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如酥,溽暑侵肌
![]() |
雨几乎是下了一天,有时候大,大到倾盆如注,行人措手不及,只好躲到街边的书局或者银行门口。更多时候,是小雨飘摇,走在路上,几乎感觉不到雨在下,如果你戴了眼镜,不一会儿,雨丝就慢慢模糊了镜片。开车的人也一样,稍微开快一些,雨滴模糊车窗,汇聚成一道道小水流,遮住眼帘,雨刮器便不停地左右摇摆。
毛毛细雨,阻挡不了人们出来纳凉。街边有石凳,大多是六十来岁的老人,穿着汗衫,趿一双拖鞋,就出来了!纳凉的人三三两两,坐在石凳上时,把拖鞋放在地上,有的翘二郎腿,有的把脚蹬在凳子上,给双手一个耷拉的空间。也有人带着狗,狗多了,难免互相撕咬,吠叫,老人们聊着天,不时蹦出两句,不许叫!有个留着大胡子的男人,我以为,他是鳏夫,时常一个人背着吉他,拎瓶小酒,独坐至深夜。他带了吉他吧,只是做个样子,时不时拨弄几下琴弦,再抬起头来,跟旁边的街坊甚至是路人搭几句话,实在没人理他,他就自言自语,低头看看身旁的老狗睡了没有。
街上有间旧书店,远远地能看见老板,他总是坐在门口的桌子前,眼睛盯着屏幕并不大的笔记本电脑,时常看电视剧,却不关心顾客的行踪——随便吧,反正满屋子都是“破烂”。今夜甫一进门,一股霉味就扑鼻而来,整个小屋都沾染了雨水的湿度,在这溽暑天气,墙面掉皮,呈现出隐隐的阴湿,翻起那一本本书,觉得书本里似乎要跳出一只妖精来。想必雨天的夜里,最宜读书。古人便是这样,白天耕作,夜里读书,晴天耕作,雨天读书。古人讲究“气”,譬如点一盏烛灯,围坐在窗前,聆听窗外雨声滴答,水珠顺着茅檐而下。许多思维的进行,思想的暗涌,都是在这样一个气场里完成,不会让感性钝化。
古人写心境: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今人写雨:没想到秋天帝都的柳树还可以这样绿,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想起你还会下起雨。胡兰成先生写小时候家乡胡村的暑夜,有芭蕉扇,有溪山月色,有屋瓦笛声。父亲夜留舅公,嫂嫂嚷着舅公来宣宝卷,伊去点灯。众人拢来,从堂前移出一张八仙桌放在檐头,舅公在烛火下摊开经卷唱,每唱两句宣一声佛号:南无佛,阿弥陀佛!故事是一位小姐因父母悔婚,要将她另行许配别人,她离家出走,后来未婚夫中了状元,迎娶她花烛做亲,众妇女咨嗟批评,一句句听进去了心里。
前人暑夜听戏,今人估计就是去吃夜宵、唱歌了。KTV门口,晚间时段的任何时候都有人进出,有个大妈每天抱着几大束花,看见单独一对的男女,总要上前向男人卖花。及至凌晨,有人醉醺醺地从店里出来,扶在路边的栏杆上,欲呕但不吐,啊啊呜呜地叫,朋友架着他,伸手去拦出租车,司机远远地看到这样人,大多数时候疾速开去,才不愿意载这样的客人。对面马路上有卖炒粉炒饭的夫妇,一到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意便好了起来。男人熟练地开锅、热油,女人在恰当的时候往锅里加米饭和佐料,两人分工有序,不慌不忙,两三分钟便将食物盛盒装好。夜开始深沉,雨停了下来,路面湿漉漉的,映出行人的倒影,显得孤单寂寥,好在又是新的黎明。暑天里很多时候的光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小肥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北京冬日逛吃指南,看看地不地道? (24人喜欢)
- 今年的许多顿美好的饭,是和朋友们一起吃的:) (25人喜欢)
- 南京三家好吃火锅,一般人还真找不到 (11人喜欢)
- 在徐州两天,吃了10家店 (12人喜欢)
- 南京一人食5家小店:点评搜不到,只能线下找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