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物获取人间饮食途径考
下面纯属胡扯,不喜你就喷吧
厨师的行业神是春秋的那位易牙,作为齐桓公的厨师长,他的厨艺不仅抓住了齐桓公的胃,更抓住了齐桓公的心。尽管管仲临死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诫齐桓公,易牙这家伙来连自己儿子都敢吃,还有什么不能吃,一定要远离他,但齐桓公也就远离了三年,受不了美味的诱惑,又把易牙叫了过来。
我读史书,看到这里不禁扼腕长叹:“如果介子推也有这手艺就好了。”介子推当年陪着重耳流亡在外,也给老大做了顿人肉汤,不过这肉是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重耳当时很感动,但也只是感动,估计没过多久就忘了,以至于后来成了晋文公搞绩效考核(封赏功臣)还把他给忘了。这说明与其让一个人心记住你,不如让他的胃记住你。倘若介子推有易牙的手艺,何愁晋文公会忘了他。
这事后来还闹大了,介子推的性格相当高冷,你不封,我还不想当呢,带着老娘隐居去了。晋文公搜寻不得,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结果把母子二人烧死了——从此创立了寒食节——我总觉得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目的倒不是出于愧疚,而是一种鼓励,鼓励大家学习介子推,光干活不要工钱,硬给我送我也不要,死也不要。
由于这一天大家不烧火,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凉菜行业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厨师祭拜祖师爷的时候,也要祭拜一下介子推,凉菜行能有如此发展,他功不可没。
当然更应该感谢介子推的还是地府的群鬼们,后来大家都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饭辙,所以群鬼们若有厨神一定是介子推。虽然只是一顿饭,但对于鬼的意义却不一般。
一、鬼也要吃饭
鬼不同于神仙可以餐风饮露吃石头,鬼也是要吃饭的,这一点是由于鬼的特征所决定的,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人所归为鬼”,也就是说鬼是人的继续,我们的老祖先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重点,不过是换个地方过日子。
因此汉朝人把死亡当成一次迁徙,为了取得正式的身份,他们在临死前要郑重地请当地政府给开一封介绍信,我们现在称为告地书,例如1973年湖北凤凰山一座汉墓里发现的一篇木牍,上面的内容就是一封通关文牒,大意如此:“十三年五月庚辰日,江陵丞敬告地下丞,有市阳五大夫和他的二十八个佣人、十八个婢女、两辆轻车、一辆牛车前去你处,请按照阳间的身份安排相应待遇,特此敬告。”介绍信写得非常严肃认真,估计有了这封信,这位墓主人就能顺利到达阴间,继续享受他的五大夫待遇——五大夫爵位在汉朝二十个爵位中属于第九级,一年能领八九百斤粮食——人家这才叫铁饭碗。
能领八百斤粮食还不算,关键这五大夫爵还是各种爵位的一个分界点,从这个爵位往上就不用服劳役和兵役了,肯定也不用纳税了,是享受特权的最末一层。汉朝那会行买爵位的时候好多百姓就买这个爵位,因为他“价格便宜量又足”啊。以至于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征兵都成了问题(“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 发 之 士 益 鲜”——见《平准书》),这个告地书的另一层用意显然是“司马昭之心”——那就是到了阴间不纳赋税。
