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圆恩寺
我们完全陶醉在幸福之中了,在伴随新婚蜜月旅行的那份渴望、迷恋、柔
情和温存之中,虽然我们只有半个月的假,十天婚假加上一个星的事假。可不,
结婚是人生大事,对我们来说,还没有比这更为重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再请几事
假?我那位吝啬的主任,谁要去请假都得斤斤计较一番。没爽快过。我原先假条
上写的是两星期的事假,他改为一个星期,把星期天也算内,还面有难色地说:
“希望你们能按时回来上班。”“当然,当然,”我说,“泡长了我们那点工资
也负担不起。”他这才大笔一挥,签了个字,算是准假了。
我不再是单身汉了,我有了个家。说实在的,这趟旅行我同方方还是筹划了
又筹划。从在现起我们就成家了,我再也不能月初开工资的时侯便上饭馆,请朋
友,随手就花,到了月底寒酸得连买包烟的钱也掏不出,得搜衣兜、翻抽屉底找
硬币凑数。这都且不去说它,我是说,我——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这短短的一生
中,幸福本来就不多。无论是我,还是方方,我们都经历过那些经风雨、见世面
的年代。在那个民族大灾难的岁月里,我们的家庭,我们自己都吃过多少苦,遭
遇到多少不幸,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又有过多少抱怨。这些也不去说它。要
紧的是,我们现在总算是幸福的。
我们是足有半个月的假期,即使这蜜月只有一半,对我们来说,也再甜蜜不
过了。这份甜蜜我也不去说它,你们都是过来人,都有这种体会,况且这份甜蜜
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我要同你们讲的是圆恩寺,团圆的圆,恩情的恩。这庙的名
字也无关紧要,是一个荒废了的破庙,绝不是什么游览胜地。除了当地人,谁也
不知道。就是当地人,知道这庙的名字的入恐怕也不多。总之,是一座庙宇,一
座没人烧香,没人朝拜,也没人管理的破庙,偶然叫我们碰上了。要不是象我们
那样细细琢磨砌在抽水泵的水槽里的那块字迹都模糊了的石碑,我们也不知道这
庙还有个名字。当地人就叫它大庙。不过,同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碧云寺来比
,那简直算不了什么。无非是县城城郊的山岗子上,有那么一座有两层飞檐的古
老建筑,前面还剩下个石砌的山门。周围的院墙都坍塌了。围墙的砖石,也不知
哪年哪月,早就被附近的农民弄走了,不是盖房子,就是垒猪圈了,只剩下一圈
土坯,也长满了荒草。
从县城的那条街上,远远望去,阳光下,山岗上那一片黄灿灿的琉璃瓦倒是
惹人注目,很有点诱人的情趣。我们来到这座县城也完全是偶然的。火车停在站
台上,已经过了开车的时间,大概在等一趟晚点了的特别快车。上下车的旅客也
都忙停当了,站台上空荡荡的,乘务员还待在车厢门口站台上聊天。站台背后,
山谷里,躺着一片灰色的瓦顶。再远些,便是连绵的山峦,葱葱郁郁,这古旧的
小县城便显得分外安详宁静了。
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便说:
“我们到县城里转转去怎样?”
