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的极致,飘逸的逍遥 ------《天龙八部》探秘无名老僧
![]() |
扫地僧指点萧远山与慕容博。 |
一、疑问篇
在《天龙八部》的 “四十三 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一回,出现了一位惊天动地,空前绝后的无名老僧。其思想修养,内外武功,已经远不是登峰造极,而是比登峰造极高出近十倍(“慕容复甚是机警,虽然伤痛父亲之亡,但知那老僧武功高出自己十倍,纵然狂打狠斗,终究奈何他不得,当下倚在书架之上,假作喘息不止,心下暗自盘算,如何出其不意的再施偷袭。”慕容博、萧远山、萧峰、鸠摩智四人武功相近,慕容复稍弱,但是亦相差不远,书中说萧远山和慕容博均是登峰造极的武功,所以无名老僧比登峰造极高出近十倍)。依照围棋的九品来判断,应该已经是入神的境界,高于金庸全集里所有单人的武功。(若论两人齐上,大约六十四岁之后,神雕侠侣当属金庸全集第一,跨越古今,无与伦比,具体论证见后文。)
在这回中,有几处虽不太明显,但不能忽视的疑问:
1、佛学的修养,见识的超然
无名老僧仅仅是一个杂役,不拜师,不入辈分,佛学修养却远远高于少林寺诸僧人,甚至少林寺玄字辈的高僧大德都顶礼膜拜,恭聆教诲。
群僧只听得几句,便觉这老僧所言大含精义,道前人之所未道,心下均有凛然之意。有几人便合十赞叹:“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对少林玄澄高僧的五蕴皆空的论说,更是令在场诸人惊觉自失:
那老僧摇头道:“太迟了,不能救了。当年玄澄大师来藏经阁拣取武学典籍,老衲曾三次提醒于他,他始终执迷不悟。现下筋脉既断,又如何能够再续?其实,五蕴皆空,色身受伤,从此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得福。两位大师所见,却又不及玄澄大师了。”
玄生、玄灭齐道:“是。多谢开示。”
2、武功的彻底无敌
书中这老僧使用武功,根本没有痕迹,没有武功的动态,全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举手投足。而且招式莫可与抗。如:
(1)鸠摩智偷袭的三道指力(无相劫指本已经极尽无痕,更何况是偷袭)到了老僧身前三尺,便没了踪迹。
忽听得嗤、嗤、嗤三声轻响,响声过去更无异状。玄生等均知这是本门“无相劫指”的功夫,齐向鸠摩智望去,只见他脸上已然变色,却兀自强作微笑。
原来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心道:“你说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不能齐学,我不是已经都学会了?怎么又没有筋脉齐断,成为废人?”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无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觉的向那老僧弹去。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处,便似遇上了一层柔软之极、却又坚硬之极的屏障,嗤嗤几声响,指力便散得无形无踪,却也并不反弹而回。鸠摩智大吃一惊,心道:“这老僧果然有些鬼门道,并非大言唬人!”
一个偷袭的极尽无痕无迹,一个化解的恍如未闻未见。
(2)托起少林两大高僧的跪拜,柔和莫抗。
那老僧恍如不知,只道:“两位请起。老衲在少林寺供诸位大师差遣,两位行此大礼,如何克当?”玄生、玄灭只觉各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左臂下轻轻一托,身不由主的便站将起来,却没见那老僧伸手拂袖,都是惊异不置,心想这般潜运功力,心到力至,莫非这位老僧竟是菩萨化身,否则怎能有如此广大神通、无边佛法?
