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经济素养决定孩子的社会地位和幸福感
⺩王胜:“经济素养”关乎孩⼦子未来的社会地位与 幸福感
2015-07-29 醒客教育思想⺴⽹网 eduthinker
作者 |王胜 发表时间 |2015-07-29 来源 |作者授权
许多发达国家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儿童灌输正确的财富观念。图为⽇日本⼉儿童参观银⾏行总部。图 ⽚片来源|资料图⽚片

“经济公民教育”(Economic Citizenship Education)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 名词,它最早的清晰概念来⾃自于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Child & Youth Financial International)2012年给出的框架定义,即:“经济公民教育”包含了三⽅方 ⾯面的内容: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金融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和 ⽣生计教育(Livelihoods Education)。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认为,通过 这三⽅方⾯面融合的教育,会给⼉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保障他们未 来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发展。
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 丹,成⽴立迄今,它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提⾼高⼉儿童和青少年⾦金融能⼒力的运 动,该运动已经扩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覆盖了1800万多名⼉儿童。其发起⼈人 是享誉世界的印度社会创新家杰鲁·⽐比利莫利亚(Jeroo Billimoria),她的故事被 写进戴维·伯恩斯坦撰写的《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该联盟希望通过培育⾦金融能 ⼒力,让世界各地的⼉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的⼉儿童和青少年, 增强对社会和经济权利的认识,并让他们获得适当的⾦金融服务,以建⽴立⾃自⼰己的 资产并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要明了“经济公民教育”这⼀一概念,需要⾸首先厘清其与另外两个概念“经济公民” 和“公民教育”的关系。
“经济公民”概念可追溯到古希腊 公民经济能⼒力(或潜能)意味着更多的权利
“经济公民”(Economic Citizenship)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溯源到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对于“公民”概念的阐释。亚⾥里⼠士多德在对“公民”的定义中强调了公 民统治与被统治的能⼒力与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关系,公民必须通过经济参 与社会,⽽而后建⽴立其作为公民的权利。
在⼀一个共和社会⾥里,会有⼀一个多元化的公民⾝身份制度,那些对经济发展做出(或 有潜⼒力做出)贡献的公民将会更好地代表联邦,并因⽽而拥有更⼴广泛的权利。这 种多元化的公民⾝身份概念就是指公民的经济能⼒力将导致其拥有不同层次的权利 乃⾄至特权。
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在他讨论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和公民⾝身份 时就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概念。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直接依赖于社会阶层 分化与多元化公民的概念。
同样,美国历史学家爱丽丝·凯斯勒-哈利斯也探讨了公民的劳动能⼒力和获得平 等⼯工资的权利是其得以成为公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中⼼心论点是,剥夺⼥女性 的劳动和获得平等⼯工资的能⼒力将限制她获得公民的⾝身份。
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探讨逐步形成了经济公民的概念,他们都强调公民的经
济地位和经济参与将直接影响其作为公民的⾝身份和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其2010年 发表的有关“边际⽣生产理论”的⽂文章中涉及到经济公民概念的另⼀一个层⾯面,他认 为亚⾥里⼠士多德的多元化公民⾝身份制度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那些获得巨⼤大财富 的公民拥有了太多权利,反⽽而会越来越不愿意服务社会,还认为强势政府出台 的制度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观点代表了美国民众对 于经济参与和公民地位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于政治与经济不平等的强烈关 注。
这些理论上的探讨丰富了“公民”概念的内涵,让我们了解到这个概念不仅仅是 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权利,还与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密切相关。
“经济公民”概念的⼀一个实际应⽤用在美国著名的社会创新组织爱创家(Ashoka)的 ⼀一项全球项⽬目中充分体现。爱创家的“完整经济公民项⽬目”(Full Economic Citizenship)倡议努⼒力创造⼀一个让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和能⼒力⾏行使其经济、社会和 ⽂文化权利的环境。⼀一个公民要实现其完整的公民⾝身份,必须⾄至少获得必要的产 品和服务——⾷食物、⽔水、住房、能源、健康、教育,以及⾦金融,这些基本的产 品和服务使他们能够成为消费者、⽣生产者和资产的持有者,⽽而这正是⼀一个公民 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权利。
不过,“经济公民”这个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那些通 过投资移民⽽而获得⼀一个国家的公民⾝身份的做法。这是多元化公民⾝身份制度在实 际社会中应⽤用的⼀一个实例。本⽂文所要探讨的“经济公民”概念与此实际应⽤用的含 义⽆无关。
由上⽂文可知,“经济公民”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通过经济贡献成为公民,也可 以表⽰示⼀一个⼈人的经济地位、能⼒力和⾓角⾊色会影响他/她作为⼀一位公民的权利。本⽂文 所探讨的是后⼀一种含义。
公民教育“去政治化”趋势
从“重认识”到“重能⼒力”,公民教育越发强调“经济修养”
公民教育指培养个⼈人作为公民⾏行使义务与权利的教育活动。它通过相关教材与