方方坐在我对面,正温顺地望着我,微微点了点头,她那双眼睛真会说话。
我们的交感神经跳动着同样的频率的电波。二话没说,我们匆忙从行李架上拿下
提包,便朝车门口跑去,跳到站台上,我们就都笑了。我说:
“我们乘下趟车再走。”
“不走也可以,”方方接着就说。
当然,我们是旅行结婚。我们爱上哪里,就上哪里,我们爱在哪里住下
,就在哪里住下。新婚的幸福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我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自由自在,方方挎着我,我就挎着旅行包。我们就是要让站台上的乘务员,车
窗里无数双眼睛,都羡慕地望着我们。
我们再也不必为了回城上调到处找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再也不必为户口、
为工作发愁。我们又有了自己的一间房,虽然不大,却布置得满舒服。我们总算
有了自己的家,我有了你,你有了我,我知道方方你要说什么了,德性!这有什
么?我们就是要大家分享我们的幸福。我们烦恼够了,我们也麻烦过你们,你们
也都为我们操过心。我们拿什么报答你们?就那么几块喜糖,几颗喜烟?我们报
答你们的是我们的幸福,我说的哪点不对?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小县城,这座安安静静躺在山谷中的古旧的小县城。这
县城其实一点也不象我们从车窗里望见的那样宁静。灰色的瓦顶下面,街巷里熙
熙攘攘,好不热闹。这正是早晨九点来钟,卖莱的,卖西瓜、香瓜的,刚摘下来
的苹果、梨子也都上市了。本来就不宽敞的这种县城的街道上,骡马车、卡车都
堵在一起,赶牲口的鞭子和吆喝声此起彼伏,卡车的高音喇叭也揿个不停。
如今,我们的心境同下乡插队时进县城的时候可大不一样。我们是这座小县
城的过路客人,是旅游者,内心的苦恼和种种人事纠葛都同我们无关。可小城里
那种生活气息,卡车驰过时扬起的尘土,菜摊子旁边泼的脏水,扔在地上的瓜皮
,还有被买主提在手里翅膀直扑的母鸡,飞起的鸡毛和咯咯的叫声,都使我们感
到亲切.我们的这种感受,对当地居民来说,可说是一种奢侈。所以,我们又不
由得产生了一种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到这里的那种优越感。方方紧挎着我的手
臂,我也紧挨着她。我们感到人们的目光都落在我们身上。可我们不是这县城里
的人,而是来自另一个世界。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去,背后却没有窃窃的议论,
他们议论的只能是自己身边的人物。
就这样,我们走到了街的尽头,没有菜摊子了,街上的人也稀稀落落,市场
上那种喧哗和嘈杂都留在我们身后了。我看了看表,从车站到穿过县城的这条大
街,只不过花了半个小时,时间还早。就回到车站去干等下趟客车未免扫兴,方
方还准备在这里过夜呢!
她没有说话,我看得出来她有些失望。迎面走来了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从他
走路的那派头就看得出来,大模大样地摆着手。
“请问,县招持所在哪里?”我问。
他打量了一下我和方方,便热心地指点给我看,从哪里到哪里,左手往东,
见到的那幢红砖砌的三层楼房,便是县委招待所。他又问我们找谁,要为我们领
路的样子。我们说明来意,是路过来游览的,问他有什么地方可去。他拍拍脑袋
,这倒难为他了。他想了想说:
“这县里没什么风景。要去,只有座大庙,在城西的山头上,得爬山,路且
不好走呢!”
“行啊,我们就是来爬山的!”我说。
方方也连忙说:“是啊,爬山我们不怕。”
于是,他把我们带到街头的一个拐角,指点给我们看,前面山坡上,山头那
座古庙,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啊,太好了,谢谢。”
可他却看了看方方脚上穿的那双高跟鞋,说:“要蹚水过河呢!”
“水深吗?”我问。
“过不了膝盖。”
我望了望方方。
“这没什么,我过得了。”方方可不愿意让我扫兴。
我们谢了他,朝指点的方向走去。上了灰扑扑的泥土路,我不由得又望了一下方
方脚上穿的那双新买的细带子的高跟皮鞋,有些歉意。可她依然挺起劲地朝前走
。
“真是个小疯子,”我说。
“只要跟你在一起。”还记得吗,方方?你偎依着我说。
我们于是向河滩走去。两旁地里长着挺直的玉米,高过人头,一条小路钻进
青纱帐里,前后都没有人影。我抱住方方,轻轻地吻了她一下。啊,这有什么?
