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痴心
张起灵
妄想缘起在02年,那时张起灵27岁左右吧。
他是一个70后,和一般人一样,张起灵的人生有个无忧无虑的开头。他花了很多年捋清母亲的事,张启山他是见过的,但母亲没有当时让他们相认。理由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张启山,母亲想让张起灵在简单的环境下长大,远离张家的家族斗争,和一切纷争。孩子是她的,张启山已经和她再无瓜葛,她是这样想的,一厢情愿,带着一种出于母性的自私。她知道自己生下了一个多好的孩子,她不想让出去。在这里她过着苦日子,可人们已经认可了她,那个村子是她的大家庭。
离开的念头张起灵一直有,他的母亲太固执,也许是伤透了心,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她就不想离开小村子。张起灵是一步一步考出去的,有多困难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不过他不是很在意这部分,在电影获奖前他的想法也很简单。
他想知道他父亲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考中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别的学校他没听说过。他自己在北京漂了一年备考,那一年他很贫穷,但没有野心勃勃带来的辛酸。他在乎的事很少,很少,除了学业没有别的。住在没窗户隔音也不好的地下防空洞,念书时风管轰鸣,给平价书店打工,一天吃两顿简单而粗糙的饭,咸菜长什么样他都梦见过,也饿过也病过。幸运的是他考上了,确实是幸运,他第一次体会到外表能占便宜是在这时候,但他还不觉得是优势。实际上他的外表弥补了很大形体上的不足,你们肯定想不到他考才艺时跳舞的样子,他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那时没有人接济张起灵,他父亲有一些老朋友是京城权贵,不过他并不知道。第一个深入了解他的人是陈文锦,她只是去看看她的父亲上课的模样,她也看到了张起灵的小品表演。很好,很干净,准备的不够充分,不过已经很好了。那时张起灵刚刚具备一种能力,能把外表的小便宜变成他的优势。无论打扮土不土,他一直干净利索,有种浑然天成的气度。
张起灵让陈文锦越发明确《夜巡》即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了张起灵的外形,作为一个导演,陈文锦便能把这个故事牢牢抓在手里。张起灵有种符合背景色的黯然,也有他自己的亮光。陈文锦熟悉那种黯然,这光亮是她陌生又欣喜的,她需要这股激流去碰撞她已经被定了型的思想。先碰壁,再苏醒,这就是张起灵崭露头角的名作。
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张起灵第一次见到张启山,张启山的礼服是香港一位从伦敦到此发展的印度裁缝手工制作的,果然高级许多。在领奖台上,他能看到这位父亲在为他鼓掌,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笑意。好了,已经可以了,张起灵决定不必和张启山相认。张启山的娱乐公司在亚洲缔造的独裁盛世,张起灵真心实意想打破它。但张启山在多年以后依然察觉到了,他还有这么个后生可畏的儿子。
得奖并未给张起灵带来多大改变,华天火速签下了他,依然按照流行青春偶像来包装他。直到后来黑眼镜在裘德考的支持下崛起,加入华天,迅速和张起灵走到了一起。黑眼镜就是来掘金的,他看得出张起灵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这一层皮相,而是深不可测的内心。张起灵好像什么都能做得到,又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就是说,他面对名利的冷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这是一种赚大钱的素养,让黑眼镜无比赞赏。
而且,张起灵不爱说话,特别不爱说话,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不说话就不出错,不出错就不用华天给他补窟窿。还能留下一丝神秘感、对“流行文化”的抗拒和冰山美的效应。看看高仓健有多火,再看看王菲有多红,足以说明面瘫就是正义。如果黑眼镜说“张起灵有颗摇滚的心”,那么全国的媒体都乐意把他写成电影圈的窦唯。
张起灵必须当明星,如果他这样的人都不当明星国内也就没有明星了。“明星”比“影帝”重要得多,这是张起灵在华天时代的一点体会。
操纵票房是公司的事,反正电影市场一直在上升,上升,在冲击中不断上升。张起灵专心演了很多部并不怎么样的戏,倒是信手拈来的电影让观众们对他印象更深。黑眼镜为他选的代言都条件严苛,无论是对体形、外表抑或修养。张起灵必须花很大力气维持这种“云上之人”的整体形象,他不能疲惫,不能颓废,吃饭不能塞牙,睡觉不能张嘴。