教学⽅方式,使⼉儿童对公民所应具有的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及相关
的民主、尊重、守法等的公民素养有基本了解和认识。公民教育的概念和实施
与公民权及公民⾝身份密不可分。
近年来,许多国家现在改⽤用“公民及公民权教育”(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来取代定义较狭隘的“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主 要在于为公民提供有关公民知识、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让公民学习如何进⾏行 公民⽣生活(如选举中的投票等等),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等知识;“公民权教 育”则聚焦在促使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及公民社会,包括公民如何互动并塑造他 们⾃自⼰己的社群(包括学校)及社区等,也包含了对于公民参与上述公民活动的 能⼒力的培养等。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后⼀一种“公民权教育”的含义,不过仍然简 化称为“公民教育”。
在中国,“公民教育”又常常与“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生活教育” 相混淆,其包含的内容往往杂糅繁多,有时强调事实性的公民知识,如政府体 制、法律、权利等等;有时又强调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时着重在政府⾓角 ⾊色和“好公民”的义务,强调爱国主义及中国传统价值的提倡和培养;有时又指 ⽣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教导⼈人们礼义廉耻,不要 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等。
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在1999年完成的公民教育研究(CIVED)项⽬目报告中, 提出在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效果的评估包含如下指标:
了解有不同想法的⼈人、和其他学⽣生组成团体进⾏行合作、为解决社区的问题做出
贡献、爱国并忠于国家、有保护环境的⾏行动及⽅方法、关⼼心其他国家发⽣生的事、
参与在全国和地⽅方选举投票等。
根据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发现公民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的复杂性。
然⽽而,各个国家在公民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内容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欧 洲及亚洲国家也各有不同的做法。在林林总总的公民教育之中,有⼀一个值得注 意的潮流,即去政治化的做法。
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往往关注培养学⽣生对于政治体制、规章制度、法律及公民权
利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而去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则更关注于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能⼒力的培 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生活技能、社团活动及领导⼒力,以及参与经 济活动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于⾦金融、经济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趋势是与“经济公民”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吻合的,也是本⽂文所要阐释的重 点。
经济公民教育的模型
⼉儿童⾦金融能⼒力事关未来社会地位和个⼈人幸福
2012年成⽴立的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通过与各国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 者的合作,发起了全球最⼤大的⼉儿童和青年⾦金融运动,并由此建⽴立了⼀一个经济公 民教育的发展框架。
这个发展框架包含并平衡了社会教育、⾦金融教育和⽣生计教育等三⽅方⾯面内容(其 中⽣生计教育包含:提升就业能⼒力的教育和创业教育)。指出构建⼉儿童的⾦金融知 识和⾦金融能⼒力事关其未来的经济、社会地位和个⼈人幸福,强调连接教育和获得 安全且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关注⼉儿童权利的重要性。
上述框架有以下三⽅方⾯面的依据:
⼀一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UNRCR)有关⼉儿童权利的观点,即教育的⽬目的应该 是“考虑⼉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多元化能⼒力的同时,也要知道促进、⽀支持和保 护⼈人类尊严是每个孩⼦子天⽣生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
⼆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学习⽬目标”的阐释,认为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 年轻⼈人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技能,以及获得可靠⽣生计的能⼒力。
第三个依据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教育的开展必
须要能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这⼀一旨在培养未来经济公民的框架特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减少收⼊入和资产的 贫困、增加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生计、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幸福、对⾃自⼰己、家庭及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依此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经济公民教 育的模型:

经济公民教育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金融教育、社会教育和⾦金融普惠是给⼉儿童和青少年赋能以及提 升其⾦金融能⼒力的基⽯石。⾦金融教育是指提升⼉儿童和青少年⾦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和材料;社会教育是指改变⼉儿童和青少年对于他们⾃自⼰己乃⾄至他⼈人的权利和责任 的认识和理解的教育,也包含⼀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金融普惠是指为⼉儿 童和青少年提供合适的、有质量的,并且⽀支付得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通过这 三个“基⽯石”的教育,为⼉儿童和青少年赋能,让⼉儿童和青少年通过管理他们的⽣生 活,⾏行使他们的权利,显⽰示他们对于他⼈人的同情⼼心的实际体验⽽而获得的⾃自信⼼心 和效能感。⽽而⾦金融能⼒力则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了⾦金融知识和技能之后,通过 使⽤用⾦金融服务和产品,最⼤大化他们的⾦金融利益的能⼒力。
⾦金融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经济公民实现其⾃自⾝身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关键。⼉儿童及青
少年只有通过实际体验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锻炼他们管理⾃自⼰己⽣生活的
能⼒力,体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行使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才能切实培养起对于他⼈人的同情⼼心,提升他们作为公民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幸 福⽣生活打下基础。
经济公民教育在国际上已卓有成效
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最佳实践做法
近年来,经济公民教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非营利组织和⾦金融服务提供商普遍
关注的教育项⽬目。不过,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发现,经济公民教育
并不总是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方案,因此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佳实践
做法,不同的国家和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综合教育课程,包含不同的内容,使
⽤用多种教学⽅方法。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正在领导⼀一个由各国的捐助
者、教育提供者、决策者组成的全球⽹网络,试图发布⼀一个全球公认的经济公民
框架,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评估标准。
为了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金融⾏行为的积极改变,提升他们的财经素养和能⼒力,
融合⾦金融教育、社会教育和⽣生计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有多个国际组
织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unior Achievement(JA) Worldwide]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专注于青年发展,通过把⾦金融教育和实际建⽴立及运⾏行商业业 务的经验(⾦金融教育和⽣生计教育)相结合的做法,提升青年⼈人的经济公民能⼒力, 通过遍布全世界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培养青少年准备⼯工作、创业和⾦金融知识等⽅方 ⾯面的技能。
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Aflatoun Child Saving International)
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通过其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的教育⽹网络,推⼴广 融合社会教育和⾦金融教育的课程,该课程包含了社会教育、⾦金融教育和⽣生计教 育的五个核⼼心内容:认识和探索⾃自我,权利和责任,储蓄和消费,⽬目标、计划 和预算,社会和商业创业。
⽬目前该基⾦金会已经研发和推出了从3岁到18岁的三个阶段的课程(3~6岁、6~15 岁、16~18岁,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延伸⾄至25岁),其课程已经覆盖了超 过12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
经济公民教育在中国
系统的财经教育在中⼩小学公共课程体系中缺如
我国有深厚的商业教育基础,也有存钱和节约的传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 展,各界⼈人⼠士和政府机构都⾮非常重视针对青年⼈人的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然⽽而,⾦金融教育尚未被重视。经济公民教育更是⼀一个新名词。随着我国市场化 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经济公民教育对于 ⼀一个⼈人终⾝身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然⽽而,因为我国重⽂文轻商的⽂文化传统,在中⼩小学开展经济公民教育⽬目前还遭遇
很多阻⼒力,在很多⽅方⾯面依然困难重重。
⼀一⽅方⾯面,很少有⼈人把⾦金融教育、社会教育和⽣生计教育结合开展,另⼀一⽅方⾯面,国 家课程体系中还没怎么涉及⾦金融教育的内容,仅仅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提及 部分与钱、商业和经济相关的内容。
其次,民间开展⾯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的经济公民教育的组织也⾮非常有限,其中来
⾃自国外的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和救助⼉儿童会,以及本⼟土公益组织上海慈善教育培
训中⼼心和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是为数不多的专门开展这⽅方⾯面教育的机构。
2011年和2012年,上海5000余名学⽣生连续两次参与(PISA)测试并蝉联世界第 ⼀一,这些学⽣生还在2013年⾸首度参加了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PISA财经素质测评 2014年7⽉月其结果公布,上海市又获得全球第⼀一,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令⼈人意 外,但是相信都会对我国的⾦金融教育政策和现状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各界 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的经济公民教育必将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再“刻意回避”的⼀一道风景。
作者系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理事长。 王胜先⽣生邮箱:alan@bebetter.org.cn。 百特公众微信号:BetterEducation