好,她不让我说,我们还是回到圆恩寺上来吧。它就在河谷对岸的山坡顶上。黄
灿灿的琉璃瓦之间,长着的一簇簇野草,都分明可见。
河水清凉。我一手提着方方的高跟鞋和我自己的皮凉鞋,一手牵着她的手,
她另一只手提着裙子。我们在河水中赤脚摸索着前进。好久没有赤脚走路了,就
连河床上光滑的石子也觉得扎脚。
“扎脚吗?”我问方方。
“我喜欢,”你轻声回答。在我们的蜜月中,就连扎脚也是种幸福的感觉。
而人世间的一切不幸都仿佛在我们的脚踝间流走了。我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赤着脚,象淘气的孩子一般戏水。
方方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我一直牵着她的手,还时不时断断续续
地哼着歌。过了河滩,我们就又笑着叫着往山坡上跑。方方又扎破了脚,我心疼
得了不得,她又安慰我说,没关系,穿上鞋就没事了。我说都是我不好,她说只
要我快乐她就愿意,扎破脚也情愿。行了,我不说了。因为你们是我们最要好的
朋友,为我们分担过忧患,我们的幸福也应该让你们分享……
就这样,我们终于爬到了山岗上,到了庙前那座白石砌的山门下。倒塌了的
院墙内有一条水渠,水渠里流着排灌站的水管抽上来的清清的流水。断墙内,寺
庙原先的大院里,有一片菜地。紧挨着菜地还有个粪窖。我们又回想到在农村插
队落户时掏粪坑的岁月,如今,那些艰难的日子都随着涓涓流水淌走了,只剩下
行些忧伤却也甜蜜的回忆,还有我们的爱情。在这明朗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这有
了保障的爱情谁也不能再干涉,谁也再伤害不了我们。
大庙跟前还有个铁香炉,它大概是太沉重了,无法搬得走,又那般厚实,砸
也砸不烂,就一直陪伴着这座破庙,守候在它门前。庙门紧闭着,上了铁锁。朽
烂的窗棂上,钉着的木条也都快朽了。这里现在大概作为生产队的仓库了。
四周没有别人,安静极了。可以听见山风在庙前那儿棵古老的松树间沉吟。
没有任何人来打扰,我们便躺在树荫里的荒草地上休息。山风驱走了暑热,带来
了一阵阵凉意。方方靠在我怀里,我们便仰望着蓝天上正在消融的一丝白云。这
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幸福,幸福得这样宁静。
我们本来可以在宁静中陶醉下去,却听到了沉重的脚步声。是脚步落在石板
上的声音,一下又一下。我起身抬头望,果真有一个男人,正从山门里朝我们躺
着的庙前走来。方方也坐了起来。那人沿着正中的石板路走来,是个个子高大的
中年人,头发蓬松,满脸没刮的络腮胡子,面色阴沉。滋出的眉毛下,一双冷峻
的目光打量着我们。
他依然朝前走来,一步又一步。山风在松树间沉吟,身上觉得有些冷。他大
概是发现我们疑虑的目光,便微微昂着头,望着大庙。随后,眯起眼睛,在看那
蓝天下闪光的琉璃瓦缝中摇动着的野草。
他在铁香炉前站定,用手拍打着,铁香炉便发出嗡嗡的声音。他敲打着的手
指象铸铁一样,关节突出而粗糙。另一只手上,拎着个破旧的黑漆布提包,不象
是看菜园子的社员。他又打量着我们,看了看方方扔在草丛中的高跟鞋和我们的
旅行包。方方立刻穿上了鞋。他却出乎我们意料,向我们招呼道:
“外地来玩的?”
我点点头。
“天气很好啊。”他想同我们交谈。
浓眉下那双眼睛也变得不那么冷峻了。看得出来他是善意的。他脚上穿的那
双轮胎底的皮鞋有地方已经开线了。裤脚湿的,显然也是从城里涉水过来的。
“也挺凉快,风景不错,”我站起来说。
“你们坐,我一会儿就走。”
他的话里带着一种歉意,这也听得出来。随后,他自己也在石板旁的草地上
坐下。他打开了提包,说:
“你们吃瓜吧?”他拿出了个香瓜。
“不,谢谢,”我连忙说。他却把香瓜朝我扔了过来。我接住瓜要给他送回
去。
“这算不了什么,我这有半口袋呢,”他说。拎起沉甸甸的袋子向我示意,
说着又拿出一个。
我不便拒绝,便从旅行包里拿出一包点心,打开,送过去。“你也尝尝我们
的点心吧,”我说。
他拿了一小块蛋糕,放在他那提包上。
“够了,你们吃吧。”他说着,用两个大巴掌把手中的香瓜一捏,瓜挺脆,
裂开了。
“都是干净的,在河里洗过了。”他一手甩掉了瓜瓤子,便朝山门那边喊道
:
“歇会儿,来吃瓜呀!”
