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人到孙猴子
我是一个通常习惯以最大善意对事物进行分析,以最大的恶意对事物进行调侃的人。抽身事外冷眼旁观绝是我对身边人事的多数态度。在《汽车人总动员》总动员》的导演与网友公开撕逼的骂战中《大圣归来》一夜之间火到了天上,以至于《汽车人总动员》的恶评也几近遗忘。在这个大多数以恶币驱逐良币的时代,一部良心之作还是令人颇感安慰,真枪实弹实打实的好东西市场还是看得出来的。
作为一个伪艺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这几天真真是天上地下的感觉,《汽车人总动员》总动员》几乎是一睁眼突然在朋友圈炸开的。相关行业与动漫票友的朋友几近怨念般的诅咒之后便是戏谑的笑骂,毫无疑问《汽车人总动员》又一次令动画行业蒙羞。上一次如此丢人还是高铁侠,当然高铁侠的动画意味远不及政治意味,作为久在和谐大环境下的庶民,完全可以像嘲笑别人家孩子一样调侃,但《汽车人总动员》却是即没有体制的功能,又学了一身体制的毛病。其实抄袭在国内许多领域屡见不鲜,与其说是对如此明显的愤慨,不如说是对于无耻到如此的惊恐,画面效果的粗糙与情节上的神同步,远不及导演与网友骂战来得理直气壮,作为一部商业片几乎扯掉了中国动画产业最后的遮羞布。哪怕是恶评营销,作为产业的从业者至少应该对行业本身与自己所做出的东西拥有最起码的虔诚与敬畏。按中国的老话说,自己把脸丢进了粪坑,却有脸跳脚骂别人,凭什么嫌弃我脏。对于这种货色除了敬而远之也似乎没什么办法。毕竟抄袭之风在教育与科研这种学术范围尚且猖獗,更何况是满世界圈钱的。
当然,如果将《汽车人总动员》与高铁侠相比忽略画面效果不分伯仲的粗糙,其实还得十分中肯的说,《汽车人总动员》还真真是动了心思的。院线发布的那张浪催的海报,你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谁能说出《汽车人总动员》而不是《汽车总动员》。当真是一个车轱辘占了个人地方。情节上的抄袭也不应该只看到他的抄袭,而是制作动画的一种新途径,《汽车人总动员》其实是2013年推出的K时代的剪辑版,也就是说先搞个烂货去骗个国家的动画补助,之后剪出个电影版影院一上,又是一笔钱。对于一个以圈钱为目的的导演还得真心的赞一句,这孙子,真是个圈钱的好手。通常这种手法一但被踢爆都会以一种低调的方式处理,毕竟抄袭也心虚,手艺被踢爆了,人还是要混的,谁都不希望走出去一介绍谁谁谁的,第一记忆是这孙子抄袭过什么什么,太不露脸了,而卓大导演竟然以神逻辑开骂,只看对骂内容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有理有力有节就是没节操,更难能可贵的是竟然可以将剽窃行为上升到爱国的高度,只要是批评的,指责的,那就都是新时代的汉奸,对于这种剽窃国外的就是爱国的新时代,也许杂家还真是老了。当然对于我来说最为冷幽默的还是卓导演的那句,“又不犯法”。当法律成为剽窃的依靠,不知道是兴是悲。
对于《汽车人总动员》的戏谑其实可以理解为,大众对于如此明火执仗剽窃的无可奈何的调侃,随着国产动画剽窃的明目张胆化,不知不觉间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的道德底线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不能高过3000块。(据江湖传闻,国产动画补助后成本是一分钟3000块),对于这个相对烧钱的产业来说,毕竟很多人是为了圈钱来的。产业好坏没有关系,行市高低才是关键。这就是职业性与事业心的不同。在这些以圈钱为目的的商人,把国产动画尊严送进绞肉机的时候,真的应该庆幸一部《大圣归来》实在是太提气了。
《大圣归来》的欢迎度如果定义为久违的狂欢应该不算过分,以至于在伪相关行业或是爱好群体中,二刷三刷大有人在。如果《汽车人总动员》是底线的沦丧,《大圣归来》至少让人看到了从业者中尚有对于行业的尊重与虔诚。利用传统的故事,熟知的情节进行重构,这种手法并不算高明,而且西游记这种大众太过熟知的题材,翻新的版本很多评价口碑大多堪忧。但《大圣归来》却是利用现代的思维将故事解构,不拘皮相,新论旧体,给观众一个不同的可能性。猴子不再是斗战胜佛无敌无畏,耍的了蠢,卖得了萌。少了神性,多了人心。抹去了通天法术,却也不失大义慈悲。如是其心也就更加贴近了普通人的心理。