从目前出土的告地书来看,基本上都宣称自己这一身份或者类似身份,但从墓葬规格来看又显然配不上,这说明我们街头办假证的行为源远流长,不过在汉朝那会主要是用来骗鬼。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到过,如果人人都吃皇粮,没有人纳粮,这免费的午餐又从何说起呢?这就导致阴间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这种社会结构很快就会崩溃的。
《幽明录》里写有个人叫王明,死后一年, 阴间给他放假,于是他来到自己家中“度假”,对儿子说,三国时那位灭了蜀国征西将军邓艾在阴间磨铠甲呢,十个指头都快磨烂了。还有东晋那位官至丞相差点就加了九锡的桓温在冥界也不过是个小卒。
这充分说明汉朝人想象的那个等级制度已经彻底崩塌了,无论你当多大个领导到了阴间也要重新洗牌。
而这一切都是粮食稀缺造成的。
一方面是大家都设法逃避劳动,不愿意种地纳税,另一方面即便他们带着奴仆,可以耕田种地,但要注意那是冥界,光听这个名字就能知道那里阴暗无光,据各类故事里记载,去过的都描述说那里的环境“天色凝阴,昏风飒飒,四顾不闻鸡犬” “隐然天气昏惨,迥野四顾无人”,除了没有声音,基本上就跟现在雾霾天气一样。这样的世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困难,哪里适合庄稼生长,即便耕作,收成也不会太好。能够打下点粮食,阎王爷还不够吃呢。你想平白无故领八百斤粮食,门都没有。
因此想要吃的,先做苦力吧,能够吃饱饭,磨铠甲,当小卒这样的活也会抢着干吧。
但是既然粮食缺乏,即便劳动吃到的也不是人间饭菜,而是鬼的饭菜。我们在《一饮琼浆百感生》里说神仙看人间的米饭都是蛆虫。人在饮食上的自卑在鬼这里却可以挽回颜面,鬼的饭菜在人的眼里看来连蛆虫都不如。
先不说别的,鬼的世界里饭菜都是凉的。这一点也是为介子推所影响,人间都不生火了,过寒食节来祭祀,显然鬼也就只能吃冷的了。唐传奇《郑德璘》里,郑德璘妻子的家人都在洞庭湖里被淹死,这些死去的亲人就说他们没有火来做饭。但即便有火,他们的饭菜也烧不热,《志怪》有个人叫张禹,误入鬼宅,看见鬼在家里生活做饭,火烧得很旺,看起来水开了,手伸进去,还是冰凉的(阴间水的沸点这么低,空气也一定很稀薄)。那个世界本就苦寒,又吃不到一口热的,这就跟大冬天吃冰棍一样,肠胃不好的可真是遭了罪。但是如果看到鬼的饮食内容,就会觉得吃点凉的遭这点罪不算什么了。
《耳食录》上有个人邓生,傍晚的时候遇见一个人,执意要他去家里吃饭,摆上酒菜十分丰盛,小邓大吃大喝,很快就醉了,第二天有人看见他在河道的淤泥里躺着,耳目口鼻中全是青泥,这才明白昨晚那人是个鬼,所谓佳肴都是青泥所制。
这里只看到了饭是青泥所做,没有提到酒,《纪闻》里有个人叫李虚,因事去了一趟阴间,看见一群人饮酒,就想凑过去喝上两口,结果端起酒杯一看,竟然是一杯粪汁,臭不可闻,不想喝,群鬼却逼着他喝(跟咱们现在劝酒一个德行,不喝看不起我),无奈只好喝了两杯。好在只是臭并没有什么别的不良反应。
最让人受不了是阴间的水,《广异记》里刘鸿渐也到了阴间,口渴难耐,看见道旁有河,就想去喝水,一个和尚拦住了他,说:“这是人膏,人腐烂之后,骨肉沉淀下去,油脂浮上来就成了河。”——听得就让人恶心——这条河估计专供贪官污吏们饮用,因为民脂民膏是他们特有的爱好。
水是人膏,那肉很可能就是人肉了,想想也是,阴间地狱那么多酷刑,油炸、刀锯、石磨肯定会砍下大量人体的器官,正是鬼的食物,同样在《广异记》有个人叫韦广济的人到了阴间,在这里遇见了故人,故人请他吃饭,端上来一看全是人的鼻子和手指等等。故人还劝他说你要想返回人间,最好还是别吃了。