“这里有蝈蝈儿呢!”山门外传来一个男孩子的声音。
一个小男孩提着个铁丝罩笼,出现在山坡上。
“有的是,一会儿我替你抓,”这人回答道。
那小男孩便连蹦带跳朝我们跑来。
“休假呢?”我也同他搭讪着,也学他的样子,把瓜使劲捏碎了。
“今天是星期天,带他出来转转,”他回答道。
我们陶醉在自己的节日中,都忘了星期几了。方方接过我捏碎的瓜,咬了一
口,朝我笑。那意思是,是个好人。世界上总还是好人多。
“吃吧,这是叔叔阿姨给的,”他对望着提包上的奶油蛋糕的那孩子说。
这县城里长大的孩子显然没见过这样的蛋糕,立即抓起来就吃。
“您的儿子?”我问。
他没有回答,却对这孩子说:“把瓜拿去,一边玩去,我一会儿给你抓蝈蝈
。”
小孩捧着瓜说,“我要捉五个!”
“行,捉五只。”
小孩提着铁丝罩笼跑开了。他望着孩子的背影,眼角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这
严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做父亲的温暖的心。
“他不是我的儿子,”他低头掏出香烟,说。然后,接着火柴,深深吸了口
气。他感觉到我们的诧异,又补充道:“我堂兄弟的孩子。我想把他收做我的儿
子,只要他肯跟我过。”
刹那间,我们都明白了,这严峻的汉子心里正翻腾着感情的波澜。
“您爱人呢?”方方止不住问了一句。他没有回答,只是深深地吸着烟,起
身走了。
我们又感到了山风的阴凉。黄灿灿的琉璃瓦顶上,春天就长起的青草和陈年
的枯草一般高了,都在风中摇晃。蓝天上,挂着飞檐的一角,有一朵白云在浮动
,给人造成宇宙倾斜了的感觉。飞檐前有一块就要滑落下来的琉璃瓦,也许多少
年来就如此,却一直也未曾掉下来。
这男人站在断墙的土坎上,良久地凝望着背后的山谷。远处是起伏连绵的山
脊,比我们所在的这个山岗更高、也陡峭些。山脚以上没有梯田,也不见房舍。
“你不该问的,”我说。
“别说了。”方方一副委屈的样子。
“这里有只蝈蝈儿!”山坡背后又传来了男孩子的声音,显得很遥远,却十
分清晰。
这男人大步向山坡走去。拎着提包的手大幅度地摆动着,装着香瓜的提包则
沉坠坠的。他下坡去了。我握着方方的胳膊,拉了她一把。
“别这样。”她闪开我。
“你头发上有一根草,”我解释说,把沾在她头发上的一根松茎摘下。
“那块琉璃瓦要掉下来了,”方方说。她也看见了那块黄灿灿的倾斜着将要
坠落的残缺了的琉璃瓦。 ’
“要落下来就好了,要不会砸伤人的,”她喃喃地说。
“也许还得有些日子,”我说。”
我们走到那人站过的土坎子上。山谷中一片农田,茂密的庄稼,绿油油的,
有玉米也有黍子,正等待着秋天的丰收呢。我们脚下,这边平坦的坡地上,有几
间土屋,下半截涂着新刷上的雪白的石灰。下到山谷中去的那条小路就从屋边经
过。那人一手牵着那孩子,正沿着弯弯曲曲伸进庄稼里去的那条小路朝前走着。
男孩子突然象脱了缰绳的马驹,蹦蹦颠颠,直往前冲,又转过身来,退着走,仿
佛还向他挥舞着手上的那个铁丝罩笼。
“会给他抓蝈蝈吗?”方方你记得吗?你这样问我。
“会的,”我说,“会的。”
“抓五只!”你调皮地说。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我们在蜜月旅行中到过的圆恩寺。
