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传》:作家用写作创造自由,在那之后呢?
![]() |
我承认毛姆叔叔这张照片令我心动了…… |
毛姆也喜欢读作家传记。
他对属于世纪的文学大师们有浓厚兴趣: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简·奥斯汀、福楼拜、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
读他关于那些大师们的文章,会发现,毛姆不仅关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切技术指标,也关注那背后作家个人的生活、思想、个性、情感,一切属于人性的冲突。
我们知道,毛姆的直率和毒舌是出了名的。比如,关于芸芸众生,年轻时代的他这样说:
——“绝大多数的人都蠢得厉害,说谁谁在常人之上真算不得什么恭维。”
——“大部分人长得真是丑啊!可惜,他们也不知道该待人随和一点,也好补救一下。”
年岁增长了,变得稳重了的毛姆,也只是把庸众看成写作的观察对象罢了。至于一般人狂热追捧的戏剧演员与电影明星,毛姆一生未能克服对他们的冷淡:“我始终做不到把他们当人看。”尽管是戏剧和影视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文学大师们在他的笔下,也并非十全十美,他毫不隐晦地指出他们外在与内在的种种缺陷。
巴尔扎克:一个红脸胖子,活像屠夫,生活奢侈,却不肯付给母亲赡养费。欠债如山,一生都在盘算着找个有钱的贵妇人结婚,但功亏一篑。
托尔斯泰:性欲狂,爱说教,道德上自相矛盾。晚年陷入谵妄。
司汤达:戴着假发掩盖秃头的矮个子。时髦得很蹩脚,总是在求爱,很少能成功。更恶毒的话在这里:“从来没有一个作家,我想,在把自己的性格放到一个人物身上去的时候,会描绘出一幅如此卑鄙,如此低劣,如此渺小和可恶的肖像。”
陀斯妥耶夫斯基:撒谎成癖,极度自卑和自负,赌徒,癫痫病患者,有严重的虐待与受虐狂倾向。
狄更斯:虚荣,满口称赞和谐的家庭生活,却对妻子和儿女冷淡无情。
大多数都在感情生活上朝三暮四,是很不忠实的丈夫与情人。
唯一堪称完美的是奥斯汀小姐,但也许:一来是关于她的资料太少,二来,奥斯汀和毛姆一样,有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作品中理性与感性的高度调和,以及不尽的俏皮话儿。
如果是猎奇的八卦爱好者,毛姆可够让他们满意的了。但真正的收获可不仅限于此。
“正是作家的独特气质使他能够以他特有的态度去观察世界。”
“一个作家写出怎样一部作品,取决于他是怎样一种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乐意知道那些可能是构成他个人历史的东西一一如果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这才是毛姆如此八卦的原因。并且,请注意:“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够优秀,则您不值得毛姆先生关注。除非,这位不够优秀的作家恰好成为他的文学观察对象。比如休·沃尔波尔——他出现在《寻欢作乐》这部小说里,几乎是原汁原味地被端上了桌子。毛姆没什么耐心对原型进行伪装。所有的人都能一目了然。这让沃尔波尔成了英国文化圈的笑柄。当受到严重心理伤害的沃尔波尔向毛姆质问时,这位老朋友发誓赌咒:不,这不可能是您,不过是一个揉合的人物。当沃尔波尔死后,他才爽快地承认了:当然,我写的就是他——可怜的家伙。
在写作中的毛姆冷酷无情,扑向被选中的猎物,凶猛贪婪如秃鹫,饱含耐心如沙漠蜥蜴,对这一切毫无内疚之心。正如他给文学巨匠们的总结陈词——
“他们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写作,没有什么东西对他们是真正要紧的,为了写作,他们准备毫不犹豫地牺牲任何与他们有关的人。他们不关心别人,自私,顽固。他们几乎没有自制力,从来也不会因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痛苦而抑制自己的心血来潮。他们似乎并不很想结婚。而当他们结婚以后,或者是因为他们那天生的易怒气质,或者是因为他们的感情多变,他们都不会给妻子带来足够的幸福。”
“他们都是好伙伴。但是,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却肯定是可怕的。”
跟毛姆生活在一起,又会是怎么样呢?
