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千百年的等待,为了与今天的你邂逅:记祇园祭宵山
“过会儿有游行吗?”与笔者擦肩而过的中国游客,如此问道。 “今天没有,得这周五才有。”笔者不无遗憾地回答。 “你爸爸是要看游行呢。”游客身边的妻子,俯身对孩子解释。 “难得来一次,能看到自然最好。”爸爸对妻子说。 何止是你们难得来一次呢,“祇園祭”可也是为了与你们的邂逅,等了千年。 笔者多么想对那位爸爸说,让他等一等,在京都等到“游行”的日子。 这个时节的京都,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聒噪的蝉鸣与大街上的人潮涌动,共同颠覆着京都一贯的高冷形象。 日本三大祭之一的“祇園祭”主宰着这场夏日喧嚣。跨度为七月整个月的盛大典礼由各“神事”组成,一方面是街市上的熙熙攘攘,另一方面却是神社里的庄严清净。笼统地说,负责街市热闹活动的是“山鉾町”,而负责神社仪式的是“八坂神社”。 祇园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869年(另有一说认为863年是祇园祭原点)。当时是都城的京都,爆发大规模疫病,为祈祷灾疫退散,举行“祇园御霊会”,祗园社(现在的八坂神社)提供神輿,由此,祇园祭发端。15世纪中长达十年的应仁之乱曾迫使一年一度的祇园祭中断。所幸,在桃山时代,祇园祭复出。这次的重返历史舞台,伴随着“山鉾”上种种豪华装饰的登场。争奇斗艳追求奢华绚丽的审美观念,就此定着于祇园祭,传承至今。自然,传承的道路非一帆风顺,其中有因为1864年8月的禁门之变而无法举办的时期,也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长年的沉默。一路风雨,祇园祭走到了今天。除去上述的一些特殊历史事件,它年年参与着京都的夏日,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千年。

“宵山”与“山鉾巡行” 时隔49年,去年的祇园祭恢复了其本有的“先祭”“後祭”的流程形式,即大家可以有两次观赏盛典的机会。而前后祭典的最大看点相同,就是“山鉾巡行”。也就是文章开头时,那位游客所说的“游行”。前后祭的“山鉾巡行”分别为7月17和24日。“山鉾巡行”开始于室町时代,而制作“山鉾”的任务则由各“山鉾町”分担,普通街道会分工协助各山鉾町,提供物力人力支持。也就是从那时起,祭典的主要担当由神社转向街道上的普通民众。 再看“山鉾”。 其实,“山”与“鉾”所指不同。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有无松木。基于山岳信仰的“山”,于车顶装饰有象征山岳的松木;而“鉾”的顶部立着高达二十公尺的“真木”,是为鉾头(唯一的例外是“船鉾”)。“山鉾”规模庞大,重量可达十吨有余。那么,安排巨大的“山鉾”意在何处? 上文提及的神輿,与“山鉾”又是各有所指,但就其意义内涵来说不无相通。与神輿一样,祗园祭的“山鉾”也受民众尊崇。“山鉾”代替民众聚集疫病神。在前祭巡行中打头阵的“长刀鉾”,就是除退疫病恶灵的台車,而其余的则负责聚集這些疫病邪气,再将其带至民众居住范围之外。因此,装饰华丽富贵的的“山鉾”在巡行后要解体,代表除灵成功,待来年祭典时重新组装。各“山鉾”还被赋予了不同的“利益”(来自神的恩惠)。 “山鉾巡行”的最高潮在“山鉾”拐弯的时候,即“辻回し”。体积庞大且重量骇人的“山鉾”只适合直行。即便有三、四十位壮汉拉拽,也仅能缓缓前进。为了让毫无方向控制装备的“山鉾”在路口顺利转弯,更是要费一番气力。首先,在山鉾的大轮子底下铺上青竹皮,一条一条平铺开来。再往上面一桶一桶地浇水,使其方便轮子滑动。最后,三四十个壮汉拉着绳子,喊着口号,往同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地拉拽。青竹皮与轮子相轧发出吱嘎响声,山鉾开始往转弯方向缓慢移动。终于,它摇摇摆摆磕磕碰碰、仿佛极不情愿地掉了头。 与观看“山鉾巡行”时的热血沸腾不同,逛“宵山”则是一派悠闲舒适。 “宵山”指“山鉾巡行”前的三天。