因为吃了轻则生病,重则死掉。《池北偶谈》有位老王外面游玩,在一处古墓边遇见一个老头,显然是个鬼了,鬼老头说:“渴不渴?这里有浆水。”说着端出一碗汤,老王就喝了,刚喝完,就跟磕了药一样满山狂奔,最后被人抬回去,修养了好几个月才好。
这还只是喝了一碗浆水,如果再吃饭那肯定就是死了。韦广济的那个朋友能够劝他不要吃,足见是真的朋友。倘若遇见其他人,别说告诫你,他们还会把食物伪装成美味佳肴,引着你来吃。
《前定录》里有个薛少殷的故事,他突然死掉到了阴间,见到了他死去多年的哥哥,哥哥说我在这里上班,由于工作太忙太累,就推荐了你过来帮忙(这什么哥哥啊?),薛少殷就连忙哀求,哥哥就带他去见了领导王判官,王判官请他吃饭,摆了满桌子山珍海味,薛少殷就要吃,一个和尚突然跳出来拦住他要他别吃,说吃了就回不来了。薛少殷忍住不吃,果然被放回。
看来招待吃饭是一个阴谋诡计,弄得香喷喷的就为了引诱你来吃,好让你留下打工。
薛少殷还是通过死掉进入阴间的,有时候你偶尔做梦到了阴间,也是不能吃的。《玉堂闲话》里说邵元休和潘某是好朋友,两人对阴间十分好奇,于是就约定哪天某人先死,一定要把阴间的情况告诉对方。后来他们两个人分开了很多年,一天晚上,邵元休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处大堂里,里面有好多人,潘某也在。邵元休多年混迹官场,一眼就认出了哪个是领导,他不和朋友打招呼,先上前拜见领导,领导让他坐了,对他很客气,还命人上茶,邵就要喝,潘某连忙给他使眼色,让他别喝。又上酒,潘某也赶忙摇头不让他喝,最后上了大饼,馨香非常,邵忍不住要吃,潘某还是让他别吃。
后来邵元休醒了过来,打探潘某下落,原来这位朋友死掉了。朋友是按照约定带他梦中冥府一日游,之所以不让他吃饭,因为朋友知道,那是鬼的饮食,他吃了就回不来了。
邵元休只是一梦可以偶尔不吃,但群鬼生活在那里,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有吃。有的鬼乐天知命,就索性吃个痛苦,甚至吃出花样。《平鬼传》上第一回里,十个鬼结拜兄弟,摆上桌子的祭品甚有意思,第一碗是“山草驴子放屁”第二碗是“蒜调猪毛”充满了生活气息。
但有的鬼洁身自好,却坚持不吃,那日子就如同在人间过大饥荒一样,人间大饥荒会出现人吃人的悲剧,鬼也会出现鬼吃鬼的现象。典型的代表就是这《平鬼传》的主角钟馗,按照《梦溪笔谈》里的记载,唐明皇当年做梦梦见两个鬼,一大一小,小鬼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大鬼把小鬼吃了。也就是说这钟馗原本也是一个鬼,他考武举不中就自杀了,估计他不愿意吃阴间饭菜,于是依照自己的武功专吃同类,在阴间“杀鬼放火”,这本是非法勾当,结果被唐明皇一认定,成为了专吃恶鬼、降妖除魔的神明。但在群鬼看来,这简直是一个魔王。
这钟馗吃鬼也吃出花样来,《平鬼传》里写他饮食“端上来头一盘是爆炒鬼肚,第二盘是白汤炖肥鬼头。第一碗是红烧鬼肘子,第二碗是炮腌鬼腿。末了一盘是醋溜鬼肝肠。”鬼在他眼里完全就是猪羊无异。
而鬼的确也可以变成猪羊的,例如《搜神记》中那个著名的《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宋定伯背着那只鬼不放,最终这只鬼变成了一只羊,他在羊身上吐一口就把人家卖掉了。
《耳食录》上有一个《田卖鬼》的故事,故事的主角田乙似乎是这个宋定伯的徒子徒孙,他最爱干的勾当也是卖鬼。所用的手段也是先哄骗,后强拉到天亮让鬼变畜生,最后打个喷嚏让体液附在这些畜生身上就卖掉了。他所抢拉的鬼有的天亮变成鸭,有的变成猪,有的变成鱼,有的变成鸟,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这是六道轮回的作用,这些鬼按照规定应入畜生道,它们变化成什么已经注定了,关键的时候就发生突变。
