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艺
端午节,一大家子熙熙攘攘聚在乡下,午饭毕,小辈们纷纷撤退,唯留我一人,百无聊赖一个下午,就见外公提溜着小桶到我面前狡黠一笑,原来是网了小半桶龙虾。晚饭时外婆就祭出一道秘制小龙虾,芳香扑鼻,鲜红油亮,牢牢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掰开一只,白嫩的虾肉弹着汁水而出,肉背上还间杂着好看的鲜红虾色,尝一口,舌尖头一次滑过可用清冽来描述的虾肉口感。吃起龙虾来,就不能带任何矫造矜持,手口并用,吮咂吞吐,连并不大的钳子里的肉也舍不得放过,咬碎吃尽。边吃边感叹:果然还是外婆的手艺!
小时候常年在外婆家混吃混喝,不知是小吃货的舌头还没开窍,还是习以为常,直到近年来,偶尔才能品尝一次外婆的手艺,每每惊叹不已。只憾从前的自己只会囫囵吞枣。
记得一年过年从南京回到家,妈妈端出一碗蒸得晶莹圆润的团子,皮子粘滑适中,筷子夹上能深陷其中而不破。内里的萝卜丝馅儿颜色油亮,肉末和蒜末点缀其间,根根分明,入口却仿佛一抿就能化开。从小我团子只爱吃甜口儿,又不爱吃萝卜,萝卜丝饼只吃皮不吃馅儿,排骨萝卜汤只吃排骨,连汤都不喝,此刻却被外婆的萝卜丝团子一击即中,一气连吃好几个,因为爸妈怕我积食强烈抗议才罢休。此后什么原则立场都没了,对萝卜都爱得如痴如醉起来,家里再炖萝卜排骨汤,尽捞萝卜,没有萝卜都吃不下排骨去。
妈妈后来问外婆讨来秘方,复制出来的团子也颇像样子,只是味道再无当初那一口的惊艳。
爸妈就如同武林高手,且看他们刀铲翻飞,各种精妙食材和花式调料轮番上阵,整治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而外婆则像一代宗师,对各类食材的掌握和锅台炉灶的运用已臻化境,只需日常的食材,就能做出最夺人肠胃的好菜。即如一碗鸡汤,妈妈就总也炖不出外婆的色泽醇厚,香气悠远。
外婆的家常小菜,让我在求学在外的那几年思乡之情益重。常常能想起她拾掇着菜的手,瘦而有力,看着我狼吞虎咽时,布满皱纹的脸能笑成一朵花。
我的爸爸妈妈,将来也会升格为外公外婆。在我的孩子眼里,他们也已然修炼成身怀绝技,慈眉善目的宗师模样。他们的习惯,他们的手艺,也会深刻烙印到孙辈们的心里,沉淀成醉人的乡思。
小时候常年在外婆家混吃混喝,不知是小吃货的舌头还没开窍,还是习以为常,直到近年来,偶尔才能品尝一次外婆的手艺,每每惊叹不已。只憾从前的自己只会囫囵吞枣。
记得一年过年从南京回到家,妈妈端出一碗蒸得晶莹圆润的团子,皮子粘滑适中,筷子夹上能深陷其中而不破。内里的萝卜丝馅儿颜色油亮,肉末和蒜末点缀其间,根根分明,入口却仿佛一抿就能化开。从小我团子只爱吃甜口儿,又不爱吃萝卜,萝卜丝饼只吃皮不吃馅儿,排骨萝卜汤只吃排骨,连汤都不喝,此刻却被外婆的萝卜丝团子一击即中,一气连吃好几个,因为爸妈怕我积食强烈抗议才罢休。此后什么原则立场都没了,对萝卜都爱得如痴如醉起来,家里再炖萝卜排骨汤,尽捞萝卜,没有萝卜都吃不下排骨去。
妈妈后来问外婆讨来秘方,复制出来的团子也颇像样子,只是味道再无当初那一口的惊艳。
爸妈就如同武林高手,且看他们刀铲翻飞,各种精妙食材和花式调料轮番上阵,整治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而外婆则像一代宗师,对各类食材的掌握和锅台炉灶的运用已臻化境,只需日常的食材,就能做出最夺人肠胃的好菜。即如一碗鸡汤,妈妈就总也炖不出外婆的色泽醇厚,香气悠远。
外婆的家常小菜,让我在求学在外的那几年思乡之情益重。常常能想起她拾掇着菜的手,瘦而有力,看着我狼吞虎咽时,布满皱纹的脸能笑成一朵花。
我的爸爸妈妈,将来也会升格为外公外婆。在我的孩子眼里,他们也已然修炼成身怀绝技,慈眉善目的宗师模样。他们的习惯,他们的手艺,也会深刻烙印到孙辈们的心里,沉淀成醉人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