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大梦,台湾
“给你一个,未完的交代。”
——第146天
Part 1
离开台北的那天,凌晨五点踏上去往桃园机场的高速。
天色由灰暗变得清亮,车子沿着环山一道驶离指南山。
司机有些不知道出去的路,我说,我来指吧。
蒋公铜像,艺文中心,传院,渡贤桥,总图,研究大楼。
最后是挂着政治大学牌子的校门。
捷运动物园站对面长颈鹿样子的烟囱,是快速道路的起点。
我想了很久应该发怎样一条脸书和这里道别。
最后我写了,再见,未醒来的岛屿。再见,我的岛屿。
我知道即使这样写,仍然不乏有人会作出些特别的理解。
果不其然,一个如今在风传媒和天下杂志就职的姑娘在下面回复我,
欢迎再来~不过它不属于任何人……
我说,啊只是在和这里与我相关的人和事告别而已。
于是她忽然变得羞赧起来,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是我太敏感。
我们的对话里,充斥了许多缓和语气的符号。
也许总是怕触犯对方太多。
有时候你以为符号表情文字,不过是一种破碎无聊的呈现方式。
其实不然,那后面留着的,是对话的人试图改变生硬文字的心思。
听前人说,去台湾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和意见不同的人相处。
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更接触到沟通的事实。
沟通的事实,不是我要强行改变你的观念,而是我给你完全呈现自己观点的机会。
你接受与否,或者我应答与否,那不属于沟通的范围。
那是立场。而立场,并不独属于我们自己。
认真听不同的人说话,合适的应答,
这是我在台湾学到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Part 2
我选了一门很特别的课,政大社工所王增勇老师开的同志生命美学。
如果有严重恐同或者反同的朋友,那么看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
怕你不开心,也怕我跟你较真。
这门年年抢到爆,无数人排队选,评分97.5的课,
给了我太多光怪陆离,又难以描摹的感想。
增勇老师,政大X书院陈文玲老师,手天使+残酷儿的Vincent,
NYU的欧阳文风牧师,Freethenipple的小嗨,原住民达鲁巴克…
每一个讲述他们自己生命故事的讲者,
在完整的语言表达背后,是不间断的自我矛盾与纠结。
石头生在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
同性恋在她所属的教会,被解读为十诫里奸淫罪。
她说,我自己下地狱没什么。可我阿公阿嫲是应该上天堂的人,
如果我连累他们,他们最后下地狱应该怎么办。
她没办法改变自己,所以她选择要一个人孤独到老。
我和薇拉是我们小组里唯二的异性恋。
薇拉谈前几任男朋友,轻松的语气和夸张的表情逗得我们直乐,
最后她嘲讽地总结说自己当时一定是被鬼遮眼了。
助教慧姿在给反馈时却有些犹豫,她说,
“你包装得很完美,但我担心的是,当内部化脓的时候,你撑不撑得住。”
后来看到薇拉在脸书上写,那堂课下课去公交站的路上,
她边走边想,无法抑制地就大哭了起来。
对自己诚实一点,还有看见别人如何对自己诚实,她写。
这里的人爱用泛文学化的类比,他们很多都相信“自由书写”的力量。
才子将自己的故事拍成毕业作品,在同志影展上斩获一堆大奖。
废话超多无比搞笑的大河曾经患过抑郁症,
药物影响残留至今,身材发福,某些记忆仍然支离破碎。
大河是个夸张的吃货,曾经苦学泰语马来语吃遍东南亚。
某次我偶然提到带了火锅底料但是没地方煮,
他一拍大腿,当下决定得弄口锅来把火锅给煮了。
拖延到期末大家都忙的时候,打包离开的日子也近了,
于是我私戳他,说把两包火锅底料送他。
大河不同意,拼拼凑凑了一桌人,开了个临别火锅趴。
那天政大的晚霞极好,重庆火锅的香味飘荡在整层楼,
朋友带着朋友,朋友带着亲爱的人。
结尾,我第一次厘清了在场每个人的名字。
剩下的,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这是一个突兀的讨论小组,
一群不知名不道姓的人,在这里肆意讨论着生活残忍、不快的真相。
这也是一个将沟通发挥到极致的讨论小组。
这里的人不因每个人的性向而产生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
也不因他人的个人经历而有任何指指点点。
