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时候怎么玩
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80后女汉子,小时候我的玩乐领域渗透阴阳两界,武爱耍刀弄枪,文喜过家家弄娃娃。爱玩的游戏主要以锻炼身体为重,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单腿抓人,不亦乐乎。与现在人手一个padphone的孩子相比可能我们的童年多了分傻气,却真实的像个孩子。
我属于比较另类的小孩,从来不睡懒觉,早上基本4,5点钟就起床出去自己玩,因为没别的孩子起这么早,所以一天之计在于晨我妈从不跟我叨叨,一般都是头一天晚上睡觉前告诉我“明早玩完带10根油条三碗豆浆神马的”,顺便把帐结了。
独自一人的早上娱乐并不单调,夏日的晴天我先会去学校后院的小操场溜达一圈,跟晨练的大爷大妈们压压腿,抻抻筋,单杠双杠上晃来晃去一会儿,再去放学时根本抢不到槽的秋千滑梯上尽情玩大概10分钟,心中暗爽。在操场上装模做样的跑两圈,基本就到5点半,6点了。卖早点的基本这时候都出摊了,油亮香脆的油条在拿到手里的一刻我就会解决掉一根,豆浆我是不喜欢喝的,但蘸油条我是很中意的,吸满豆浆的油条沉甸甸颤巍巍的,豆香与油香的混合味道瞬间打开味蕾,会比单吃油条喝豆浆多解决一根油条。吃饱后我通常会第一个到学校去排队,所以小时候班级的钥匙都是我来保管。学校7点10分开门,我通常7点不到就到学校了,拿粉笔头在地上画几个格子跳来跳去,或者有一同早来的小伙伴两人猜丁壳上台阶也能玩上半天。
上课时我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孩子,基本不唠嗑不吃东西不玩手机(那时也没有),所以当内心痒痒想说话的时候通常使用传统的交流手段,传纸条,有时候和同桌,有时候前后桌,有时候不知道哪个桌,甚至会玩接龙游戏神马的,比如你先写个问题,让下个人回答,依次传下去,现在想来,很多懵懂的情感,八卦的小道消息都是靠这种手段达成的。最喜欢的课就是下课,每当下课铃响起,老师又很懂事的没有压堂的时候,我就像风一般的女子一样冲出教室,目的地通常是操场,走廊或者小卖部,抓住所有一切时间尽情享乐,想到那时候真是比现在活的潇洒多了,无所顾忌,除了偶尔被老师说两句之外,学习挺好,人缘挺好,家里人都挺好,没什么缺憾,一天到晚就是傻乐。
中午我根本没睡觉的习惯,基本吃完午饭就直奔学校,我那时有几个小伙伴都不睡午觉,我们会在学校后院的小花园里玩瞎子摸人,单腿抓人,打沙包什么的。看着现在的跑男神马节目和我们那时比起来乐趣还差些。
晚上放学一般是不敢在学校多逗留的,除非学校有什么集体活动,像运动会集体操,打鼓啊什么的,因为我每天都很饿,所以放学时间是补充能量的最佳时间,小卖部挤着来自各个年级的小盆友们,我那时一天的零花钱大概可以买3样小食品,我通常会选择开胃的话梅,管饱的咪咪虾条和一块糖神马的。吃完这三样我基本就到家了,我妈肯定快做好饭了,我也垫吧的差不多,不着急吃饭,写写作业或者看看电视等着吃饭。吃完饭就是苦逼的做作业时间,不过我这个人是一定要做完作业才能去玩,要不心里不踏实。
晚上的娱乐通常是和前后楼的小伙伴一起,骑单车竞赛,一起跳舞唱歌,跳皮筋啊神马的种类非常多样,每天几乎都能想出来和前一天不同的玩法出来。夏天大概8点就回家,8点20就要睡觉了。
冬天在我们那里是非常漫长的,因此短暂的春夏秋季过去之后,玩乐事业基本从室外转到室内,我还是那么早起床,但起来后不再出去,而是窝在被窝里看故事会,那时候一本故事会我可以翻来覆去看7,8遍,也导致后来两眼度数相差很大,是坏毛病,大家不要学习。冬天一般不会出去买早餐,都是妈妈做些粥啊,吃些点心鸡蛋什么的就OK。还是第一个到学校,到学校后脱衣服就要好半天,因为我们那里屋里烧的很暖和,温差太大。把衣服整理好后放进小小的座位就开始来回溜达等着其他同学的到来,最喜欢在这个时候用抹布擦一遍黑板。
如果下雪就又不同,清晨起来没有人踩过的雪散发着晶莹透明的清新气味,小心翼翼的走出一步一步,看着自己的脚印有种很特别的感觉。爸爸有时候会陪我堆雪人,拿一块木板把雪推到一起,随便拿几个草棍什么的当做鼻子眼睛。到学校会和同学打雪仗,有时玩的HIGH了会把雪球放到同学衣服领子那里。不过冬天的早操真痛苦,吸进肺里的凉气老是让我喘不过气,太难受。
下雨也很好,尤其是大雨,拿着伞在楼下静静听雨打在伞上的声音,那种时候会让我感觉到很多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就像大自然在与你对话一般。下完雨会穿上雨鞋故意在水泡里踩来踩去,会用伞当做拐杖一样慢慢走路,会踩完泥巴后再水坑里慢慢把鞋洗干净。
那个时候真好,爸妈还都年轻,奶奶还在,姥姥姥爷就和现在的爸爸妈妈一样的年纪。我还记得姥姥家米兰的淡淡香气,记得奶奶给我做的炒土豆棱,记得姥爷因为我多吃饭给我奖励的五块钱巨款,记得很多很多,但一切就在长大慢慢逝去了,小时候总是盼着时间你快些走,让我赶紧长大离开家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自己成了家在外漂泊却好希望时间它慢些走,别带走我记忆里那些快乐的时光,或者让我一睁眼回到小时候,哪怕一天也好。