此时,张起灵已经不知道他在北京发展的初衷是什么了。合同就是他所有的人生。他汇款给母亲,然而那些钱母亲都不愿去花。“我不需要钱,你回来吧。你再不回来,妈就不要你了。”可是张起灵也不需要钱,他只想知道父亲到底走到了什么位置,是什么让父亲放弃他们的。这是一个怪圈,等到张起灵察觉时已经太晚了。
也不存在谁加重了谁的不幸,三个人都是固执的,一点点情和爱连着,倒不似筋骨只是一层薄皮。
心理压力也是有的,而且很大,更重要的是张起灵不知道这股压力是为什么。他有太多秘密,又不存在半点儿情绪,这些都是藏着的。他的内心和现实有很大隔阂,就像打口CD上的那个缺口,突然就不转了。
对此,黑眼镜作出了一些补偿。黑眼镜一点儿也不了解张起灵的为人,他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去信赖他的摇钱树。他们不是朋友,黑眼镜知道张起灵要想对谁都一样好就不能有朋友,这样他也能对谁都一样坏了。尽管他们在一起聊过很多,关于钱、关于一起攒个公司的理想,还有很多黑眼镜对华天的牢骚。“不是朋友”并不妨碍黑眼镜像对待朋友一样照顾张起灵,他把自己挖掘出来的能力、脾气都是一等一的助理李四地给了张起灵。
李四地出现的时刻就很正确。那天张起灵的行程很满,早上五点飞到上海拍杂志,下午三点又要飞杭州录广告。中间还要看剧本,张起灵一般是提前在家记台词。有一个电影需要他临时客串,只给了他这一点时间。打乱他的排练习惯是一件张起灵非常不愿意的事,他没有直接向黑眼镜抗议,而是在杂志拍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掉线了。没了情绪,不去想动作,不呼应摄影师。张起灵不想拍了。
这个时候,一直跟在大部队工作人员后面的李四地把张起灵带回了化妆间,就两个人。他们聊了聊,李四地准备好了带吸管的水和一些有趣的戏剧见闻,张起灵不用说话,李四地去假装他们自来熟就好了。助理就是这样,李四地准备的很充分了,他没觉得张起灵很难搞。没有“打起精神”之类的废话,在一个好助理面前张起灵当然可以累、可以完不成,好助理会和经纪人协调,滴水不漏地改一改行程,坏助理只会跟拍摄团队吵架充场面。
黑眼镜的收买很成功。张起灵不能有只跟李四地说却不跟黑眼镜说的东西,他们的关系不得不拉近了。黑眼镜得以发现,张起灵空洞的内心不是虚构的,是他就应该这样。从还是个胎儿的时候张起灵就不断被人剥夺,到了这把年纪以他短短的经历也该空无一物了。也许张起灵将被榨干,将变得腐朽,将过气,将衰败,将死。
就在这个时候,华天真的进入了萧条岁月。那种粗制滥造却异常卖座的青春电影的年代结束了,被同类题材的电视剧终结了。尽管被迫买进了高额公司年金,黑眼镜依然松了口气。摈弃几个艺人很容易,要是让他搞张起灵,他还真挺不乐意的。黑眼镜对张起灵一直有寄托,重头做人、展翅高飞、金山银山,这一类的寄托。
不显山不露水的陈文锦又来了,带着她一步更好的作品:《夜船》。她就是那种拿得住电影艺术的命门的导演,“最好的电影”永远是“下一部电影”。
张起灵明白,陈文锦是来要钱的。不找他,找华天。于是陈文锦摇身一变从体制内的导演成了华天的导演,当然她还是在各种协会里的不活跃分子。有钱真是好,有钱买得陈文锦,陈文锦加上张起灵,又能梅开二度将华天出品送上“殿堂”。
《夜船》的筹备很慢,慢到张起灵可以跟在一旁细细品。拍电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把脑子里的故事抖出来变成“真的”需要的仅仅是一些技术,魔术师一样的技术。只要专心干,最后都能成。凭着经验看,《夜船》的故事特别单薄,又很合理,合理性是有时代支撑的。俊男,靓女,老套的痴缠,可又那么纯洁。纯洁就行了,人们都热爱保护纯洁和破坏纯洁,一切都与纯洁有关。
张起灵读着剧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没有一句无用的台词,每一句都没有一个无用的字。这是学生时代才有的仰视,不过那时候他也没仰视过陈文锦或者哪个大艺术家。他仰视的是电影本身。太有趣了,太美妙了,对现实生活的那些嘲讽又纯洁又恶毒。比吃饭好,比洗澡好,比恋爱好,比什么都好。
要有钱,首先得有霍玲。霍玲是华天的天后,披荆斩棘拿奖无数,走过的红毯早晚有一天可绕地球一周。她的脸上就写着“有钱”两个字,每一个脚印都是踩在赞助商那一张张谄媚的老脸上的。又要和霍玲演对手戏,张起灵觉得,还可以接受。尽管毕业前他拒绝了霍玲的表白,霍玲也对此只字未提。时不时媒体会拿他们这对“玉帝王母”来做做文章,张起灵懒得去记,霍玲也从不辩解。这点默契还是有的,同学一场,同台一场。
别人要求着她去演,而陈文锦一句话,霍玲就把未来半年甚至更长的档期都留出来了。乖乖啃剧本,乖乖沉淀,乖乖温习,乖乖宣传。《夜船》这艘船有种特殊的魅力,哪怕是沉也让人想与它同沉。
可能今生就这样,张起灵想。还能捞到《夜船》 这路戏来演让他在喜好和现实里迷茫了,就这么徘徊完他作为演员的一生也是条路,不偷不抢不去闯,无是无非无自尊。毕竟他已经是影帝了已经是明星了已经身价千万了,还有什么更值得一试的目标呢?