前祭、后祭各有三天,总共六天时间,都是傍晚开始。比起巡行来说,给了游客更多的时间选择。届时,“山鉾”上的装饰物会被安放在山鉾町给人们参观欣赏。 奢华的装饰让“山鉾”被誉为“移动的美术馆”。但巡行的时候,人们只能在远处观看,不免有些难以尽兴。可以说,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一睹装饰品的风采,宵山应运而生。宵山的另一大亮点是在“山鉾”前挂着的“駒形提灯”(灯笼的一种)。真正巡行起来,无法挂灯笼不说,巡行在白天,也不会有挂灯的必要。只有在巡行前的宵山夜,在巨大的“山鉾”还安放在大小巷弄里的时候,才可以领略到悠悠橘色灯光下“山鉾”不一样的风采。

听“童歌”看“宵山” 如果看过“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应该会对其中小和叶唱的京都民谣《丸竹夷》有所印象。那是首皮球歌,随着皮球的起落,调子也仿佛只有高低两种,却实实在在地带上了浓厚的日本特色。配上歌声响起时大荧幕上漫天的樱花,樱花树下着和服的小和叶,那个场面,长时间成为笔者对于岛国幻想的蓝本。 也是那样简单朴素的节奏——仿佛只有高低两种——当你行走在宵山夜的京都街道,会从各山鉾町传来随夕阳晃动的童声。 八幡さんの厄除けのお守りは此れより出ます(这里卖八幡神的守护符哟) 明日は出ません今晩限り(今天限定哦,明天就不卖了) 御信心の御方様は受けてお帰りなされましょう(各位虔诚的主呀,来拿一个再回去) ローソク一丁献じられましょう(或者献上一根蜡烛吧) ローソク一丁どうですか(要蜡烛吗) 这段被亲切地叫做“买蜡烛童歌”的调子就这样深深潜进了宵山的夜里。稳稳的节奏,钻进游客们的心里,带来稳稳的归属感。或许会有那么一时半会儿忘记自己身在异乡,忘记自己只是异客吧。这种代代相传的儿歌,带来与现代不同的清新气息,把人们拉出疲惫忙碌。相应地,歌声里来往的人们也纵容自己与现实偶尔脱个节:回到田头岸埂,回到捉蜻蜓追蝴蝶,等大人们喊吃晚饭的年代。 一次宵山逛下来,这首“童歌”已然成为了耳畔的常客。 孩子们是宵山的主角之一。他们分散在各山鉾町会支出的露天摊头前,卖些祇园祭的相关小物。比如可以收集各山鉾形状印章的朱印帐,用细竹叶做的祗园祭的“粽”(与端午节食用的粽子不同,这相当于驱灾辟邪的守护符),或者蜡烛、手帕、明信片种种。也有就在山鉾町里面“唱卖”的,卖货的孩子在前,山鉾上的各类装饰在后。有些就是古时候传用下来的“古董”,说孩子们是坐进了美术馆、博物馆,都不为过。 妈妈们会不放心把自家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客流不断的山鉾町,不时过来观望一下。有两位妈妈一起来了。前面一位说着“看上去还不错嘛”,后面那位越过前面妈妈的肩头,挤在人群里眺望自己的孩子,一边和孩子挥手,一边应答前面妈妈说的话“我来看了几次了,时不时地来看看”。孩子们倒是淡定从容,抓住这个“翻身做主”卖东西的机会,尽情做一把小大人。还有更小一些的孩子,绕着小哥哥姐姐的身边玩耍,或者自己找来蜡烛去点起来,也算给山鉾町的工作出把力。穿着合身的花哨小和服,前窜后拥的俏皮极了。 宵山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许多沿路店家会趁此机会打折促销。有小瑕疵,或者平时不怎么好销的,这些东西在宵山这几个夜晚倒是成了宠儿。店家打出最低的价格,以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为最大动机,招徕着一批批逛宵山的游客。其中好多都是有所谓日本文化代表性的,比如扇子、浴衣、壁挂等。惊喜的是,平日里高价的熊野笔、和服小物此时也会以白菜价出现。路边还有卖啤酒、汽水、炒冰的小摊子。给宵山营造出一种夏日逛夜市、吃喝玩乐的轻松氛围。除了稚气的“童歌”,再晚一些的时候,可以听见乘上“山鉾”的“囃子方”(祭典乐队)的奏乐。钲、太鼓、笛子是主要乐器,“祇園囃子”也是宵山的主旋律,在灯笼橘色光照里,“祇園囃子”的旋律给“山鉾”带来从古至今、传承不止的使命感。巨大的“山鉾”在这样喧嚣与静默并行的夜里,为巡行的日子养精蓄锐。 “大船鉾24日才参加巡行,真好。上周五正好没空呢。”