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辱然后見辱於人
一篇我國人的韓國游記:
~~~~~~~~~~~~~~游記開始的分割線~~~~~~~~~~~~~
大统庙址,在朝宗岩石刻右侧约五十米处的山坡上,我们去的时候,已是冬日,有一老翁在“朝宗斋”旁闲坐,我等点头而入,我想此翁盖为庙官也。往上再走,有门曰“神拱门”,即大统庙外门,门插钥紧闭,我与另一位老师自后翻墙而入,庙门亦用铁丝插关,拔下铁丝插头,推门而入,则庙内地颇宽敞,中间两张桌子,上供牌位三个,用黄绢封套套住,二人先恭敬躹躬,后抽下封套,则依次由东向西为万历、洪武、崇祯三帝牌位。左侧北墙,纸拓宣祖“再造藩邦”四字,西墙靠北,则有匾框两个,一红一白,白着为台湾“衍圣公”后裔孔德成老先生题词,是钞录他家老老夫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之名句。地上有一香炉,久无香火,东南墙根,立有木牌一堆,上书“参祀位”、“盥洗位”、“献者位”等,大概是祭祀领位时才用的。
就在此时,听到有人开庙门并且高声喊话,原来刚才老者果然是庙官,他极为愤怒,厉声责问。其中略通韩语的老师,赶紧道歉,说明原由,我等一再躹躬,以示歉意。老者声言若是韩国人,必要报警。出了庙门,与其寒喧,问及祭祀之日,老者见我等是大唐国民,且为寒冬时节,真诚拜谒而来,并无他意,才怒气稍解,从朝宗斋中拿出几页挂历纸,上书“3.19”,并且很着急地指手画脚,我明白了他想说的,应该是农历三月十九日,而不是西历,乃崇祯帝之吊死煤山之忌日也。
再与老人聊天,他便热情起来,称自己是济南人,问高名大姓,原籍何处,他在地上画了个“王”,并且写了自己的姓名,原来是同胞一脉,若他报警,岂不自家人打作一处。渠即上述“九义士”王以文的后代,但是他已经只知道有“济南”,却不知有“山东省”了!
朱元璋是一个暴君,万历皇帝是一位懒于朝政的昏君,崇祯帝虽厉于图治然为时已晚。因此,他们不是尧、舜、周文、汉武、唐宗那样的千古一帝,大唐人除在史学课堂上,已很少有人提到他们。万历皇帝倒是常被惦记,那是因为“十三陵”被挖出供人们参观的定陵,正是他的陵寝。大概他们爷孙三个,也没想到在偏僻一隅的朝鲜半岛,还有人记得他们,在每年为他们献几块冷猪肉,烧几根薰叶香吧。
~~~~~~~~~~~~~引用游記結束的分割線~~~~~~~~~~~~~~~~
近年來我國反韓思潮興起,在這種莫名其妙的反韓氛圍中,去韓國旅游的中國人也多沾上了些莫名其妙的天朝大國自豪感,以“大漢”“大唐”子民自居。以上游記的作者似乎就是其中之一了。
然而,諷刺地是,這樣的“大中國人”愈多,他們的“大中國自豪感”愈爆發,則愈加引致韓國人的憎惡。二百余年至誠事大慕華又二百余年思慕皇朙以圖恢復的舊邦,豈不念往昔之恩義,必以我國人為仇讎哉?若細究原委,實在是中國人先自辱,然后見辱於人啊。一國一族一群體,恒不自尊自重,卻欲他國他族他人恒敬重之,則是違背天理人情,絕無可能的事體。
就比如上述游記的作者。入廟之初,既然看見有“一老翁”,而隨行人中也有通韓語者,為何不上前詢問參觀事宜?即使老翁并非廟內主事的人,至少是本地人,又是長者,不要說是祠廟這樣莊嚴的地方,就是一般名勝古跡,也該入竟問禁,知道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吧?可是我們偉大的“大唐人”是不理會這些的。能知道“點頭”,已經是看得起爾等東夷了呢。
至于看見廟門鎖閉,若欲入內參觀,更該向當地管事之人請求。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一伙“天朝上國”的大人們,居然不顧威儀,翻墻而入。還是那句話,不要說是祠廟,就是一個普通公園,也不該如此——又不是三歲不懂事的小孩。
既然逾墻而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撥開門鎖,強闖入廟——廟門并無鐵將軍把守,只是用鐵絲插上,可見韓國古風猶存,另一方面,韓國人恐怕也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會有這種“闖廟參觀”的人存在吧?
