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味道
一件旧物,跟人待得久了,便会沾染主人的气息。所以爱物之人手里总爱把玩些带点灵性的玉石,胡桃之类,倘若哪天见不到人,也能睹物思之。
我是一个不喜赘余的人,因而身上总空唠唠,没有任何首饰,发饰,所以也没有特别的东西能嗅出我的味道。但是,某天,我走在铁路宿舍小区,正要探寻目的地时,忽的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一种形容不出的味道,却是老屋独有的味道,我想里面一定有位至少在这生活了20几年的老人。
就像一进小间的杂货铺子,扑鼻而来的香精,糖精味道,鼻子能敏感的判别那样,那种属于老屋的味道,令我感到熟悉亲切。
我难忘的那处老屋,大概已经有30多年的光阴了。自我出生前,它就有。那是临近黄台南路的一处老国有单位宿舍,它在一楼。门前有繁茂的无花果,葡萄架子,院子里有颗高大挺拔探出屋顶的香椿,东南角有台压水井,贴着南边是一排红砖铺就的水槽,旁边经过岁月打磨的灰色水泥下露出点点青涩的苔藓,偶尔也可以看到四处觅食的蚂蚁。那个地方充满童趣跟许多古旧的回忆。
上中学之前,我常常和表姐表弟在这间屋子里做些只有我们才能标识的游戏。比如“学雷锋”,其实就是在床头的栏杆爬上爬下;“泼水节”,半夜等大人都睡着了,我们便会偷偷起来,到院子里压水井,互相泼水,大闹一番,装作无事,继续回屋睡觉;“看花灯”,老人讲传奇故事给我们听的时候,我们便会蒙上花被,那被子里的棉絮有时不均匀,就能透过阳台的微光看到布面上的花纹,也就是所谓的花灯。还有我非常喜欢去的香房,之所以叫香房,是因为有间屋子是专门上香拜佛的地方,青烟几缕,我最爱闻这燃烧的味道,常常自己拿了半截残香,点了,在空中晃动,单独闻那香味。有时会撕了过期的月份牌,在上面烫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眼儿,最常烫的图案就是花,中间一个洞,四周五个洞,便是花了。
厨房和阳台也有趣事。门前的无花果树后面就是阳台,阳台西边有锅灶,洗手池,操作台。一直向南走,有一个长廊,这里偶尔存着一些做好的食物,要么是饭桌上没来得及呈上的,要么是饭后剩余的,总之常会放在走廊旁的瓷瓦台子上。有一次,姨从北京回来,家里做了很多美味,以致剩了很多。午睡罢,我便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于是溜进去一看,原来是表姐,她拿着一块豆腐皮卷着蘸酱的烤鸭,吃的津津有味。我一下央道:姐姐,还有吗,给我尝尝吧。于是姐姐吃了手里的,又卷了一块,咬了一口,交给我了。我捏着半截的豆腐卷,就这么吃下去了。每每吃到烤鸭,就会回想起两姐妹馋猫的那一幕,真是一去十几年。
无花果掩映下的老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具体是怎样的,我也说不清,只觉得是待久的屋子才有的味道,我为了想明白,探究了好久。终于,有天在苏堤萦水晨练完回家的路上,走过身边一颗松树,忽地悟出来,那味道——竟然是木头的味道!木头用久了就会有人的气息,人的味道,屋里那张八仙桌尤为如此。我一直以为仅仅是人的味道。
近八年的时间,我从未回到那过充满温暖回忆的老屋,自7.18大水过后,屋里的人就都搬至临近玉兴路南边住处了。两年前,曾经屋里给我们讲过无数故事,歌谣,照顾我们姐弟仨的亲人去世了,表姐从北京回来,我们四个终于聚齐,却再也见不到老人,也闻不到熟悉的味道了。如今,表弟已在北京落户,自然要置办买房。于是,这处老屋成为垫付首付的首选,它的西边正在兴建新的学区,也因此房价倍增。
这座养育了三代人的老屋,它依然沉静地待在那里,可是它今后的命运,是否还会与我们有关,大概是无从得知了。但那味道,应该会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永不退去。
