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关于言语暴力想说的几句
昨晚在朋友圈发了三张前天去爬山时拍的小花照,附言“昨天我在白草畔看花”。一分钟后,一个同事留言:“那些花你叫得上名来么。”我顿时有一种对方举着个葫芦问我:“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的感觉。
出于礼貌,我回复:“我不是博物学家,烦请赐教。”
对方回:“我可以说我不知道吗。”
我:“可以的亲。”
这件事情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不会这么淡定。这个同事之前也因为我的朋友圈说过一些奇怪的话。那段时间我在看汉语听写大赛,看到有意境的我喜欢的但原先不认识的词,就会记下来然后挑一个发到朋友圈里,一天一个,不过是想自己做一个记录,努力增强汉语水平罢了。谁知道这个同事一天在电梯里碰到我,先是说:“Celia你好奇怪每天都发那些词语是干嘛。”我笑着跟她开玩笑说:“传播中国文化嘛。”
她突然一下变了脸色:“那好,我问你叶公好龙要怎么读?”
我被这突然过来的问题弄糊涂了:“不就是叶公好龙吗?”
“错!哼,P大的连这个都不知道。”她一扭头,高傲的鼻孔朝天,看也不看我。
我定住神虚心问:“那应该是什么呢?”
她不理我,自顾自地开始跟别人说话。
当时电梯里的其它人都没有说话了,气氛很尴尬。我觉得一百万匹草泥马从我的心尖尖上踏了过去。我深吸一口气,忍到了电梯到一楼,大家从电梯里出来。那个同事一走远,我就忍不住了,把工作卡用力地拍在出门的闸机上:“P大怎么了,自己考不上,就来说别人。”
我不是专业的,但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典型的言语暴力了,通过一种轻蔑乃至漠视的态度,在众人面前插别人一刀,然后走开,成本为零。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群众可能还以为这是叛逆精神的代表,反而变成拥趸。
记得在伦敦的时候,受到过好几次言语暴力,不巧次次都与P大相关。始作俑者可以从很遥远的一个旅游的话题上讲到他遇到的两个月学完法语的知识渊博的毕业于P大的旅伴,然后一转头,几乎是用一种嫌弃而看不起的语气说:“同样是P大的,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前后没有任何铺垫,这把锋利的刀就已经见血了。
还有还有好多这样的案例。
我不知道是因为P大作为国内的一个好学校甚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殿堂而树大招风,还是我太敏感太迟钝以至于次次中招。
后来实在无法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找朋友讨论起这件事来。她表示,同为P大人,同样遇到过这样让人不知道该怎么接才能既不辱没P大门楣,又让对方甘拜下风丢盔弃甲的事情,也同样觉得受伤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回应。
再后来,在无数次痛苦的反思和纠缠中,我想明白了这么几点:
1. 言语暴力的施暴者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依赖于言语上的得胜来挽回生活中的失意或是内心的不平衡,但言语上的得胜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变成一个更美好的人。
2. 言语暴力往往是挑衅的、指责性的,意图让受害者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甚至感到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施暴者抱有的心态是一种要压制住其他人,以显示自己的强大的扭曲心理,所以受害者越是表现得受伤害,施暴者就越有成就感越能满足自己的变态的心理需求。
3. 如何应对。其实惩罚施暴者的最佳方式就是不理会,因为不理会就意味着他们被彻底的忽略,更不用提压制他人。不过我是个反应慢的爆脾气,碰到这种事总是不能在第一时间给出回应,错过了以快制快的最佳时机之后,大家都处在尴尬中,而我此时反应过来对方的目的和心态后,火气压制不住,容易做蠢事,比如回骂,比如情绪激动,而这些都是正中下怀的让施暴者爽到高潮的反应。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我决定,如果要做出反应,我就给他们戴高帽子。当把他们捧了起来,我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之后,大家也就都明白了。
更何况,大部分的言语暴力者,都是纸老虎而已。
出于礼貌,我回复:“我不是博物学家,烦请赐教。”
对方回:“我可以说我不知道吗。”
我:“可以的亲。”
这件事情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不会这么淡定。这个同事之前也因为我的朋友圈说过一些奇怪的话。那段时间我在看汉语听写大赛,看到有意境的我喜欢的但原先不认识的词,就会记下来然后挑一个发到朋友圈里,一天一个,不过是想自己做一个记录,努力增强汉语水平罢了。谁知道这个同事一天在电梯里碰到我,先是说:“Celia你好奇怪每天都发那些词语是干嘛。”我笑着跟她开玩笑说:“传播中国文化嘛。”
她突然一下变了脸色:“那好,我问你叶公好龙要怎么读?”
我被这突然过来的问题弄糊涂了:“不就是叶公好龙吗?”
“错!哼,P大的连这个都不知道。”她一扭头,高傲的鼻孔朝天,看也不看我。
我定住神虚心问:“那应该是什么呢?”
她不理我,自顾自地开始跟别人说话。
当时电梯里的其它人都没有说话了,气氛很尴尬。我觉得一百万匹草泥马从我的心尖尖上踏了过去。我深吸一口气,忍到了电梯到一楼,大家从电梯里出来。那个同事一走远,我就忍不住了,把工作卡用力地拍在出门的闸机上:“P大怎么了,自己考不上,就来说别人。”
我不是专业的,但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典型的言语暴力了,通过一种轻蔑乃至漠视的态度,在众人面前插别人一刀,然后走开,成本为零。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群众可能还以为这是叛逆精神的代表,反而变成拥趸。
记得在伦敦的时候,受到过好几次言语暴力,不巧次次都与P大相关。始作俑者可以从很遥远的一个旅游的话题上讲到他遇到的两个月学完法语的知识渊博的毕业于P大的旅伴,然后一转头,几乎是用一种嫌弃而看不起的语气说:“同样是P大的,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前后没有任何铺垫,这把锋利的刀就已经见血了。
还有还有好多这样的案例。
我不知道是因为P大作为国内的一个好学校甚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殿堂而树大招风,还是我太敏感太迟钝以至于次次中招。
后来实在无法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找朋友讨论起这件事来。她表示,同为P大人,同样遇到过这样让人不知道该怎么接才能既不辱没P大门楣,又让对方甘拜下风丢盔弃甲的事情,也同样觉得受伤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回应。
再后来,在无数次痛苦的反思和纠缠中,我想明白了这么几点:
1. 言语暴力的施暴者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依赖于言语上的得胜来挽回生活中的失意或是内心的不平衡,但言语上的得胜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变成一个更美好的人。
2. 言语暴力往往是挑衅的、指责性的,意图让受害者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甚至感到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施暴者抱有的心态是一种要压制住其他人,以显示自己的强大的扭曲心理,所以受害者越是表现得受伤害,施暴者就越有成就感越能满足自己的变态的心理需求。
3. 如何应对。其实惩罚施暴者的最佳方式就是不理会,因为不理会就意味着他们被彻底的忽略,更不用提压制他人。不过我是个反应慢的爆脾气,碰到这种事总是不能在第一时间给出回应,错过了以快制快的最佳时机之后,大家都处在尴尬中,而我此时反应过来对方的目的和心态后,火气压制不住,容易做蠢事,比如回骂,比如情绪激动,而这些都是正中下怀的让施暴者爽到高潮的反应。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我决定,如果要做出反应,我就给他们戴高帽子。当把他们捧了起来,我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之后,大家也就都明白了。
更何况,大部分的言语暴力者,都是纸老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