你们说什么?啊,是的,人们要重建自己的生活,正在重建破碎了的生活。
情和温存之中,虽然我们只有半个月的假,十天婚假加上一个星的事假。可不,
结婚是人生大事,对我们来说,还没有比这更为重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再请几事
假?我那位吝啬的主任,谁要去请假都得斤斤计较一番。没爽快过。我原先假条
上写的是两星期的事假,他改为一个星期,把星期天也算内,还面有难色地说:
“希望你们能按时回来上班。”“当然,当然,”我说,“泡长了我们那点工资
也负担不起。”他这才大笔一挥,签了个字,算是准假了。
我不再是单身汉了,我有了个家。说实在的,这趟旅行我同方方还是筹划了
又筹划。从在现起我们就成家了,我再也不能月初开工资的时侯便上饭馆,请朋
友,随手就花,到了月底寒酸得连买包烟的钱也掏不出,得搜衣兜、翻抽屉底找
硬币凑数。这都且不去说它,我是说,我——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这短短的一生
中,幸福本来就不多。无论是我,还是方方,我们都经历过那些经风雨、见世面
的年代。在那个民族大灾难的岁月里,我们的家庭,我们自己都吃过多少苦,遭
遇到多少不幸,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又有过多少抱怨。这些也不去说它。要
紧的是,我们现在总算是幸福的。
我们是足有半个月的假期,即使这蜜月只有一半,对我们来说,也再甜蜜不
过了。这份甜蜜我也不去说它,你们都是过来人,都有这种体会,况且这份甜蜜
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我要同你们讲的是圆恩寺,团圆的圆,恩情的恩。这庙的名
字也无关紧要,是一个荒废了的破庙,绝不是什么游览胜地。除了当地人,谁也
不知道。就是当地人,知道这庙的名字的入恐怕也不多。总之,是一座庙宇,一
座没人烧香,没人朝拜,也没人管理的破庙,偶然叫我们碰上了。要不是象我们
那样细细琢磨砌在抽水泵的水槽里的那块字迹都模糊了的石碑,我们也不知道这
庙还有个名字。当地人就叫它大庙。不过,同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碧云寺来比
,那简直算不了什么。无非是县城城郊的山岗子上,有那么一座有两层飞檐的古
老建筑,前面还剩下个石砌的山门。周围的院墙都坍塌了。围墙的砖石,也不知
哪年哪月,早就被附近的农民弄走了,不是盖房子,就是垒猪圈了,只剩下一圈
土坯,也长满了荒草。
从县城的那条街上,远远望去,阳光下,山岗上那一片黄灿灿的琉璃瓦倒是
惹人注目,很有点诱人的情趣。我们来到这座县城也完全是偶然的。火车停在站
台上,已经过了开车的时间,大概在等一趟晚点了的特别快车。上下车的旅客也
都忙停当了,站台上空荡荡的,乘务员还待在车厢门口站台上聊天。站台背后,
山谷里,躺着一片灰色的瓦顶。再远些,便是连绵的山峦,葱葱郁郁,这古旧的
小县城便显得分外安详宁静了。
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便说:
“我们到县城里转转去怎样?”
