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薛定谔之猫》开始
他每天要从这里经过
她像薛定谔之猫一样
在那个转角
出现或是不出现
明天都是可知的,明天又是未知的。你可能知道明天上班的路线,但是不知道明天那个人会不会在你面前经过;你可能知道在路口的转角会遇见那个人,但是不知道那个人的一切,只知道那个人穿着肃静的外套,可能会对你微笑,可能会埋头走过,但终究只不过是擦肩而过。
他遇见她,他没遇见她。
他遇见她在中秋之夜,她的背影,她的秀发,她的举止,他遇见她在道旁的灌木旁,她的焦急,她的徘徊,她的等待。路灯很亮,但是路很寂静,她被灌木的影子遮住,亦真亦幻,他痴迷,他向往,他欲言又止,她拦下一辆出租车,驶去。
我相信在经过那些时间后,
我见不到你再也见不到我,
那些现实或不现实的东西,
都被时光慢慢轻轻的褪去。
他没遇见她在初秋的校园,明媚的阳光照在大学角落的湖上,波光粼粼,他在湖边驻足。看着湖里的荷花,心里想起一首诗,他不禁背诵了起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就是这样的季节,在大学的校园里感慨颇多。他并不是像徐志摩一样故地重游,偶然的机会让他走进这校园,又是偶然的走到了湖边。秋天的正午的太阳并不炽热,相对来说和煦了许多,他若是个画家的话,一定会用画笔在画板上描绘出一副充满意境的图画,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徘徊、迷惘的普通人,一个既渴望有怯懦的普通人。他渴求在任何角落遇见一个人,那个人是她,亦或是她,然而在这校园他没遇见任何一个她,只有角落的美景。
他活在真实与幻想之间,他在真实中寻求幻想,在幻想中发现真实。他已将她当做自己的另一半,而也就是这种来自内心的真实自我的幻想,让他从心里开始在意她、关心她,一切也就变的自然而然。但是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或许他从来没见过她。从那天以后,那张笑脸再也没在他面前出现,回头望去,背影已模糊在走向夕阳的街中。他期待,也会失落,他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是什么,是她,还是在遇到她那一瞬间的满足感,他在的心转角处徘徊了几步。
二十一点,寂静的夜,小镇灯火通明,他就这样在街上走着,车影稀疏,不时会驶过一辆运货的卡车,只要一声鸣笛就可以在一瞬间划破长空,打破这夜晚的寂静,引擎声响而沉闷,向北方驶去。咖啡店的灯还在亮着,多彩的霓虹灯让单色的路灯显得十分朴素,偶尔有几个年轻人从咖啡店里走出来,有结伴聊天的女生,也有甜蜜亲昵的情侣,他从咖啡店的门前走过,没有进去喝一杯的意思,再往前是一个书店,虽然已经关门了,他还是驻足在书店门口,徘徊着,像一年前的9月24号一样,他遇见她,在书店的转角。
当天空覆盖住大海,
当落叶遮住了视线,
当绝望淹没了孤寂。
他们在转角相遇,彼此注意着对方,却又躲避着对方的视线,但总是会有目光交错的一瞬间,就像两个在没有关系的人也会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相遇,或者相识相知,或者相识相远。
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
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雪花上,
而你在想我。
多好的一首诗,或许他的故事也在她生活中上演,他的心事也在她心里重播,只是两个人都不确定自己究竟见没见过另一个人,其实,他们见过,或许,他们没见过。
他们相遇的次数渐渐变少,他偶尔在窗下看见她走过,她有时在转角前看见他穿过马路。或者在出租车里偶然发现对方行色匆匆行走着,他们都在想,自己会不会也在对方的活里扮演着一样的角色。
远处喧嚣的夜,他眺望窗外,一架纸飞机飞过窗前,轻盈的落到了旁边的阳台上。他顺着轨迹转身望去,什么都没有。手边的两盆花在嘲笑他,低语着要不要把他从思想的尘土中拔出来,重新换个花盆。
楼下热闹的街,她凝视街角,一片老树叶滑落树干,被一缕清风吹到了她的窗前。她轻轻拈起这片叶子,拭去了尘土。枯黄的纹理在向她诉说,她听见一个远处喧嚣的夜里有一架纸飞机,写着他的名字。
他和她在做梦,这个梦每晚都回到他们的夜里。总是同一个梦。咖啡屋,然后是书店。还有书店旁的转角,转角来来往往的路人。他和她朝转角走去,每次都在擦肩而过后的转身时醒来。
一个温馨的梦呼唤他们, 可每次转身都会带来睡醒之前的恐惧。他们相信梦中真实的存在,一次次回到那街角,徘徊、行走,然后他们放弃了,因为徒劳依旧是徒劳,牵连着他们的也只是反复的梦。可是有一天,在另一个街角他们彼此相遇,四目相对却又擦身而过,他们转身的刹那没有醒来,当两个人相视而笑时,恐惧消除了,只是他们是否还在梦中?