(3)双掌一合,消解全力施为的萧峰的降龙掌法与慕容复的斗转星移于无形。
慕容复气往上冲,喝道:“那我便接萧兄的高招。”萧峰更不打话,呼的一掌,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见龙在田”,向慕容复猛击过去。他见藏经阁中地势狭隘,高手群集,不便久斗,是以使上了十成力,要在数掌之间便取了敌人性命。慕容复见他掌势凶恶,当即运起平生之力,要以“斗转星移”之术化解。
那老僧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佛门善地,两位施主不可妄动无明。”
他双掌只这么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无形高墙,挡在萧峰和慕容复之间。萧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这堵墙上,登时无影无踪,消于无形。
(4)在慕容博有防备的连挡带闪躲的一招惊世神功(至矣尽矣)之下,仍然只用这么一掌打死慕容博。
那老僧点头道:“那也容易。”缓步向前,伸出一掌,拍向慕容博头顶。
慕容博初时见那老僧走近,也不在意,待见他伸掌拍向自己天灵盖,左手忙上抬相格,又恐对方武功太过厉害,一抬手后,身子跟着向后飘出。他姑苏慕容氏家传武学,本已非同小可,再钻研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后,更是如虎添翼,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却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何追袭,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蔑以加矣。阁中诸人个个都是武学高手,一见他使出这两招来,都暗喝一声采,即令萧远山父子,也不禁钦佩。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在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慕容博的一格一退,竟没半点效用。“百会穴”是人身最要紧的所在,即是给全然不会武功之人碰上了,也有受伤之虞,那老僧一击而中,慕容博全身一震,登时气绝,向后便倒。
(5)慕容复全力出击,被老僧弹到了书架,但是慕容复身体没有大碍。
慕容复大惊,抢上扶住,叫道:“爹爹,爹爹!”但见父亲嘴眼俱闭,鼻孔中已无出气,忙伸手到他心口一摸,心跳亦已停止。慕容复悲怒交集,万想不到这个满口慈悲佛法的老僧居然会下此毒手,叫道:“你……你……你这老贼秃!”将父亲的尸身往柱上一靠,飞身纵起,双掌齐出,向那老僧猛击过去。
那老僧不闻不见,全不理睬。慕容复双掌推到那老僧身前两尺之处,突然间又如撞上了一堵无形气墙,更似撞进了一张渔网之中,掌力虽猛,却是无可施力,被那气墙反弹出来,撞在一座书架之上。本来他去势既猛,反弹之力也必十分凌厉,但他掌力似被那无形气墙尽数化去,然后将他轻轻推开,是以他背脊撞上书架,书架固不倒塌,连架上堆满的经书也没落下一册。
书中反复强调,别人加于其身的内劲气力,全都消于无形,且不反弹。
(5)虽在萧峰双掌全力阻挡之下,仍只用一掌,打死萧远山(虽然自己也因萧峰刚猛至极的降龙掌法下断了几根肋骨)。
萧峰大惊,这老僧既能一掌打死慕容博,也能打死父亲,大声喝道:“住手!”双掌齐出,向那老僧当胸猛击过去。他对那老僧本来十分敬仰,但这时为了相救父亲,只有全力奋击。那老僧伸出左掌,将萧峰双掌推来之力一挡,右掌却仍是拍向萧远山头顶。
萧远山全没想到抵御,眼见那老僧的右掌正要碰到他脑门,那老僧突然大声一喝,右掌改向萧峰击去。
萧峰双掌之力正与他左掌相持,突见他右掌转而袭击自己,当即抽出左掌抵挡,同时叫道:“爹爹,快走,快走!”不料那老僧右掌这一招中途变向,纯系虚招,只是要引开萧峰双掌中的一掌之力,以减轻推向自己的力道。萧峰左掌一回,那老僧的右掌立即圈转,波的一声轻响,已击中了萧远山的顶门。
便在此时,萧峰的右掌已跟着击到,砰的一声响,重重打中那老僧胸口,跟着喀喇喇几声,肋骨断了几根。那老僧微微一笑,道:“好俊的功夫!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
慕容复与萧峰功力相差没多远,二人都是全力施为,只是阴柔阳刚有别,为什么无名老僧却单单被萧峰震断肋骨,而且还大违光明磊落和自己身份,使用了一招虚招引开萧峰的一掌掌力?为什么萧远山和慕容博登峰造极的武功,就是躲不开攻击?百会穴虽是极为紧要的要害,难道二人本身的惊世内功就不会自行生出反力护体?就是找个一流高手来打,自己不运内力抵挡,估计也要全力打个十掌八掌的才能渐渐毙命。但事实是简单轻易地一掌即毙。