我是一个不喜赘余的人,因而身上总空唠唠,没有任何首饰,发饰,所以也没有特别的东西能嗅出我的味道。但是,某天,我走在铁路宿舍小区,正要探寻目的地时,忽的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一种形容不出的味道,却是老屋独有的味道,我想里面一定有位至少在这生活了20几年的老人。
就像一进小间的杂货铺子,扑鼻而来的香精,糖精味道,鼻子能敏感的判别那样,那种属于老屋的味道,令我感到熟悉亲切。
我难忘的那处老屋,大概已经有30多年的光阴了。自我出生前,它就有。那是临近黄台南路的一处老国有单位宿舍,它在一楼。门前有繁茂的无花果,葡萄架子,院子里有颗高大挺拔探出屋顶的香椿,东南角有台压水井,贴着南边是一排红砖铺就的水槽,旁边经过岁月打磨的灰色水泥下露出点点青涩的苔藓,偶尔也可以看到四处觅食的蚂蚁。那个地方充满童趣跟许多古旧的回忆。
上中学之前,我常常和表姐表弟在这间屋子里做些只有我们才能标识的游戏。比如“学雷锋”,其实就是在床头的栏杆爬上爬下;“泼水节”,半夜等大人都睡着了,我们便会偷偷起来,到院子里压水井,互相泼水,大闹一番,装作无事,继续回屋睡觉;“看花灯”,老人讲传奇故事给我们听的时候,我们便会蒙上花被,那被子里的棉絮有时不均匀,就能透过阳台的微光看到布面上的花纹,也就是所谓的花灯。还有我非常喜欢去的香房,之所以叫香房,是因为有间屋子是专门上香拜佛的地方,青烟几缕,我最爱闻这燃烧的味道,常常自己拿了半截残香,点了,在空中晃动,单独闻那香味。有时会撕了过期的月份牌,在上面烫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眼儿,最常烫的图案就是花,中间一个洞,四周五个洞,便是花了。
厨房和阳台也有趣事。门前的无花果树后面就是阳台,阳台西边有锅灶,洗手池,操作台。一直向南走,有一个长廊,这里偶尔存着一些做好的食物,要么是饭桌上没来得及呈上的,要么是饭后剩余的,总之常会放在走廊旁的瓷瓦台子上。有一次,姨从北京回来,家里做了很多美味,以致剩了很多。午睡罢,我便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于是溜进去一看,原来是表姐,她拿着一块豆腐皮卷着蘸酱的烤鸭,吃的津津有味。我一下央道:姐姐,还有吗,给我尝尝吧。于是姐姐吃了手里的,又卷了一块,咬了一口,交给我了。我捏着半截的豆腐卷,就这么吃下去了。每每吃到烤鸭,就会回想起两姐妹馋猫的那一幕,真是一去十几年。
无花果掩映下的老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具体是怎样的,我也说不清,只觉得是待久的屋子才有的味道,我为了想明白,探究了好久。终于,有天在苏堤萦水晨练完回家的路上,走过身边一颗松树,忽地悟出来,那味道——竟然是木头的味道!木头用久了就会有人的气息,人的味道,屋里那张八仙桌尤为如此。我一直以为仅仅是人的味道。
近八年的时间,我从未回到那过充满温暖回忆的老屋,自7.18大水过后,屋里的人就都搬至临近玉兴路南边住处了。两年前,曾经屋里给我们讲过无数故事,歌谣,照顾我们姐弟仨的亲人去世了,表姐从北京回来,我们四个终于聚齐,却再也见不到老人,也闻不到熟悉的味道了。如今,表弟已在北京落户,自然要置办买房。于是,这处老屋成为垫付首付的首选,它的西边正在兴建新的学区,也因此房价倍增。
这座养育了三代人的老屋,它依然沉静地待在那里,可是它今后的命运,是否还会与我们有关,大概是无从得知了。但那味道,应该会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永不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