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向子女提及伤害案件及重大安全事件
来源 http://touch-moments.blogspot.nl/2015/06/blog-post_18.html
(繁体字部分为原文)
这篇blog提及三个原则:
1. 安抚自己
“面對受害者,我們有太多的不捨跟眼淚,不是急著「追究責任與賠償」,而是先「暫停」一下,五分鐘、或是十分鐘,跟您的配偶、伴侶一起整理一下自己的感覺。”
2. 承认生命是充满未知的,包括养孩子这件事
3. 和子女谈及伤害和死亡,建立连接并避免不当信息
几个原则:
不要谈及令人惊恐的细节,例如几刀、抢救的情形、凶手有多变态等
针对事实进行描述,例如“有一個小朋友一個人去上廁所的時候被躲在廁所的壞人殺死了”
不要回避谈及死亡,不要用“去见佛祖了”之类的代语
告诉孩子你爱ta,所以请ta保护好自己
4. 协助孩子建立保护自己的方式
而不是禁止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
“當放眼望去只有自己跟配偶是有保證的人,不會傷害孩子,看老師也覺得老師會霸凌、看同學也覺得同學會欺負孩子、看陌生人都覺得要拐自己的孩子、上廁所的他人都有問題,這樣父母肩上的壓力也未免太沉重。而且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充滿危險的」、「所以我最好不要引人注意」或因此都不要跟陌生人講話,這些禁令會綑綁了孩子,讓孩子難以伸展跟探索,這樣的狀況往往反過來會增加父母親養育的壓力。
這樣關係的壓力鍋並不是一件好事,讓彼此都無法呼吸。”
5. 建立自己的信任网络,彼此协助。而不是一直逃避。“築高圍牆、大門深鎖、不跟陌生人溝通”
“這世界上一定有喪心病狂的人,但,你的冷漠與忽視跟漠不關心,會讓你身邊那些原本可以支持你、擴張的安全版圖縮小。同時,那些原本可以不會用這麼激烈的方式表達憤怒與被忽視的痛苦的人,會因為一次又一次的人際失落、詢求協助失落、自己難以獨立解決問題而變成不定時炸彈。
我只是想起關於大腦圖像與暴力基因的那個研究,研究者震驚於自己與殺人魔有類似的暴力基因、但他沒有成為暴力者的那則報導;其中同理心、與他人的正向關係成為保護因子、使他安然成長。反觀現在的環境、讚頌個人決定勝者王敗者寇、一個同理像是傻瓜會吃虧、跟他人的關係充滿競爭與奚落的社會、保護因子少了、誘發的機會多了。”
关心他人,即是在构筑自己的信任网络,也是在减少暴力产生的诱因。
(繁体字部分为原文)
这篇blog提及三个原则:
1. 安抚自己
“面對受害者,我們有太多的不捨跟眼淚,不是急著「追究責任與賠償」,而是先「暫停」一下,五分鐘、或是十分鐘,跟您的配偶、伴侶一起整理一下自己的感覺。”
2. 承认生命是充满未知的,包括养孩子这件事
3. 和子女谈及伤害和死亡,建立连接并避免不当信息
几个原则:
不要谈及令人惊恐的细节,例如几刀、抢救的情形、凶手有多变态等
针对事实进行描述,例如“有一個小朋友一個人去上廁所的時候被躲在廁所的壞人殺死了”
不要回避谈及死亡,不要用“去见佛祖了”之类的代语
告诉孩子你爱ta,所以请ta保护好自己
4. 协助孩子建立保护自己的方式
而不是禁止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
“當放眼望去只有自己跟配偶是有保證的人,不會傷害孩子,看老師也覺得老師會霸凌、看同學也覺得同學會欺負孩子、看陌生人都覺得要拐自己的孩子、上廁所的他人都有問題,這樣父母肩上的壓力也未免太沉重。而且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充滿危險的」、「所以我最好不要引人注意」或因此都不要跟陌生人講話,這些禁令會綑綁了孩子,讓孩子難以伸展跟探索,這樣的狀況往往反過來會增加父母親養育的壓力。
這樣關係的壓力鍋並不是一件好事,讓彼此都無法呼吸。”
5. 建立自己的信任网络,彼此协助。而不是一直逃避。“築高圍牆、大門深鎖、不跟陌生人溝通”
“這世界上一定有喪心病狂的人,但,你的冷漠與忽視跟漠不關心,會讓你身邊那些原本可以支持你、擴張的安全版圖縮小。同時,那些原本可以不會用這麼激烈的方式表達憤怒與被忽視的痛苦的人,會因為一次又一次的人際失落、詢求協助失落、自己難以獨立解決問題而變成不定時炸彈。
我只是想起關於大腦圖像與暴力基因的那個研究,研究者震驚於自己與殺人魔有類似的暴力基因、但他沒有成為暴力者的那則報導;其中同理心、與他人的正向關係成為保護因子、使他安然成長。反觀現在的環境、讚頌個人決定勝者王敗者寇、一個同理像是傻瓜會吃虧、跟他人的關係充滿競爭與奚落的社會、保護因子少了、誘發的機會多了。”
关心他人,即是在构筑自己的信任网络,也是在减少暴力产生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