就让它有吧,来吧。千呼万唤、千言万语都不用再表,吴邪也被命运这只无形的手抓了进来。
吴邪
吴邪比张起灵小。具体数字是多少,不敏感的人就不要计较,敏感的人请假装一下不敏感。
怎么个小呢?少了一点儿自信、少了一点儿猜忌,虎头虎脑的那种“小”。或者把“小”当“可爱”的意思,吴邪比张起灵可爱。
他来自一个南方望族,一边亲戚在长沙一边亲戚在杭州,多少也有点北方血统,不过那和他现在的故事八竿子打不着。学建筑,名校出身,但成绩还不够考研出国。家里有个不成器的三叔,把他教坏了,一心迷上电影。非要出来当群演也是全凭当年一口气,和家里吵一架。具体吴邪心里有多后悔,就不要去猜了。
刚刚过习惯苦日子,天上马上掉馅饼。饼太大,把他砸得翻了个儿,差点神志不清。鼎鼎大名的陈文锦,(偶然)找到他,让他和赫赫有名的张起灵共演,还跟新一代“玉女掌门”霍玲有感情戏。时来运转这一段对吴邪来说,本身就很像电影。他还能说什么,演!
再大的决心也挡不住一看张起灵就怂。吴邪知道张起灵不会对他有什么想法和印象,要是有可能也在他“表现欠佳”上。哪来的胆子缠住张起灵他也不知道,不过也不算缠住,这也是导演交代清楚的。张起灵给他梳理角色,给他辅导演技,尽管看起来也没怎么下功夫,可吴邪还是吸取了张起灵不小心释放出来的每一滴精华。是艺术的精华。
“感情戏”本身就是个突兀的东西,吴邪不知道除了去挖台词和编动作还有什么方式来表现。他真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夜船》时期他还没有完全做好一个演员的准备。他是张起灵的影迷,以前也就还行,但和真人有了接触以后一夜之间迷得要死的那种。作为一个影迷,他合格了,起码他是真心喜欢张起灵,而且给张起灵造成了足够的影响力。他用这种感情去演“感情戏”,最终把自己演得神魂颠倒、“人戏不分”。
不过也不必想那么清楚,为什么一个人会喜欢另一个人。张起灵那么好看,做什么都好看,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急不恼,猜不透他才会一直想他,想着想着心思就有了酸味儿。
在吴邪的视角,张起灵还是个有温情的人,或者说他是个懂得何谓温情的人。懂比有重要,对吴邪而言是这样。吴邪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但肯定是容易共情的那类人,能把情感投射到任何真实的虚拟的世界里。无论哪个角色,最后他都要演成“吴邪”,平行世界的“吴邪”。吴邪的感情,吴邪的味道,让吴邪去演吴邪。他得要人懂,他得受人珍惜,他不能被浪费,浪费的都是他有血有肉的生命。
在和张起灵短暂的相处里,吴邪知道了他被看得很清楚。在最初的无地自容过后,吴邪开始觉得很舒服,很牵挂。那时候张起灵作为“演员”的艺术形象依然高不可攀,吴邪甚至还不知道张起灵究竟是哪一种人。
这种依赖感很真实,真实到张起灵都自觉配合着给吴邪些许试探性的照顾。什么都是试探性的,连这吴邪也是知道的。他也很明白张起灵,纵然有落差有起伏。把吴邪的心揪的最紧的就是这个吧,在某个地方他是张起灵关系最紧密的人。性别那一层伦理的隔阂被戏剧这种封闭语境化解了,从头到尾只是各自的心事,什么都不为,也为我也为你。
哪怕他们只处了一部戏的时间,也像突然在某个时空里白头偕老了一场。从此以后,世世轮回都是白头偕老。这个节点分开了,下个节点再遇上,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又是后知后觉,吴邪发现了张起灵是一个过分自我为中心的人。多过分呢?要多过分有多过分吧。不是国王那种喜怒无常的过分,是神那种绝对的过分。此外还有诸多凡人的缺点,生活单调、不善交际、容易怼记者,不太拿别人的感受当回事,凡此种种。