更重要的是,无论经历过多少,他们仍然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重塑生活的能力。
生命叙事打通的是人局限于此刻的时间感,
让人生活的历史与人的行为更i清晰地连接起来。
诚实一点去面对生活,这是我在台湾学到的第二件很重要的事情。
Part 3
曾经一个人走在夜晚十一点半的台北,身上只揣了100来块台币。
在公交车站等错方向于是错过了回学校的末班车,穿行在地图指示的小道里,
阿蛋一直紧张地跟我发着微信,她怕我横尸街头。
台湾治安很好,妹子在野柳地质公园丢了个苹果手机,
来回找了两三趟没找着,后来直接被人递交到了公园前台。
更何况,还有人说的,24小时不打烊五步一个的贴心港湾——便利店们。
前面故事的结局就是,我转头进了贴心港湾取钱,一车坐回了政大。
曾经一个人坐在景美捷运站门口,等着女王,
大雨在面前倾盆如注,旁边是躲雨小憩的老人。
也一个人从市区回郊区,捷运加公交加起来坐反了四次,
最后即使手机没电,也能找着路从台北车站一车回到政大。
一个人站在高美湿地没过脚踝的浅滩,
看周围人踩着软螃蟹,小孩用泥巴糊着狗狗,
看爱人拥抱着爱人,看唐胖换了各种姿势自拍。
一个人穿行在暴晒的台南,沿着荡漾的芦苇田骑自行车,
终于在日落前到达四草大桥的入海口,等了一场安平夕阳。
可这些一个人的时刻,和有他们陪伴的时刻一样,
只有安稳平缓,从不让人觉得孤单。
才回来的日子,好像闭上眼还是在台湾时候的日日夜夜,
仍然不敢露腿,随时担心着是不是有凶残的小黑蚊扑上来。
忽然没那么爱吃油腻的食物,连吃个火锅都要拉一顿肚子。
翟记由衷地感叹说,你已经不是你了。
失忆症说,你是有多喜欢台湾,回来了还一颗心挂在那。
记得某天坐着绿1到台北101附近,
看见导游拉着小旗子,让游客排成几列纵队依次进入。
我隔着低地板公交的玻璃远远看他们,手里拿着悠游卡,
写了一句话。
“这种感觉,不是我来过这里,而是我也曾在这里生活。”
前几天夜里做了个梦,梦到离开的那一天,
推着一车行李,结果去错了机场。
两个机场距离很远(潜意识大概是松山机场和桃园机场),
订好的那班小飞机已经飞走了。
想重新买最近的一个航班,客服人员用台湾腔跟我说,
机票售卖要按照1:1的性别比例,女性票已经售完。
于是我惶恐地推着车来回奔走,
想要离开又走不掉。
这个光怪陆离的梦,大概就是这里的一切。
这里,也留下了某一部分的我。
Meisj.
7/20 2015
——第146天
Part 1
离开台北的那天,凌晨五点踏上去往桃园机场的高速。
天色由灰暗变得清亮,车子沿着环山一道驶离指南山。
司机有些不知道出去的路,我说,我来指吧。
蒋公铜像,艺文中心,传院,渡贤桥,总图,研究大楼。
最后是挂着政治大学牌子的校门。
捷运动物园站对面长颈鹿样子的烟囱,是快速道路的起点。
我想了很久应该发怎样一条脸书和这里道别。
最后我写了,再见,未醒来的岛屿。再见,我的岛屿。
我知道即使这样写,仍然不乏有人会作出些特别的理解。
果不其然,一个如今在风传媒和天下杂志就职的姑娘在下面回复我,
欢迎再来~不过它不属于任何人……
我说,啊只是在和这里与我相关的人和事告别而已。
于是她忽然变得羞赧起来,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是我太敏感。
我们的对话里,充斥了许多缓和语气的符号。
也许总是怕触犯对方太多。
有时候你以为符号表情文字,不过是一种破碎无聊的呈现方式。
其实不然,那后面留着的,是对话的人试图改变生硬文字的心思。
听前人说,去台湾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和意见不同的人相处。
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更接触到沟通的事实。
沟通的事实,不是我要强行改变你的观念,而是我给你完全呈现自己观点的机会。
你接受与否,或者我应答与否,那不属于沟通的范围。
那是立场。而立场,并不独属于我们自己。
认真听不同的人说话,合适的应答,
这是我在台湾学到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Part 2
我选了一门很特别的课,政大社工所王增勇老师开的同志生命美学。
如果有严重恐同或者反同的朋友,那么看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
怕你不开心,也怕我跟你较真。
这门年年抢到爆,无数人排队选,评分97.5的课,
给了我太多光怪陆离,又难以描摹的感想。
增勇老师,政大X书院陈文玲老师,手天使+残酷儿的Vincent,
NYU的欧阳文风牧师,Freethenipple的小嗨,原住民达鲁巴克…