(6)无名老僧之前还不能硬接萧峰的掌力,而杀了萧远山和慕容博之后,断了几根本肋骨,还提着两个人的尸体,奔行之速竟然有如邪术,而且萧峰和慕容复全力合击的掌力却在无名老僧身上没有一点作用,反而更增加了无名老僧向前奔行的速度。
那老僧道:“是时候了!该当走啦!”右手抓住萧远山尸首的后领,左手抓住慕容博尸首的后领,迈开大步,竟如凌虚而行一般,走了几步,便跨出了窗子。
萧峰和慕容复齐声大喝:“你……你干甚么?”同发掌力,向老僧背心击去。就在片刻之前,他二人还是势不两立,要拼个你死我活,这时两人的父亲双双被害,竟尔敌忾同仇,联手追击对头。二人掌力相合,力道更是巨大,那老僧在二人掌风推送之下,更如纸鸢般向前飘出数丈,双手仍抓着两具尸首,三个身子轻飘飘地,浑不似血肉之躯。
萧峰纵身急跃,追出窗外,只见那老僧手提二尸,直向山上走去。萧峰加快脚步,只道三脚两步便能追到他身后,不料那老僧轻功之奇,实是生平从所未见,宛似身有邪术一般。
萧峰奋力急奔,只觉山风刮脸如刀,自知奔行奇速,但离那老僧背后始终有两三丈远近,连连发掌,总是打了个空。
3、武学、见识的广博
身处少林寺,管理少林图书馆的打扫、整理等,里面的佛学典籍和武学典籍,自然看了个熟透遛够,一语点破少林七十二绝技的体、用、根本,也不是难事,但是《易筋经》用隐形墨水写就,遇水才能显现,还是梵文的,无名老僧也没有少林派的师父,他自己怎么就能懂梵文,而且整个少林派的功夫被这老家伙一语点破精要,练功的禁忌都说的清清楚楚,让少林高僧膜拜心服。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在少林寺偷的经书,无名老僧心里明明白白,练出来的病痛被无名老僧看出来也就罢了,连鸠摩智从未进过藏经阁,从未见过无名老僧,一见面,就道破其武功之中的次序颠倒,大祸就在旦夕,这些连少林寺的全部高僧都无可识破。如果仅是佛门武功,老和尚修炼的日头久了,自身天资和后天磨练,也不是不可能办到,毕竟能人异士,不拘于时。但是从未见过大轮明王,却一眼就能认出(全少林寺僧人每一个认识鸠摩智),而且竟能一语点破鸠摩智使用的内功心法是“小无相功”,佛门之中有人知晓道家的绝密内功,这就很奇怪了,竟然还知道是逍遥派的内功!!(明王所练的,本来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罢?”)逍遥派,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飘逸,隐秘,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独往独来,尤其不能让人知道逍遥派的名号,如果知道了,追到天涯海角也定要取其性命。无涯子不用说,童姥只在传给虚竹掌门位的时候提及本门名号,李秋水从不提自己师从逍遥派,丁春秋也只说自己的师父怎么怎么地,苏星河只说自己的恩师是无涯子,康广陵也只在跪拜掌门师叔虚竹时说咱们逍遥派没有世间俗派那么多清规戒律,师叔快快娶她十七八个小老婆快活快活。阿朱阿碧也只说自己是康广陵的弟子。这无名老僧知道小无相功也就罢了,还知道“小无相功精微渊深,以此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罢了。”如果不是本身对少林寺的佛门武功了解到了穷边涯际,同时对小无相功了解透彻无比,不可能连“细微曲折”之处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知道这个也就罢了,还知道南朝的文采风流。(“慕容居士虽然是鲜卑族人,但在江南侨居已有数代,老僧初料居士必已沾到南朝的文采风流,岂知居士来到藏经阁中,将我祖师的微言法语、历代高僧的语录心得,一概弃如敝履,挑到一本《拈花指法》,却便如获至宝。昔人买椟还珠,贻笑千载。两位居士乃当世高人,却也作此愚行。唉,于己于人,都是有害无益。”)。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杂役,在少林寺足不出少林图书馆方圆一里之内(估计连大雄宝殿都没进过)平日接触的全是佛学,没有别的,居然知道南朝的文采风流,还知道南朝文采风流有一定的净化王霸雄图野心的作用。
知道想要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的仇怨以及执念,须置之死地而后生,要在生死之间走这么一遭,退一步,真正的海阔天空。无涯子自布珍珑棋局,自己破不了,徒弟破不了,普天下的豪杰俊才亦破不了。虚竹歪打正着,后续由段延庆一步步指点,方才破解。但无名老僧在退一步的精微道理上已经完全自己想通,而且以其阅历、见识、内外功夫、思想修养,破解珍珑棋局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从这一点上看,无名老僧的功夫见识,应该在无涯子、童姥、李秋水之上。
种种现象,让人难免生出诸多疑问,更难以索解,这老僧武功为何这般精博绝世而又自然而然,偏偏佛学又这般精深奥妙?