可还是喜欢,因为开头太纯洁,纯洁到金不换,纯洁到浪子可回头是岸。世上有个人,走路比风还快,他抛下你头也不会回。而他又在不回头的等你,如果你不来,他还会绕过整个地球来追你。折腾是挺折腾的,作也是很作的,可吴邪就吃这一套啊。他上过机票的当,上过明信片的当,还上过其他各种当,未来也得锲而不舍地上下去。
所以,在自然而然确立了关系以后,吴邪对张起灵的突然消失也没感到过多的奇怪。他感受的是伤害,被张起灵伤害他毫不奇怪。如果吴邪不是一个张起灵能“放得下”的人,可能张起灵也不会“舍不得”了。这就是张起灵最矛盾的地方,最戳心窝子的地方,最失败最不安最没本事的地方。是吴邪用热情用感情用痴情守着的地方。离开就是背叛,可除了原谅之外没什么办法来解决了。要原谅你不回来,要原谅你回不来,最难的是还要原谅你突然又TM想回来。索性吴邪就去找张起灵了,跳过原谅这个环节吧。上一次我得到了你,这一次还是我得到了你,没差,男人嘛。
张起灵这一辈子在感情上都是跪着的,直到吴邪给他递了一双拐。
要说这俩人有什么本质区别,除了年纪外,张起灵当的是明星,吴邪当的是演员。说明星不容易那真是假的,只有演员不容易,最不容易的莫过于还不知道这人是个演员他就已经改行了或者饿死了。就像没存在过。
吴邪不想没存在过,他是个演员,他一定要演下去。在表演很美妙很有趣这一点上他和张起灵是有共识的,具体到“什么是表演”上两个人信守的戏剧理论又全然不同。这是一段很枯燥的探索,二人结伴同行才好上路。不过同路也并不是命运相同,吴邪倒的霉多一些,而他挺住了。
他想着张起灵是怎么挺过丧母之痛的,想着张起灵是怎么挺过无父之苦的,想着张起灵是怎么伸出手给他挡掉一些风风雨雨的。也许有朝一日,雨过天晴,他们就可以一起走了。
还是那张金钱的棋盘,楚哥走了一步错棋,被张起灵吃掉了。也不能说被张起灵吃掉。具体的情况还是黑眼镜给自己留了个后手,他当然不会放过张起灵他爹这么个靠山,哪怕张起灵不乐意也阻止不了张启山背后搞一搞华天的子公司和股权。总裁文就到这儿了,楚哥动了吴邪,他在娱乐圈的全部资源都覆没了。就因为张启山一句话。
这个时候张起灵才认清张启山到底有多厉害,他花几十年也当不了张启山,他只能当张起灵。
然后吴邪就被莫名其妙的雪藏了,因为内斗。他不是作为霍玲的情敌被雪藏的,也不是作为一个什么弃子被雪藏的。丁萍想搞黑眼镜,因为黑眼镜那时正在搞华天。搞事,搞事,搞事,就是这样那样小心眼儿的恶斗把吴邪搞成了牺牲品。
也就是这些破事,让吴邪又对张起灵多了一点了解。他终于有机会窥见张起灵答应他的一直演下去的事业是怎样的图景,那就是云顶影业。以前张起灵是被各种内幕交易往前推,如今把他推到这么高他已经可以起飞了。要么起飞要么掉到底,吴邪终于看见了这一层。
挺乱的,张起灵这个人挺乱的,他的想法太多了。这些想法可能么?这么个人可信么?好在吴邪心大,他觉得他好好演戏就行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都要以演员的身份扛下去。他就记得张起灵说以后要一直和他演下去那一句,在外人面前他们演挚友,在熟人面前他们演至亲,戏里戏外都是演。
最后他们能在哪儿相爱?
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巡演,这就是吴邪解决他自己问题的方式。以前他没上过舞台,舞台上肯定有张起灵看过的他没看过的风景,而他上了舞台以后巡演就成了他看过的张起灵没看过的风景。演一点儿是一点儿,演一场是一场,演得越多他就越觉得自己是个演员,今后只能是演员。没有什么目的,就跟着激情游走四处散播他的热。抽象来说,散播的越多就越有机会传到有张起灵的那个地方去,你不是不在我身边么?我在心里供着你还不可以?
