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记忆: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5.9阅兵见闻
![]() |
当地时间5月9日,一直喧闹的小镇突然安静下来。平日琳琅满目的商铺早早打烊,窗边插满白蓝红三色小旗,街道上看不到人来车往,港口的吊车沐浴在晨光之中,空气中弥漫着静谧的味道,时光仿佛在此刻凝固。
行驶了半个多小时,人群渐渐密集起来。市中心列宁广场的街道上早已站满了前来观看新罗西斯克市阅兵仪式的人们。整个广场上人头攒动、旌旗招展,巨大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招贴画下满是手持小旗、鲜花的市民,不时有人注意到我们的到来,热情地向我们招手示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胸前黑橙相间的圣乔治丝带成为今天的主色调。俄罗斯古老的谚语“英勇造就胜利者”是胜利日最好的诠释。
广场前排坐着戴着绿色船形帽、头发花白的老兵,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街道两旁的受阅队伍穿着俄罗斯各个时期的军服,昂首挺胸,等待着那庄严一刻的到来。
9时10分,在《神圣的战争》激昂雄越的军乐声中,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列宁纪念碑下,顿时沸腾起来,“乌拉”声此起彼伏。雄壮的受阅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陆续走来,步履铿锵,口号如潮。他们中,有手握钢枪、军姿威武的陆海空三军方队,有肩披猩红披风,腰挎配剑的古代军人方队,有头戴钢盔、身着二战军装的老兵方队,有稚气未脱、手持行军鼓的童子军方队,有英姿飒爽、靓丽俊美的女兵方队。
其中,高举着二战期间参战人员家属肖像的市民方队令人动容。整个队伍绵延1公里多,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妇女、青年,人人高举亲人肖像牌,肖像中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仿佛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在流淌、传递、聚集,汇流成河,化为城市的精神图腾。万人空巷的背后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一种发自人们内心深处最朴素的爱国情怀。
全民缅怀,全民参与,让英雄之城的记忆历久弥新。
历史,在这里不再是数字和概念,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和历史、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光荣。正是这一个个有生命的人构成了民族的魂魄,正是这些伟大而平凡的人孕育了国家的强盛,正是这些永不消逝的青春点亮了历史的阴霾,生生不息,光辉永存。
“没有雪,也就不会有脚印。”记忆是有力量的,一个民族只有懂得铭记,方知如何前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