每一个讲述他们自己生命故事的讲者,
在完整的语言表达背后,是不间断的自我矛盾与纠结。
石头生在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
同性恋在她所属的教会,被解读为十诫里奸淫罪。
她说,我自己下地狱没什么。可我阿公阿嫲是应该上天堂的人,
如果我连累他们,他们最后下地狱应该怎么办。
她没办法改变自己,所以她选择要一个人孤独到老。
我和薇拉是我们小组里唯二的异性恋。
薇拉谈前几任男朋友,轻松的语气和夸张的表情逗得我们直乐,
最后她嘲讽地总结说自己当时一定是被鬼遮眼了。
助教慧姿在给反馈时却有些犹豫,她说,
“你包装得很完美,但我担心的是,当内部化脓的时候,你撑不撑得住。”
后来看到薇拉在脸书上写,那堂课下课去公交站的路上,
她边走边想,无法抑制地就大哭了起来。
对自己诚实一点,还有看见别人如何对自己诚实,她写。
这里的人爱用泛文学化的类比,他们很多都相信“自由书写”的力量。
才子将自己的故事拍成毕业作品,在同志影展上斩获一堆大奖。
废话超多无比搞笑的大河曾经患过抑郁症,
药物影响残留至今,身材发福,某些记忆仍然支离破碎。
大河是个夸张的吃货,曾经苦学泰语马来语吃遍东南亚。
某次我偶然提到带了火锅底料但是没地方煮,
他一拍大腿,当下决定得弄口锅来把火锅给煮了。
拖延到期末大家都忙的时候,打包离开的日子也近了,
于是我私戳他,说把两包火锅底料送他。
大河不同意,拼拼凑凑了一桌人,开了个临别火锅趴。
那天政大的晚霞极好,重庆火锅的香味飘荡在整层楼,
朋友带着朋友,朋友带着亲爱的人。
结尾,我第一次厘清了在场每个人的名字。
剩下的,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这是一个突兀的讨论小组,
一群不知名不道姓的人,在这里肆意讨论着生活残忍、不快的真相。
这也是一个将沟通发挥到极致的讨论小组。
这里的人不因每个人的性向而产生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
也不因他人的个人经历而有任何指指点点。
更重要的是,无论经历过多少,他们仍然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重塑生活的能力。
生命叙事打通的是人局限于此刻的时间感,
让人生活的历史与人的行为更i清晰地连接起来。
诚实一点去面对生活,这是我在台湾学到的第二件很重要的事情。
Part 3
曾经一个人走在夜晚十一点半的台北,身上只揣了100来块台币。
在公交车站等错方向于是错过了回学校的末班车,穿行在地图指示的小道里,
阿蛋一直紧张地跟我发着微信,她怕我横尸街头。
台湾治安很好,妹子在野柳地质公园丢了个苹果手机,
来回找了两三趟没找着,后来直接被人递交到了公园前台。
更何况,还有人说的,24小时不打烊五步一个的贴心港湾——便利店们。
前面故事的结局就是,我转头进了贴心港湾取钱,一车坐回了政大。
曾经一个人坐在景美捷运站门口,等着女王,
大雨在面前倾盆如注,旁边是躲雨小憩的老人。
也一个人从市区回郊区,捷运加公交加起来坐反了四次,
最后即使手机没电,也能找着路从台北车站一车回到政大。
一个人站在高美湿地没过脚踝的浅滩,
看周围人踩着软螃蟹,小孩用泥巴糊着狗狗,
看爱人拥抱着爱人,看唐胖换了各种姿势自拍。
一个人穿行在暴晒的台南,沿着荡漾的芦苇田骑自行车,
终于在日落前到达四草大桥的入海口,等了一场安平夕阳。
可这些一个人的时刻,和有他们陪伴的时刻一样,
只有安稳平缓,从不让人觉得孤单。
才回来的日子,好像闭上眼还是在台湾时候的日日夜夜,
仍然不敢露腿,随时担心着是不是有凶残的小黑蚊扑上来。
忽然没那么爱吃油腻的食物,连吃个火锅都要拉一顿肚子。
翟记由衷地感叹说,你已经不是你了。
失忆症说,你是有多喜欢台湾,回来了还一颗心挂在那。
记得某天坐着绿1到台北101附近,
看见导游拉着小旗子,让游客排成几列纵队依次进入。
我隔着低地板公交的玻璃远远看他们,手里拿着悠游卡,
写了一句话。
“这种感觉,不是我来过这里,而是我也曾在这里生活。”
前几天夜里做了个梦,梦到离开的那一天,
推着一车行李,结果去错了机场。
两个机场距离很远(潜意识大概是松山机场和桃园机场),
订好的那班小飞机已经飞走了。
想重新买最近的一个航班,客服人员用台湾腔跟我说,
机票售卖要按照1:1的性别比例,女性票已经售完。
于是我惶恐地推着车来回奔走,
想要离开又走不掉。
这个光怪陆离的梦,大概就是这里的一切。
这里,也留下了某一部分的我。
Meisj.
7/20 2015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