我属于比较另类的小孩,从来不睡懒觉,早上基本4,5点钟就起床出去自己玩,因为没别的孩子起这么早,所以一天之计在于晨我妈从不跟我叨叨,一般都是头一天晚上睡觉前告诉我“明早玩完带10根油条三碗豆浆神马的”,顺便把帐结了。
独自一人的早上娱乐并不单调,夏日的晴天我先会去学校后院的小操场溜达一圈,跟晨练的大爷大妈们压压腿,抻抻筋,单杠双杠上晃来晃去一会儿,再去放学时根本抢不到槽的秋千滑梯上尽情玩大概10分钟,心中暗爽。在操场上装模做样的跑两圈,基本就到5点半,6点了。卖早点的基本这时候都出摊了,油亮香脆的油条在拿到手里的一刻我就会解决掉一根,豆浆我是不喜欢喝的,但蘸油条我是很中意的,吸满豆浆的油条沉甸甸颤巍巍的,豆香与油香的混合味道瞬间打开味蕾,会比单吃油条喝豆浆多解决一根油条。吃饱后我通常会第一个到学校去排队,所以小时候班级的钥匙都是我来保管。学校7点10分开门,我通常7点不到就到学校了,拿粉笔头在地上画几个格子跳来跳去,或者有一同早来的小伙伴两人猜丁壳上台阶也能玩上半天。
上课时我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孩子,基本不唠嗑不吃东西不玩手机(那时也没有),所以当内心痒痒想说话的时候通常使用传统的交流手段,传纸条,有时候和同桌,有时候前后桌,有时候不知道哪个桌,甚至会玩接龙游戏神马的,比如你先写个问题,让下个人回答,依次传下去,现在想来,很多懵懂的情感,八卦的小道消息都是靠这种手段达成的。最喜欢的课就是下课,每当下课铃响起,老师又很懂事的没有压堂的时候,我就像风一般的女子一样冲出教室,目的地通常是操场,走廊或者小卖部,抓住所有一切时间尽情享乐,想到那时候真是比现在活的潇洒多了,无所顾忌,除了偶尔被老师说两句之外,学习挺好,人缘挺好,家里人都挺好,没什么缺憾,一天到晚就是傻乐。
中午我根本没睡觉的习惯,基本吃完午饭就直奔学校,我那时有几个小伙伴都不睡午觉,我们会在学校后院的小花园里玩瞎子摸人,单腿抓人,打沙包什么的。看着现在的跑男神马节目和我们那时比起来乐趣还差些。
晚上放学一般是不敢在学校多逗留的,除非学校有什么集体活动,像运动会集体操,打鼓啊什么的,因为我每天都很饿,所以放学时间是补充能量的最佳时间,小卖部挤着来自各个年级的小盆友们,我那时一天的零花钱大概可以买3样小食品,我通常会选择开胃的话梅,管饱的咪咪虾条和一块糖神马的。吃完这三样我基本就到家了,我妈肯定快做好饭了,我也垫吧的差不多,不着急吃饭,写写作业或者看看电视等着吃饭。吃完饭就是苦逼的做作业时间,不过我这个人是一定要做完作业才能去玩,要不心里不踏实。
晚上的娱乐通常是和前后楼的小伙伴一起,骑单车竞赛,一起跳舞唱歌,跳皮筋啊神马的种类非常多样,每天几乎都能想出来和前一天不同的玩法出来。夏天大概8点就回家,8点20就要睡觉了。
冬天在我们那里是非常漫长的,因此短暂的春夏秋季过去之后,玩乐事业基本从室外转到室内,我还是那么早起床,但起来后不再出去,而是窝在被窝里看故事会,那时候一本故事会我可以翻来覆去看7,8遍,也导致后来两眼度数相差很大,是坏毛病,大家不要学习。冬天一般不会出去买早餐,都是妈妈做些粥啊,吃些点心鸡蛋什么的就OK。还是第一个到学校,到学校后脱衣服就要好半天,因为我们那里屋里烧的很暖和,温差太大。把衣服整理好后放进小小的座位就开始来回溜达等着其他同学的到来,最喜欢在这个时候用抹布擦一遍黑板。
如果下雪就又不同,清晨起来没有人踩过的雪散发着晶莹透明的清新气味,小心翼翼的走出一步一步,看着自己的脚印有种很特别的感觉。爸爸有时候会陪我堆雪人,拿一块木板把雪推到一起,随便拿几个草棍什么的当做鼻子眼睛。到学校会和同学打雪仗,有时玩的HIGH了会把雪球放到同学衣服领子那里。不过冬天的早操真痛苦,吸进肺里的凉气老是让我喘不过气,太难受。
下雨也很好,尤其是大雨,拿着伞在楼下静静听雨打在伞上的声音,那种时候会让我感觉到很多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就像大自然在与你对话一般。下完雨会穿上雨鞋故意在水泡里踩来踩去,会用伞当做拐杖一样慢慢走路,会踩完泥巴后再水坑里慢慢把鞋洗干净。
那个时候真好,爸妈还都年轻,奶奶还在,姥姥姥爷就和现在的爸爸妈妈一样的年纪。我还记得姥姥家米兰的淡淡香气,记得奶奶给我做的炒土豆棱,记得姥爷因为我多吃饭给我奖励的五块钱巨款,记得很多很多,但一切就在长大慢慢逝去了,小时候总是盼着时间你快些走,让我赶紧长大离开家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自己成了家在外漂泊却好希望时间它慢些走,别带走我记忆里那些快乐的时光,或者让我一睁眼回到小时候,哪怕一天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