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者一天的工作
今天去王屋山采访一位老人,今年95岁,住的地方比较偏。路况比较复杂,陡坡、急转、单行道。
平日里开车基本上都是平路,开得多了,觉得开车没什么难。今天开车走这么一遭,才发现开车是个技术活儿。
上第一个坡之前有一段平路,我想着2挡上坡应该没问题。谁知道由于加速慢,行至半坡的时候,怎么踩油门都不动,坡度也陡,慢慢退了下来,换一档才上去了。
接下来的上坡,全程用一档,一档攀爬能力就是强。就在最后一个拐弯处,duang的一声撞土墙了,还好是在山里,只是擦了点土。
第一次走这种急转带上坡的山路,有点难为我了,撞车的那一瞬间,挺害怕的,毕竟车上五个人,车的左侧就是深沟,出了事就是人命关天啊。见到老人的时候,我的心还在扑腾扑腾。
这边有个封门村,当年日本人打到这里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守在这里,凭借有利地势,挡住了日本军对的四次进攻。后来,因为内部出了汉奸,带领日军绕到山后,击败了国民党。
老人说,八几年的时候,日本人还来这里看过。
封门村前边这条路,早年间是济源通过山西的唯一通道。路前边有两座山,地势险要,机枪架在山顶,敌人根本过不去。
前几天,一个对济源地理文化颇有研究的贾老师找到我们,说了这个事。今天,我们带着贾老师一起过来了。
上午我们去看了当时山上留下来的战壕和炮台。几十年过去了,这座山除了放牛、放羊的农民上来,已经很少有人来了。
路特别的难走,跟带我们的村主任,边走边聊。从山上往下看,整个地势一览无余,绝对的易守难攻地形。
今天之所以过来,一方面是了解发生在本地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另一方面近期抗日片很多,刚好是个风口。
村主任说,想通过电视渠道的宣传,进一步考虑怎样将这里打造成旅游景区,发展一下这里的经济。
是啊,深山里的人民,都开始重新谋生活,谋致富了。我们还在等什么,看似很有面儿的电视台,今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不改革同志们靠政府给予的一点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
虎哥说:“一直提改革,改革,步子咋不能迈的大点呢?半年过去了,还不见动静。”
距离封门村不远,是刚刚开发的一个旅游度假区,可以坐船划水游玩。如果这一片能连成一气,肯定能带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战壕所在的山上下来,已经累的汗流浃背了。
村主任说:“你们做记者,真是不容易啊。”
虎哥说:“做记者不怕辛苦,就怕忙来忙去,也没做出一条好新闻。”
阳说:“做记者,经常面对这些,家常事。”
我没说什么。
下了山,就到饭点了。去往饭店的一路是蛇形山路,还带着坡度。开起来,特别考验人。要是在这里跑几个来回,开车水平一定提升不少。
后来,见到95岁老人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了。
老人的身体非常好,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种,现在还住着窑洞,里边非常凉快。
老人脑子非常清楚,就是不太会表达。我们了解了一些情况,老人也给我们讲了一些事儿。
比如,当时日本人住在这里好几年,对这里的老百姓都很好,最起码不冒犯中国人。那些偷鸡摸狗,烧杀掠夺的事,基本上都是皇协军或者汉奸干的。
老人感慨,坑老百姓的都是自己人。
老人的话让我对日本人有了新的认识,当然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听老人说的。从其他方面也有所了解,只是今天老人的话,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
以前总是恨透了日本人,现在不恨了。
从小到大,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抗战片,结局都是日本大败,中国必胜。反之,在日本,这样的电视剧结局应该也是相反的吧?
今天来这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从老人平实的讲述里,了解到日本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坏。
回来到单位,写完稿,已经快十点了。回到家,十点半。
微信:webdesign123
平日里开车基本上都是平路,开得多了,觉得开车没什么难。今天开车走这么一遭,才发现开车是个技术活儿。
上第一个坡之前有一段平路,我想着2挡上坡应该没问题。谁知道由于加速慢,行至半坡的时候,怎么踩油门都不动,坡度也陡,慢慢退了下来,换一档才上去了。
接下来的上坡,全程用一档,一档攀爬能力就是强。就在最后一个拐弯处,duang的一声撞土墙了,还好是在山里,只是擦了点土。
第一次走这种急转带上坡的山路,有点难为我了,撞车的那一瞬间,挺害怕的,毕竟车上五个人,车的左侧就是深沟,出了事就是人命关天啊。见到老人的时候,我的心还在扑腾扑腾。
这边有个封门村,当年日本人打到这里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守在这里,凭借有利地势,挡住了日本军对的四次进攻。后来,因为内部出了汉奸,带领日军绕到山后,击败了国民党。
老人说,八几年的时候,日本人还来这里看过。
封门村前边这条路,早年间是济源通过山西的唯一通道。路前边有两座山,地势险要,机枪架在山顶,敌人根本过不去。
前几天,一个对济源地理文化颇有研究的贾老师找到我们,说了这个事。今天,我们带着贾老师一起过来了。
上午我们去看了当时山上留下来的战壕和炮台。几十年过去了,这座山除了放牛、放羊的农民上来,已经很少有人来了。
路特别的难走,跟带我们的村主任,边走边聊。从山上往下看,整个地势一览无余,绝对的易守难攻地形。
今天之所以过来,一方面是了解发生在本地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另一方面近期抗日片很多,刚好是个风口。
村主任说,想通过电视渠道的宣传,进一步考虑怎样将这里打造成旅游景区,发展一下这里的经济。
是啊,深山里的人民,都开始重新谋生活,谋致富了。我们还在等什么,看似很有面儿的电视台,今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不改革同志们靠政府给予的一点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
虎哥说:“一直提改革,改革,步子咋不能迈的大点呢?半年过去了,还不见动静。”
距离封门村不远,是刚刚开发的一个旅游度假区,可以坐船划水游玩。如果这一片能连成一气,肯定能带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战壕所在的山上下来,已经累的汗流浃背了。
村主任说:“你们做记者,真是不容易啊。”
虎哥说:“做记者不怕辛苦,就怕忙来忙去,也没做出一条好新闻。”
阳说:“做记者,经常面对这些,家常事。”
我没说什么。
下了山,就到饭点了。去往饭店的一路是蛇形山路,还带着坡度。开起来,特别考验人。要是在这里跑几个来回,开车水平一定提升不少。
后来,见到95岁老人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了。
老人的身体非常好,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种,现在还住着窑洞,里边非常凉快。
老人脑子非常清楚,就是不太会表达。我们了解了一些情况,老人也给我们讲了一些事儿。
比如,当时日本人住在这里好几年,对这里的老百姓都很好,最起码不冒犯中国人。那些偷鸡摸狗,烧杀掠夺的事,基本上都是皇协军或者汉奸干的。
老人感慨,坑老百姓的都是自己人。
老人的话让我对日本人有了新的认识,当然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听老人说的。从其他方面也有所了解,只是今天老人的话,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
以前总是恨透了日本人,现在不恨了。
从小到大,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抗战片,结局都是日本大败,中国必胜。反之,在日本,这样的电视剧结局应该也是相反的吧?
今天来这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从老人平实的讲述里,了解到日本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坏。
回来到单位,写完稿,已经快十点了。回到家,十点半。
微信:webdesign123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