方方坐在我对面,正温顺地望着我,微微点了点头,她那双眼睛真会说话。
我们的交感神经跳动着同样的频率的电波。二话没说,我们匆忙从行李架上拿下
提包,便朝车门口跑去,跳到站台上,我们就都笑了。我说:
“我们乘下趟车再走。”
“不走也可以,”方方接着就说。
当然,我们是旅行结婚。我们爱上哪里,就上哪里,我们爱在哪里住下
,就在哪里住下。新婚的幸福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我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自由自在,方方挎着我,我就挎着旅行包。我们就是要让站台上的乘务员,车
窗里无数双眼睛,都羡慕地望着我们。
我们再也不必为了回城上调到处找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再也不必为户口、
为工作发愁。我们又有了自己的一间房,虽然不大,却布置得满舒服。我们总算
有了自己的家,我有了你,你有了我,我知道方方你要说什么了,德性!这有什
么?我们就是要大家分享我们的幸福。我们烦恼够了,我们也麻烦过你们,你们
也都为我们操过心。我们拿什么报答你们?就那么几块喜糖,几颗喜烟?我们报
答你们的是我们的幸福,我说的哪点不对?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小县城,这座安安静静躺在山谷中的古旧的小县城。这
县城其实一点也不象我们从车窗里望见的那样宁静。灰色的瓦顶下面,街巷里熙
熙攘攘,好不热闹。这正是早晨九点来钟,卖莱的,卖西瓜、香瓜的,刚摘下来
的苹果、梨子也都上市了。本来就不宽敞的这种县城的街道上,骡马车、卡车都
堵在一起,赶牲口的鞭子和吆喝声此起彼伏,卡车的高音喇叭也揿个不停。
如今,我们的心境同下乡插队时进县城的时候可大不一样。我们是这座小县
城的过路客人,是旅游者,内心的苦恼和种种人事纠葛都同我们无关。可小城里
那种生活气息,卡车驰过时扬起的尘土,菜摊子旁边泼的脏水,扔在地上的瓜皮
,还有被买主提在手里翅膀直扑的母鸡,飞起的鸡毛和咯咯的叫声,都使我们感
到亲切.我们的这种感受,对当地居民来说,可说是一种奢侈。所以,我们又不
由得产生了一种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到这里的那种优越感。方方紧挎着我的手
臂,我也紧挨着她。我们感到人们的目光都落在我们身上。可我们不是这县城里
的人,而是来自另一个世界。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去,背后却没有窃窃的议论,
他们议论的只能是自己身边的人物。
就这样,我们走到了街的尽头,没有菜摊子了,街上的人也稀稀落落,市场
上那种喧哗和嘈杂都留在我们身后了。我看了看表,从车站到穿过县城的这条大
街,只不过花了半个小时,时间还早。就回到车站去干等下趟客车未免扫兴,方
方还准备在这里过夜呢!
她没有说话,我看得出来她有些失望。迎面走来了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从他
走路的那派头就看得出来,大模大样地摆着手。
“请问,县招持所在哪里?”我问。
他打量了一下我和方方,便热心地指点给我看,从哪里到哪里,左手往东,
见到的那幢红砖砌的三层楼房,便是县委招待所。他又问我们找谁,要为我们领
路的样子。我们说明来意,是路过来游览的,问他有什么地方可去。他拍拍脑袋
,这倒难为他了。他想了想说:
“这县里没什么风景。要去,只有座大庙,在城西的山头上,得爬山,路且
不好走呢!”
“行啊,我们就是来爬山的!”我说。
方方也连忙说:“是啊,爬山我们不怕。”
于是,他把我们带到街头的一个拐角,指点给我们看,前面山坡上,山头那
座古庙,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啊,太好了,谢谢。”
可他却看了看方方脚上穿的那双高跟鞋,说:“要蹚水过河呢!”
“水深吗?”我问。
“过不了膝盖。”
我望了望方方。
“这没什么,我过得了。”方方可不愿意让我扫兴。
我们谢了他,朝指点的方向走去。上了灰扑扑的泥土路,我不由得又望了一下方
方脚上穿的那双新买的细带子的高跟皮鞋,有些歉意。可她依然挺起劲地朝前走
。
“真是个小疯子,”我说。
“只要跟你在一起。”还记得吗,方方?你偎依着我说。
我们于是向河滩走去。两旁地里长着挺直的玉米,高过人头,一条小路钻进
青纱帐里,前后都没有人影。我抱住方方,轻轻地吻了她一下。啊,这有什么?