“如果有人能将毛姆的一生写出来,那将比他的小说精彩一万倍。”然而并不容易写出来。毛姆极端注重保护隐私,有生之年就已经销毁了许多书信,也监督着朋友们销毁。他立下遗嘱,禁止公开个人一切资料。他对写传记这种做法深恶痛绝,不管是写自传还是让别人来写。敢于为他立传的寥寥几个人,遭到了他的痛恨,包括他曾经疼爱过的侄子罗宾——这个侄子以写传记为要挟,向毛姆索要了五万美元。毛姆去世之后,罗宾还是写了回忆录,借机挣了一笔钱,并把毛姆是同性恋者这件圈内秘事,引爆在大众视线之内。
既然功成名就了,有些事就怎么也免不了。不管知识界如何谨慎评论,大众如何追捧,他本人又是如何自我鉴定——“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最终,他成了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一个名字,作品译成几乎所有已知文字,名气覆盖全球,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作家。他谢世了。对他怀有浓烈兴趣的人们行动起来了。
目前,英国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的《毛姆传》,被称为“市面上唯一正式授权的毛姆传记”。副标题为“毛姆的秘密生活”,很能勾起粉丝和八卦众的兴趣。时过境迁,经过不懈努力,黑斯廷斯获得了前所未有之多的第一手资料:家人回忆、同时代者的证词、日记与书信,实在不够,还有毛姆公开发表的随笔、小说——这倒不算太捕风捉影,毕竟,富有自我克制力、感情内敛的毛姆,习惯于把痛苦和欢乐悄悄塞进小说中,“既讲出秘密,又不泄露秘密。”多少会留下蛛丝马迹,足够牵藤摸瓜。
公正地说,这本传记,并没有毛姆本人关于文学巨匠们的文字精彩。缺少那种人性的洞察力、审美的机敏,以及文学趣味与技巧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好处在于,还是尽力勾勒出了完整的毛姆的一生。
这本书也确实地推翻了一些我以前关于毛姆的猜测。
和晚年照片上那张刻薄严峻的脸所给人的印象不一样,毛姆并非一个难以接近的人。恰恰相反,他颇为擅长社交周旋,接人待物恰如其分,聪明、风趣,在不把语言的予头对准某人的情况下,还是很能讨人欢心的。虽然被口吃的生理缺陷所制约,但最终锻炼出了大庭广众之下流利演讲的能力。终其一生,衣着时髦有品味。年轻的时候相当英俊,有男女通吃的性魅力。
![]() |
青年与老年 |
此外还是个杰出的情报工作者。挖掘出的资料证明,他具有一个优秀间谍应该具有的一切能力,甚至,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最让人吃惊的是是毛姆在经济上的务实态度。“和威利待一个晚上,你会以为跟股票经济人吃了顿饭。”一位朋友这样说毛姆。毛姆一生中,最痛恨和害怕的事情,是穷困。他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金钱对于我伟大而势不可挡的意义。”
在最初藉藉无名的年轻时代,他靠写作的天赋、周旋社交的能力,努力地往上爬,像任何一个有才华,野心勃勃,年轻的势利鬼那样。踏入文学圈子,获得评论界的关注,出版了几本小说以后,他毅然改变方向,想要成为一名剧作家。他早就注意到了,在戏剧上成功,能够换来及时且可观的经济回报,这是写小说不太可能办得到的。必须通过小说成名,从而真正步入戏剧界。
和今天一样,写小说,搞文学,收入实在太微薄了。写而优则剧,写剧本才是出路。从小说界打入戏剧界,毛姆用了十年时间,吃尽闭门羹,从来没有放弃。终于,他获得巨大的成功。毛姆的编剧生涯维持三十年,写了三十个足本剧,被搬上全世界的舞台,拍成电影。给他带来名望、魅力,使他拥有了真正的财务自由,一切的物质享受。
“正是作家的独特气质使他能够以他特有的态度去观察世界。”毛姆的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他自己。毛姆不像许多别的作家那样放任激情,他擅长自我规划与自控,坚忍、审慎、克制而大胆。这些独特气质,有效地承负起了他的创作雄心,构建了他的文学世界,也给他隐秘、大胆、奢华的私生活提供了保障。
毛姆既是同性恋者,也不拒绝异性恋。在他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位情人,一位妻子,构成了他对女性的两种极端体验。
情人苏·琼斯是“爱”,一位普通的戏剧演员,一位生气勃勃的姑娘,她和他所有男性朋友有染,他仍然坚持娶她,被拒绝。这是他一辈子不能忘怀的女人,最终,他把她珍藏在了小说里,成为《寻欢作乐》女主角罗西的原型。
《寻欢作乐》是毛姆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因为——”那位脸上永远挂着明媚可爱微笑的美人,为我再次生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她生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当她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她觉得和他同枕共衾是很自然的事。她对这种事从不犹豫不决。这并不是道德败坏,也不是生性淫荡;这是她的天性。她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别人,好似太阳发出热量、鲜花发出芳香一样的自然。她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而她也愿意把快乐带给别人。这丝毫无损于她的品格,她仍然那么真诚、淳朴、天真。”
