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要素生产率
人口、资本、技术(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经济发展的三要素。
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负债。1982年,中国参与经济活动的就业人数达到5.25亿人,2012年抽样调查的人口达到11.25亿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相媲美。
资本的边际产生效率很低,一方面资本的供给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比重较低,这可以很容易理解。即,民营部门的企业家决定产业资本投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r与g的关系,金融行业的收益率r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收益率g,慢慢地产业资本就不会再投放到主营业务上了。
张晓强曾经提到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当时是2013年,大概10%,老美是咱的4倍。
不论是高善文还是刘世锦,不约而同的统一结论就是,中国再也没有房地产、钢铁、汽车等可以把经济增速拉高到高发展水平平台的机会,现在包括新能源汽车都有产能过剩的苗头了,钢铁、房地产、平板玻璃、水泥等产业去产能过程又阻力重重,地方政府舍不得放弃GDP,企业家盼着别人去产能,自己坐享其成,更甚者扩大产能,摊薄成本。
中国未来经济增速大概率会下降到中低水平平台上,只要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上升就可以保持健康经济发展态势。关于经济降速会不会带来失业问题,导致社会稳定?我认为概率不大,当年动辄要10%以上GDP增速,是单位增速带动就业数量小,现在经济基数大了,单位增速带动就业人数已经是十年前的2倍了。
以后要持续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全要素生产率的表征指标。
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负债。1982年,中国参与经济活动的就业人数达到5.25亿人,2012年抽样调查的人口达到11.25亿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相媲美。
资本的边际产生效率很低,一方面资本的供给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比重较低,这可以很容易理解。即,民营部门的企业家决定产业资本投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r与g的关系,金融行业的收益率r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收益率g,慢慢地产业资本就不会再投放到主营业务上了。
张晓强曾经提到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当时是2013年,大概10%,老美是咱的4倍。
不论是高善文还是刘世锦,不约而同的统一结论就是,中国再也没有房地产、钢铁、汽车等可以把经济增速拉高到高发展水平平台的机会,现在包括新能源汽车都有产能过剩的苗头了,钢铁、房地产、平板玻璃、水泥等产业去产能过程又阻力重重,地方政府舍不得放弃GDP,企业家盼着别人去产能,自己坐享其成,更甚者扩大产能,摊薄成本。
中国未来经济增速大概率会下降到中低水平平台上,只要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上升就可以保持健康经济发展态势。关于经济降速会不会带来失业问题,导致社会稳定?我认为概率不大,当年动辄要10%以上GDP增速,是单位增速带动就业数量小,现在经济基数大了,单位增速带动就业人数已经是十年前的2倍了。
以后要持续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全要素生产率的表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