明明見得廟內有人護守而不問,翻墻撥鎖入廟,卻絲毫沒有感到什么不安,這也真是令人稱奇,不知道這樣的“大唐國民”的心肝肺腑以及臉皮的構造是否和常人不同?更加驚世駭俗的舉動還在后頭:為了獵奇,居然驚動先帝神主,并且認為只要自己“鞠躬”示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這么做了。自我中心到這樣地步的人,若是換了“蠻夷”的英美國家,只怕是早就被送進精神病院接受強制治療了,但是在“天朝大國”,這卻是“大漢本位的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呢——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天下萬物,都是我們“皇漢人”的。
等到守廟老者“極為憤怒”地出現,方才鞠躬道歉,賠上多少好話,這正是俚俗所言“洋蠟燭不點不亮”了,不知此種性格是不是也屬于“上國子民”的優良素質。最令人叫絕的是,這位天朝游客認為,老者不報警,因為他是“大唐國民”而老者是明遺民,所以“自家人不打自家人”——這就是我國了不起的“皇漢民族主義者”頭腦中的“親親大義”了,只是愚劣如在下者,看不出這種民族意識和黑社會流氓的所謂江湖義氣有什么不同,甚至還不如——黑社會至少等級森嚴,一廂情愿的亂攀親是行不通的。作者又以為,老者看出他們是“真誠拜謁而來”——真不知道這位居住在韓國的皇朙遺民要怎么看出這伙人的“真誠拜謁”:人家看見的不就是你們翻墻撬鎖,驚動神主,最后被抓個現行才苦苦求饒么?
我看,頭腦正常,沒有發“皇漢自豪感”之昏的人,應該可以聽出老人家的意思:“如果是韓國人這么做,我必然報警——因為你既然是韓國人,自然應該懂得基本的道理,做出這種強闖祠廟,驚動神主的事情,我怎么不要叫警察來懲治你呢?只是你們是中國人,你們國家的國民,恐怕如今大多是基本做人的道理也不懂,常識也沒有的,所以我也就不苛求於你們了。”長了正常心肺和臉皮的人,聽見老者這話,只怕是要愧死。奇的是作者一行人居然還能感覺良好地繼續端了“大唐人”的架子和老者扯閑篇。
最后作者對韓國大統廟的祭祀的評價是“在偏僻一隅的朝鲜半岛,还有人记得他们,在每年为他们献几块冷猪肉,烧几根薰叶香吧。”既沒有對自己野蠻失禮行為半分的反省,也沒有對尚存與韓國民間的忠義精神的理解和感動,有的只是孟浪輕浮的嘲笑——這樣的“大國民”,又怎么能不讓韓國人鄙視乃至憎惡?套用一句古話說:韓國人不起來罵你們這些不成器的“中國人”,則地上的石塊砂礫都要跳起來罵你們啊!
~~~~~~~~~~~~~~游記開始的分割線~~~~~~~~~~~~~
大统庙址,在朝宗岩石刻右侧约五十米处的山坡上,我们去的时候,已是冬日,有一老翁在“朝宗斋”旁闲坐,我等点头而入,我想此翁盖为庙官也。往上再走,有门曰“神拱门”,即大统庙外门,门插钥紧闭,我与另一位老师自后翻墙而入,庙门亦用铁丝插关,拔下铁丝插头,推门而入,则庙内地颇宽敞,中间两张桌子,上供牌位三个,用黄绢封套套住,二人先恭敬躹躬,后抽下封套,则依次由东向西为万历、洪武、崇祯三帝牌位。左侧北墙,纸拓宣祖“再造藩邦”四字,西墙靠北,则有匾框两个,一红一白,白着为台湾“衍圣公”后裔孔德成老先生题词,是钞录他家老老夫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之名句。地上有一香炉,久无香火,东南墙根,立有木牌一堆,上书“参祀位”、“盥洗位”、“献者位”等,大概是祭祀领位时才用的。
就在此时,听到有人开庙门并且高声喊话,原来刚才老者果然是庙官,他极为愤怒,厉声责问。其中略通韩语的老师,赶紧道歉,说明原由,我等一再躹躬,以示歉意。老者声言若是韩国人,必要报警。出了庙门,与其寒喧,问及祭祀之日,老者见我等是大唐国民,且为寒冬时节,真诚拜谒而来,并无他意,才怒气稍解,从朝宗斋中拿出几页挂历纸,上书“3.19”,并且很着急地指手画脚,我明白了他想说的,应该是农历三月十九日,而不是西历,乃崇祯帝之吊死煤山之忌日也。
再与老人聊天,他便热情起来,称自己是济南人,问高名大姓,原籍何处,他在地上画了个“王”,并且写了自己的姓名,原来是同胞一脉,若他报警,岂不自家人打作一处。渠即上述“九义士”王以文的后代,但是他已经只知道有“济南”,却不知有“山东省”了!
