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宝妈应该知道:快乐宝贝的5个好习惯
![]() |
一位张燕的妈妈说:
宝都快2岁了,但每次出门没走几步就要抱,有时候假装生气吓唬他或者装作没听见,都不管用,别人抱还都不行,唉!都不敢带宝出远门!还有要东西也是,不买就哭,在外面碍于面子只能要什么都买。真头疼!
楚檬妈妈分析解答:
上述的表现是孩子处于自我控制、自我中心以及独立性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的综合表现,在孩子出现哭闹情绪的时候,家长不应毫无原则地去安抚,更不能恐吓和威胁,而是要理解孩子,家长首先要换位思考,采用同理心的方法引导孩子,从而让孩子知道妈妈知道我累了,但是妈妈也很辛苦。妈妈知道我想要这些,但是要学会自我控制,有道理的就要没有道理的就不能乱要。
俗话说: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俗话也说:3岁看大7岁看老。讲的就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在于孩子人格、社会交往能力、行为习惯和情绪能力的控制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这样能轻松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父母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就是最好的早教课。
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一些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最常见的行为现象,帮助爸爸妈妈来分析下:
1、出门乱要东西,自我控制能力弱;宝宝一到超市看见什么就往车里放,妈妈则不停的往回拿,被孩子发现了还会哭闹;出去看见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要买,不给买就哭。
这其实就是孩子自我控制力比较薄弱,孩子觉得这都是我想要的,作为妈妈则应该理解孩子,好吃的好玩的,有时候成人看见也很喜欢,这时候就应该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比如说:“哦!这个玩具真好玩,妈妈知道你会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当作好朋友的是吧!”“这个真的很难选择,需要妈妈帮忙么?”
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还让孩子知道,喜欢的东西一次只能要一个。
2、玩具随意乱放,没有规律性;很多妈妈头疼的事之一,就是每天孩子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妈妈则不停地跟在她的身后收拾残局,虽然孩子也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类的话挂在嘴边,却因对孩子没有明确的“硬指标”,最终使这句话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话。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一般来说,2岁的孩子就该开始学习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用品。
最初只要孩子参与“做”,不必在意孩子干得怎样;待孩子逐渐建立起一种意识和习惯,他会自己干得很好。
3、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弱;孩子不好好吃饭,不自己吃饭,总是要妈妈和老人追着喂;穿衣服穿鞋子伸着手和脚总是让妈妈帮着穿。。。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家长习以为常经常做的事情;每每说到这种现象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做,但其实您现在做的却是剥夺了您孩子积累经验进步的权利。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首先家长应该放开手,孩子本身是有这个意识和能力的,大人总觉得宝宝们做不好,或者做得太慢看着着急,其实您做得好也是因为您经常锻炼熟能生巧。
中国的“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多,啃老族越来越多,当我们都在抱怨这种现象的时候有没有反思?为什么孩子这一张白纸会被我们培养成这样?
2岁—2岁半尤其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
独立性多跟孩子的劳动有关系,很多父母把劳动和学习对立起来,怕耽误孩子学习,其实是一个误区。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
因劳动可以使孩子有更多机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些信息传入大脑,便可获得某种智能。
孩子经常做家务、做手工,可以培养TA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执着能力。
4、不爱洗头发;每次给孩子洗澡洗头发就像打仗一样,两三个大人对付一个小孩儿如此之难,还没放进澡盆呢孩子就已经开始撕心裂肺的哭闹了。
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停止哭闹,家长往往加快了手中动作,粗鲁的动作反而让孩子更加急躁。
这些都是家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只怪孩子不听话?有没有自我反省孩子为什么每次都怕洗澡?TA到底怕什么?水、家长的动作、还是其他?
任何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是要找到根源,而不是将错就错。
让孩子通过观察和互动游戏来感同身受,让孩子知道洗头并不可怕,相反洗完很舒适,又干净。只要用对方法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到。
5、打针吃药哭闹;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矛盾的,都不应该鼓励TA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TA自己的体验去说。
例如孩子生病时,不想服药,家长骗TA说药不苦;不想打针,家长骗TA说打针不痛。
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法欺骗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意愿。
孩子被欺骗一次以后下次TA还会再相信家长么?
通过童话故事告诉宝宝打针会有一些痛,不过这个痛没有想象的那么疼是能忍受的,很多听过这个童话故事的宝宝在打针的时候都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这也是宝宝勇敢品格发展的关键期。
现在很多家长说把孩子送到了早教中心,但是我们一直觉得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课堂,最好的早教是父母互动式的陪伴和以身作则式的熏陶。
当然,孩子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家长苦恼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耐心的沟通,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