《田卖鬼》的故事里主角田乙有时候把没有卖出去的鬼就自己吃掉,据说味道肥美。所以钟馗吃这些鬼的时候也是根据这些鬼将来所能“退化”的逻辑来吃,吃起来跟咱们吃肉一样,注定变成鸭就挂壁炉里,注定变成牛的,就来个七分熟的,注定变成羊的就可以切成片涮着吃。
这样说来可以这么理解肉食,就像一条流水线,钟馗吃的是原材料,我们吃的是成品,如此而已。
但就像工厂里一样,如果人人都吃原材料,人间的成品岂不是大受影响,所以在冥界对吃鬼这种现象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强横之辈才能吃。这就跟人间饥荒一样,有吃人肉的,但不会人人都吃,大部分的人只能吃观音土,明明知道吃了拉不出来,但肚子饿起来实在难受,那也得吃啊。
鬼也一样,他们为了把肚子骗饱,也乱吃东西,但阴间没有观音土,他们就吃铁球。《报应记》里有个《李冈》的故事,这位的儿子没有开车索人命,反倒他自己被阴间的鬼差错拘了,阴间的一位领导接见了他,当面承认这是一个冤假错案。可能是为了显示诚意,领导还请李冈吃饭,鬼卒端上来一盘子铁球,将铁球放到一个满是铜汁的锅里去煮。李冈连忙谎称自己吃饱了。这位领导就把铁球吞了,然后又喝铜汁(有饭有汤水啊)。他对李冈说:“阴曹地府没有别的东西吃啊,只好吃这个。”
袁枚在《子不语》也注意到了铁球这个事情,杭州有位闵玉苍先生是阴间的临时工,每次到阴间上班,就必须吃一个铁球。据他说这个铁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的公正无私,一旦有所偏向,这铁球就会在肚子里左冲右撞。
这大概是后来开发出来的功能,他不知道这铁球的最原始的作用就是洁身自好者们的饮食。而且让他这个临死工吃铁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吃下之后他就饱了,就不会再吃阴间的那些饭菜。
《冥报录》里有个县令叫柳智感,白天当县令,晚上到冥界兼职当判官,刚在冥界上班的时候,中间休息吃饭,他也要吃,大家就说:“这饭临时工吃不得,吃了就成正式工了。”
这说明在阴间官吏的饭菜比小鬼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严重怀疑到了唐朝的时候,冥界已经彻底放弃了农业种植,你看《西游记》里面,阎王爷们逮住李世民,“绑架”这么大一个领导,放他回去的条件居然是要一个南瓜,可见冥界的物质已经匮乏到何种地步了。
看到这里你也就明白为什么死刑犯临死前都要大吃大喝一顿,实在是因为吃了这一顿就很难见到粮食了,正所谓“劝君更尽一碗饭,西出阳关吃饱难”啊。
而且临死前这一碗饭非常重要,如果能吃饱,死后在阴间可以一年之内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这就跟神仙的食物让人类吃了效果一样),《冥报记》里邯郸有个人叫睦仁茜,他认识了一个在阴间当差的鬼朋友成景。这位鬼朋友就告诉他,鬼天天吃不饱,如果吃到一顿阳间的饭,就可以顶一年不饿。
可见临死前这一顿饭是多么重要,所以身为鬼,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也不是太难,每年都能吃到一顿人间饭菜就可以了。所以鬼就无比渴望获得人间饮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介子推的重要性了,每年都能获得一次祭祀,饱饱吃上一顿,一年不用发愁,这难道不是厨神吗?