所以他们处处相爱,皆大欢喜。
妄想缘起在02年,那时张起灵27岁左右吧。
他是一个70后,和一般人一样,张起灵的人生有个无忧无虑的开头。他花了很多年捋清母亲的事,张启山他是见过的,但母亲没有当时让他们相认。理由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张启山,母亲想让张起灵在简单的环境下长大,远离张家的家族斗争,和一切纷争。孩子是她的,张启山已经和她再无瓜葛,她是这样想的,一厢情愿,带着一种出于母性的自私。她知道自己生下了一个多好的孩子,她不想让出去。在这里她过着苦日子,可人们已经认可了她,那个村子是她的大家庭。
离开的念头张起灵一直有,他的母亲太固执,也许是伤透了心,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她就不想离开小村子。张起灵是一步一步考出去的,有多困难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不过他不是很在意这部分,在电影获奖前他的想法也很简单。
他想知道他父亲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考中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别的学校他没听说过。他自己在北京漂了一年备考,那一年他很贫穷,但没有野心勃勃带来的辛酸。他在乎的事很少,很少,除了学业没有别的。住在没窗户隔音也不好的地下防空洞,念书时风管轰鸣,给平价书店打工,一天吃两顿简单而粗糙的饭,咸菜长什么样他都梦见过,也饿过也病过。幸运的是他考上了,确实是幸运,他第一次体会到外表能占便宜是在这时候,但他还不觉得是优势。实际上他的外表弥补了很大形体上的不足,你们肯定想不到他考才艺时跳舞的样子,他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那时没有人接济张起灵,他父亲有一些老朋友是京城权贵,不过他并不知道。第一个深入了解他的人是陈文锦,她只是去看看她的父亲上课的模样,她也看到了张起灵的小品表演。很好,很干净,准备的不够充分,不过已经很好了。那时张起灵刚刚具备一种能力,能把外表的小便宜变成他的优势。无论打扮土不土,他一直干净利索,有种浑然天成的气度。
张起灵让陈文锦越发明确《夜巡》即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了张起灵的外形,作为一个导演,陈文锦便能把这个故事牢牢抓在手里。张起灵有种符合背景色的黯然,也有他自己的亮光。陈文锦熟悉那种黯然,这光亮是她陌生又欣喜的,她需要这股激流去碰撞她已经被定了型的思想。先碰壁,再苏醒,这就是张起灵崭露头角的名作。
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张起灵第一次见到张启山,张启山的礼服是香港一位从伦敦到此发展的印度裁缝手工制作的,果然高级许多。在领奖台上,他能看到这位父亲在为他鼓掌,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笑意。好了,已经可以了,张起灵决定不必和张启山相认。张启山的娱乐公司在亚洲缔造的独裁盛世,张起灵真心实意想打破它。但张启山在多年以后依然察觉到了,他还有这么个后生可畏的儿子。
得奖并未给张起灵带来多大改变,华天火速签下了他,依然按照流行青春偶像来包装他。直到后来黑眼镜在裘德考的支持下崛起,加入华天,迅速和张起灵走到了一起。黑眼镜就是来掘金的,他看得出张起灵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这一层皮相,而是深不可测的内心。张起灵好像什么都能做得到,又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就是说,他面对名利的冷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这是一种赚大钱的素养,让黑眼镜无比赞赏。
而且,张起灵不爱说话,特别不爱说话,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不说话就不出错,不出错就不用华天给他补窟窿。还能留下一丝神秘感、对“流行文化”的抗拒和冰山美的效应。看看高仓健有多火,再看看王菲有多红,足以说明面瘫就是正义。如果黑眼镜说“张起灵有颗摇滚的心”,那么全国的媒体都乐意把他写成电影圈的窦唯。
张起灵必须当明星,如果他这样的人都不当明星国内也就没有明星了。“明星”比“影帝”重要得多,这是张起灵在华天时代的一点体会。
操纵票房是公司的事,反正电影市场一直在上升,上升,在冲击中不断上升。张起灵专心演了很多部并不怎么样的戏,倒是信手拈来的电影让观众们对他印象更深。黑眼镜为他选的代言都条件严苛,无论是对体形、外表抑或修养。张起灵必须花很大力气维持这种“云上之人”的整体形象,他不能疲惫,不能颓废,吃饭不能塞牙,睡觉不能张嘴。