朱元璋是一个暴君,万历皇帝是一位懒于朝政的昏君,崇祯帝虽厉于图治然为时已晚。因此,他们不是尧、舜、周文、汉武、唐宗那样的千古一帝,大唐人除在史学课堂上,已很少有人提到他们。万历皇帝倒是常被惦记,那是因为“十三陵”被挖出供人们参观的定陵,正是他的陵寝。大概他们爷孙三个,也没想到在偏僻一隅的朝鲜半岛,还有人记得他们,在每年为他们献几块冷猪肉,烧几根薰叶香吧。
~~~~~~~~~~~~~引用游記結束的分割線~~~~~~~~~~~~~~~~
近年來我國反韓思潮興起,在這種莫名其妙的反韓氛圍中,去韓國旅游的中國人也多沾上了些莫名其妙的天朝大國自豪感,以“大漢”“大唐”子民自居。以上游記的作者似乎就是其中之一了。
然而,諷刺地是,這樣的“大中國人”愈多,他們的“大中國自豪感”愈爆發,則愈加引致韓國人的憎惡。二百余年至誠事大慕華又二百余年思慕皇朙以圖恢復的舊邦,豈不念往昔之恩義,必以我國人為仇讎哉?若細究原委,實在是中國人先自辱,然后見辱於人啊。一國一族一群體,恒不自尊自重,卻欲他國他族他人恒敬重之,則是違背天理人情,絕無可能的事體。
就比如上述游記的作者。入廟之初,既然看見有“一老翁”,而隨行人中也有通韓語者,為何不上前詢問參觀事宜?即使老翁并非廟內主事的人,至少是本地人,又是長者,不要說是祠廟這樣莊嚴的地方,就是一般名勝古跡,也該入竟問禁,知道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吧?可是我們偉大的“大唐人”是不理會這些的。能知道“點頭”,已經是看得起爾等東夷了呢。
至于看見廟門鎖閉,若欲入內參觀,更該向當地管事之人請求。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一伙“天朝上國”的大人們,居然不顧威儀,翻墻而入。還是那句話,不要說是祠廟,就是一個普通公園,也不該如此——又不是三歲不懂事的小孩。
既然逾墻而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撥開門鎖,強闖入廟——廟門并無鐵將軍把守,只是用鐵絲插上,可見韓國古風猶存,另一方面,韓國人恐怕也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會有這種“闖廟參觀”的人存在吧?
明明見得廟內有人護守而不問,翻墻撥鎖入廟,卻絲毫沒有感到什么不安,這也真是令人稱奇,不知道這樣的“大唐國民”的心肝肺腑以及臉皮的構造是否和常人不同?更加驚世駭俗的舉動還在后頭:為了獵奇,居然驚動先帝神主,并且認為只要自己“鞠躬”示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這么做了。自我中心到這樣地步的人,若是換了“蠻夷”的英美國家,只怕是早就被送進精神病院接受強制治療了,但是在“天朝大國”,這卻是“大漢本位的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呢——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天下萬物,都是我們“皇漢人”的。
等到守廟老者“極為憤怒”地出現,方才鞠躬道歉,賠上多少好話,這正是俚俗所言“洋蠟燭不點不亮”了,不知此種性格是不是也屬于“上國子民”的優良素質。最令人叫絕的是,這位天朝游客認為,老者不報警,因為他是“大唐國民”而老者是明遺民,所以“自家人不打自家人”——這就是我國了不起的“皇漢民族主義者”頭腦中的“親親大義”了,只是愚劣如在下者,看不出這種民族意識和黑社會流氓的所謂江湖義氣有什么不同,甚至還不如——黑社會至少等級森嚴,一廂情愿的亂攀親是行不通的。作者又以為,老者看出他們是“真誠拜謁而來”——真不知道這位居住在韓國的皇朙遺民要怎么看出這伙人的“真誠拜謁”:人家看見的不就是你們翻墻撬鎖,驚動神主,最后被抓個現行才苦苦求饒么?
我看,頭腦正常,沒有發“皇漢自豪感”之昏的人,應該可以聽出老人家的意思:“如果是韓國人這么做,我必然報警——因為你既然是韓國人,自然應該懂得基本的道理,做出這種強闖祠廟,驚動神主的事情,我怎么不要叫警察來懲治你呢?只是你們是中國人,你們國家的國民,恐怕如今大多是基本做人的道理也不懂,常識也沒有的,所以我也就不苛求於你們了。”長了正常心肺和臉皮的人,聽見老者這話,只怕是要愧死。奇的是作者一行人居然還能感覺良好地繼續端了“大唐人”的架子和老者扯閑篇。
最后作者對韓國大統廟的祭祀的評價是“在偏僻一隅的朝鲜半岛,还有人记得他们,在每年为他们献几块冷猪肉,烧几根薰叶香吧。”既沒有對自己野蠻失禮行為半分的反省,也沒有對尚存與韓國民間的忠義精神的理解和感動,有的只是孟浪輕浮的嘲笑——這樣的“大國民”,又怎么能不讓韓國人鄙視乃至憎惡?套用一句古話說:韓國人不起來罵你們這些不成器的“中國人”,則地上的石塊砂礫都要跳起來罵你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