一切答案,敬请期待下半篇,解析篇。
二、解析篇
1、非逍遥派门人,绝对不可能知道逍遥派的名号。甚至功夫不到,都只是承认师父是谁,根本都没资格,不配自称是逍遥派弟子。也只有自己门人,才能知道“逍遥派”三个字,也只能跟自己门派的人提及“逍遥派”这三个字。
(1)那老人道:“你身上已没半分少林派的功夫,还说是什么少林弟子?你体内蓄积有‘逍遥派’七十余年神功,怎么还不是本派的弟子?”
虚竹从来没听见过“逍遥派”的名字,神不守舍的道:“逍遥派?”那老人微笑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是为逍遥。你向上一跳试试!”
(2)那女童怔怔的不语,将布袋铺在一块岩石上,坐着支颐沉思,轻声道:“如此说来,无涯子果然是将逍遥派掌门之位传给你了。”
虚竹道:“原来……原来你也知道‘逍遥派’的名字。”他一直不敢提到“逍遥派”三字,苏星河说过,若不是本派中人,听到了“逍遥派”三字,就决不容他活在世上。现下听那女童先说了出来,他才敢接口;又想反正你是鬼不是人,人家便要杀你,也无从杀起。
那女童怒道:“我怎不知逍遥派?姥姥知道逍遥派之时,无涯子还没知道呢。”虚竹道:“是,是!”心想:“说不定你是个数百年前的老鬼,当然比无涯子老先生还老得多。”
2、一切都证明,无名老僧与逍遥派,有千丝万缕的,不可磨灭的联系。而且其辈分功力修为,应该至少与逍遥三大名家差不多。无名老僧在少林寺中使用的武功,是以逍遥派武功为基础,经过佛学洗练的无上武功,甚至还可能有儒家的作用(言语谈吐温和流畅,语言多一字嫌太多,少一字嫌太少,知道南朝的文采风流的作用,就不是一般的一流文人(连慕容博这般精通各种书法体势,各种文体,各种琴棋书画,各种等等等等的不世大才,都不能觉察到江南文采风流的绝境,但也不排除其因复国而蒙蔽了心智)),即无名老僧儒道佛三家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已经不仅仅是融会贯通,而是已经到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是简单的一门登峰造极,而是万法皆通,万道归一气的境界,所有都已经到了最恰当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入神。在道家就是真人,在佛家就是佛祖,在儒家就是大圣君子,在凡人眼中,就是神。同时,少林派武功讲究刚猛,大金刚般的神力。但是无名老僧使用的武功却是平和无偏向。而且提着两人飞奔,与虚竹提着两人飞奔,身形、轻功,都出奇地相似。
详加推究,老僧使用的武功,是北冥神功和无相神功的最高境界(必须经过了佛教慈悲收敛的洗练),最高,就是再也没有比这境界更高。其实也就不分什么武功名称还是家数派别了,武功练到了终极,没什么分别。或者应该说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北冥神功的最高境界,已经不是吸人功力,而是随心吸吐,不主动吸取,不被动吸,而是可以形成环身气劲护体,可以化作气墙消解人攻过来的内外气劲,以净化人心,度化人心。比之段誉和虚竹的初学乍练,吸取功力不能随心所欲,真是天渊之别。段誉是自身具有佛学修养的良好根基,所以告诫自己不能吸人功力,把人家辛辛苦苦修炼的功力白白吸过来据为己有(这也是北冥神功的局限)太不光明磊落,但是如果旁人硬要加害于自己,那便只好吸取。能不为眼前的千斤黄金所动,可需要多大的修为!无名老僧练到了终极,竟然把北冥神功固有的局限都给消解了。在身旁数尺之内,形成护体真气,凡是攻击过来的内力气劲,全都被吸进去。能量是不会莫名其妙地消解的,有来源,就必定要有去处,或者打破伤受力人的护体真气伤害其身体,或者被弹开到别处,如果这两样都没有,则只有被吸取。
