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内向者的能量场
![]() |
据我观察,有些人在社交中获得能量,有些人在社交中消耗能量。基于这样的特征,心理学上把这两类人分为外向者和内向者。
我属于后者——一个典型的内向者,要承认这点,似乎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外向者一直都占据着统治低位,这使得人们对于外向型人格有着天然崇拜。
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的行为模式可能无法得到大众的理解。比如他们不太喜欢参与社交,即便参与了也很有可能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在公共场合交谈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说话太多,但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却可以和熟悉的人侃侃而谈。他们对于“独处”的要求也令人费解,在外向者看来,这是典型的“逃离”行为。
社会分工显然有利于外向者的生存。销售员,业务员,企业家,政治家、法官、律师、记者、演员……这些职位需要大量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时间,因此多数是由外向者来承担。而内向者呢?他们安居一隅,做着他们一个人可以做的事:科研人员,技术工程师,作家,艺术家……
显然,外向者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倾向于获得主流社会认可的价值,于是内向者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追求外向者们擅长的工作。有一部分内向者通过自身天赋和适应能够很好地驾驭这些工作,甚至赶超外向者,但更多没有把自己摆在合适位置的人则陷入了“无能为力”的感觉中。
这是因为内向者和外向者在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上有所差异。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差异。内向者需要的是找到合适的位置,进一步开发自己擅长的能力。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一名内向者,想要在这个外向的社会上有所作为,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精力。内向者在社交中消耗能量,如果能量消耗完了,精力就会枯竭,身体和心理状态就会变差,整个人就会处于一种“无力”的感觉。因此对于内向者来说,适时的“逃避”很重要,要尽量远离工作中的内耗,无意义的社交,琐碎的闲聊,纷乱浮躁的网络信息——越是碎片化的东西,越是容易消耗能量。而独处和睡眠是恢复能量的主要途径。有了能量,内向者才能和外界保持交流。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倾向于排斥不理解的事物。内向者作为世界上的少数群体,无须强迫自己成为外向者。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勇敢做自己。独处,就是内向者的能量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