此时,张起灵已经不知道他在北京发展的初衷是什么了。合同就是他所有的人生。他汇款给母亲,然而那些钱母亲都不愿去花。“我不需要钱,你回来吧。你再不回来,妈就不要你了。”可是张起灵也不需要钱,他只想知道父亲到底走到了什么位置,是什么让父亲放弃他们的。这是一个怪圈,等到张起灵察觉时已经太晚了。
也不存在谁加重了谁的不幸,三个人都是固执的,一点点情和爱连着,倒不似筋骨只是一层薄皮。
心理压力也是有的,而且很大,更重要的是张起灵不知道这股压力是为什么。他有太多秘密,又不存在半点儿情绪,这些都是藏着的。他的内心和现实有很大隔阂,就像打口CD上的那个缺口,突然就不转了。
对此,黑眼镜作出了一些补偿。黑眼镜一点儿也不了解张起灵的为人,他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去信赖他的摇钱树。他们不是朋友,黑眼镜知道张起灵要想对谁都一样好就不能有朋友,这样他也能对谁都一样坏了。尽管他们在一起聊过很多,关于钱、关于一起攒个公司的理想,还有很多黑眼镜对华天的牢骚。“不是朋友”并不妨碍黑眼镜像对待朋友一样照顾张起灵,他把自己挖掘出来的能力、脾气都是一等一的助理李四地给了张起灵。
李四地出现的时刻就很正确。那天张起灵的行程很满,早上五点飞到上海拍杂志,下午三点又要飞杭州录广告。中间还要看剧本,张起灵一般是提前在家记台词。有一个电影需要他临时客串,只给了他这一点时间。打乱他的排练习惯是一件张起灵非常不愿意的事,他没有直接向黑眼镜抗议,而是在杂志拍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掉线了。没了情绪,不去想动作,不呼应摄影师。张起灵不想拍了。
这个时候,一直跟在大部队工作人员后面的李四地把张起灵带回了化妆间,就两个人。他们聊了聊,李四地准备好了带吸管的水和一些有趣的戏剧见闻,张起灵不用说话,李四地去假装他们自来熟就好了。助理就是这样,李四地准备的很充分了,他没觉得张起灵很难搞。没有“打起精神”之类的废话,在一个好助理面前张起灵当然可以累、可以完不成,好助理会和经纪人协调,滴水不漏地改一改行程,坏助理只会跟拍摄团队吵架充场面。
黑眼镜的收买很成功。张起灵不能有只跟李四地说却不跟黑眼镜说的东西,他们的关系不得不拉近了。黑眼镜得以发现,张起灵空洞的内心不是虚构的,是他就应该这样。从还是个胎儿的时候张起灵就不断被人剥夺,到了这把年纪以他短短的经历也该空无一物了。也许张起灵将被榨干,将变得腐朽,将过气,将衰败,将死。
就在这个时候,华天真的进入了萧条岁月。那种粗制滥造却异常卖座的青春电影的年代结束了,被同类题材的电视剧终结了。尽管被迫买进了高额公司年金,黑眼镜依然松了口气。摈弃几个艺人很容易,要是让他搞张起灵,他还真挺不乐意的。黑眼镜对张起灵一直有寄托,重头做人、展翅高飞、金山银山,这一类的寄托。
不显山不露水的陈文锦又来了,带着她一步更好的作品:《夜船》。她就是那种拿得住电影艺术的命门的导演,“最好的电影”永远是“下一部电影”。
张起灵明白,陈文锦是来要钱的。不找他,找华天。于是陈文锦摇身一变从体制内的导演成了华天的导演,当然她还是在各种协会里的不活跃分子。有钱真是好,有钱买得陈文锦,陈文锦加上张起灵,又能梅开二度将华天出品送上“殿堂”。
《夜船》的筹备很慢,慢到张起灵可以跟在一旁细细品。拍电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把脑子里的故事抖出来变成“真的”需要的仅仅是一些技术,魔术师一样的技术。只要专心干,最后都能成。凭着经验看,《夜船》的故事特别单薄,又很合理,合理性是有时代支撑的。俊男,靓女,老套的痴缠,可又那么纯洁。纯洁就行了,人们都热爱保护纯洁和破坏纯洁,一切都与纯洁有关。
张起灵读着剧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没有一句无用的台词,每一句都没有一个无用的字。这是学生时代才有的仰视,不过那时候他也没仰视过陈文锦或者哪个大艺术家。他仰视的是电影本身。太有趣了,太美妙了,对现实生活的那些嘲讽又纯洁又恶毒。比吃饭好,比洗澡好,比恋爱好,比什么都好。
要有钱,首先得有霍玲。霍玲是华天的天后,披荆斩棘拿奖无数,走过的红毯早晚有一天可绕地球一周。她的脸上就写着“有钱”两个字,每一个脚印都是踩在赞助商那一张张谄媚的老脸上的。又要和霍玲演对手戏,张起灵觉得,还可以接受。尽管毕业前他拒绝了霍玲的表白,霍玲也对此只字未提。时不时媒体会拿他们这对“玉帝王母”来做做文章,张起灵懒得去记,霍玲也从不辩解。这点默契还是有的,同学一场,同台一场。
别人要求着她去演,而陈文锦一句话,霍玲就把未来半年甚至更长的档期都留出来了。乖乖啃剧本,乖乖沉淀,乖乖温习,乖乖宣传。《夜船》这艘船有种特殊的魅力,哪怕是沉也让人想与它同沉。
可能今生就这样,张起灵想。还能捞到《夜船》 这路戏来演让他在喜好和现实里迷茫了,就这么徘徊完他作为演员的一生也是条路,不偷不抢不去闯,无是无非无自尊。毕竟他已经是影帝了已经是明星了已经身价千万了,还有什么更值得一试的目标呢?