从当年异军突起的《秦时明月》到耳目一新的《魁拔》再到今天的《大圣归来》,一部部技术日趋成熟,画面渐渐精致的良心之作,如同国产动画的强心剂,在国产动画产业的畸形发展中,维持最后的一线生机,可强心剂虽能救命,却不治病。国产动画也不能祈求一两部良心之作维持局面。毕竟从大的比例数据上看这样的好作品还是太少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粗制滥造,剽窃抄袭的层面上。而这样的强心剂虽然希望可以越来越多,但强心剂般的作品还能支持这个产业多久,也许没人知道。所以,在面对《大圣归来》这样的作品时,除了欣喜油然而生的感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国内的大多数动漫爱好者对于国产动漫的要求是很低的,否则,喜洋洋与熊大熊二这类鬼东西可以拍成如此之长就很难解释,国外的动漫一次一次的遭到有关部门清洗,并没有起到助力国产雄起的作用,反而助长了剽窃之风,毕竟抄一个比作一个容易得多,在大肆抄袭的同时,不但放弃了原创的思维能力,还做起了掩耳盗铃的春梦,单纯的将观看群体定位在低龄化的层面,原因也很是简单,年龄越小看过国外原版的机率也就越小,对画面效果与技术要求也就越低,一旦被揭穿就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部动画不是给你这个年龄段看的”。不知道这样自欺欺人的谎话还要说多久,但国产动画片受众群体设定日趋低龄化乃至幼龄化却是言之密。当这个行业开始不负责任的比烂,凭什么还指望我们能放心的让下一代观看。能够有如同烂片宣传的“无色情”“无暴力”“无公害”的三无绿色电影,当然是好的,打着道义的牌不代表可以做出“无原创”“无底线”“无脑”的三无电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这样的三无产品算是绿色,那这绿只怕是气绿的吧。
主管部门如果能拿出“剪胸”和禁播美剧的尽头放在审查动画质量上,在补贴机制上能够除了为交政绩的薄利多销外,加强一点对品质的要求。也算官老爷们干了点人事。为了圈钱而来的商人们,在数钱的同时请拿出些起码的良知,不要求每一个都有手艺人的工匠精神,至少别总把智力限定到3岁以下观看的水平,观众不是傻子,你是主创不代表你比观众都聪明,渣成这个样子不只是有没有道德,而是还有没有羞耻心,对得起自己很难吗?
作为一个伪艺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这几天真真是天上地下的感觉,《汽车人总动员》总动员》几乎是一睁眼突然在朋友圈炸开的。相关行业与动漫票友的朋友几近怨念般的诅咒之后便是戏谑的笑骂,毫无疑问《汽车人总动员》又一次令动画行业蒙羞。上一次如此丢人还是高铁侠,当然高铁侠的动画意味远不及政治意味,作为久在和谐大环境下的庶民,完全可以像嘲笑别人家孩子一样调侃,但《汽车人总动员》却是即没有体制的功能,又学了一身体制的毛病。其实抄袭在国内许多领域屡见不鲜,与其说是对如此明显的愤慨,不如说是对于无耻到如此的惊恐,画面效果的粗糙与情节上的神同步,远不及导演与网友骂战来得理直气壮,作为一部商业片几乎扯掉了中国动画产业最后的遮羞布。哪怕是恶评营销,作为产业的从业者至少应该对行业本身与自己所做出的东西拥有最起码的虔诚与敬畏。按中国的老话说,自己把脸丢进了粪坑,却有脸跳脚骂别人,凭什么嫌弃我脏。对于这种货色除了敬而远之也似乎没什么办法。毕竟抄袭之风在教育与科研这种学术范围尚且猖獗,更何况是满世界圈钱的。
当然,如果将《汽车人总动员》与高铁侠相比忽略画面效果不分伯仲的粗糙,其实还得十分中肯的说,《汽车人总动员》还真真是动了心思的。院线发布的那张浪催的海报,你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谁能说出《汽车人总动员》而不是《汽车总动员》。当真是一个车轱辘占了个人地方。情节上的抄袭也不应该只看到他的抄袭,而是制作动画的一种新途径,《汽车人总动员》其实是2013年推出的K时代的剪辑版,也就是说先搞个烂货去骗个国家的动画补助,之后剪出个电影版影院一上,又是一笔钱。对于一个以圈钱为目的的导演还得真心的赞一句,这孙子,真是个圈钱的好手。通常这种手法一但被踢爆都会以一种低调的方式处理,毕竟抄袭也心虚,手艺被踢爆了,人还是要混的,谁都不希望走出去一介绍谁谁谁的,第一记忆是这孙子抄袭过什么什么,太不露脸了,而卓大导演竟然以神逻辑开骂,只看对骂内容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有理有力有节就是没节操,更难能可贵的是竟然可以将剽窃行为上升到爱国的高度,只要是批评的,指责的,那就都是新时代的汉奸,对于这种剽窃国外的就是爱国的新时代,也许杂家还真是老了。当然对于我来说最为冷幽默的还是卓导演的那句,“又不犯法”。当法律成为剽窃的依靠,不知道是兴是悲。