当然鬼在人间获取饮食的方式也不光这一种,对此,我进行了一番“考证”,那么请看——
鬼物获取人间饮食途径考(未完,慢慢续)下一篇看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519855652/
厨师的行业神是春秋的那位易牙,作为齐桓公的厨师长,他的厨艺不仅抓住了齐桓公的胃,更抓住了齐桓公的心。尽管管仲临死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诫齐桓公,易牙这家伙来连自己儿子都敢吃,还有什么不能吃,一定要远离他,但齐桓公也就远离了三年,受不了美味的诱惑,又把易牙叫了过来。
我读史书,看到这里不禁扼腕长叹:“如果介子推也有这手艺就好了。”介子推当年陪着重耳流亡在外,也给老大做了顿人肉汤,不过这肉是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重耳当时很感动,但也只是感动,估计没过多久就忘了,以至于后来成了晋文公搞绩效考核(封赏功臣)还把他给忘了。这说明与其让一个人心记住你,不如让他的胃记住你。倘若介子推有易牙的手艺,何愁晋文公会忘了他。
这事后来还闹大了,介子推的性格相当高冷,你不封,我还不想当呢,带着老娘隐居去了。晋文公搜寻不得,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结果把母子二人烧死了——从此创立了寒食节——我总觉得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目的倒不是出于愧疚,而是一种鼓励,鼓励大家学习介子推,光干活不要工钱,硬给我送我也不要,死也不要。
由于这一天大家不烧火,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凉菜行业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厨师祭拜祖师爷的时候,也要祭拜一下介子推,凉菜行能有如此发展,他功不可没。
当然更应该感谢介子推的还是地府的群鬼们,后来大家都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饭辙,所以群鬼们若有厨神一定是介子推。虽然只是一顿饭,但对于鬼的意义却不一般。
一、鬼也要吃饭
鬼不同于神仙可以餐风饮露吃石头,鬼也是要吃饭的,这一点是由于鬼的特征所决定的,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人所归为鬼”,也就是说鬼是人的继续,我们的老祖先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重点,不过是换个地方过日子。
因此汉朝人把死亡当成一次迁徙,为了取得正式的身份,他们在临死前要郑重地请当地政府给开一封介绍信,我们现在称为告地书,例如1973年湖北凤凰山一座汉墓里发现的一篇木牍,上面的内容就是一封通关文牒,大意如此:“十三年五月庚辰日,江陵丞敬告地下丞,有市阳五大夫和他的二十八个佣人、十八个婢女、两辆轻车、一辆牛车前去你处,请按照阳间的身份安排相应待遇,特此敬告。”介绍信写得非常严肃认真,估计有了这封信,这位墓主人就能顺利到达阴间,继续享受他的五大夫待遇——五大夫爵位在汉朝二十个爵位中属于第九级,一年能领八九百斤粮食——人家这才叫铁饭碗。
能领八百斤粮食还不算,关键这五大夫爵还是各种爵位的一个分界点,从这个爵位往上就不用服劳役和兵役了,肯定也不用纳税了,是享受特权的最末一层。汉朝那会行买爵位的时候好多百姓就买这个爵位,因为他“价格便宜量又足”啊。以至于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征兵都成了问题(“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 发 之 士 益 鲜”——见《平准书》),这个告地书的另一层用意显然是“司马昭之心”——那就是到了阴间不纳赋税。
