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旧作:谈酒
我要过河进山里去。清早,渡口上就站了好些人,有挑担子的,挎篮子走亲戚的,也还有一两个拎着黑塑料提包去乡里出差的,都在卵石滩上等。都说那摇橹摆渡的老头醉死了,整整一坛子酒,人就泡在酒里,尸首都一股子酒醺味。
老头子就一个人死在河那边那间孤零零的小土屋里,早起那边过渡的叫了半天船,没人应答,他屋里门闩子还插着。人扒到窗口往里看,才发现这老头子直挺挺躺在屋里泥地上,还不是从夜里一直喝起,他们都说。
他就一个人?我问。
可不一个人,老伴儿女都没有,只有卫生员来看过。他们说。
哪里的卫生员?我又问。
他们望望我。
活活醉死了,他可不天天同酒坛子作伴,连汗毛子都往外渗酒。孤老头子一个,几可怜啊!他们自顾自说。
谁知是醉死的还是愁死的?人到极端寂寞时就以酒为友,我想。
那是在皖南山区水阳江上游。15年后,我又像那时去让里那样,一个人,沿长江流域,从岷江的发源地追溯到乌江的源头,路过古夜郎国故地现今的贵州安顺。我敲开车站上小件寄存窗口,说了好一番话,又出示证明我是作家的证件,值班的那位懒洋洋不耐烦的女服务员才把我的旅行包收下。我只背了个装着相机和录音机的书包出站,空荡荡的场子上几乎没有人,夜色正浓。乌云在墨蓝的夜空中飞驰,一缕缕异常分明,压得很低,掠过乳房般浑圆的漆黑的山峦,这高原上色彩深重低矮的夜空整个儿就仿佛在我的头顶上旋转。山影下,一条街尽是吃食的小铺子,—家家门口张着棚子里外摆的方桌但是都没有吃客。我想找一家较热闹的铺子坐下。只是在一盏吊灯下,桌前有两个人突然呛喝了一声。我走近前去,在他们边上的一张桌子前坐下。昏黄的灯光里,我才看清是两个精瘦的中年汉子,一个翘着脚,另一个骑坐在条凳上。两人手里各拿一根筷子,筷子头相互抵着,两人全副注意都落到那双相挨的筷子头上,对我并不理会。随后,筷子突然飞开,两人同时发出——声喊叫,一位便拿起桌—亡一只不起眼的酒盅,一饮而尽,而这洒盅却只有拇指般大。空杯子酌上了,酒壶也只一巴掌可握。两人的筷子头又点上了。等运足了气,好一会,心神都凝聚到那相交的一点,这双筷子才突然又飞开,爆发一声:老虎扫把!
我要了一碗牛肉拌面,等面端上来,我一边吃着,才逐渐听清他们用当地土话喊叫的酒令:不外是公鸡、老鼠、扫把、蜈蚣和虎,大抵是老鼠克公鸡,公鸡克蜈蚣,蜈蚣克老虎,老虎克扫把。可老虎怎么克扫把?我吃完了那一碗辣子拌面也没弄得很明白。
我顺着这条昏暗空寂的长街往前走,要找个过夜的客栈,明天早起还得赶去黄果树瀑布的头班车。身后,却还时不时听见一声远过一声那莫名的酒令的吆喝。我想,他们这—壶酒要喝到半夜那铺子打烊,不用下酒菜,不笑不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们该是懂得酒的真谛的人。
我还见过一个姑娘,举着高脚玻璃杯,喝的是殷红的葡萄酒,闹着同大家一杯接一杯地干杯,尖声叫着:一醉方休!一醉方休!眼见她开始醉了,大家便纷纷劝阻,她还一个劲地一杯接一杯,一醉方休!一醉方休!随后,她先是傻笑,继而又傻哭,这是刚刚懂得了人世痛苦的人。
而不懂得痛苦只是一味傻吃傻喝的,我也见过这么一桌8个,10瓶子酒都码在桌上。那是艰难时期用山芋干做的烈性烧酒,喝一口能把人嗓子呛得冒火。都是一帮乡里的干部,大队书记、民兵营长和生产队的会计们,农民都尊称他们为干部。一桌的鸡、鱼、大肉、油炸的花生米和豆腐干,盛酒用的是蓝边粗陶大汤碗,一碗里倒空一瓶酒,端着碗用瓷汤匙挨个传,一人一匙一口,谁也不得轮空。我因为是从这城里下放来这里才当的农村中学教员,对他们的孩子的老师他们也还尊重,便得以解脱。等我回到这堂屋里,那喝醉了的已经出溜到桌子底下打滚,桌面上不听使唤的舌头滚动的都还是些恭维话,醉倒了的就又吐又骂。这是为吃喝而吃喝,并不解酒味的甘楚。不过,这也是一种生活。
我那时候,夜里,曾沿着高高的河岸走,陡峭的河岸下是哗哗的急流。我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我也想沉醉,放纵自己,可又出于对自己的爱惜和醉酒后难以忘却的生理上的恶心,就还是继续走自己的路。
