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酒在杨林(工作稿)
物产录
引题:绿 丰腴 入口火火的
主题:肥酒在杨林
古希腊神话里,狄俄尼索斯(Dionysus)在大地上流浪,教农民酿葡萄酒,因此成为酒神。他是古希腊农民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每年以酒神祭祀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
因醉酒获得自由状态,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们解脱束缚获得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魏晋名士刘伶以《酒德颂》感叹,“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李白在《将进酒》里高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杜甫用《饮中八仙歌》回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明代跨界大咖兰茂描述:“农歌早稻黄,太平春酒贱”……
这些至情至性的文字,记录了中国人与酒的关系。
在云南嵩明,有种奇异的绿酒。
不仅是绿的,还有着与丰腴相关的名声。
为啥是绿的?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风雪飘飞的傍晚以此诗邀约友人同饮,诗中提到的“绿蚁”指的是新酒上漂起绿色——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
2003年3月,西安市文物局在北郊汉墓中发掘出西汉早期凤首铜钟,里面盛放的翠绿美酒时隔千年依旧散发出浓郁酒香……此事震惊了考古界和酿酒界:难道古人在诗词中赞颂的绿酒就此重见天日?据专家鉴定,出土古酒的绿色应是铜离子颜色,铜离子来自存酒的铜钟。
而产于云南嵩明的杨林肥酒,一直以人们熟悉的清澈和翠绿流转于世。有人甚至认为,成语“灯红酒绿”里的“酒绿”两字,指的就是杨林肥酒。肥酒那摄人心魂的绿,可不是铜离子析出或化学染色,它来自与基酒浸泡的某些中药材,例如小茴香、豌豆尖等。
为什么叫做肥?
《初夏即事寄鲁望(节选)》
茗脆不禁炙,
酒肥或难倾。
扫除就藤下,
移榻寻虚明。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与同时代的陆龟蒙是好朋友,《初夏即事寄鲁望》写的就是二人友情的渊源和诗人热情招待陆夫子的景象。“酒肥或难倾”的“肥”是形容酒的口感。
葡萄酒一贯以“肥”“瘦”来形容口感:法文中“肥”(gars)字被用来形容来自温暖地区例如智利、美国加州、澳洲等阳光充沛产地的葡萄酒。阳光充足导致葡萄糖分高,发酵时酒精度高,甜润的成分较多,酒精度高产生的甘油也会较多。糖分、甘油成分越高,葡萄酒的口感就越是肥美。
杨林肥酒,在基酒中加入党参、拐枣、陈皮、龙眼肉、大枣、丁香、肉桂、菊花等中药材精心泡制,肥酒的“肥”既指使用中药材的丰富,也有营养、强身的意味。
肥酒,并不是以肥肉炮制。
何以传继百年
《短歌行(节选)》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中国文学史上写酒的诗词很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可谓家喻户晓,一个叫曹操的东汉人以此诗显露胸中蓬勃的世界。
时间总能进行最忠于职守的检索,留下那些弥足珍贵的。酒,伴随人类从农耕社会走进现代,但真正能称得上百年老酒的并不多: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酒……是很多中国人对于青春过往的记忆。
杨林肥酒始创于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酒方源于明代医学家、诗人兰茂名著《滇南本草》中的“水酒十八方”。百多年来,遵循传统,使用云南特有的小坛固态低温发酵法,糖化过程中让温度低于三十五六度。有经验的酿酒师傅能够使菌种保持纯粹,恪守肥酒“药香不露头,酒香不露头”的融汇精髓。
关于酒,关于历史,最好的方法是,小酌一杯,从书里、从老人口里,读过,听过。
引题:绿 丰腴 入口火火的
主题:肥酒在杨林
![]() |
每个坛子可以储存1吨酒 |
![]() |
绿的黄的白的,其实都是白酒。有的浸了中药,有的没有。 |
古希腊神话里,狄俄尼索斯(Dionysus)在大地上流浪,教农民酿葡萄酒,因此成为酒神。他是古希腊农民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每年以酒神祭祀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
因醉酒获得自由状态,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们解脱束缚获得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魏晋名士刘伶以《酒德颂》感叹,“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李白在《将进酒》里高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杜甫用《饮中八仙歌》回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明代跨界大咖兰茂描述:“农歌早稻黄,太平春酒贱”……
这些至情至性的文字,记录了中国人与酒的关系。
在云南嵩明,有种奇异的绿酒。
不仅是绿的,还有着与丰腴相关的名声。
![]() |
国家注册品酒师 |
为啥是绿的?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风雪飘飞的傍晚以此诗邀约友人同饮,诗中提到的“绿蚁”指的是新酒上漂起绿色——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
2003年3月,西安市文物局在北郊汉墓中发掘出西汉早期凤首铜钟,里面盛放的翠绿美酒时隔千年依旧散发出浓郁酒香……此事震惊了考古界和酿酒界:难道古人在诗词中赞颂的绿酒就此重见天日?据专家鉴定,出土古酒的绿色应是铜离子颜色,铜离子来自存酒的铜钟。
而产于云南嵩明的杨林肥酒,一直以人们熟悉的清澈和翠绿流转于世。有人甚至认为,成语“灯红酒绿”里的“酒绿”两字,指的就是杨林肥酒。肥酒那摄人心魂的绿,可不是铜离子析出或化学染色,它来自与基酒浸泡的某些中药材,例如小茴香、豌豆尖等。
![]() |
只在温度较低的早晨酿酒 |
为什么叫做肥?
《初夏即事寄鲁望(节选)》
茗脆不禁炙,
酒肥或难倾。
扫除就藤下,
移榻寻虚明。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与同时代的陆龟蒙是好朋友,《初夏即事寄鲁望》写的就是二人友情的渊源和诗人热情招待陆夫子的景象。“酒肥或难倾”的“肥”是形容酒的口感。
葡萄酒一贯以“肥”“瘦”来形容口感:法文中“肥”(gars)字被用来形容来自温暖地区例如智利、美国加州、澳洲等阳光充沛产地的葡萄酒。阳光充足导致葡萄糖分高,发酵时酒精度高,甜润的成分较多,酒精度高产生的甘油也会较多。糖分、甘油成分越高,葡萄酒的口感就越是肥美。
杨林肥酒,在基酒中加入党参、拐枣、陈皮、龙眼肉、大枣、丁香、肉桂、菊花等中药材精心泡制,肥酒的“肥”既指使用中药材的丰富,也有营养、强身的意味。
肥酒,并不是以肥肉炮制。
![]() |
云南特有的低温小坛固态发酵法 |
何以传继百年
《短歌行(节选)》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中国文学史上写酒的诗词很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可谓家喻户晓,一个叫曹操的东汉人以此诗显露胸中蓬勃的世界。
时间总能进行最忠于职守的检索,留下那些弥足珍贵的。酒,伴随人类从农耕社会走进现代,但真正能称得上百年老酒的并不多: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酒……是很多中国人对于青春过往的记忆。
杨林肥酒始创于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酒方源于明代医学家、诗人兰茂名著《滇南本草》中的“水酒十八方”。百多年来,遵循传统,使用云南特有的小坛固态低温发酵法,糖化过程中让温度低于三十五六度。有经验的酿酒师傅能够使菌种保持纯粹,恪守肥酒“药香不露头,酒香不露头”的融汇精髓。
关于酒,关于历史,最好的方法是,小酌一杯,从书里、从老人口里,读过,听过。
![]() |
所谓“药香不露头,酒香不露头”,在我这儿,就是辣! |
-
萃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8 1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