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风再起,换了人间!”——仓央嘉措的细碎片断
(一)
第一不如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不如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不如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二)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了白白的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再次浮现心间。
(三)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
你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四)
风从哪儿吹来,风从家乡吹来;
少年时代的情侣,请风儿把她带来。
(五)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首诗实在不能不爱)
(六)
手写瑶笺被雨淋,
点划模糊费思寻 。
纵然灭却书中字 ,
难灭情人一片心。
(七)
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八)
自惭多情污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已是经典)
(九)
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我;
不用飞得太远,转到里塘就回。
(十)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看到这样的词句,让人怎生放得下)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父名扎西丹增,出身于宁玛派咒师世家。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第巴·桑结嘉措选为五世达赖灵童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5岁,已涉红尘并且没有到能做尘世旁观者的境遇)——藏历九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受戒,同年十月于布达拉宫行坐床礼。拉藏汗灭桑结嘉措后,仓央嘉措被康熙帝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为由废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布达拉宫拒绝承认仓央嘉措,在宫中找不到太多他的痕迹,但是他的诗他的人他的故事,却一代代传下了下来。藏族民歌唱道:
喇嘛仓央嘉措
别怪他风流浪荡
他所追寻的
和我们没有两样
那算是对心中唯一的人间神话的默认与包容吗?
第一不如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不如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不如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二)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了白白的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再次浮现心间。
(三)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
你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四)
风从哪儿吹来,风从家乡吹来;
少年时代的情侣,请风儿把她带来。
(五)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首诗实在不能不爱)
(六)
手写瑶笺被雨淋,
点划模糊费思寻 。
纵然灭却书中字 ,
难灭情人一片心。
(七)
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八)
自惭多情污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已是经典)
(九)
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我;
不用飞得太远,转到里塘就回。
(十)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看到这样的词句,让人怎生放得下)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父名扎西丹增,出身于宁玛派咒师世家。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第巴·桑结嘉措选为五世达赖灵童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5岁,已涉红尘并且没有到能做尘世旁观者的境遇)——藏历九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受戒,同年十月于布达拉宫行坐床礼。拉藏汗灭桑结嘉措后,仓央嘉措被康熙帝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为由废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布达拉宫拒绝承认仓央嘉措,在宫中找不到太多他的痕迹,但是他的诗他的人他的故事,却一代代传下了下来。藏族民歌唱道:
喇嘛仓央嘉措
别怪他风流浪荡
他所追寻的
和我们没有两样
那算是对心中唯一的人间神话的默认与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