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操作指南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实验操作指南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指南)。
附: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操作指南
实验背景知识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它的各个部分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知觉它的各个部分,这一直是知觉信息加工理论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依照这种观点,对整体的知觉在前,对部分的知觉在后。Navon(1977,1981)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研究发现,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有意识地去注意看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注意局部特征时,不得不先知觉总体特征。这意味着总体特征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Kinchla&Wolfe,1979;Hoffman,1980都发现了类似的实验效应,支持了Navon的实验观点。同时,整体的和局部的加工问题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有密切联系,自下而上加工是从较小的知觉单元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似乎可以说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是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期望或假设引导的加工,也可说是从整体开始的加工。
本实验是基本重复Navon在1977年的实验,学习Navon的视觉字母识别作业的实验设计,了解视知觉的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观点,验证Navon的总体优先效应。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外高35mm,有效内容的高度为29mm的字母或方框,分成H组成的H,由S组成的S,由方框组成的H,由方框组成的S,由H组成的方框,由S组成的方框,由H组成的S,由S组成的H,共8种。
2、实验设计:
(1)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1)知觉客体的特征:识别大字母(整体)、识别小字母(局部);
2) 总体和局部的关系:一致、无关、冲突。
因变量:不同情况下被试识别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控制变量:每个大字母、小字母、方框的大小、颜色,字母的呈现时间,刺激遮蔽时间。
(2)实验设计:这是一个2×3二因素完全被试内设计的实验,本实验的8种实验材料按照总体和局部特征是否一致,可分为三类:一致:2种,由H组成的H,由S组成的S;无关:4种,由方框组成的H,由方框组成的S,由H组成的方框,由S组成的方框; 冲突:2种,由H组成的S,由S组成的H。
(3)实验任务有2种:识别大字母,即整体是H还是S(此任务的刺激材料6种,分别是由H、S、方框组成的H和S);识别小字母,即局部是H还是S(此任务的刺激材料6种,分别是由H、S组成的H、S和方框)。
任务安排按照ABBAABBA方式。在每个任务单元中,6种刺激每种呈现4次,共24个试次,顺序随机。在每个实验中,屏幕上先出现红色注视点,持续1秒,同时伴随蜂鸣声,提醒被试准备。1秒后注视点消失,呈现刺激,时间为80毫秒,然后呈现掩蔽刺激。要求被试按相应的键做出反应,记录反应时和准确性。
3、实验过程
(1)识别大字母:出现如下所示的指导语:
下面要呈现的是一系列复合刺激图形,这种刺激图形是由小字母H、S和方框组成的大字母H、S,请你注意判断每次呈现的大字母是H还是S。如果判断为H请按键盘的“H”键,判断为S请按键盘上的“S”键。实验开始后,请注视屏幕,屏幕上先出现红色注视点,接着呈现刺激,确定是刺激呈现后反应越快越好,但是不能在没有刺激呈现时抢按反应键,否则实验结果无效。这样要做很多次。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进行实验。
(2)识别小字母:
下面要呈现的是一系列复合刺激图形,这种刺激图形是由小字母H、S组成的大字母H、S和方框,请你注意判断每次呈现的小字母是H还是S。如果判断为H请按键盘的“H”键,判断为S请按键盘上的“S”键。实验开始后,请注视屏幕,屏幕上先出现红色注视点,接着呈现刺激,确定是刺激呈现后反应越快越好,但是不能在没有刺激呈现时抢按反应键,否则实验结果无效。这样要做很多次。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进行实验。
被试阅读完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按钮,准备进行实验。系统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1、分别统计在识别大字母和识别小字母任务中,总体和局部特征的关系为一致、无关、冲突条件下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 根据结果数据,做如下讨论:
(1)比较识别大字母和小字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判断是否存在Navon实验得出的总体优先效应;
(2)在同一识别任务中,一致、无关、冲突条件的反应时是否存在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3)本实验结果支持视知觉的整体加工还是局部加工?试分析总体优先效应的原因。
三、参考文献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41-46
应用程序的使用
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的“认知心理学”中选择“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点击“进入实验”,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正式进入实验
1、阅读指导语
在菜单栏“开始实验”下点击“识别大字母”或“识别小字母”,屏幕上出现如下所示的实验“指导语”窗体(见图-2),由主试指导被试或者被试自己阅读指导语,确认被试已经明白指导语的含义后,就可以开始正式实验。
图-2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应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反应和操作。具体的操作原则是:如果被试判断为H,就按“H”键,判断为S,就按“S”键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被试信息记录窗体,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结束实验。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见图-3)
图-3
4、实验结果查询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的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见图-4)。
图-4