醒客教育思想⺴⽹网 www.eduthinker.com
2015-07-29 醒客教育思想⺴⽹网 eduthinker
作者 |王胜 发表时间 |2015-07-29 来源 |作者授权
许多发达国家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儿童灌输正确的财富观念。图为⽇日本⼉儿童参观银⾏行总部。图 ⽚片来源|资料图⽚片

“经济公民教育”(Economic Citizenship Education)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 名词,它最早的清晰概念来⾃自于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Child & Youth Financial International)2012年给出的框架定义,即:“经济公民教育”包含了三⽅方 ⾯面的内容: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金融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和 ⽣生计教育(Livelihoods Education)。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认为,通过 这三⽅方⾯面融合的教育,会给⼉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保障他们未 来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发展。
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 丹,成⽴立迄今,它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提⾼高⼉儿童和青少年⾦金融能⼒力的运 动,该运动已经扩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覆盖了1800万多名⼉儿童。其发起⼈人 是享誉世界的印度社会创新家杰鲁·⽐比利莫利亚(Jeroo Billimoria),她的故事被 写进戴维·伯恩斯坦撰写的《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该联盟希望通过培育⾦金融能 ⼒力,让世界各地的⼉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的⼉儿童和青少年, 增强对社会和经济权利的认识,并让他们获得适当的⾦金融服务,以建⽴立⾃自⼰己的 资产并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要明了“经济公民教育”这⼀一概念,需要⾸首先厘清其与另外两个概念“经济公民” 和“公民教育”的关系。
“经济公民”概念可追溯到古希腊 公民经济能⼒力(或潜能)意味着更多的权利
“经济公民”(Economic Citizenship)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溯源到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对于“公民”概念的阐释。亚⾥里⼠士多德在对“公民”的定义中强调了公 民统治与被统治的能⼒力与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关系,公民必须通过经济参 与社会,⽽而后建⽴立其作为公民的权利。
在⼀一个共和社会⾥里,会有⼀一个多元化的公民⾝身份制度,那些对经济发展做出(或 有潜⼒力做出)贡献的公民将会更好地代表联邦,并因⽽而拥有更⼴广泛的权利。这 种多元化的公民⾝身份概念就是指公民的经济能⼒力将导致其拥有不同层次的权利 乃⾄至特权。
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在他讨论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和公民⾝身份 时就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概念。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直接依赖于社会阶层 分化与多元化公民的概念。
同样,美国历史学家爱丽丝·凯斯勒-哈利斯也探讨了公民的劳动能⼒力和获得平 等⼯工资的权利是其得以成为公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中⼼心论点是,剥夺⼥女性 的劳动和获得平等⼯工资的能⼒力将限制她获得公民的⾝身份。
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探讨逐步形成了经济公民的概念,他们都强调公民的经
济地位和经济参与将直接影响其作为公民的⾝身份和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其2010年 发表的有关“边际⽣生产理论”的⽂文章中涉及到经济公民概念的另⼀一个层⾯面,他认 为亚⾥里⼠士多德的多元化公民⾝身份制度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那些获得巨⼤大财富 的公民拥有了太多权利,反⽽而会越来越不愿意服务社会,还认为强势政府出台 的制度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观点代表了美国民众对 于经济参与和公民地位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于政治与经济不平等的强烈关 注。
这些理论上的探讨丰富了“公民”概念的内涵,让我们了解到这个概念不仅仅是 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权利,还与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密切相关。
“经济公民”概念的⼀一个实际应⽤用在美国著名的社会创新组织爱创家(Ashoka)的 ⼀一项全球项⽬目中充分体现。爱创家的“完整经济公民项⽬目”(Full Economic Citizenship)倡议努⼒力创造⼀一个让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和能⼒力⾏行使其经济、社会和 ⽂文化权利的环境。⼀一个公民要实现其完整的公民⾝身份,必须⾄至少获得必要的产 品和服务——⾷食物、⽔水、住房、能源、健康、教育,以及⾦金融,这些基本的产 品和服务使他们能够成为消费者、⽣生产者和资产的持有者,⽽而这正是⼀一个公民 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权利。
不过,“经济公民”这个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那些通 过投资移民⽽而获得⼀一个国家的公民⾝身份的做法。这是多元化公民⾝身份制度在实 际社会中应⽤用的⼀一个实例。本⽂文所要探讨的“经济公民”概念与此实际应⽤用的含 义⽆无关。
由上⽂文可知,“经济公民”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通过经济贡献成为公民,也可 以表⽰示⼀一个⼈人的经济地位、能⼒力和⾓角⾊色会影响他/她作为⼀一位公民的权利。本⽂文 所探讨的是后⼀一种含义。
公民教育“去政治化”趋势
从“重认识”到“重能⼒力”,公民教育越发强调“经济修养”
公民教育指培养个⼈人作为公民⾏行使义务与权利的教育活动。它通过相关教材与
教学⽅方式,使⼉儿童对公民所应具有的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及相关
