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情绪的语言
近来情绪很差,因此拿到《情绪的语言》这本书的时候心中冷笑:你若是不给我一二三四五说出个道道来,还耽误我许多时间学你,定要把你打成变形金刚。三百五十多页的巨大篇幅,我还能找不出你的叉子来么?待到把书读完,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差点被颠覆,这里先要解释一下,长期以来,我都觉得三观时不时的被颠覆以下并非坏事,我所见的大佬大家们,子年轻的时候咬定青山不放松,日后果不其然抱着臭蹄子成了真正的反动“学术权威”,尤其是我们学文科的,眼见获得理科类诺贝尔奖的总是翻新花样多的自杀,教育水平又越来越低下,很容易滋生骄傲感来,因此,若是时间长了我还是观点同许久之前一样的话,我的不安感就会极其强烈。当然我也不至于到处找抽求人指斥我为人半世,蠢若猪豕之类
麦克拉伦在这本书中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观点便是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是否得当的分析。大概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辛弃疾的一句话: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随着年岁增长通过其他方面的学习思考,也都证明了稼轩先生的正确性,但这本书又一次让我认识到自己做学问总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所以看麦克拉伦明白无误的说,在其他知识体系中总是喜欢讲愤怒、悲伤、抑郁等称之为负面情绪是非常错误的。既然在不同的心理学系统中,我们都明白无误的说了七情六欲,那么试问,如果他们是那样的负面,那样的百无一用,哪怕是生而被赋予的,以人类心脏都能做BATISTA的发展水平,根除个别情绪或是转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嘛~(尽管两者之间的差异像软件和硬件一般泾渭分明),至此,我突然想起中医的发汗直说,其实常人感冒发烧常常是捂汗,糟糕的东西全都闷在里面,下回犯病更严重,造物主之所以让我们能够愤怒、悲伤、抑郁,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自我排解,长期郁积,不得病才怪。
麦克拉伦在这本书中所论述的并非只有怡情,里头杂有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科学家们认为“镜像神经元”是人类祖先能够逐步脱离猿类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发现住在印度的猕猴们也有这东西,后面的解释如何,我没怎么看懂,那又是另一桩公案了。
怡情被作为情绪治疗方式在医学上并不是很多,麦克拉伦也许正是开山鼻祖,我在序言中读到她因为照顾重病的母亲而情绪崩溃,一夜忽然彻悟之类时还颇为不屑,因为情节转换太像天朝小学生犯错误后的顿悟了,但后来了解了她童年时经历的“不敢说话”的黑暗时期,竟然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很多心理学家不屑于在著作中以自身成长作为实例,麦克拉伦则反其道而行之——自承该书的表述方式由讲故事,类推和个人体验相结合,我个人感觉,她并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但诚恳的自我剖析再加上能够讲得通的系统,使这本书具有了被打开一读的价值
麦克拉伦在这本书中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观点便是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是否得当的分析。大概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辛弃疾的一句话: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随着年岁增长通过其他方面的学习思考,也都证明了稼轩先生的正确性,但这本书又一次让我认识到自己做学问总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所以看麦克拉伦明白无误的说,在其他知识体系中总是喜欢讲愤怒、悲伤、抑郁等称之为负面情绪是非常错误的。既然在不同的心理学系统中,我们都明白无误的说了七情六欲,那么试问,如果他们是那样的负面,那样的百无一用,哪怕是生而被赋予的,以人类心脏都能做BATISTA的发展水平,根除个别情绪或是转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嘛~(尽管两者之间的差异像软件和硬件一般泾渭分明),至此,我突然想起中医的发汗直说,其实常人感冒发烧常常是捂汗,糟糕的东西全都闷在里面,下回犯病更严重,造物主之所以让我们能够愤怒、悲伤、抑郁,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自我排解,长期郁积,不得病才怪。
麦克拉伦在这本书中所论述的并非只有怡情,里头杂有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科学家们认为“镜像神经元”是人类祖先能够逐步脱离猿类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发现住在印度的猕猴们也有这东西,后面的解释如何,我没怎么看懂,那又是另一桩公案了。
怡情被作为情绪治疗方式在医学上并不是很多,麦克拉伦也许正是开山鼻祖,我在序言中读到她因为照顾重病的母亲而情绪崩溃,一夜忽然彻悟之类时还颇为不屑,因为情节转换太像天朝小学生犯错误后的顿悟了,但后来了解了她童年时经历的“不敢说话”的黑暗时期,竟然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很多心理学家不屑于在著作中以自身成长作为实例,麦克拉伦则反其道而行之——自承该书的表述方式由讲故事,类推和个人体验相结合,我个人感觉,她并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但诚恳的自我剖析再加上能够讲得通的系统,使这本书具有了被打开一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