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I:社会道德与阶层斗争(《21世纪资本论》)
数据显示,1910年的欧洲,社会最上10%阶层人口占有资本财富总量的90%,中间阶层40%和下层阶层50%人口各占有资本财富5%。而在2010年的欧洲,社会最上层10%占有资本财富总量的60%,中间40%人口占有35%,下层50%人口占有5%。
从以上数据可见,最下层50%人口占有资本财富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而中间阶层40%人口占有的资本财富数量却发生很大变化(从5%上升到35%),从相当可观的程度上分走了最上阶层10%人口所占有的资本财富(从90%下降至6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道德亦受到调整、解构和重新定义。
如果说20世纪社会道德和社会文明发生了快速转变或坠落(尤其在某一部分道德人士来看),那么此间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也许正是在于不同阶层对社会财富占有比例的巨大变化。
尽管上述资料主要反映欧洲地区的资本财富占有比例的时间变化,但相应情况在天朝可以同理推测说明:
1、社会下层50%人口能够占有的资本财富数量极其有限,并且从长时间的维度来看,他们也缺乏改善这种状况的能力。(从人口数量所占总人口比例的角度来说)大众所能获得的总是非常有限,资本财富的统计平均数必然高于至少半数人能够拥有财富的普遍状况。
因此,大多数人对统计平均数直观感到一种欺骗与不实,才是实际上符合统计数据的。否则,就说明平均数并非由单纯的统计计算得出,而可能出自政治宣传需要。
2、正是大众缺乏改善现状的能力(种种因素导致,略过具体分析),因此大众的道德观很容易受到倾向性的引导。区别主要在于当下的操控者来自哪个阶层,以及让他们感觉更亲近、谁被他们更敌视。
3、任何概念的主体需要都借助人才能在现实世界具体表达和实施,道德观也是。因此,在轻易接受主流道德观之前,万万谨慎。至少先了解一下客观的阶层背景,有助于厘清主流道德观和个人道德观念的差距异同。
举个栗子:在天朝,(假设)10%借助50%来道德绑架40%(1+5>4,这是合乎逻辑的手法),而不太可能发生10%借助40%来道德绑架50%(1+4≯5,这时候有风险)。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10%一定会非常注意绝不能发生40%借助50%来道德绑架他们自己(那种情况可能就从改革演变成革命了。。。)
所以从客观来说,为什么“与人斗其乐无穷”啊,因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哪个百分比的,自己的对手在哪里,盟友在哪里,敌友关系是如何发生转变的。。。诸如此类。
这也是为什么矛盾永远只会处于“人民内部”,而转移视线多半需要“外部敌对势力”。当内部的拉50打40不起作用、眼看40和50就要合二为一变90时,制造或引入一个外部+∞情势就马上不同。
4、盲目增加下层50%人口的净收入往往实质是造成通货膨胀。只有合理调整人口收入及资产占有比例才是避免通货膨胀的最终方式。
5、“从小在监狱生活和长大的人,即使成年之后能够从理智和客观上了解到监狱环境的恶劣以及对成长的种种不利,他依然会情不自禁的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觉到快乐和温馨。”
6、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社会等级制消解的前提的可能性:
1、存在一个能够客观支配人际关系和需求分配的客体。如果人工智能统治世界,人类社会附庸人工智能创造的高技高效环境存在,那么文明结构将由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际扁平化将促使集权消解,这亦不失为达到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
2、不同类型的资产财富具有在不同经济环境中不同的增长率和风险。股权、房产、债券、保险、外汇、贵金属、储蓄等等各种类型的资产,当国家或地区发生战争、动乱等情况时,债券、股权一般会受到严重冲击,房产租金收入则视不同情况而变化;当发生区域内金融危机时,贵金属、外汇可能会具有避险功能(当然这需要根据金融危机的类型来确定);和平发展时期,股权收益一般会超过其他资产形式的收益。
(未完)
3、社会化的消解。
现代财税的主要目的在于
1、为国家建立合理的资本管理制度
2、为社会国家融资,以投入到再生产、公共基础建设、医疗、教育、储备等等
3、使社会收入分配现状透明化,以实施调节和再分配
4、对银行和金融体系施加监督管理