我睁开双眼,驻足窗口向外望去,工地筛沙子的声音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路灯亮的如同白昼,东边的转角处有两个人影,拥抱在一起,一秒、两秒、三秒、五秒,分开,朝着面对的自己的方向走去,微笑着。
我在白夜里睁开眼睛。声音、光亮、身影,一个一个消逝而过。角落里有什么东西在动,发出来的波,在虚空中荡漾开去。像薛定谔之猫一样,我看到,我没看到。
她像薛定谔之猫一样
在那个转角
出现或是不出现
明天都是可知的,明天又是未知的。你可能知道明天上班的路线,但是不知道明天那个人会不会在你面前经过;你可能知道在路口的转角会遇见那个人,但是不知道那个人的一切,只知道那个人穿着肃静的外套,可能会对你微笑,可能会埋头走过,但终究只不过是擦肩而过。
他遇见她,他没遇见她。
他遇见她在中秋之夜,她的背影,她的秀发,她的举止,他遇见她在道旁的灌木旁,她的焦急,她的徘徊,她的等待。路灯很亮,但是路很寂静,她被灌木的影子遮住,亦真亦幻,他痴迷,他向往,他欲言又止,她拦下一辆出租车,驶去。
我相信在经过那些时间后,
我见不到你再也见不到我,
那些现实或不现实的东西,
都被时光慢慢轻轻的褪去。
他没遇见她在初秋的校园,明媚的阳光照在大学角落的湖上,波光粼粼,他在湖边驻足。看着湖里的荷花,心里想起一首诗,他不禁背诵了起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就是这样的季节,在大学的校园里感慨颇多。他并不是像徐志摩一样故地重游,偶然的机会让他走进这校园,又是偶然的走到了湖边。秋天的正午的太阳并不炽热,相对来说和煦了许多,他若是个画家的话,一定会用画笔在画板上描绘出一副充满意境的图画,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徘徊、迷惘的普通人,一个既渴望有怯懦的普通人。他渴求在任何角落遇见一个人,那个人是她,亦或是她,然而在这校园他没遇见任何一个她,只有角落的美景。
他活在真实与幻想之间,他在真实中寻求幻想,在幻想中发现真实。他已将她当做自己的另一半,而也就是这种来自内心的真实自我的幻想,让他从心里开始在意她、关心她,一切也就变的自然而然。但是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或许他从来没见过她。从那天以后,那张笑脸再也没在他面前出现,回头望去,背影已模糊在走向夕阳的街中。他期待,也会失落,他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是什么,是她,还是在遇到她那一瞬间的满足感,他在的心转角处徘徊了几步。
二十一点,寂静的夜,小镇灯火通明,他就这样在街上走着,车影稀疏,不时会驶过一辆运货的卡车,只要一声鸣笛就可以在一瞬间划破长空,打破这夜晚的寂静,引擎声响而沉闷,向北方驶去。咖啡店的灯还在亮着,多彩的霓虹灯让单色的路灯显得十分朴素,偶尔有几个年轻人从咖啡店里走出来,有结伴聊天的女生,也有甜蜜亲昵的情侣,他从咖啡店的门前走过,没有进去喝一杯的意思,再往前是一个书店,虽然已经关门了,他还是驻足在书店门口,徘徊着,像一年前的9月24号一样,他遇见她,在书店的转角。
当天空覆盖住大海,
当落叶遮住了视线,
当绝望淹没了孤寂。
他们在转角相遇,彼此注意着对方,却又躲避着对方的视线,但总是会有目光交错的一瞬间,就像两个在没有关系的人也会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相遇,或者相识相知,或者相识相远。
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
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雪花上,
而你在想我。
多好的一首诗,或许他的故事也在她生活中上演,他的心事也在她心里重播,只是两个人都不确定自己究竟见没见过另一个人,其实,他们见过,或许,他们没见过。
他们相遇的次数渐渐变少,他偶尔在窗下看见她走过,她有时在转角前看见他穿过马路。或者在出租车里偶然发现对方行色匆匆行走着,他们都在想,自己会不会也在对方的活里扮演着一样的角色。
远处喧嚣的夜,他眺望窗外,一架纸飞机飞过窗前,轻盈的落到了旁边的阳台上。他顺着轨迹转身望去,什么都没有。手边的两盆花在嘲笑他,低语着要不要把他从思想的尘土中拔出来,重新换个花盆。
楼下热闹的街,她凝视街角,一片老树叶滑落树干,被一缕清风吹到了她的窗前。她轻轻拈起这片叶子,拭去了尘土。枯黄的纹理在向她诉说,她听见一个远处喧嚣的夜里有一架纸飞机,写着他的名字。
他和她在做梦,这个梦每晚都回到他们的夜里。总是同一个梦。咖啡屋,然后是书店。还有书店旁的转角,转角来来往往的路人。他和她朝转角走去,每次都在擦肩而过后的转身时醒来。
一个温馨的梦呼唤他们, 可每次转身都会带来睡醒之前的恐惧。他们相信梦中真实的存在,一次次回到那街角,徘徊、行走,然后他们放弃了,因为徒劳依旧是徒劳,牵连着他们的也只是反复的梦。可是有一天,在另一个街角他们彼此相遇,四目相对却又擦身而过,他们转身的刹那没有醒来,当两个人相视而笑时,恐惧消除了,只是他们是否还在梦中?
我睁开双眼,驻足窗口向外望去,工地筛沙子的声音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路灯亮的如同白昼,东边的转角处有两个人影,拥抱在一起,一秒、两秒、三秒、五秒,分开,朝着面对的自己的方向走去,微笑着。
我在白夜里睁开眼睛。声音、光亮、身影,一个一个消逝而过。角落里有什么东西在动,发出来的波,在虚空中荡漾开去。像薛定谔之猫一样,我看到,我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