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纸屑
有些事做了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有些人爱了才知道到底想要的是怎样一个人。风景无常,留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
有阳光的日子总是好的,尽管风有些凉,路有些冷清。咖啡的馨香还流转于唇齿之间,紧了紧大衣,什么也不带,什么也不用管,一身轻盈。走上一个人的路,会想到希望某些人来陪,只可惜还是给了“只可惜~”。L说“你跟我打电话的时候就想象我挽着你的手在走路呗~”我努力了,当真想象不出来,恨不能将自己的影子扶起来充当。独自出门在外想来也有两三个月了,居然没自己想象的那么恋家,所幸还可以每周都会打电话回去,对的,手机有时候还真是个好东西。然而,也不该有那么重要啊,走在路上的时候,有人低头玩手机,如厕的时候拿部手机,公交上看着手机,课桌上也开着手机,宿舍里,食堂里,甚至图书馆里……哦,现在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手机屏亮起的对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用手机刷微博,刷空间,聊Q,看新闻,电子书,音乐,影视……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讯息,太多的“今日热点”“今日头条”……好像一不开手机,总会错过什么一样,然而并无太多实质性的重要内容。低头之间确乎可以避掉很多尴尬的时候——目光与目光的交接却无言以对,喧嚣之间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热闹,百无聊赖却没有人陪着说说话……更多的是浮躁不安的心漂泊无定,总得找个事儿做才好啊,嗯~随大流——“还好有部手机~”。我们更多的在数据中寻找着自己的存在感,不断查看“与我有关”的内容,但关了手机,却可以发现自己也没那么重要嘛,该找到你的终会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你,太多的瞎操心了啊瞎操心……
突然发现学校也不那么令人讨厌,我还可以期待多少次下课铃呢,还可以看到多少抱着书牵手一起走的人呢,还可以听多久的午间校广播呢,还可以坐多久的课堂呢……这是个最好的时段,从学生向一个完全的社会人过渡的时段,比起初高中的死板呆沉,这里可以看见很多的变化。我常想,我们还可以穿多久的白球鞋,还可以留多久自然的黑发,还可以背多久的双肩包,还可以住多久的有宿管阿姨的宿舍呢……现在的每一天都会是将来回不去的曾经啊,好好过,珍惜呀!
这是个矛盾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矛盾不可调和?还有个求同存异啊。认认真真的去学怎么好好做人,怎样尽可能避免矛盾,不必去力争个什么,每件事自有它结束的方式,顺其自然总是好的,强求来的总不那么令人舒心。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有些人想起来却冷淡了那就算了吧。人总是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当思考越来越多,成长也就显而易见了,吾日三省吾身确是个有益的教诲。那些曾经的故作成熟,在日后的忆想中也可能会红了脸,那些曾经的自以为是,不管不顾的时候,总会在日后令人无奈的摇摇头,叹一声“年少轻狂啊!”特色餐厅里炒炒饭的那个大叔胳臂上长长的刀疤是他曾经的青春吧,张扬久了的日子终得好好安定下来,留下些独特的印记,生科院楼的楼管总在黄昏里拉的二胡是他往年的故事吧,很遗憾总赶着去上晚自习,没能好好驻足聆听。
我想起了路边垃圾箱旁那只丧了生的半脸猫咪,还有只跟着人群等红灯过马路的脱了毛的流浪狗,那猫适应不了了这人类的生活吧,那狗是好好的学着人类的一些规则吧,各自不同的境况,生死也就在一线间。我们是该适应社会,还是该改变社会?这是个深奥的问题,结局可能就是那只猫或那只狗,没人愿意被强加上别人的意志,但总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总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最固执己见的一类人是被贴上精神病和孤独症标签的那类人,他们有自己完整的逻辑,世界观,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大部分正常人不理解,所以他们不被接纳,被边缘化了。那些正坚持想走自己路却被多方阻挠的人会何去何从呢?总有人会妥协的吧,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毕竟从头坚持到尾的人是少数,时间的力量是足可以消磨掉一个人最初的梦想与激情的——在ta无助的时候,在ta孤独的时候,在ta失落的时候,在ta碰壁的时候,在ta走的格外艰难的时候,当初那些不顾的嘲笑与讽刺,批判与离弃的面孔又会浮现出来,逐渐的摧残ta的意志,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真的错了么?”。但是要记得所有的成就与喜乐终究是留给那些隐忍的人的,要学会微笑着忍耐,说到底只有一个字——“忍”。那些经历的黑暗,孤单,背叛,嘲讽,唾弃,不屑,还有那些辉煌,荣耀,热烈,温暖,感动都会在某个阳光四溢的午后,在一杯清茶里,在一本好书里,在一朵芬芳的花里,在一张老照片里,在一首歌里,在一句舒心的话里……变得云淡风轻~
哪儿来那么多空虚寂寞冷,哪儿来那么多的烦躁事?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做人专一些,不左顾右盼,不顾忌太多,沉的住气,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Ps:某某,某某,某某某……)