就让它有吧,来吧。千呼万唤、千言万语都不用再表,吴邪也被命运这只无形的手抓了进来。
吴邪
吴邪比张起灵小。具体数字是多少,不敏感的人就不要计较,敏感的人请假装一下不敏感。
怎么个小呢?少了一点儿自信、少了一点儿猜忌,虎头虎脑的那种“小”。或者把“小”当“可爱”的意思,吴邪比张起灵可爱。
他来自一个南方望族,一边亲戚在长沙一边亲戚在杭州,多少也有点北方血统,不过那和他现在的故事八竿子打不着。学建筑,名校出身,但成绩还不够考研出国。家里有个不成器的三叔,把他教坏了,一心迷上电影。非要出来当群演也是全凭当年一口气,和家里吵一架。具体吴邪心里有多后悔,就不要去猜了。
刚刚过习惯苦日子,天上马上掉馅饼。饼太大,把他砸得翻了个儿,差点神志不清。鼎鼎大名的陈文锦,(偶然)找到他,让他和赫赫有名的张起灵共演,还跟新一代“玉女掌门”霍玲有感情戏。时来运转这一段对吴邪来说,本身就很像电影。他还能说什么,演!
再大的决心也挡不住一看张起灵就怂。吴邪知道张起灵不会对他有什么想法和印象,要是有可能也在他“表现欠佳”上。哪来的胆子缠住张起灵他也不知道,不过也不算缠住,这也是导演交代清楚的。张起灵给他梳理角色,给他辅导演技,尽管看起来也没怎么下功夫,可吴邪还是吸取了张起灵不小心释放出来的每一滴精华。是艺术的精华。
“感情戏”本身就是个突兀的东西,吴邪不知道除了去挖台词和编动作还有什么方式来表现。他真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夜船》时期他还没有完全做好一个演员的准备。他是张起灵的影迷,以前也就还行,但和真人有了接触以后一夜之间迷得要死的那种。作为一个影迷,他合格了,起码他是真心喜欢张起灵,而且给张起灵造成了足够的影响力。他用这种感情去演“感情戏”,最终把自己演得神魂颠倒、“人戏不分”。
不过也不必想那么清楚,为什么一个人会喜欢另一个人。张起灵那么好看,做什么都好看,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急不恼,猜不透他才会一直想他,想着想着心思就有了酸味儿。
在吴邪的视角,张起灵还是个有温情的人,或者说他是个懂得何谓温情的人。懂比有重要,对吴邪而言是这样。吴邪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但肯定是容易共情的那类人,能把情感投射到任何真实的虚拟的世界里。无论哪个角色,最后他都要演成“吴邪”,平行世界的“吴邪”。吴邪的感情,吴邪的味道,让吴邪去演吴邪。他得要人懂,他得受人珍惜,他不能被浪费,浪费的都是他有血有肉的生命。
在和张起灵短暂的相处里,吴邪知道了他被看得很清楚。在最初的无地自容过后,吴邪开始觉得很舒服,很牵挂。那时候张起灵作为“演员”的艺术形象依然高不可攀,吴邪甚至还不知道张起灵究竟是哪一种人。
这种依赖感很真实,真实到张起灵都自觉配合着给吴邪些许试探性的照顾。什么都是试探性的,连这吴邪也是知道的。他也很明白张起灵,纵然有落差有起伏。把吴邪的心揪的最紧的就是这个吧,在某个地方他是张起灵关系最紧密的人。性别那一层伦理的隔阂被戏剧这种封闭语境化解了,从头到尾只是各自的心事,什么都不为,也为我也为你。
哪怕他们只处了一部戏的时间,也像突然在某个时空里白头偕老了一场。从此以后,世世轮回都是白头偕老。这个节点分开了,下个节点再遇上,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又是后知后觉,吴邪发现了张起灵是一个过分自我为中心的人。多过分呢?要多过分有多过分吧。不是国王那种喜怒无常的过分,是神那种绝对的过分。此外还有诸多凡人的缺点,生活单调、不善交际、容易怼记者,不太拿别人的感受当回事,凡此种种。
可还是喜欢,因为开头太纯洁,纯洁到金不换,纯洁到浪子可回头是岸。世上有个人,走路比风还快,他抛下你头也不会回。而他又在不回头的等你,如果你不来,他还会绕过整个地球来追你。折腾是挺折腾的,作也是很作的,可吴邪就吃这一套啊。他上过机票的当,上过明信片的当,还上过其他各种当,未来也得锲而不舍地上下去。
