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颗类地行星
望远镜的进步使得星际探测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使得公历2014年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天文年份(700多个行星的爆炸性发现),2015年7月23日人类发现了可能的新地球。应该来说是一个技术上顺理成章的事件,但是对于相对平静的四维世界而言,除了新闻头条,可能又要对终极问题动动真格的了。
今天网上找到普罗米修斯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关于造物主和被造物主之间的关系逻辑除了神学意义上的思辩以外,似乎是越暗黑越是靠谱,这在博弈论上得到了数学上的支持。前些日子人类探测器九年之旅到达冥王星的新闻引发了一阵小小的巧合爱意,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到了一定的程度,远到只够发现不够交流的程度,就不是那么好玩了,我在这里不是想重复黑暗森林法则以回应所谓的费米悖论。而是想说,距离产生的是美吗?
安全感、美感,这些我相信本来是宗教的概念,但是在异质文明的博弈之中,这两个概念确会成为根本性的行为动机。人与地外物种的博弈,是一直存在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那就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耶稣化为人子终死于人手,具有相当的寓意:我们与神之间必须保持一个维度差的距离(天堂人间地狱三重区分的想象是见于各个文明之中的),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二弟曾举过一个桥段:耶稣回到人间,招致大批民众的追随和钦慕,但是教堂主教扣留了耶稣,主教告诉耶稣,即便我相信你是耶稣,你也必须承担惑众的罪名而死。人们对神最大的热爱,就是将其祭祀于刑具,然后神话,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接触,则只能是创世纪、大洪水或者末日审判,从来不可能是平等的大使级往来。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在一个维度
彼此的尊重只能是养育或者杀戮,这才是距离带来的真实。
那么问题来,如果不被发现,那么此前对于世界的想象是简洁而单纯的,安全感是自足的。一旦发现,固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探测能力的不断进步终究会让不安感扩散甚至落实,不孤独也就意味着不安全,从前的神降格了,庇护者也成为了需要庇护者。终极性的问题又一次架空,胸前的十字架取下又要捡回,这有些类似于新教徒的毕生焦虑,只不过这一次不是为自己的选民身份,而是对于“造物主”的担忧。应该说上一次宗教面临的信仰危机带来的是世界的残酷(三十年宗教战争)和美好的新生(新教徒在人类商业上的伟大成就铸就了新世界),而这一次可能的信仰危机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机在所不论,但是残酷的代价应该是无法避免的。人类认识到自身是一个共同体是很晚才逐渐发育的事情,也许第一此开始构筑普世意义上的认同,会是在残酷发生以后。
今天网上找到普罗米修斯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关于造物主和被造物主之间的关系逻辑除了神学意义上的思辩以外,似乎是越暗黑越是靠谱,这在博弈论上得到了数学上的支持。前些日子人类探测器九年之旅到达冥王星的新闻引发了一阵小小的巧合爱意,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到了一定的程度,远到只够发现不够交流的程度,就不是那么好玩了,我在这里不是想重复黑暗森林法则以回应所谓的费米悖论。而是想说,距离产生的是美吗?
安全感、美感,这些我相信本来是宗教的概念,但是在异质文明的博弈之中,这两个概念确会成为根本性的行为动机。人与地外物种的博弈,是一直存在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那就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耶稣化为人子终死于人手,具有相当的寓意:我们与神之间必须保持一个维度差的距离(天堂人间地狱三重区分的想象是见于各个文明之中的),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二弟曾举过一个桥段:耶稣回到人间,招致大批民众的追随和钦慕,但是教堂主教扣留了耶稣,主教告诉耶稣,即便我相信你是耶稣,你也必须承担惑众的罪名而死。人们对神最大的热爱,就是将其祭祀于刑具,然后神话,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接触,则只能是创世纪、大洪水或者末日审判,从来不可能是平等的大使级往来。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在一个维度
彼此的尊重只能是养育或者杀戮,这才是距离带来的真实。
那么问题来,如果不被发现,那么此前对于世界的想象是简洁而单纯的,安全感是自足的。一旦发现,固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探测能力的不断进步终究会让不安感扩散甚至落实,不孤独也就意味着不安全,从前的神降格了,庇护者也成为了需要庇护者。终极性的问题又一次架空,胸前的十字架取下又要捡回,这有些类似于新教徒的毕生焦虑,只不过这一次不是为自己的选民身份,而是对于“造物主”的担忧。应该说上一次宗教面临的信仰危机带来的是世界的残酷(三十年宗教战争)和美好的新生(新教徒在人类商业上的伟大成就铸就了新世界),而这一次可能的信仰危机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机在所不论,但是残酷的代价应该是无法避免的。人类认识到自身是一个共同体是很晚才逐渐发育的事情,也许第一此开始构筑普世意义上的认同,会是在残酷发生以后。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