的民主、尊重、守法等的公民素养有基本了解和认识。公民教育的概念和实施
与公民权及公民⾝身份密不可分。
近年来,许多国家现在改⽤用“公民及公民权教育”(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来取代定义较狭隘的“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主 要在于为公民提供有关公民知识、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让公民学习如何进⾏行 公民⽣生活(如选举中的投票等等),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等知识;“公民权教 育”则聚焦在促使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及公民社会,包括公民如何互动并塑造他 们⾃自⼰己的社群(包括学校)及社区等,也包含了对于公民参与上述公民活动的 能⼒力的培养等。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后⼀一种“公民权教育”的含义,不过仍然简 化称为“公民教育”。
在中国,“公民教育”又常常与“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生活教育” 相混淆,其包含的内容往往杂糅繁多,有时强调事实性的公民知识,如政府体 制、法律、权利等等;有时又强调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时着重在政府⾓角 ⾊色和“好公民”的义务,强调爱国主义及中国传统价值的提倡和培养;有时又指 ⽣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教导⼈人们礼义廉耻,不要 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等。
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在1999年完成的公民教育研究(CIVED)项⽬目报告中, 提出在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效果的评估包含如下指标:
了解有不同想法的⼈人、和其他学⽣生组成团体进⾏行合作、为解决社区的问题做出
贡献、爱国并忠于国家、有保护环境的⾏行动及⽅方法、关⼼心其他国家发⽣生的事、
参与在全国和地⽅方选举投票等。
根据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发现公民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的复杂性。
然⽽而,各个国家在公民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内容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欧 洲及亚洲国家也各有不同的做法。在林林总总的公民教育之中,有⼀一个值得注 意的潮流,即去政治化的做法。
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往往关注培养学⽣生对于政治体制、规章制度、法律及公民权
利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而去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则更关注于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能⼒力的培 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生活技能、社团活动及领导⼒力,以及参与经 济活动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于⾦金融、经济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趋势是与“经济公民”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吻合的,也是本⽂文所要阐释的重 点。
经济公民教育的模型
⼉儿童⾦金融能⼒力事关未来社会地位和个⼈人幸福
2012年成⽴立的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通过与各国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 者的合作,发起了全球最⼤大的⼉儿童和青年⾦金融运动,并由此建⽴立了⼀一个经济公 民教育的发展框架。
这个发展框架包含并平衡了社会教育、⾦金融教育和⽣生计教育等三⽅方⾯面内容(其 中⽣生计教育包含:提升就业能⼒力的教育和创业教育)。指出构建⼉儿童的⾦金融知 识和⾦金融能⼒力事关其未来的经济、社会地位和个⼈人幸福,强调连接教育和获得 安全且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关注⼉儿童权利的重要性。
上述框架有以下三⽅方⾯面的依据:
⼀一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UNRCR)有关⼉儿童权利的观点,即教育的⽬目的应该 是“考虑⼉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多元化能⼒力的同时,也要知道促进、⽀支持和保 护⼈人类尊严是每个孩⼦子天⽣生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
⼆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学习⽬目标”的阐释,认为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 年轻⼈人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技能,以及获得可靠⽣生计的能⼒力。
第三个依据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教育的开展必
须要能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这⼀一旨在培养未来经济公民的框架特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减少收⼊入和资产的 贫困、增加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生计、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幸福、对⾃自⼰己、家庭及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依此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经济公民教 育的模型:

经济公民教育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金融教育、社会教育和⾦金融普惠是给⼉儿童和青少年赋能以及提 升其⾦金融能⼒力的基⽯石。⾦金融教育是指提升⼉儿童和青少年⾦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和材料;社会教育是指改变⼉儿童和青少年对于他们⾃自⼰己乃⾄至他⼈人的权利和责任 的认识和理解的教育,也包含⼀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金融普惠是指为⼉儿 童和青少年提供合适的、有质量的,并且⽀支付得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通过这 三个“基⽯石”的教育,为⼉儿童和青少年赋能,让⼉儿童和青少年通过管理他们的⽣生 活,⾏行使他们的权利,显⽰示他们对于他⼈人的同情⼼心的实际体验⽽而获得的⾃自信⼼心 和效能感。⽽而⾦金融能⼒力则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了⾦金融知识和技能之后,通过 使⽤用⾦金融服务和产品,最⼤大化他们的⾦金融利益的能⼒力。