老头子就一个人死在河那边那间孤零零的小土屋里,早起那边过渡的叫了半天船,没人应答,他屋里门闩子还插着。人扒到窗口往里看,才发现这老头子直挺挺躺在屋里泥地上,还不是从夜里一直喝起,他们都说。
他就一个人?我问。
可不一个人,老伴儿女都没有,只有卫生员来看过。他们说。
哪里的卫生员?我又问。
他们望望我。
活活醉死了,他可不天天同酒坛子作伴,连汗毛子都往外渗酒。孤老头子一个,几可怜啊!他们自顾自说。
谁知是醉死的还是愁死的?人到极端寂寞时就以酒为友,我想。
那是在皖南山区水阳江上游。15年后,我又像那时去让里那样,一个人,沿长江流域,从岷江的发源地追溯到乌江的源头,路过古夜郎国故地现今的贵州安顺。我敲开车站上小件寄存窗口,说了好一番话,又出示证明我是作家的证件,值班的那位懒洋洋不耐烦的女服务员才把我的旅行包收下。我只背了个装着相机和录音机的书包出站,空荡荡的场子上几乎没有人,夜色正浓。乌云在墨蓝的夜空中飞驰,一缕缕异常分明,压得很低,掠过乳房般浑圆的漆黑的山峦,这高原上色彩深重低矮的夜空整个儿就仿佛在我的头顶上旋转。山影下,一条街尽是吃食的小铺子,—家家门口张着棚子里外摆的方桌但是都没有吃客。我想找一家较热闹的铺子坐下。只是在一盏吊灯下,桌前有两个人突然呛喝了一声。我走近前去,在他们边上的一张桌子前坐下。昏黄的灯光里,我才看清是两个精瘦的中年汉子,一个翘着脚,另一个骑坐在条凳上。两人手里各拿一根筷子,筷子头相互抵着,两人全副注意都落到那双相挨的筷子头上,对我并不理会。随后,筷子突然飞开,两人同时发出——声喊叫,一位便拿起桌—亡一只不起眼的酒盅,一饮而尽,而这洒盅却只有拇指般大。空杯子酌上了,酒壶也只一巴掌可握。两人的筷子头又点上了。等运足了气,好一会,心神都凝聚到那相交的一点,这双筷子才突然又飞开,爆发一声:老虎扫把!
我要了一碗牛肉拌面,等面端上来,我一边吃着,才逐渐听清他们用当地土话喊叫的酒令:不外是公鸡、老鼠、扫把、蜈蚣和虎,大抵是老鼠克公鸡,公鸡克蜈蚣,蜈蚣克老虎,老虎克扫把。可老虎怎么克扫把?我吃完了那一碗辣子拌面也没弄得很明白。
我顺着这条昏暗空寂的长街往前走,要找个过夜的客栈,明天早起还得赶去黄果树瀑布的头班车。身后,却还时不时听见一声远过一声那莫名的酒令的吆喝。我想,他们这—壶酒要喝到半夜那铺子打烊,不用下酒菜,不笑不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们该是懂得酒的真谛的人。
我还见过一个姑娘,举着高脚玻璃杯,喝的是殷红的葡萄酒,闹着同大家一杯接一杯地干杯,尖声叫着:一醉方休!一醉方休!眼见她开始醉了,大家便纷纷劝阻,她还一个劲地一杯接一杯,一醉方休!一醉方休!随后,她先是傻笑,继而又傻哭,这是刚刚懂得了人世痛苦的人。
而不懂得痛苦只是一味傻吃傻喝的,我也见过这么一桌8个,10瓶子酒都码在桌上。那是艰难时期用山芋干做的烈性烧酒,喝一口能把人嗓子呛得冒火。都是一帮乡里的干部,大队书记、民兵营长和生产队的会计们,农民都尊称他们为干部。一桌的鸡、鱼、大肉、油炸的花生米和豆腐干,盛酒用的是蓝边粗陶大汤碗,一碗里倒空一瓶酒,端着碗用瓷汤匙挨个传,一人一匙一口,谁也不得轮空。我因为是从这城里下放来这里才当的农村中学教员,对他们的孩子的老师他们也还尊重,便得以解脱。等我回到这堂屋里,那喝醉了的已经出溜到桌子底下打滚,桌面上不听使唤的舌头滚动的都还是些恭维话,醉倒了的就又吐又骂。这是为吃喝而吃喝,并不解酒味的甘楚。不过,这也是一种生活。
我那时候,夜里,曾沿着高高的河岸走,陡峭的河岸下是哗哗的急流。我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我也想沉醉,放纵自己,可又出于对自己的爱惜和醉酒后难以忘却的生理上的恶心,就还是继续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