从目前出土的告地书来看,基本上都宣称自己这一身份或者类似身份,但从墓葬规格来看又显然配不上,这说明我们街头办假证的行为源远流长,不过在汉朝那会主要是用来骗鬼。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到过,如果人人都吃皇粮,没有人纳粮,这免费的午餐又从何说起呢?这就导致阴间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这种社会结构很快就会崩溃的。
《幽明录》里写有个人叫王明,死后一年, 阴间给他放假,于是他来到自己家中“度假”,对儿子说,三国时那位灭了蜀国征西将军邓艾在阴间磨铠甲呢,十个指头都快磨烂了。还有东晋那位官至丞相差点就加了九锡的桓温在冥界也不过是个小卒。
这充分说明汉朝人想象的那个等级制度已经彻底崩塌了,无论你当多大个领导到了阴间也要重新洗牌。
而这一切都是粮食稀缺造成的。
一方面是大家都设法逃避劳动,不愿意种地纳税,另一方面即便他们带着奴仆,可以耕田种地,但要注意那是冥界,光听这个名字就能知道那里阴暗无光,据各类故事里记载,去过的都描述说那里的环境“天色凝阴,昏风飒飒,四顾不闻鸡犬” “隐然天气昏惨,迥野四顾无人”,除了没有声音,基本上就跟现在雾霾天气一样。这样的世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困难,哪里适合庄稼生长,即便耕作,收成也不会太好。能够打下点粮食,阎王爷还不够吃呢。你想平白无故领八百斤粮食,门都没有。
因此想要吃的,先做苦力吧,能够吃饱饭,磨铠甲,当小卒这样的活也会抢着干吧。
但是既然粮食缺乏,即便劳动吃到的也不是人间饭菜,而是鬼的饭菜。我们在《一饮琼浆百感生》里说神仙看人间的米饭都是蛆虫。人在饮食上的自卑在鬼这里却可以挽回颜面,鬼的饭菜在人的眼里看来连蛆虫都不如。
先不说别的,鬼的世界里饭菜都是凉的。这一点也是为介子推所影响,人间都不生火了,过寒食节来祭祀,显然鬼也就只能吃冷的了。唐传奇《郑德璘》里,郑德璘妻子的家人都在洞庭湖里被淹死,这些死去的亲人就说他们没有火来做饭。但即便有火,他们的饭菜也烧不热,《志怪》有个人叫张禹,误入鬼宅,看见鬼在家里生活做饭,火烧得很旺,看起来水开了,手伸进去,还是冰凉的(阴间水的沸点这么低,空气也一定很稀薄)。那个世界本就苦寒,又吃不到一口热的,这就跟大冬天吃冰棍一样,肠胃不好的可真是遭了罪。但是如果看到鬼的饮食内容,就会觉得吃点凉的遭这点罪不算什么了。
《耳食录》上有个人邓生,傍晚的时候遇见一个人,执意要他去家里吃饭,摆上酒菜十分丰盛,小邓大吃大喝,很快就醉了,第二天有人看见他在河道的淤泥里躺着,耳目口鼻中全是青泥,这才明白昨晚那人是个鬼,所谓佳肴都是青泥所制。
这里只看到了饭是青泥所做,没有提到酒,《纪闻》里有个人叫李虚,因事去了一趟阴间,看见一群人饮酒,就想凑过去喝上两口,结果端起酒杯一看,竟然是一杯粪汁,臭不可闻,不想喝,群鬼却逼着他喝(跟咱们现在劝酒一个德行,不喝看不起我),无奈只好喝了两杯。好在只是臭并没有什么别的不良反应。
最让人受不了是阴间的水,《广异记》里刘鸿渐也到了阴间,口渴难耐,看见道旁有河,就想去喝水,一个和尚拦住了他,说:“这是人膏,人腐烂之后,骨肉沉淀下去,油脂浮上来就成了河。”——听得就让人恶心——这条河估计专供贪官污吏们饮用,因为民脂民膏是他们特有的爱好。
水是人膏,那肉很可能就是人肉了,想想也是,阴间地狱那么多酷刑,油炸、刀锯、石磨肯定会砍下大量人体的器官,正是鬼的食物,同样在《广异记》有个人叫韦广济的人到了阴间,在这里遇见了故人,故人请他吃饭,端上来一看全是人的鼻子和手指等等。故人还劝他说你要想返回人间,最好还是别吃了。
