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relationship
去年上映的电影Gone Girl (<消失的爱人>),想必让许多男人大呼最毒妇人心,甚至发出“坚决不娶文科女学霸”的论调。这周在知乎上看到有人从心理学做出解释,学习了这个新词儿“irrelationship”,即假性亲密关系, 本质上是说很多人在情感里的连结处于很浅层的状态,然后两人又处于不作为的状态。我想对应成语“貌合神离”应该合适。
电影中的Amy看来的确是个让人嫉妒的女人,白富美的美国甜心,常春藤学霸,父母甚至还“抄袭”了她的童年,写成畅销书《神奇的Amy》。那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人会在婚后一步步走向扭曲以至于自导自演离家出走甚至需要使用无辜的性命来自圆其说?纽约女孩的她和来自小地方的尼克浪漫相遇结合,渡过一段经济困难的日子,从纽约搬回小镇。在Amy眼里,她聪明美丽,丈夫粗糙笨拙,但两人又假装扮演着快乐的夫妻。在漫长无聊的生活中,那扮演的面具不会长进肉里,终有一天要撕毁。
从小到大,各路鸡汤读物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成为好伴侣,尤其是“满足XX条的人就娶了吧or嫁了吧”之流,不知道荼毒了多少人。在金玉良缘、举案齐眉的美好愿景里,在为对方失去自我,或是强求对方失去自我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疏通阻塞?唯愿回避和忽视那些互相指责背后的隐藏的原生情绪,或单单拿孩子当挡箭牌了事,历经多轮伤害,恶性循环,演变成Irrelationship。懒惰的人们,在疲惫不堪时,只愿意用“放弃治疗,世事无常,没有缘分”这样似是而非的字眼来总结罢了。
很久以前闺蜜给我讲《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里的一段,阿布很懂事很能干,她“主动”帮家人做家务,但她心里很不服气,觉得他们很任性。可有一天她突然醒悟,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任性?明明是你装出一副让人觉得你很懂事的样子,却还指责别人任性。这难道不是真正的“任性”吗?
如果彼此都让彼此失去自我,别再伪装成快乐的人了,撕下恐惧,看病吃药,还是不要发展成Amy和Nick或是《革命之路》里的Leonardo和Kate那般滑向毁灭。
吾之所愿,是曾到达过自己。诗人曾说过:“与其在盆友圈里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老师我对不起你~)。
电影中的Amy看来的确是个让人嫉妒的女人,白富美的美国甜心,常春藤学霸,父母甚至还“抄袭”了她的童年,写成畅销书《神奇的Amy》。那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人会在婚后一步步走向扭曲以至于自导自演离家出走甚至需要使用无辜的性命来自圆其说?纽约女孩的她和来自小地方的尼克浪漫相遇结合,渡过一段经济困难的日子,从纽约搬回小镇。在Amy眼里,她聪明美丽,丈夫粗糙笨拙,但两人又假装扮演着快乐的夫妻。在漫长无聊的生活中,那扮演的面具不会长进肉里,终有一天要撕毁。
从小到大,各路鸡汤读物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成为好伴侣,尤其是“满足XX条的人就娶了吧or嫁了吧”之流,不知道荼毒了多少人。在金玉良缘、举案齐眉的美好愿景里,在为对方失去自我,或是强求对方失去自我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疏通阻塞?唯愿回避和忽视那些互相指责背后的隐藏的原生情绪,或单单拿孩子当挡箭牌了事,历经多轮伤害,恶性循环,演变成Irrelationship。懒惰的人们,在疲惫不堪时,只愿意用“放弃治疗,世事无常,没有缘分”这样似是而非的字眼来总结罢了。
很久以前闺蜜给我讲《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里的一段,阿布很懂事很能干,她“主动”帮家人做家务,但她心里很不服气,觉得他们很任性。可有一天她突然醒悟,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任性?明明是你装出一副让人觉得你很懂事的样子,却还指责别人任性。这难道不是真正的“任性”吗?
如果彼此都让彼此失去自我,别再伪装成快乐的人了,撕下恐惧,看病吃药,还是不要发展成Amy和Nick或是《革命之路》里的Leonardo和Kate那般滑向毁灭。
吾之所愿,是曾到达过自己。诗人曾说过:“与其在盆友圈里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老师我对不起你~)。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