好,她不让我说,我们还是回到圆恩寺上来吧。它就在河谷对岸的山坡顶上。黄
灿灿的琉璃瓦之间,长着的一簇簇野草,都分明可见。
河水清凉。我一手提着方方的高跟鞋和我自己的皮凉鞋,一手牵着她的手,
她另一只手提着裙子。我们在河水中赤脚摸索着前进。好久没有赤脚走路了,就
连河床上光滑的石子也觉得扎脚。
“扎脚吗?”我问方方。
“我喜欢,”你轻声回答。在我们的蜜月中,就连扎脚也是种幸福的感觉。
而人世间的一切不幸都仿佛在我们的脚踝间流走了。我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赤着脚,象淘气的孩子一般戏水。
方方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我一直牵着她的手,还时不时断断续续
地哼着歌。过了河滩,我们就又笑着叫着往山坡上跑。方方又扎破了脚,我心疼
得了不得,她又安慰我说,没关系,穿上鞋就没事了。我说都是我不好,她说只
要我快乐她就愿意,扎破脚也情愿。行了,我不说了。因为你们是我们最要好的
朋友,为我们分担过忧患,我们的幸福也应该让你们分享……
就这样,我们终于爬到了山岗上,到了庙前那座白石砌的山门下。倒塌了的
院墙内有一条水渠,水渠里流着排灌站的水管抽上来的清清的流水。断墙内,寺
庙原先的大院里,有一片菜地。紧挨着菜地还有个粪窖。我们又回想到在农村插
队落户时掏粪坑的岁月,如今,那些艰难的日子都随着涓涓流水淌走了,只剩下
行些忧伤却也甜蜜的回忆,还有我们的爱情。在这明朗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这有
了保障的爱情谁也不能再干涉,谁也再伤害不了我们。
大庙跟前还有个铁香炉,它大概是太沉重了,无法搬得走,又那般厚实,砸
也砸不烂,就一直陪伴着这座破庙,守候在它门前。庙门紧闭着,上了铁锁。朽
烂的窗棂上,钉着的木条也都快朽了。这里现在大概作为生产队的仓库了。
四周没有别人,安静极了。可以听见山风在庙前那儿棵古老的松树间沉吟。
没有任何人来打扰,我们便躺在树荫里的荒草地上休息。山风驱走了暑热,带来
了一阵阵凉意。方方靠在我怀里,我们便仰望着蓝天上正在消融的一丝白云。这
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幸福,幸福得这样宁静。
我们本来可以在宁静中陶醉下去,却听到了沉重的脚步声。是脚步落在石板
上的声音,一下又一下。我起身抬头望,果真有一个男人,正从山门里朝我们躺
着的庙前走来。方方也坐了起来。那人沿着正中的石板路走来,是个个子高大的
中年人,头发蓬松,满脸没刮的络腮胡子,面色阴沉。滋出的眉毛下,一双冷峻
的目光打量着我们。
他依然朝前走来,一步又一步。山风在松树间沉吟,身上觉得有些冷。他大
概是发现我们疑虑的目光,便微微昂着头,望着大庙。随后,眯起眼睛,在看那
蓝天下闪光的琉璃瓦缝中摇动着的野草。
他在铁香炉前站定,用手拍打着,铁香炉便发出嗡嗡的声音。他敲打着的手
指象铸铁一样,关节突出而粗糙。另一只手上,拎着个破旧的黑漆布提包,不象
是看菜园子的社员。他又打量着我们,看了看方方扔在草丛中的高跟鞋和我们的
旅行包。方方立刻穿上了鞋。他却出乎我们意料,向我们招呼道:
“外地来玩的?”
我点点头。
“天气很好啊。”他想同我们交谈。
浓眉下那双眼睛也变得不那么冷峻了。看得出来他是善意的。他脚上穿的那
双轮胎底的皮鞋有地方已经开线了。裤脚湿的,显然也是从城里涉水过来的。
“也挺凉快,风景不错,”我站起来说。
“你们坐,我一会儿就走。”
他的话里带着一种歉意,这也听得出来。随后,他自己也在石板旁的草地上
坐下。他打开了提包,说:
“你们吃瓜吧?”他拿出了个香瓜。
“不,谢谢,”我连忙说。他却把香瓜朝我扔了过来。我接住瓜要给他送回
去。
“这算不了什么,我这有半口袋呢,”他说。拎起沉甸甸的袋子向我示意,
说着又拿出一个。
我不便拒绝,便从旅行包里拿出一包点心,打开,送过去。“你也尝尝我们
的点心吧,”我说。
他拿了一小块蛋糕,放在他那提包上。
“够了,你们吃吧。”他说着,用两个大巴掌把手中的香瓜一捏,瓜挺脆,
裂开了。
“都是干净的,在河里洗过了。”他一手甩掉了瓜瓤子,便朝山门那边喊道
:
“歇会儿,来吃瓜呀!”