因为吃了轻则生病,重则死掉。《池北偶谈》有位老王外面游玩,在一处古墓边遇见一个老头,显然是个鬼了,鬼老头说:“渴不渴?这里有浆水。”说着端出一碗汤,老王就喝了,刚喝完,就跟磕了药一样满山狂奔,最后被人抬回去,修养了好几个月才好。
这还只是喝了一碗浆水,如果再吃饭那肯定就是死了。韦广济的那个朋友能够劝他不要吃,足见是真的朋友。倘若遇见其他人,别说告诫你,他们还会把食物伪装成美味佳肴,引着你来吃。
《前定录》里有个薛少殷的故事,他突然死掉到了阴间,见到了他死去多年的哥哥,哥哥说我在这里上班,由于工作太忙太累,就推荐了你过来帮忙(这什么哥哥啊?),薛少殷就连忙哀求,哥哥就带他去见了领导王判官,王判官请他吃饭,摆了满桌子山珍海味,薛少殷就要吃,一个和尚突然跳出来拦住他要他别吃,说吃了就回不来了。薛少殷忍住不吃,果然被放回。
看来招待吃饭是一个阴谋诡计,弄得香喷喷的就为了引诱你来吃,好让你留下打工。
薛少殷还是通过死掉进入阴间的,有时候你偶尔做梦到了阴间,也是不能吃的。《玉堂闲话》里说邵元休和潘某是好朋友,两人对阴间十分好奇,于是就约定哪天某人先死,一定要把阴间的情况告诉对方。后来他们两个人分开了很多年,一天晚上,邵元休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处大堂里,里面有好多人,潘某也在。邵元休多年混迹官场,一眼就认出了哪个是领导,他不和朋友打招呼,先上前拜见领导,领导让他坐了,对他很客气,还命人上茶,邵就要喝,潘某连忙给他使眼色,让他别喝。又上酒,潘某也赶忙摇头不让他喝,最后上了大饼,馨香非常,邵忍不住要吃,潘某还是让他别吃。
后来邵元休醒了过来,打探潘某下落,原来这位朋友死掉了。朋友是按照约定带他梦中冥府一日游,之所以不让他吃饭,因为朋友知道,那是鬼的饮食,他吃了就回不来了。
邵元休只是一梦可以偶尔不吃,但群鬼生活在那里,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有吃。有的鬼乐天知命,就索性吃个痛苦,甚至吃出花样。《平鬼传》上第一回里,十个鬼结拜兄弟,摆上桌子的祭品甚有意思,第一碗是“山草驴子放屁”第二碗是“蒜调猪毛”充满了生活气息。
但有的鬼洁身自好,却坚持不吃,那日子就如同在人间过大饥荒一样,人间大饥荒会出现人吃人的悲剧,鬼也会出现鬼吃鬼的现象。典型的代表就是这《平鬼传》的主角钟馗,按照《梦溪笔谈》里的记载,唐明皇当年做梦梦见两个鬼,一大一小,小鬼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大鬼把小鬼吃了。也就是说这钟馗原本也是一个鬼,他考武举不中就自杀了,估计他不愿意吃阴间饭菜,于是依照自己的武功专吃同类,在阴间“杀鬼放火”,这本是非法勾当,结果被唐明皇一认定,成为了专吃恶鬼、降妖除魔的神明。但在群鬼看来,这简直是一个魔王。
这钟馗吃鬼也吃出花样来,《平鬼传》里写他饮食“端上来头一盘是爆炒鬼肚,第二盘是白汤炖肥鬼头。第一碗是红烧鬼肘子,第二碗是炮腌鬼腿。末了一盘是醋溜鬼肝肠。”鬼在他眼里完全就是猪羊无异。
而鬼的确也可以变成猪羊的,例如《搜神记》中那个著名的《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宋定伯背着那只鬼不放,最终这只鬼变成了一只羊,他在羊身上吐一口就把人家卖掉了。
《耳食录》上有一个《田卖鬼》的故事,故事的主角田乙似乎是这个宋定伯的徒子徒孙,他最爱干的勾当也是卖鬼。所用的手段也是先哄骗,后强拉到天亮让鬼变畜生,最后打个喷嚏让体液附在这些畜生身上就卖掉了。他所抢拉的鬼有的天亮变成鸭,有的变成猪,有的变成鱼,有的变成鸟,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这是六道轮回的作用,这些鬼按照规定应入畜生道,它们变化成什么已经注定了,关键的时候就发生突变。
《田卖鬼》的故事里主角田乙有时候把没有卖出去的鬼就自己吃掉,据说味道肥美。所以钟馗吃这些鬼的时候也是根据这些鬼将来所能“退化”的逻辑来吃,吃起来跟咱们吃肉一样,注定变成鸭就挂壁炉里,注定变成牛的,就来个七分熟的,注定变成羊的就可以切成片涮着吃。