在藏经阁前,与诸位登峰造极的高人过招,竟然没有使用一招少林功夫,只是简单的举手投足。而且也不是跟人争强逞勇,比武论剑,只是说佛法,度世人。而且在场诸人只是惊讶于其功夫的无敌,却没有谁看出他的功夫家数。这就是无相神功的作用。初练无相功,就像虚竹,别人看不出来,只有剑神卓不凡和慕容复这般一流高手看了出来,最高境界,已经不用有痕迹的招式,没有无相功,没有北冥功,只须吹灰反掌而已,也就没有痕迹,没有偏斜侧重,真正的无形无相!
再解释下为什么一掌就能打死武功登峰造极的慕容博。因为在拍击百会穴的一掌之时,无名老僧使用了北冥神功,隔空吸人之后吸尽其全部内力(慕容博内劲相对于无名老僧来说,太低,所以躲不开吸劲。无涯子能使用百会穴相接的办法给虚竹传输功力,童姥和李秋水能通过身体接触传输功力,无名老僧也自然能使用北冥神功再从百会穴吸取别人内力,而且百会穴既然名叫百会,吸取功力更是事半功倍),在接触的一瞬间,将慕容博内功吸了个一干二净,再轻轻一拍,就死了,而且口角没有鲜血流出。拍死萧远山也是一样,但是吸取的时候也是无形无相,但是萧峰的降龙掌法实在太过刚猛凌厉,无名老僧吸收萧远山功力的同时,还要再吸收萧峰全力的双掌,所以一时不能消解,两股大力齐冲,世间并无如此大力,所以无名老僧仅仅断了几根肋骨,但是也是仅仅断了几根肋骨而已。吸收后内功大增,提起二人奔行如邪术,萧峰和慕容复合击一掌也没什么作用。龟息片刻后,老僧再将经自己慈悲心洗练的内力重新输入二人体内,助二人获得新生。
臻至无相和北冥两大神功的最终境界,或者说把世间武学儒道佛三教的功夫化成了天地自然,也就到了万法皆通殊途同归的境界。这个境界,已经远远不是随心所欲、登峰造极那般浅显的境界(登峰造极,也只是凡人的极限,即使功夫盖世,也总脱不开七情六欲的困扰)。根本就没有类型、派别、刚柔、风格之分,像所有武功,却又没有所有武功的缺陷。天下武功也不用再为己所用,因为天下武功也都是有痕迹的招式(有痕迹就有破绽,就不是完美),哪里及得上这般无形无质的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吹灰反掌就是莫可与抗的招式气劲,出言即经,举步即矩。也就不用挖空心思创造什么包罗万有的武学了(自身的武学早已经是到了阴阳之大顺,仅仅是包罗万有,焉能望其项背?这也就是为什么逍遥派祖师名叫逍遥子(真正的逍遥,不须刻意追求无穷无尽),因为目的和境界(逍遥)已经达到,再学只是空费时日精力。传下三大名家,一个叫无涯子(包罗万有,无尽无涯),一个叫李秋水(秋水无边,百川汇海,却是望穿秋水,穷极一生,也等不到心上的人),一个叫天山童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却与寻常女子一般逃不过情欲牵绊,甚至活了近百岁,到死还不能释怀))。自己五行既全,跳出五行,也就无所谓什么忧愁烦恼了。只是慈悲度化世间诸人,以求世间的和谐安定。