选择文件ExpResult(扩展名为“.DAT”),若是被试定义的文件名则选择被试定义的文件进行查询,点击“打开”即可查看实验结果。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指南)。
附: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操作指南
实验背景知识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它的各个部分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知觉它的各个部分,这一直是知觉信息加工理论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依照这种观点,对整体的知觉在前,对部分的知觉在后。Navon(1977,1981)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研究发现,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有意识地去注意看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注意局部特征时,不得不先知觉总体特征。这意味着总体特征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Kinchla&Wolfe,1979;Hoffman,1980都发现了类似的实验效应,支持了Navon的实验观点。同时,整体的和局部的加工问题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有密切联系,自下而上加工是从较小的知觉单元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似乎可以说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是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期望或假设引导的加工,也可说是从整体开始的加工。
本实验是基本重复Navon在1977年的实验,学习Navon的视觉字母识别作业的实验设计,了解视知觉的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观点,验证Navon的总体优先效应。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外高35mm,有效内容的高度为29mm的字母或方框,分成H组成的H,由S组成的S,由方框组成的H,由方框组成的S,由H组成的方框,由S组成的方框,由H组成的S,由S组成的H,共8种。
2、实验设计:
(1)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1)知觉客体的特征:识别大字母(整体)、识别小字母(局部);
2) 总体和局部的关系:一致、无关、冲突。
因变量:不同情况下被试识别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控制变量:每个大字母、小字母、方框的大小、颜色,字母的呈现时间,刺激遮蔽时间。
(2)实验设计:这是一个2×3二因素完全被试内设计的实验,本实验的8种实验材料按照总体和局部特征是否一致,可分为三类:一致:2种,由H组成的H,由S组成的S;无关:4种,由方框组成的H,由方框组成的S,由H组成的方框,由S组成的方框; 冲突:2种,由H组成的S,由S组成的H。
(3)实验任务有2种:识别大字母,即整体是H还是S(此任务的刺激材料6种,分别是由H、S、方框组成的H和S);识别小字母,即局部是H还是S(此任务的刺激材料6种,分别是由H、S组成的H、S和方框)。
任务安排按照ABBAABBA方式。在每个任务单元中,6种刺激每种呈现4次,共24个试次,顺序随机。在每个实验中,屏幕上先出现红色注视点,持续1秒,同时伴随蜂鸣声,提醒被试准备。1秒后注视点消失,呈现刺激,时间为80毫秒,然后呈现掩蔽刺激。要求被试按相应的键做出反应,记录反应时和准确性。
3、实验过程
(1)识别大字母:出现如下所示的指导语:
下面要呈现的是一系列复合刺激图形,这种刺激图形是由小字母H、S和方框组成的大字母H、S,请你注意判断每次呈现的大字母是H还是S。如果判断为H请按键盘的“H”键,判断为S请按键盘上的“S”键。实验开始后,请注视屏幕,屏幕上先出现红色注视点,接着呈现刺激,确定是刺激呈现后反应越快越好,但是不能在没有刺激呈现时抢按反应键,否则实验结果无效。这样要做很多次。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进行实验。
(2)识别小字母:
下面要呈现的是一系列复合刺激图形,这种刺激图形是由小字母H、S组成的大字母H、S和方框,请你注意判断每次呈现的小字母是H还是S。如果判断为H请按键盘的“H”键,判断为S请按键盘上的“S”键。实验开始后,请注视屏幕,屏幕上先出现红色注视点,接着呈现刺激,确定是刺激呈现后反应越快越好,但是不能在没有刺激呈现时抢按反应键,否则实验结果无效。这样要做很多次。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进行实验。
被试阅读完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按钮,准备进行实验。系统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1、分别统计在识别大字母和识别小字母任务中,总体和局部特征的关系为一致、无关、冲突条件下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 根据结果数据,做如下讨论:
(1)比较识别大字母和小字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判断是否存在Navon实验得出的总体优先效应;
(2)在同一识别任务中,一致、无关、冲突条件的反应时是否存在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3)本实验结果支持视知觉的整体加工还是局部加工?试分析总体优先效应的原因。
三、参考文献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41-46
应用程序的使用
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的“认知心理学”中选择“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点击“进入实验”,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正式进入实验
1、阅读指导语
在菜单栏“开始实验”下点击“识别大字母”或“识别小字母”,屏幕上出现如下所示的实验“指导语”窗体(见图-2),由主试指导被试或者被试自己阅读指导语,确认被试已经明白指导语的含义后,就可以开始正式实验。
图-2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应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反应和操作。具体的操作原则是:如果被试判断为H,就按“H”键,判断为S,就按“S”键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被试信息记录窗体,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结束实验。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见图-3)
图-3
4、实验结果查询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的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见图-4)。
图-4
选择文件ExpResult(扩展名为“.DAT”),若是被试定义的文件名则选择被试定义的文件进行查询,点击“打开”即可查看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