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家庭观念
中午做饭的时候,想起很多年前的TVB剧《绝世好爸》,想起饰演爸爸的秦沛,给女儿们诉说的一个故事,至今印象还是深刻。 从前有个小孩,他很喜欢到大树下玩耍。大树就让他用树枝做一个秋千。 年纪大了点,小孩认识了女朋友,大树就让他在树上刻一颗心,去哄女朋友。 后来小孩读完书找不到工作,大树叫他把树上的苹果都摘下来,拿去市场去卖。 他想建房子,大树叫他把所有的树枝都砍掉,建一个房子。 后来,他想要出国,大树就叫小孩砍掉自己的树干,造一艘船。这时小孩觉得有些不妥,因为没有树干就不是大树了。大树说:没关系的,没有树干,但是泥土里还有我的根。 于是,小孩用树干造一艘船,出国找寻自己的梦想。 很多年后,小孩回来了,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家,见到大树很开心。大树却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秋千可以玩、没有苹果可以吃、没有树荫可以乘凉,甚至没有树干让孩子依靠了。剩下的,只有矮矮的树桩。 老人家觉得很难过,问大树说:有什么是我可以为你做的? 大树想了一下,说: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坐在我上面,跟我说说你这些年的经历就好了。 于是,老人家坐在大树上,把这么多年经历过的事和见过的人,都慢慢跟大树说。the end. 故事让我想起龙应台一番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故事会感人,因为我们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确实很多家长一如既往为子女无私付出。对于这些父母,我们要学会感激,明白这些好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世界上同样存在很多坏的父母,不论精神还是身体上虐待孩子,存在弃婴、酗酒、家暴、控制欲等问题。因此我觉得呢,父母需要区别对待,并非一味地提倡盲目孝顺。 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不一定都得听从。如果觉得不对,那就走自己的路。这不是叛逆,只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很多父母都会说“我这样要求你,是希望你少走弯路。”但是你们不能保护我们一辈子啊,有些选择必须自己去做,有些错误的代价必须自己承担,那些泪水是不会白白浪费的。 我成长于二线城市,很多父母在孩子毕业后都希望他们回家,尽量待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不断提醒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险恶,生活有多难熬。最近,我的很多朋友都回去了,选择安逸。 暂且不说选择的对错,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的生活选择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似乎是最好的做法。 大树宁愿让小孩砍掉树干,也要让他出国找寻梦想,这也是我的生活愿景。 性格改变命运,大学同一个班40人,毕业后际遇各不相同,除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大部分还是归因于性格。我们的性格,在童年成长阶段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在成年前已经定型。因此,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如果我要组织一个家庭,要养育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并不奢望有一番作为。至少我得保证自己能够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时间的陪伴、用心的照料以及金钱的保证等等。 我愿意做一棵大树,也想跟自己父母说,不必相送,有空一起喝茶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