“这里有蝈蝈儿呢!”山门外传来一个男孩子的声音。
一个小男孩提着个铁丝罩笼,出现在山坡上。
“有的是,一会儿我替你抓,”这人回答道。
那小男孩便连蹦带跳朝我们跑来。
“休假呢?”我也同他搭讪着,也学他的样子,把瓜使劲捏碎了。
“今天是星期天,带他出来转转,”他回答道。
我们陶醉在自己的节日中,都忘了星期几了。方方接过我捏碎的瓜,咬了一
口,朝我笑。那意思是,是个好人。世界上总还是好人多。
“吃吧,这是叔叔阿姨给的,”他对望着提包上的奶油蛋糕的那孩子说。
这县城里长大的孩子显然没见过这样的蛋糕,立即抓起来就吃。
“您的儿子?”我问。
他没有回答,却对这孩子说:“把瓜拿去,一边玩去,我一会儿给你抓蝈蝈
。”
小孩捧着瓜说,“我要捉五个!”
“行,捉五只。”
小孩提着铁丝罩笼跑开了。他望着孩子的背影,眼角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这
严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做父亲的温暖的心。
“他不是我的儿子,”他低头掏出香烟,说。然后,接着火柴,深深吸了口
气。他感觉到我们的诧异,又补充道:“我堂兄弟的孩子。我想把他收做我的儿
子,只要他肯跟我过。”
刹那间,我们都明白了,这严峻的汉子心里正翻腾着感情的波澜。
“您爱人呢?”方方止不住问了一句。他没有回答,只是深深地吸着烟,起
身走了。
我们又感到了山风的阴凉。黄灿灿的琉璃瓦顶上,春天就长起的青草和陈年
的枯草一般高了,都在风中摇晃。蓝天上,挂着飞檐的一角,有一朵白云在浮动
,给人造成宇宙倾斜了的感觉。飞檐前有一块就要滑落下来的琉璃瓦,也许多少
年来就如此,却一直也未曾掉下来。
这男人站在断墙的土坎上,良久地凝望着背后的山谷。远处是起伏连绵的山
脊,比我们所在的这个山岗更高、也陡峭些。山脚以上没有梯田,也不见房舍。
“你不该问的,”我说。
“别说了。”方方一副委屈的样子。
“这里有只蝈蝈儿!”山坡背后又传来了男孩子的声音,显得很遥远,却十
分清晰。
这男人大步向山坡走去。拎着提包的手大幅度地摆动着,装着香瓜的提包则
沉坠坠的。他下坡去了。我握着方方的胳膊,拉了她一把。
“别这样。”她闪开我。
“你头发上有一根草,”我解释说,把沾在她头发上的一根松茎摘下。
“那块琉璃瓦要掉下来了,”方方说。她也看见了那块黄灿灿的倾斜着将要
坠落的残缺了的琉璃瓦。 ’
“要落下来就好了,要不会砸伤人的,”她喃喃地说。
“也许还得有些日子,”我说。”
我们走到那人站过的土坎子上。山谷中一片农田,茂密的庄稼,绿油油的,
有玉米也有黍子,正等待着秋天的丰收呢。我们脚下,这边平坦的坡地上,有几
间土屋,下半截涂着新刷上的雪白的石灰。下到山谷中去的那条小路就从屋边经
过。那人一手牵着那孩子,正沿着弯弯曲曲伸进庄稼里去的那条小路朝前走着。
男孩子突然象脱了缰绳的马驹,蹦蹦颠颠,直往前冲,又转过身来,退着走,仿
佛还向他挥舞着手上的那个铁丝罩笼。
“会给他抓蝈蝈吗?”方方你记得吗?你这样问我。
“会的,”我说,“会的。”
“抓五只!”你调皮地说。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我们在蜜月旅行中到过的圆恩寺。
你们说什么?啊,是的,人们要重建自己的生活,正在重建破碎了的生活。
-
biglulufis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6-30 18:09:20
-
水岸调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6-30 14: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