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知識】唐揚げ・炸雞
我一直深信不疑著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沒有討厭吃雞的人。
(圖片來源:「和歌子酒 日劇」第九話:烤雞肉串)
我愛吃雞,尤其愛吃炸雞。雖然雞怎麼炸都好吃,或者應該說雞肉怎麼做都好吃,但最喜歡的還是日式炸雞。颱風天就是要泛舟的話,難以抉擇吃什麼好的時候當然就是 炸 雞 啦。
(圖片來源:「和歌子酒 動畫版」第二話:炸雞;「和歌子酒 日劇」第九話:烤雞肉串)
日式炸雞,日語寫作:唐揚げ,讀作からあげ(karaage)。我們一般對日式炸雞的印象大概是切成小塊調味後炸好的雞腿肉,但其實唐揚げ這個詞本身是指將食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或者裹上薄薄的小麵粉、片栗粉油炸的料理,它既可以用作來稱呼這一料理方法,亦可指用此方法烹飪完成的料理。
唐揚げ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源於唐朝時中國傳入日本的素菜料理,原本是用蔬菜豆腐等模仿魚肉的樣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而成,所以又寫作「空揚げ」,而因為來自大唐,所以讀作からあげ,或是とうあげ都是沒問題的。唐揚げ也一度指代油炸好再用醬油和酒調味煮成的小塊豆腐。雖然炸的東西不停地在變,炸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唐揚げ這個名字本身卻被保留了下來,在「日本唐揚協会(日本炸雞協會)」的宣傳普及之努力下,目前用作專門指代日式炸雞。誠然,時間的長河延綿不息,唐揚げ也和諸多飲食文化一起,今時今刻依舊不斷進化中。
未來,唐揚げ會變成什麼樣?日式炸雞將以怎樣一種形式同我們的牙齒和腸胃相會?那種事誰也無法預料,既然如此,還是回過身前往美食誕生的起點一探究竟罷。
日式炸雞最早出現在外食菜單上,大約是昭和 7 年左右的事了。
時光倒流,大正 14 年,東京・木挽一間叫做「かき氷屋・三笠」的刨冰店開業。在不溫不火的若干年營生後,昭和 2 年,店舖改名「食堂・三笠」轉型成為一間洋食店,供應起了咖喱和三明治,并遷址至歌舞伎座地區,從此賓客盈庭生意日漸興隆。然而那之後店主又在銀座一丁目盤下一間門面打算專門經營雞肉料理,卻意外遭遇營業不振,使得廚師長不得不考慮如何推出改善赤字局面的新菜單,此刻「若鶏の唐揚げ(日式炸雛雞)」應運而生,時值昭和 7 年。日式炸雞振興了三笠食堂,今年妳依舊能在銀座見到的三笠會館,其前身便是它了。
完成了振興一間店的使命,這塊美味的小東西並不滿足,它繼續踏上了振興一家國之途,這一切還要從戰後的局勢說起。
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日本,國內糧食緊缺,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增建養雞場以期短時間能多少緩解吃飯問題。雞肉產量開始增加,平民家庭也能輕鬆吃上口肉了,在迎來幸福的同時,大家自然也思考起來,如何能把這再常見不過的雞肉做得更美味呢。於是,我們的日式炸雞再次站上了歷史的舞台。在高度成長期的 1970 年代,日式炸雞不僅活躍在餐桌上,更是出現在下酒小菜、便當等各種飲食場合。雖然一般來說炸物總會給人一種油油的感覺,但日式炸雞卻能跨越年齡和性別,被老少男女,各種各樣的人所喜愛。小時候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日式炸雞伴隨著日本的重新崛起,也成為了日本飲食文化的標誌性菜餚之一。
當代日本的日式炸雞文化發源地在大分縣北部的中津市和宇佐市。中津市是由於養雞場眾多,市內一度多達 60 間以上的炸雞專門店,因此作為日式炸雞的「聖地」而聞名全國;而宇佐市則在昭和 30 年代,因誕生了全日第一間日式炸雞專門店「庄助」而成為了炸雞專門店的發祥地。
日式炸雞好吃,實際上卻意外地健康?是的,妳沒有看錯。在所有的炸物中,日式炸雞是僅次於素揚げ(上文提到的將食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這一料理方法)的低卡美食。不同於コロッケ(炸牛肉薯餅)、天ぷら(天婦羅),日式炸雞的面衣較薄,同食品材料的吸油量相比,其吸油率也是比較低的。吸油度高低順位依次:かき揚げ(許多貝類、魚蝦和蔬菜混合的炸物)、天ぷら、フライ(西式油炸)、唐揚げ、素揚げ。值得一提的是,炸物用的油如果是植物油的話,1g 約 9kcal,想要控制熱量就請選擇脂肪較少的主要食材,將肥肉部份和雞的皮剔除,并搭配蔬菜菇類食用,也能增加飽食感。另外在烹飪時,儘量將材料切得大塊些,以減少接觸面積,也能降低吸油率。
妳也許會喜歡:
【男子漢料理】懶人意麵指南
【男子漢料理】懶人炸雞指南
●●●●●●●●●●●●●●●●●●●●●●●●●●●●●●●●●●●●●●●●●●●●●●●●●●●●●●●●●●●●●●●●●●
微信公眾號 manteng_manteng
小站 http://maantangwong.syoyu.net
微博 http://weibo.com/manteng
Instagram: MaantangWong
FC: 4270-3625-7686