所以,在自然而然确立了关系以后,吴邪对张起灵的突然消失也没感到过多的奇怪。他感受的是伤害,被张起灵伤害他毫不奇怪。如果吴邪不是一个张起灵能“放得下”的人,可能张起灵也不会“舍不得”了。这就是张起灵最矛盾的地方,最戳心窝子的地方,最失败最不安最没本事的地方。是吴邪用热情用感情用痴情守着的地方。离开就是背叛,可除了原谅之外没什么办法来解决了。要原谅你不回来,要原谅你回不来,最难的是还要原谅你突然又TM想回来。索性吴邪就去找张起灵了,跳过原谅这个环节吧。上一次我得到了你,这一次还是我得到了你,没差,男人嘛。
张起灵这一辈子在感情上都是跪着的,直到吴邪给他递了一双拐。
要说这俩人有什么本质区别,除了年纪外,张起灵当的是明星,吴邪当的是演员。说明星不容易那真是假的,只有演员不容易,最不容易的莫过于还不知道这人是个演员他就已经改行了或者饿死了。就像没存在过。
吴邪不想没存在过,他是个演员,他一定要演下去。在表演很美妙很有趣这一点上他和张起灵是有共识的,具体到“什么是表演”上两个人信守的戏剧理论又全然不同。这是一段很枯燥的探索,二人结伴同行才好上路。不过同路也并不是命运相同,吴邪倒的霉多一些,而他挺住了。
他想着张起灵是怎么挺过丧母之痛的,想着张起灵是怎么挺过无父之苦的,想着张起灵是怎么伸出手给他挡掉一些风风雨雨的。也许有朝一日,雨过天晴,他们就可以一起走了。
还是那张金钱的棋盘,楚哥走了一步错棋,被张起灵吃掉了。也不能说被张起灵吃掉。具体的情况还是黑眼镜给自己留了个后手,他当然不会放过张起灵他爹这么个靠山,哪怕张起灵不乐意也阻止不了张启山背后搞一搞华天的子公司和股权。总裁文就到这儿了,楚哥动了吴邪,他在娱乐圈的全部资源都覆没了。就因为张启山一句话。
这个时候张起灵才认清张启山到底有多厉害,他花几十年也当不了张启山,他只能当张起灵。
然后吴邪就被莫名其妙的雪藏了,因为内斗。他不是作为霍玲的情敌被雪藏的,也不是作为一个什么弃子被雪藏的。丁萍想搞黑眼镜,因为黑眼镜那时正在搞华天。搞事,搞事,搞事,就是这样那样小心眼儿的恶斗把吴邪搞成了牺牲品。
也就是这些破事,让吴邪又对张起灵多了一点了解。他终于有机会窥见张起灵答应他的一直演下去的事业是怎样的图景,那就是云顶影业。以前张起灵是被各种内幕交易往前推,如今把他推到这么高他已经可以起飞了。要么起飞要么掉到底,吴邪终于看见了这一层。
挺乱的,张起灵这个人挺乱的,他的想法太多了。这些想法可能么?这么个人可信么?好在吴邪心大,他觉得他好好演戏就行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都要以演员的身份扛下去。他就记得张起灵说以后要一直和他演下去那一句,在外人面前他们演挚友,在熟人面前他们演至亲,戏里戏外都是演。
最后他们能在哪儿相爱?
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巡演,这就是吴邪解决他自己问题的方式。以前他没上过舞台,舞台上肯定有张起灵看过的他没看过的风景,而他上了舞台以后巡演就成了他看过的张起灵没看过的风景。演一点儿是一点儿,演一场是一场,演得越多他就越觉得自己是个演员,今后只能是演员。没有什么目的,就跟着激情游走四处散播他的热。抽象来说,散播的越多就越有机会传到有张起灵的那个地方去,你不是不在我身边么?我在心里供着你还不可以?
所以他们处处相爱,皆大欢喜。
-
盈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14 21:44:33
-
山口有蜜 转发了这篇日记
终于看到当年最喜欢的瓶邪文《妄想照进现实》没看过的一角,“他就记得张起灵说以后要一直和他演下去那一句,在外人面前他们演挚友,在熟人面前他们演至亲,戏里戏外都是演。最后他们能在哪儿相爱。”
2023-07-19 1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