mike Hettwer
翻译:朵朵
![]() |
工人们把精准按照原大小,根据数字资料制成的棘龙骨骼粗糙处打磨光滑。科学家将化石的CT扫描图、遗失骨骼的图片和由相近生物推断得出的棘龙身体构造数据组合成计算机模型,再用泡沫塑料、树脂和钢材打造成形。
![]() |
古生物学家的先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恩斯特·施特罗默不知疲倦地在撒哈拉沙漠东部进行探索。他的诸多发现,包括棘龙在内,让人们对非洲的白垩纪有了更多了解,地球历史上的这一关键时期是以冈瓦那大陆的分裂为标志的。
那一天是2013年3月3日,傍晚时分,一位名叫奈泽·易卜拉欣的年轻古生物学家正坐在摩洛哥伊尔富德一家临街的咖啡馆里,他看着渐渐消逝的日光,感觉自己内心的希望之光也变得暗淡起来。易卜拉欣是三天前和两个同事一起来到这里的,他们要找一个男人,只有他才能解开从易卜拉欣小时候就困扰着他的一个谜题。易卜拉欣要找的那个男人是个挖掘者——他把在当地挖出的化石卖给店铺和商人。在他发掘出的所有化石中,最值钱的就是来自卡玛卡玛地层的恐龙化石,这片250 公里长的绝壁中的沉积物最早可追溯至白垩纪中期,距今已有9400 万年到1 亿年的历史。在伊尔贝加村附近的挖掘现场找了几天却一无所获后,三位科学家只好在城里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逛,以期能撞见他们想找的人。最终,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沮丧的心情走进一家咖啡馆,去喝薄荷茶,寻求慰藉。“那时,我的所有梦想似乎都即将化为泡影。”易卜拉欣回忆道。
易卜拉欣的梦想与一个世纪前冒险进入沙漠的另一位考古学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10年至1914 年期间,巴伐利亚一位名叫恩斯特·施特罗默·赖兴巴赫的贵族带着他的队伍深入埃及境内的撒哈拉沙漠,在一片古老河流系统的东部边缘进行了数次漫长的探险,而这一河系的西部边界就是由卡玛卡玛地层构成。尽管受到疾病困扰,沙漠的环境又十分恶劣,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四起,但施特罗默还是发现了45 种恐龙、鳄鱼、龟和鱼类。在他的所有发现中,有两具残缺的骨骼来自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的恐龙种类,这个巨大的捕食者长着一米长的下颌和密集的圆锥形咬齿。然而它最突出的特征还是背部高达1.7米的帆状结构,造型独特的支柱,也就是脊骨对其起到了支撑作用。施特罗默给这一物种罗默发现的这种奇特巨兽是在一本关于恐龙的德国童书里。从那天起,他便深深地迷上了恐龙。他在沙滩上模仿恐龙的脚印画出三趾足迹,他最爱的饼干是三角龙或霸王龙形状的,他看遍了德国境内的古生物收藏,并搜集了大量恐龙模型和化石铸件。
就读于布里斯托大学古生物学专业期间,他再次接触到施特罗默的作品。“他的工作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当惊人,它激励着我,让我在自己的研究中充满了雄心壮志。”易卜拉欣说。当大多数博士生还仅局限于对某些特定领域展开研究时,易卜拉欣在都柏林大学撰写的长达836 页的论文则对卡玛卡玛地层的全部化石记录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博士期间他曾数次来到伊尔富德完成田野作业。在2008 年,易卜拉欣26 岁的那次造访中,一名贝都因人让他看了一个硬纸箱,箱子里装着四大块很有特点的紫色石块,其间还夹杂着黄色的沉积物。从石块中伸出的两块骨头,看起来像是一块恐龙的手骨以及一片横截面呈乳白色的骨骼。同所有被人从附近地层中漫不经心地拉扯出来的化石一样,它们的科学价值令人怀疑。尽管如此,易卜拉欣还是把它们买了下来,心想或许可以用来丰富卡萨布兰卡大学尚不成熟的古生物收藏。
易卜拉欣多年后造访意大利米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时了解到这几块化石潜藏的重大意义。那里的研究人员克里斯蒂亚诺·达尔·萨索和西莫内·马加努科向他展示了他们刚从一位化石商人手中买来不久的一具残缺的恐龙骨骼标本。标本陈列在地下室的桌子上:腿骨、肋骨、几块椎骨和几根形状特别的长背棘。易卜拉欣震惊了。这显然是一只棘龙,比恩斯特·施特罗默丢失的标本还要完整。达尔·萨索和马加努科告诉他化石商人认为它是在伊尔贝加村附近一处叫做阿弗多恩沙福特的地方被发掘出来的。这些骨骼还包裹在岩石中,是一种夹杂着黄色沉积物的紫色砂岩。易卜拉欣拿起一大块脊椎骨,看到了他熟悉的白色横截面。
“我意识到我在伊尔富德买下的那些骨骼化石一定是棘龙的——那奇特的扁平形骨骼是一块脊椎骨。”易卜拉欣回忆道。他由此得知伊尔富德那几块不完整的骨骼和米兰了不起的标本很可能属于同一只棘龙。如果是真的,如果他能找到化石埋藏的确切位置,对于了解棘龙和它所生活的世界而言,它们的作用将堪比罗塞塔石碑。
![]() |
![]() |
遗失与发现 施特罗默 1912 年在埃及发现的棘龙化石原始标本,在二战期间由于慕尼黑受到盟军空袭而烧成灰烬。 古生物学家根据珍贵的照片用数字技术重建出遗失的骨骼。将它们与更多新近发现的骨骼拼凑到一起, 就得到了一具 15 米长的骨骸,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食肉恐龙。NIZAR IBRAHIM, UNIVERSITY OF CHICAGO; ORIGINAL PHOTOGRAPHS AT BAVARIAN STATECOLLECTION FOR PALEONTOLOGY AND GEOLOGY, MUNICH
![]() |
白垩纪的水中巨兽
棘龙是人们迄今所知的唯一一种水生恐龙,上亿年前,它 们在北非的河流中畅游。由于生活的地区缺少大型的陆生 食草动物,它们主要以大鱼为食。ART:DAVIDE BONADONNA SOURCES:NIZAR IBRAHIM,UNIVERSITY OF CHICAGO;CRISTIANO DAL SASSO AND SIMONE MAGANUCO,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MILAN
![]() |
化石侦探 国家地理新秀探险家奈泽·易卜拉欣在摩洛哥东南部追踪到了一具棘龙骨架的确切埋藏地, 一位业余化石猎手在数年前发现了这里。2013 年,他的意大利同事克里斯蒂亚诺·达尔·萨 索和马尔科·奥迪托雷(上)在勘探更多的骨骼残片。
![]() |
化石侦探 国家地理新秀探险家奈泽·易卜拉欣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年7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magazine/2015/07/790.html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