对于《汽车人总动员》的戏谑其实可以理解为,大众对于如此明火执仗剽窃的无可奈何的调侃,随着国产动画剽窃的明目张胆化,不知不觉间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的道德底线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不能高过3000块。(据江湖传闻,国产动画补助后成本是一分钟3000块),对于这个相对烧钱的产业来说,毕竟很多人是为了圈钱来的。产业好坏没有关系,行市高低才是关键。这就是职业性与事业心的不同。在这些以圈钱为目的的商人,把国产动画尊严送进绞肉机的时候,真的应该庆幸一部《大圣归来》实在是太提气了。
《大圣归来》的欢迎度如果定义为久违的狂欢应该不算过分,以至于在伪相关行业或是爱好群体中,二刷三刷大有人在。如果《汽车人总动员》是底线的沦丧,《大圣归来》至少让人看到了从业者中尚有对于行业的尊重与虔诚。利用传统的故事,熟知的情节进行重构,这种手法并不算高明,而且西游记这种大众太过熟知的题材,翻新的版本很多评价口碑大多堪忧。但《大圣归来》却是利用现代的思维将故事解构,不拘皮相,新论旧体,给观众一个不同的可能性。猴子不再是斗战胜佛无敌无畏,耍的了蠢,卖得了萌。少了神性,多了人心。抹去了通天法术,却也不失大义慈悲。如是其心也就更加贴近了普通人的心理。
从当年异军突起的《秦时明月》到耳目一新的《魁拔》再到今天的《大圣归来》,一部部技术日趋成熟,画面渐渐精致的良心之作,如同国产动画的强心剂,在国产动画产业的畸形发展中,维持最后的一线生机,可强心剂虽能救命,却不治病。国产动画也不能祈求一两部良心之作维持局面。毕竟从大的比例数据上看这样的好作品还是太少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粗制滥造,剽窃抄袭的层面上。而这样的强心剂虽然希望可以越来越多,但强心剂般的作品还能支持这个产业多久,也许没人知道。所以,在面对《大圣归来》这样的作品时,除了欣喜油然而生的感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国内的大多数动漫爱好者对于国产动漫的要求是很低的,否则,喜洋洋与熊大熊二这类鬼东西可以拍成如此之长就很难解释,国外的动漫一次一次的遭到有关部门清洗,并没有起到助力国产雄起的作用,反而助长了剽窃之风,毕竟抄一个比作一个容易得多,在大肆抄袭的同时,不但放弃了原创的思维能力,还做起了掩耳盗铃的春梦,单纯的将观看群体定位在低龄化的层面,原因也很是简单,年龄越小看过国外原版的机率也就越小,对画面效果与技术要求也就越低,一旦被揭穿就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部动画不是给你这个年龄段看的”。不知道这样自欺欺人的谎话还要说多久,但国产动画片受众群体设定日趋低龄化乃至幼龄化却是言之密。当这个行业开始不负责任的比烂,凭什么还指望我们能放心的让下一代观看。能够有如同烂片宣传的“无色情”“无暴力”“无公害”的三无绿色电影,当然是好的,打着道义的牌不代表可以做出“无原创”“无底线”“无脑”的三无电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这样的三无产品算是绿色,那这绿只怕是气绿的吧。
主管部门如果能拿出“剪胸”和禁播美剧的尽头放在审查动画质量上,在补贴机制上能够除了为交政绩的薄利多销外,加强一点对品质的要求。也算官老爷们干了点人事。为了圈钱而来的商人们,在数钱的同时请拿出些起码的良知,不要求每一个都有手艺人的工匠精神,至少别总把智力限定到3岁以下观看的水平,观众不是傻子,你是主创不代表你比观众都聪明,渣成这个样子不只是有没有道德,而是还有没有羞耻心,对得起自己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