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塘沽爆炸后的一天
早上刷到天津塘沽爆炸的新闻前正在为喝得番薯粥熬的太甜而懊恼。
瞬间觉得侥幸,相比我的苦难仅是因为粥太甜,那昨晚那些无辜的受难者是如此不幸。继而又感到不安。因为新闻让我产生的第一反应竟是侥幸感,是一种自私的,卑微的,不可语人的情绪。这种侥幸却是真实的感受。平日里对遭遇天灾人祸的事是避口不谈的,仿佛不谈它,它就不会发生。对,我们活在掩耳盗铃的世界里。但我们都知道,灾难很难避免。我们潜意识里所求的往往是山崖的那颗落石,别恰好砸在自己的头上。这样想来,这种侥幸也是悲哀。于是当看见不幸发生,我们会意识到“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确,当谈及生死,平日里的琐碎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然而不安感却更加强烈,当全民都在关注不幸时,你我似乎无法言语了。这个时候说什么是正确的呢?朋友圈发双手合十的表情,会被教育是廉价的同情;转发紧急信息可能会变成散播谣言;追究责任,质疑政府,表达失望或许显得不懂轻重缓急。而在刷屏的哀悼中,自拍,美食更是发不得。每当这样的事件,当群众从最初的哀痛中走出,毫无意外会有各种争辩,对公权,对政府,对舆论,对自身,互相鄙视,指责,批判(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发牢骚呢)。似乎沉默是最好的选择。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源于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我们的种种争辩,种种不安,是不是恰恰来源于我们的无能为力呢?在今天这样的正能量界面中,大多数人却都无法为受难者带去实质的帮助。所以有人调侃,今天只有天津地区的人民和消防官兵能抬头挺胸地做人。
我们总要意识到去跳出这种“正能量界面”的。都是普通人,今天我们能及时地知道种种的不幸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很难直接有效地去帮助到那些受难者。可这又怎样?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沉默。至少,转发信息表达的是一份关注;那一份灾情应对知识的转发或许也能在未来救许多人。
我发现在这样的事件中,要么切实地去为受难者做些什么,要么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哀痛也好侥幸也好反思也好。如果去分析他人,真的很难挺胸做人。
今天的不安于我而言就像平淡日子里的刺。它让我意识到,碗里的番薯粥味道其实还不错,我应该给煮它的奶奶一个拥抱。
瞬间觉得侥幸,相比我的苦难仅是因为粥太甜,那昨晚那些无辜的受难者是如此不幸。继而又感到不安。因为新闻让我产生的第一反应竟是侥幸感,是一种自私的,卑微的,不可语人的情绪。这种侥幸却是真实的感受。平日里对遭遇天灾人祸的事是避口不谈的,仿佛不谈它,它就不会发生。对,我们活在掩耳盗铃的世界里。但我们都知道,灾难很难避免。我们潜意识里所求的往往是山崖的那颗落石,别恰好砸在自己的头上。这样想来,这种侥幸也是悲哀。于是当看见不幸发生,我们会意识到“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确,当谈及生死,平日里的琐碎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然而不安感却更加强烈,当全民都在关注不幸时,你我似乎无法言语了。这个时候说什么是正确的呢?朋友圈发双手合十的表情,会被教育是廉价的同情;转发紧急信息可能会变成散播谣言;追究责任,质疑政府,表达失望或许显得不懂轻重缓急。而在刷屏的哀悼中,自拍,美食更是发不得。每当这样的事件,当群众从最初的哀痛中走出,毫无意外会有各种争辩,对公权,对政府,对舆论,对自身,互相鄙视,指责,批判(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发牢骚呢)。似乎沉默是最好的选择。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源于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我们的种种争辩,种种不安,是不是恰恰来源于我们的无能为力呢?在今天这样的正能量界面中,大多数人却都无法为受难者带去实质的帮助。所以有人调侃,今天只有天津地区的人民和消防官兵能抬头挺胸地做人。
我们总要意识到去跳出这种“正能量界面”的。都是普通人,今天我们能及时地知道种种的不幸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很难直接有效地去帮助到那些受难者。可这又怎样?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沉默。至少,转发信息表达的是一份关注;那一份灾情应对知识的转发或许也能在未来救许多人。
我发现在这样的事件中,要么切实地去为受难者做些什么,要么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哀痛也好侥幸也好反思也好。如果去分析他人,真的很难挺胸做人。
今天的不安于我而言就像平淡日子里的刺。它让我意识到,碗里的番薯粥味道其实还不错,我应该给煮它的奶奶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