PSN ID: maantangwong
![]() |
(圖片來源:「和歌子酒 日劇」第九話:烤雞肉串)
我愛吃雞,尤其愛吃炸雞。雖然雞怎麼炸都好吃,或者應該說雞肉怎麼做都好吃,但最喜歡的還是日式炸雞。颱風天就是要泛舟的話,難以抉擇吃什麼好的時候當然就是 炸 雞 啦。
![]() |
![]() |
![]() |
![]() |
![]() |
(圖片來源:「和歌子酒 動畫版」第二話:炸雞;「和歌子酒 日劇」第九話:烤雞肉串)
日式炸雞,日語寫作:唐揚げ,讀作からあげ(karaage)。我們一般對日式炸雞的印象大概是切成小塊調味後炸好的雞腿肉,但其實唐揚げ這個詞本身是指將食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或者裹上薄薄的小麵粉、片栗粉油炸的料理,它既可以用作來稱呼這一料理方法,亦可指用此方法烹飪完成的料理。
唐揚げ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源於唐朝時中國傳入日本的素菜料理,原本是用蔬菜豆腐等模仿魚肉的樣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而成,所以又寫作「空揚げ」,而因為來自大唐,所以讀作からあげ,或是とうあげ都是沒問題的。唐揚げ也一度指代油炸好再用醬油和酒調味煮成的小塊豆腐。雖然炸的東西不停地在變,炸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唐揚げ這個名字本身卻被保留了下來,在「日本唐揚協会(日本炸雞協會)」的宣傳普及之努力下,目前用作專門指代日式炸雞。誠然,時間的長河延綿不息,唐揚げ也和諸多飲食文化一起,今時今刻依舊不斷進化中。
未來,唐揚げ會變成什麼樣?日式炸雞將以怎樣一種形式同我們的牙齒和腸胃相會?那種事誰也無法預料,既然如此,還是回過身前往美食誕生的起點一探究竟罷。
日式炸雞最早出現在外食菜單上,大約是昭和 7 年左右的事了。
時光倒流,大正 14 年,東京・木挽一間叫做「かき氷屋・三笠」的刨冰店開業。在不溫不火的若干年營生後,昭和 2 年,店舖改名「食堂・三笠」轉型成為一間洋食店,供應起了咖喱和三明治,并遷址至歌舞伎座地區,從此賓客盈庭生意日漸興隆。然而那之後店主又在銀座一丁目盤下一間門面打算專門經營雞肉料理,卻意外遭遇營業不振,使得廚師長不得不考慮如何推出改善赤字局面的新菜單,此刻「若鶏の唐揚げ(日式炸雛雞)」應運而生,時值昭和 7 年。日式炸雞振興了三笠食堂,今年妳依舊能在銀座見到的三笠會館,其前身便是它了。
完成了振興一間店的使命,這塊美味的小東西並不滿足,它繼續踏上了振興一家國之途,這一切還要從戰後的局勢說起。
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日本,國內糧食緊缺,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增建養雞場以期短時間能多少緩解吃飯問題。雞肉產量開始增加,平民家庭也能輕鬆吃上口肉了,在迎來幸福的同時,大家自然也思考起來,如何能把這再常見不過的雞肉做得更美味呢。於是,我們的日式炸雞再次站上了歷史的舞台。在高度成長期的 1970 年代,日式炸雞不僅活躍在餐桌上,更是出現在下酒小菜、便當等各種飲食場合。雖然一般來說炸物總會給人一種油油的感覺,但日式炸雞卻能跨越年齡和性別,被老少男女,各種各樣的人所喜愛。小時候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日式炸雞伴隨著日本的重新崛起,也成為了日本飲食文化的標誌性菜餚之一。
當代日本的日式炸雞文化發源地在大分縣北部的中津市和宇佐市。中津市是由於養雞場眾多,市內一度多達 60 間以上的炸雞專門店,因此作為日式炸雞的「聖地」而聞名全國;而宇佐市則在昭和 30 年代,因誕生了全日第一間日式炸雞專門店「庄助」而成為了炸雞專門店的發祥地。
日式炸雞好吃,實際上卻意外地健康?是的,妳沒有看錯。在所有的炸物中,日式炸雞是僅次於素揚げ(上文提到的將食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這一料理方法)的低卡美食。不同於コロッケ(炸牛肉薯餅)、天ぷら(天婦羅),日式炸雞的面衣較薄,同食品材料的吸油量相比,其吸油率也是比較低的。吸油度高低順位依次:かき揚げ(許多貝類、魚蝦和蔬菜混合的炸物)、天ぷら、フライ(西式油炸)、唐揚げ、素揚げ。值得一提的是,炸物用的油如果是植物油的話,1g 約 9kcal,想要控制熱量就請選擇脂肪較少的主要食材,將肥肉部份和雞的皮剔除,并搭配蔬菜菇類食用,也能增加飽食感。另外在烹飪時,儘量將材料切得大塊些,以減少接觸面積,也能降低吸油率。
妳也許會喜歡:
【男子漢料理】懶人意麵指南
【男子漢料理】懶人炸雞指南
●●●●●●●●●●●●●●●●●●●●●●●●●●●●●●●●●●●●●●●●●●●●●●●●●●●●●●●●●●●●●●●●●●
微信公眾號 manteng_manteng
小站 http://maantangwong.syoyu.net
微博 http://weibo.com/manteng
Instagram: MaantangWong
FC: 4270-3625-7686
PSN ID: maantang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