小说中这一段评价罗西的话,饱含着毛姆对往日恋人的热爱和理解。
与之完全相反的是妻子西里尔。两人相遇时,西里尔还是一位商业大亨的妻子。毛姆本以为这只是一段普通的露水情缘,怎么也想不到,最后不得不娶了她。从此开启一段至死方休的孽缘。
不管怎么各持一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她爱他,而他不爱她。这决定了矛盾无法调和。从最初的道义出发,他确实可能有所亏欠,否则也不会被逼婚成功。但是,“道德准则,是为那些没有自主能力的人准备的。”个性强烈,情感深沉的毛姆,对这位自己一生中唯一合法的伴侣,心中只留下了憎恨。
西里尔也有她非凡的魅力与个性,有时尚上的好品味和商业天赋,后来成为著名的室内设计师。同时,她也专横,好撒谎,做生意不老实,几次因为经济欺诈而麻烦缠身。
毛姆小说中,那些虚荣乏味,令人反感的女性角色——多半是哪位作家的妻子或某位画家的伴侣身上,总有她的影子。离婚三十多年后,得到西里尔去世的消息,年事已高的毛姆居然快乐地哼起歌来。
晚年的毛姆,似乎也印证了“寿则多辱”这句中国古话。
挚爱的杰拉德·哈克斯顿已去世。去世之前他们已经达成分手协议。杰拉德俊美,放荡,充满野性,一生受毛姆供养,通过与毛姆的关系,他获得了凭一己之力得不到的地位与物质享受,但是,他也憎恨毛姆,恨他侵吞了他的自我,使他得不到人生的自由。
![]() |
毛姆生命中的男人与女人 |
(注:左上:西里尔 中上:杰拉德 右上:苏 左下:和杰拉德 右下:和西里尔)
永辞了哈克斯顿之后,毛姆已经过了七十周岁。陪伴毛姆走到人生终点的是艾伦·赛尔,一个年轻时很英俊,中年之后变成了个圆脸胖子的男人。此人智力平庸,性格温顺,与毛姆的女儿丽莎、侄子罗宾,在毛姆最后的岁月中,组成了围绕着毛姆的亲情三角。
像所有的英式家庭伦理剧,因遗产继承问题,这个三角关系剧烈地震动起来。发生了一些”罗生门“式事件,最后变成了一场官司,一桩丑闻,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时光步步进逼,尽管采用了最先进的羊胎素注射疗法,尽管到八十多岁仍保持每天早晨写作的习惯,毛姆还是变得年迈昏聩,失去了长久以来对世界和对自我的掌控力。最痛苦的是文学创造能力也离他而去了。对于作家来说,丧失了创作能力,生命等同结束了。
忧郁、失眠,多疑,狂躁,神智不清但富于攻击性,在最后岁月,毛姆被医院确定为精神失常。他成了玛莱思科别墅里的一个令所有人痛苦不安的噩梦。
毛姆享年九十一岁。一八九六年,青春无限的他,在笔记本里写下这样明显属于年少轻狂的句子:”愿死亡如黑夜掩盖我的才华。“六十多年以后,被老病与虚无感折磨着的他,在床榻上哀求着身边人:”别让我活下去,让我悄悄地离开吧。“一个优秀的作家,用写作来创造自由。但最终,死亡才能带来最终并且绝对的自由————也许,一切果真如毛姆所言?
![]() |
我的微信公众号:“王这么” |
-
小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07 20:44:15
-
伦敦薇纳奈尔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1 07:33:55
-
小鸡快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2-03 18:09:27
-
船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09 14:37:51
-
李傻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06 01:14:49
-
落了半城樱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01 08:31:01
-
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28 12:54:33
-
ssssfwy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9-30 23:35:05
-
严牛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9-05 09:09:44
-
大柯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2:25:49
-
芦荻d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8:46:38
-
欢乐欲与少年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09 21:30:14
-
安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09 17:01:39
-
这太容易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08 19: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