2014.11.22
12:30
End
有阳光的日子总是好的,尽管风有些凉,路有些冷清。咖啡的馨香还流转于唇齿之间,紧了紧大衣,什么也不带,什么也不用管,一身轻盈。走上一个人的路,会想到希望某些人来陪,只可惜还是给了“只可惜~”。L说“你跟我打电话的时候就想象我挽着你的手在走路呗~”我努力了,当真想象不出来,恨不能将自己的影子扶起来充当。独自出门在外想来也有两三个月了,居然没自己想象的那么恋家,所幸还可以每周都会打电话回去,对的,手机有时候还真是个好东西。然而,也不该有那么重要啊,走在路上的时候,有人低头玩手机,如厕的时候拿部手机,公交上看着手机,课桌上也开着手机,宿舍里,食堂里,甚至图书馆里……哦,现在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手机屏亮起的对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用手机刷微博,刷空间,聊Q,看新闻,电子书,音乐,影视……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讯息,太多的“今日热点”“今日头条”……好像一不开手机,总会错过什么一样,然而并无太多实质性的重要内容。低头之间确乎可以避掉很多尴尬的时候——目光与目光的交接却无言以对,喧嚣之间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热闹,百无聊赖却没有人陪着说说话……更多的是浮躁不安的心漂泊无定,总得找个事儿做才好啊,嗯~随大流——“还好有部手机~”。我们更多的在数据中寻找着自己的存在感,不断查看“与我有关”的内容,但关了手机,却可以发现自己也没那么重要嘛,该找到你的终会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你,太多的瞎操心了啊瞎操心……
突然发现学校也不那么令人讨厌,我还可以期待多少次下课铃呢,还可以看到多少抱着书牵手一起走的人呢,还可以听多久的午间校广播呢,还可以坐多久的课堂呢……这是个最好的时段,从学生向一个完全的社会人过渡的时段,比起初高中的死板呆沉,这里可以看见很多的变化。我常想,我们还可以穿多久的白球鞋,还可以留多久自然的黑发,还可以背多久的双肩包,还可以住多久的有宿管阿姨的宿舍呢……现在的每一天都会是将来回不去的曾经啊,好好过,珍惜呀!
这是个矛盾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矛盾不可调和?还有个求同存异啊。认认真真的去学怎么好好做人,怎样尽可能避免矛盾,不必去力争个什么,每件事自有它结束的方式,顺其自然总是好的,强求来的总不那么令人舒心。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有些人想起来却冷淡了那就算了吧。人总是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当思考越来越多,成长也就显而易见了,吾日三省吾身确是个有益的教诲。那些曾经的故作成熟,在日后的忆想中也可能会红了脸,那些曾经的自以为是,不管不顾的时候,总会在日后令人无奈的摇摇头,叹一声“年少轻狂啊!”特色餐厅里炒炒饭的那个大叔胳臂上长长的刀疤是他曾经的青春吧,张扬久了的日子终得好好安定下来,留下些独特的印记,生科院楼的楼管总在黄昏里拉的二胡是他往年的故事吧,很遗憾总赶着去上晚自习,没能好好驻足聆听。
我想起了路边垃圾箱旁那只丧了生的半脸猫咪,还有只跟着人群等红灯过马路的脱了毛的流浪狗,那猫适应不了了这人类的生活吧,那狗是好好的学着人类的一些规则吧,各自不同的境况,生死也就在一线间。我们是该适应社会,还是该改变社会?这是个深奥的问题,结局可能就是那只猫或那只狗,没人愿意被强加上别人的意志,但总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总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最固执己见的一类人是被贴上精神病和孤独症标签的那类人,他们有自己完整的逻辑,世界观,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大部分正常人不理解,所以他们不被接纳,被边缘化了。那些正坚持想走自己路却被多方阻挠的人会何去何从呢?总有人会妥协的吧,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毕竟从头坚持到尾的人是少数,时间的力量是足可以消磨掉一个人最初的梦想与激情的——在ta无助的时候,在ta孤独的时候,在ta失落的时候,在ta碰壁的时候,在ta走的格外艰难的时候,当初那些不顾的嘲笑与讽刺,批判与离弃的面孔又会浮现出来,逐渐的摧残ta的意志,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真的错了么?”。但是要记得所有的成就与喜乐终究是留给那些隐忍的人的,要学会微笑着忍耐,说到底只有一个字——“忍”。那些经历的黑暗,孤单,背叛,嘲讽,唾弃,不屑,还有那些辉煌,荣耀,热烈,温暖,感动都会在某个阳光四溢的午后,在一杯清茶里,在一本好书里,在一朵芬芳的花里,在一张老照片里,在一首歌里,在一句舒心的话里……变得云淡风轻~
哪儿来那么多空虚寂寞冷,哪儿来那么多的烦躁事?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做人专一些,不左顾右盼,不顾忌太多,沉的住气,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Ps:某某,某某,某某某……)
2014.11.22
12:30
End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