⾦金融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经济公民实现其⾃自⾝身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关键。⼉儿童及青
少年只有通过实际体验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锻炼他们管理⾃自⼰己⽣生活的
能⼒力,体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行使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才能切实培养起对于他⼈人的同情⼼心,提升他们作为公民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幸 福⽣生活打下基础。
经济公民教育在国际上已卓有成效
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最佳实践做法
近年来,经济公民教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非营利组织和⾦金融服务提供商普遍
关注的教育项⽬目。不过,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发现,经济公民教育
并不总是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方案,因此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佳实践
做法,不同的国家和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综合教育课程,包含不同的内容,使
⽤用多种教学⽅方法。国际⼉儿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联盟正在领导⼀一个由各国的捐助
者、教育提供者、决策者组成的全球⽹网络,试图发布⼀一个全球公认的经济公民
框架,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评估标准。
为了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金融⾏行为的积极改变,提升他们的财经素养和能⼒力,
融合⾦金融教育、社会教育和⽣生计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有多个国际组
织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unior Achievement(JA) Worldwide]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专注于青年发展,通过把⾦金融教育和实际建⽴立及运⾏行商业业 务的经验(⾦金融教育和⽣生计教育)相结合的做法,提升青年⼈人的经济公民能⼒力, 通过遍布全世界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培养青少年准备⼯工作、创业和⾦金融知识等⽅方 ⾯面的技能。
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Aflatoun Child Saving International)
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通过其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的教育⽹网络,推⼴广 融合社会教育和⾦金融教育的课程,该课程包含了社会教育、⾦金融教育和⽣生计教 育的五个核⼼心内容:认识和探索⾃自我,权利和责任,储蓄和消费,⽬目标、计划 和预算,社会和商业创业。
⽬目前该基⾦金会已经研发和推出了从3岁到18岁的三个阶段的课程(3~6岁、6~15 岁、16~18岁,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延伸⾄至25岁),其课程已经覆盖了超 过12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
经济公民教育在中国
系统的财经教育在中⼩小学公共课程体系中缺如
我国有深厚的商业教育基础,也有存钱和节约的传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 展,各界⼈人⼠士和政府机构都⾮非常重视针对青年⼈人的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然⽽而,⾦金融教育尚未被重视。经济公民教育更是⼀一个新名词。随着我国市场化 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经济公民教育对于 ⼀一个⼈人终⾝身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然⽽而,因为我国重⽂文轻商的⽂文化传统,在中⼩小学开展经济公民教育⽬目前还遭遇
很多阻⼒力,在很多⽅方⾯面依然困难重重。
⼀一⽅方⾯面,很少有⼈人把⾦金融教育、社会教育和⽣生计教育结合开展,另⼀一⽅方⾯面,国 家课程体系中还没怎么涉及⾦金融教育的内容,仅仅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提及 部分与钱、商业和经济相关的内容。
其次,民间开展⾯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的经济公民教育的组织也⾮非常有限,其中来
⾃自国外的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和救助⼉儿童会,以及本⼟土公益组织上海慈善教育培
训中⼼心和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是为数不多的专门开展这⽅方⾯面教育的机构。
2011年和2012年,上海5000余名学⽣生连续两次参与(PISA)测试并蝉联世界第 ⼀一,这些学⽣生还在2013年⾸首度参加了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PISA财经素质测评 2014年7⽉月其结果公布,上海市又获得全球第⼀一,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令⼈人意 外,但是相信都会对我国的⾦金融教育政策和现状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各界 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的经济公民教育必将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再“刻意回避”的⼀一道风景。
作者系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理事长。 王胜先⽣生邮箱:alan@bebetter.org.cn。 百特公众微信号:BetterEducation

醒客教育思想⺴⽹网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