财政税收与金融体系应该成为一个国家的两股均衡力量,财政税收是国家力量(或者说人为力量),金融体系是市场力量。
现代经济危机的来源在于这两股力量的不均衡。(这句有点忽悠了。。)
从以上数据可见,最下层50%人口占有资本财富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而中间阶层40%人口占有的资本财富数量却发生很大变化(从5%上升到35%),从相当可观的程度上分走了最上阶层10%人口所占有的资本财富(从90%下降至6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道德亦受到调整、解构和重新定义。
如果说20世纪社会道德和社会文明发生了快速转变或坠落(尤其在某一部分道德人士来看),那么此间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也许正是在于不同阶层对社会财富占有比例的巨大变化。
尽管上述资料主要反映欧洲地区的资本财富占有比例的时间变化,但相应情况在天朝可以同理推测说明:
1、社会下层50%人口能够占有的资本财富数量极其有限,并且从长时间的维度来看,他们也缺乏改善这种状况的能力。(从人口数量所占总人口比例的角度来说)大众所能获得的总是非常有限,资本财富的统计平均数必然高于至少半数人能够拥有财富的普遍状况。
因此,大多数人对统计平均数直观感到一种欺骗与不实,才是实际上符合统计数据的。否则,就说明平均数并非由单纯的统计计算得出,而可能出自政治宣传需要。
2、正是大众缺乏改善现状的能力(种种因素导致,略过具体分析),因此大众的道德观很容易受到倾向性的引导。区别主要在于当下的操控者来自哪个阶层,以及让他们感觉更亲近、谁被他们更敌视。
3、任何概念的主体需要都借助人才能在现实世界具体表达和实施,道德观也是。因此,在轻易接受主流道德观之前,万万谨慎。至少先了解一下客观的阶层背景,有助于厘清主流道德观和个人道德观念的差距异同。
举个栗子:在天朝,(假设)10%借助50%来道德绑架40%(1+5>4,这是合乎逻辑的手法),而不太可能发生10%借助40%来道德绑架50%(1+4≯5,这时候有风险)。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10%一定会非常注意绝不能发生40%借助50%来道德绑架他们自己(那种情况可能就从改革演变成革命了。。。)
所以从客观来说,为什么“与人斗其乐无穷”啊,因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哪个百分比的,自己的对手在哪里,盟友在哪里,敌友关系是如何发生转变的。。。诸如此类。
这也是为什么矛盾永远只会处于“人民内部”,而转移视线多半需要“外部敌对势力”。当内部的拉50打40不起作用、眼看40和50就要合二为一变90时,制造或引入一个外部+∞情势就马上不同。
4、盲目增加下层50%人口的净收入往往实质是造成通货膨胀。只有合理调整人口收入及资产占有比例才是避免通货膨胀的最终方式。
5、“从小在监狱生活和长大的人,即使成年之后能够从理智和客观上了解到监狱环境的恶劣以及对成长的种种不利,他依然会情不自禁的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觉到快乐和温馨。”
6、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社会等级制消解的前提的可能性:
1、存在一个能够客观支配人际关系和需求分配的客体。如果人工智能统治世界,人类社会附庸人工智能创造的高技高效环境存在,那么文明结构将由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际扁平化将促使集权消解,这亦不失为达到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
2、不同类型的资产财富具有在不同经济环境中不同的增长率和风险。股权、房产、债券、保险、外汇、贵金属、储蓄等等各种类型的资产,当国家或地区发生战争、动乱等情况时,债券、股权一般会受到严重冲击,房产租金收入则视不同情况而变化;当发生区域内金融危机时,贵金属、外汇可能会具有避险功能(当然这需要根据金融危机的类型来确定);和平发展时期,股权收益一般会超过其他资产形式的收益。
(未完)
3、社会化的消解。
现代财税的主要目的在于
1、为国家建立合理的资本管理制度
2、为社会国家融资,以投入到再生产、公共基础建设、医疗、教育、储备等等
3、使社会收入分配现状透明化,以实施调节和再分配
4、对银行和金融体系施加监督管理
财政税收与金融体系应该成为一个国家的两股均衡力量,财政税收是国家力量(或者说人为力量),金融体系是市场力量。
现代经济危机的来源在于这两股力量的不均衡。(这句有点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