在大船鉾边的“囃子”乐声中,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举着相机自言自语地说。 “17日是台风天呢,大风大雨里前祭巡行没有停止吗?”笔者想起前祭那天恰好遇上今年最大台风,不禁提高声音询问。 “不停止啊。祇園祭是雨天决行(雨天也肯定举行),”那位男子转过头来回答,“电视新闻里都说了,还放了那天大雨里的巡行”。 “那应该很不方便吧。”回想那天的情形,笔者想象不出那种风雨里的巡行是什么样子。 “山鉾都用塑料布包起来了,那些挂饰淋到雨不好,拉山鉾的人戴斗笠,观看的人都撑伞的吧。”男子很耐心地回答。 “囃子”乐声此起彼伏,虽已提高嗓门,对话要进行下去还是比较困难。于是相视一笑,男子转身,继续举着照相机搜寻大船鉾上精美的饰物,抓拍“囃子方”投入演奏时的神态。

或许真正打动笔者的就是这种“雨天决行”的态度,一项持续了千年的盛典,还如此生生不息,一首代代传唱的“童歌”,还如此悠扬缭绕。 京都,说起来是个古都,但行走其中,已经无法否认它作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存在感了。宽阔的街道,高达的建筑,现代化的燥热气息无孔不入。正是在这样的京都,如电车上一句宣传京都的广告语(日本有京都,真好)一样,笔者想说“京都有祇园祭,真好”。祇园祭让京都、让这里的民众不忘代代传承所做的努力,坐拥一份对自己、对自己生长地方的来路的认知——不是对于旧时代的依恋或顽固不化,可以说是让历史与现在联结的最好的办法,不然祇园祭也召唤不了全世界游客的纷沓而至。 一场千百年的守护接力,才让祇园祭与你邂逅。那么,为了让后人感受到这个时代,我们也要秉承对传统的敬畏之情。也许,千年后的人们会向我们致谢:感谢你们让传统延续千年,等到了与我们的邂逅。
-
SnowDan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15:34:48
-
歌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2 22:41:44
-
leoglo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7 13:35:33
-
Atl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5 00:24:20
-
柳,l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7 17:06:42
-
yanz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1 02:31:18
-
Umebosh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1 09:38:02
-
酌羽觞兮以消忧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9 10:15:10
-
从小爱火车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8 21:56:41
-
ddslk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8 21:25:10
-
manlike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7 15:28:10
-
El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6 10:54:26
-
金髮碧眼獸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6 10:43:46
-
東山鹿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6 1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