这样说来可以这么理解肉食,就像一条流水线,钟馗吃的是原材料,我们吃的是成品,如此而已。
但就像工厂里一样,如果人人都吃原材料,人间的成品岂不是大受影响,所以在冥界对吃鬼这种现象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强横之辈才能吃。这就跟人间饥荒一样,有吃人肉的,但不会人人都吃,大部分的人只能吃观音土,明明知道吃了拉不出来,但肚子饿起来实在难受,那也得吃啊。
鬼也一样,他们为了把肚子骗饱,也乱吃东西,但阴间没有观音土,他们就吃铁球。《报应记》里有个《李冈》的故事,这位的儿子没有开车索人命,反倒他自己被阴间的鬼差错拘了,阴间的一位领导接见了他,当面承认这是一个冤假错案。可能是为了显示诚意,领导还请李冈吃饭,鬼卒端上来一盘子铁球,将铁球放到一个满是铜汁的锅里去煮。李冈连忙谎称自己吃饱了。这位领导就把铁球吞了,然后又喝铜汁(有饭有汤水啊)。他对李冈说:“阴曹地府没有别的东西吃啊,只好吃这个。”
袁枚在《子不语》也注意到了铁球这个事情,杭州有位闵玉苍先生是阴间的临时工,每次到阴间上班,就必须吃一个铁球。据他说这个铁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的公正无私,一旦有所偏向,这铁球就会在肚子里左冲右撞。
这大概是后来开发出来的功能,他不知道这铁球的最原始的作用就是洁身自好者们的饮食。而且让他这个临死工吃铁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吃下之后他就饱了,就不会再吃阴间的那些饭菜。
《冥报录》里有个县令叫柳智感,白天当县令,晚上到冥界兼职当判官,刚在冥界上班的时候,中间休息吃饭,他也要吃,大家就说:“这饭临时工吃不得,吃了就成正式工了。”
这说明在阴间官吏的饭菜比小鬼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严重怀疑到了唐朝的时候,冥界已经彻底放弃了农业种植,你看《西游记》里面,阎王爷们逮住李世民,“绑架”这么大一个领导,放他回去的条件居然是要一个南瓜,可见冥界的物质已经匮乏到何种地步了。
看到这里你也就明白为什么死刑犯临死前都要大吃大喝一顿,实在是因为吃了这一顿就很难见到粮食了,正所谓“劝君更尽一碗饭,西出阳关吃饱难”啊。
而且临死前这一碗饭非常重要,如果能吃饱,死后在阴间可以一年之内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这就跟神仙的食物让人类吃了效果一样),《冥报记》里邯郸有个人叫睦仁茜,他认识了一个在阴间当差的鬼朋友成景。这位鬼朋友就告诉他,鬼天天吃不饱,如果吃到一顿阳间的饭,就可以顶一年不饿。
可见临死前这一顿饭是多么重要,所以身为鬼,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也不是太难,每年都能吃到一顿人间饭菜就可以了。所以鬼就无比渴望获得人间饮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介子推的重要性了,每年都能获得一次祭祀,饱饱吃上一顿,一年不用发愁,这难道不是厨神吗?
当然鬼在人间获取饮食的方式也不光这一种,对此,我进行了一番“考证”,那么请看——
鬼物获取人间饮食途径考(未完,慢慢续)下一篇看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519855652/
-
嘉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7-20 13: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