无名老僧身份探秘:
这样一个儒道佛兼通的绝世真人神佛,恐怕少林寺一家还真是孕育不出来。至少是在入少林寺之前就是一个非常惊世的人物,偏又是没有人认得,与逍遥派的作风很接近。所以有如下推测:
1、逍遥派门人
由某种原因,舍弃横行天下的浪迹生涯,投入少林寺隐居终老,岂知入了少林寺之后研读佛法,竟然开了通天地的灵窍,自此成为一位比登峰造极还高十倍的再世佛祖。
2、李秋水和无涯子的儿子,只不过李秋水自己没有告诉任何人,秘密孕育教导,这个儿子独往独来,身兼北冥和无相两大神功,后来可能因为父母的不和,造成自己的心里阴影,而后又为情所苦而心灰意懒,投入少林寺隐居终老。
3、逍遥老祖。也就是逍遥三大名家的师父。能真正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比无涯子还高绝,怕是也只有逍遥老祖才能达到。自己天纵奇才,后天又经多番奇遇,琴棋书画,土木农商,等等等等,无一不精绝,更是自创绝世神功,觅得三个不世奇才做自己的徒弟,本以为本门神功有了大大的传人,却发现这三人为情所困,打得不可开交,死仇结的比麻网还乱,比无底洞还深,已经不可开解(那时自己的佛学还没什么修养,自然开解不得),气怒悲愤交加,收弟子入门不久,就传了掌门之位给了唯一还没脱轨太远的无涯子,心灰意懒,诈死而去。又防止三个弟子神通广大,再找到自己,所以投入少林寺做个杂役(逍遥派三大名家向来看不起少林派,怎么也不会想到师父会投入少林派,做一个区区的杂役,童姥也在躲避李秋水时对虚竹说过,倘若躲到少林寺去,是个绝妙所在),进入少林寺,不拜师父(当初只求隐居,不愿意做那些念经的麻烦事)自修佛法,排解心中烦恼,不料自己天赋既高,又因心灰气懒,自己当初那为所欲为不受拘束的性格火气被磨了大半,正恰合修炼佛法的基础条件,自此逐渐修成了一位再世的佛祖。只是还是虚静无为,所以不再出寺消解三个弟子的仇怨。希望的是诸人自己悔悟。也暗合萧远山和慕容博三十年前犯错,老僧都不出手阻止,到最后非要用龟息之眠来医治。说是姑息养奸也罢,说是养虎遗患也罢,总之是自己逍遥,也不拘束旁人的逍遥,只是在关键节点上加以校正。
逍遥派的功夫由逍遥老祖所创(我自己猜的),自然与其本身性格有关,逍遥老祖年轻时不愿拘束,为所欲为,一人身兼无数门绝学,但是自己神功既成,不该做的根本都不会想起来,所以不会无意中违背了天经地义,自然可以率性而为,随心所欲。但是三个徒弟年岁尚轻,难免不会控制。也是逍遥派武学的弊端。比如北冥神功可以吸人功力,逍遥老祖自己功力既厚,阅历既广,明心见性,自然明白内力深浅有限度,不可贪多务得,也不必贪多务得,另外诸门绝学也是不可贪多务得,须一法通而万法皆通,却不是先练尽天下绝学再去求万法归一。但是年岁尚轻的三个徒弟不见得这么想,况且逍遥老祖各传三人不同的内功,也是为了让他们相互制约,不要脱离正轨太远,但是逍遥老祖的徒孙就倒霉啦,自己师父不明所以,教给自己的功夫更加凸显缺处:
亲传弟子:
李秋水没什么传人;
童姥门下弟子没有一个能与逍遥三大名家接近的;
无涯子自己布的珍珑棋局已经接近尽善尽美,却只知进而不知退,看不破生死胜败,终究给人破了去(可见五行未全,终有弱点);
再传弟子:
苏星河分心旁骛,丁春秋处心积虑觊觎本门最上乘武功,却创出个污秽邪恶的毒功和化功大法;
再再传弟子:
函谷八友,虽各擅一门绝艺,但因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内外功夫也不过是到达接近一流的水平,遇到了真高手,不堪一击,绝艺也只是疯癫痴呆,入乎其内,不能出乎其外。明显的如康广陵,竟然说出“快快娶她十七八个老婆快活快活”的不着边际的话;又如戏迷李傀儡,戏曲练到后来,把自己都迷糊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人生不像人生,戏不像戏。
星宿门人更别提啦,唯一值得一提的大弟子摘星子都大不成器。
再再再传弟子:
传到阿碧,虽是水一般温柔的十分美女,但是,泯然凡人矣。
师祖本身就有缺陷的隐忧,也难怪逍遥派人丁逐渐凋敝,差点没有了传人,幸好最后逍遥派的传人也是身具佛学的小和尚虚竹(其实也源于无涯子本身功力见识的通玄,北冥神功没白练,创下珍珑棋局要人破解,其实已经把自己全部内外功夫凝聚在这棋局之中,寻觅的是能够胜过自己的不世高人。可是无涯子本身已经是天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高手,能胜过无涯子,还必须是年轻才俊,世间哪里能找到?纵使第一步走对了,也就是根基扎对了,方向走正确了,后边数步还须无数次的大风大浪的磨练后,才能好走的恰到好处,年轻才俊怎能达到?世间原无这样的人可以办到)最后真正逍遥的,不是当年任性妄为的逍遥老祖,不是打得不可开交的逍遥派三大名家,正是经由童姥打破其迂腐固执之后的,以佛学戒律严格要求自己的小和尚虚竹。(得了三大名家的内功,饱览西夏皇宫和天山灵鹫宫的绝世武学,四十岁后,思想修养以及内外功夫可以达到人的极致,六十四岁后,当不弱于无名老僧。)
饶是逍遥派有诸多弊端,也仍然要说一句,逍遥派的门人没有一个不是绝世境界,不枉来世间一遭,令人既羡慕又向往。逍遥派的绝学犹如汪洋巨浸,掬一捧饮下,终生受用不尽。
其实武功到得后来,也不过是强身健体,行侠仗义的工具,任何学问技术功夫乃至一切物质、精神,都不过是助人脱离苦海的途径工具,但要人真正达到无忧无虑以及慈悲度化众生,这些却也都没有决定性必要性作用了,根源还是其本身的精神性格。
三、结语:
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无论任何门派,须要阴阳和合,都必须要破除固有的局限。佛家(如少林派),则难免收敛过多,处处缚手缚脚,不能率性而为;道家(如逍遥派),则容易无拘无束,任性妄为,难免不知收敛律己。两者均易过犹不及。
无名老僧,消解固有局限,五行既全(坐照),则不在五行,已经入神(传说中的明心见性),所以是无敌的,正如调和酸甜苦辣咸五味,用的却是水,水却不在五味之中,也就不在小循环里,也就是超脱阴阳而可补缀阴阳。金书全集,没有哪个单人能够达到,但是神雕侠侣,在六十四岁之后,可以达到入神的境界。因为单人毕竟不是阴阳和合,总要有些许不足,男子则阴柔不足,女子则阳刚不足。所以在神雕侠侣六十四岁之后,阴阳真正的和合完美,当属纵横古今,空前绝后的,天下第一。
近年来自我反省,发现天下第一不天下第一,已经没什么打紧。纵然练成了天下第一,也仍然不能开解内心。太苛求,往往是被名所限制,不能真开心。真正让自己内心满足、喜悦、自在的,却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