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祈福活动受到争议?
何为祈福?祈福是人们美好愿望和善良意志的一种寄托,虽然并无实际作用,但能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安慰。祈福本身没有非议,然而,问题在于当灾难来临时,是不是只需要安慰?
我们以一个人的成长做类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具有魔性的东西“心灵鸡汤”。 它告诉人们,只要意志足够坚定,你终能走向成功。听起来足够温暖煽情,但它也像另一种毒品,抑制了人对自我认知的探究,对自我问题的挖掘。一个制度、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同样,天津塘沽发生了爆炸,而遇难人员中赶去营救的消防队员却占了大部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少有人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只是接受了它“是什么”,当惨剧来临,点燃几根虚拟蜡烛,发几条煽情朋友圈,对“这世界最帅的逆行”感动得热泪盈眶,树立起要及时行乐的观念……自我满足地觉得自己已经够关心时政,够心系天下。
启发民智,不是要让民众懂得什么,而是要让民众学会思考。悲剧来临哭一场,再来一次在哭一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然而悲剧背后的漏洞依然没有彻底解决,眼泪、感动可以有,但如果只有或者关注点主要在眼泪感动,而不在反思和呐喊求明真相,这不是众志成城的温情,这是乌合之众的愚昧。
此即为第一个争议点,公众能做的是否只有祝福?
有人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救人,但救人和查明真相难道不能并行吗?公众难道对舆论施压要求真相吗?有人认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真相,或者真相出来会更加恐慌,但是难以求得就代表放弃追求吗?难以就甘愿在谎言的温水里永远糊涂下去吗?
而第二个争议点,我认为在道德的宣传上。
鲁迅曾说:“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爆炸本来就属人祸,然而以巨大的消防员生命的成本获取了极小的利益,更是人祸之上的人祸!
近些天也出现了要求探明当时进入火场的指挥原因,也发现了其中的各种错误和漏洞,这是好事。然而,在微博,微信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消防员的高度赞扬、感人的事迹的高频转发。他们是英雄我也由衷佩服,但是,是否有人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无限沉重。
我想到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个体生命。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为集体利益勇于献出个体利益,甚至献身。所以在消防员献身在爆炸场时,公众潜意识里已经把他们神化,冠冕以英雄、荣誉。为他们祈福,为他们感动。所以,在公众心中,其实是在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个事实,注意,是理所应当,不饱含震惊、愤怒。同时,在政府媒体的配合宣传下,社会是在借感动与祈福弘扬这种英勇献身的价值观。而在道德的大旗下,很多问题就藏在了阴影里。
任职的消防员会暗暗地想,是不是在两难选择中也要付出生命?
受伤的家属会暗暗地想,如果我去纠缠赔偿、纠缠说法,会不会被社会认为不够高尚、丢脸?
人要死得重于泰山,这是模范。
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也包含了一层意思:死得好。
感动的人成片,称赞的人成片,然而沉重的人,去思考家属应有如何的待遇的人,真正为这十几个年轻的生命感动悲哀的人有多少,想到要如何再次规避惨剧的人有多少!而也正是每逢灾难,救援人员越是大批伤亡的情况下,感动的眼泪就愈是多,舆论的赞颂愈是强,而那在背后导致不该有如此大伤亡的漏洞、那早已可做的防御也被悄悄地淹没了。
回到刚才,我们应如何对待个体生命。
给予尊重,给予最大的尊重!无论在什么场合,考虑的第一位损益比当是生命,这不仅仅是对生命,这更是社会对人最起码的尊重,承认我是作为一个人有尊严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在服从社会的不堪一击的安排。
当一个国家真正考虑到能为个体生命做些什么,而不只是把他们当作数字看待时,这国家中的人才会真正找到归宿,找到爱国情怀中如故乡般心心念念的情感。
我们以一个人的成长做类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具有魔性的东西“心灵鸡汤”。 它告诉人们,只要意志足够坚定,你终能走向成功。听起来足够温暖煽情,但它也像另一种毒品,抑制了人对自我认知的探究,对自我问题的挖掘。一个制度、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同样,天津塘沽发生了爆炸,而遇难人员中赶去营救的消防队员却占了大部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少有人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只是接受了它“是什么”,当惨剧来临,点燃几根虚拟蜡烛,发几条煽情朋友圈,对“这世界最帅的逆行”感动得热泪盈眶,树立起要及时行乐的观念……自我满足地觉得自己已经够关心时政,够心系天下。
启发民智,不是要让民众懂得什么,而是要让民众学会思考。悲剧来临哭一场,再来一次在哭一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然而悲剧背后的漏洞依然没有彻底解决,眼泪、感动可以有,但如果只有或者关注点主要在眼泪感动,而不在反思和呐喊求明真相,这不是众志成城的温情,这是乌合之众的愚昧。
此即为第一个争议点,公众能做的是否只有祝福?
有人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救人,但救人和查明真相难道不能并行吗?公众难道对舆论施压要求真相吗?有人认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真相,或者真相出来会更加恐慌,但是难以求得就代表放弃追求吗?难以就甘愿在谎言的温水里永远糊涂下去吗?
而第二个争议点,我认为在道德的宣传上。
鲁迅曾说:“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爆炸本来就属人祸,然而以巨大的消防员生命的成本获取了极小的利益,更是人祸之上的人祸!
近些天也出现了要求探明当时进入火场的指挥原因,也发现了其中的各种错误和漏洞,这是好事。然而,在微博,微信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消防员的高度赞扬、感人的事迹的高频转发。他们是英雄我也由衷佩服,但是,是否有人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无限沉重。
我想到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个体生命。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为集体利益勇于献出个体利益,甚至献身。所以在消防员献身在爆炸场时,公众潜意识里已经把他们神化,冠冕以英雄、荣誉。为他们祈福,为他们感动。所以,在公众心中,其实是在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个事实,注意,是理所应当,不饱含震惊、愤怒。同时,在政府媒体的配合宣传下,社会是在借感动与祈福弘扬这种英勇献身的价值观。而在道德的大旗下,很多问题就藏在了阴影里。
任职的消防员会暗暗地想,是不是在两难选择中也要付出生命?
受伤的家属会暗暗地想,如果我去纠缠赔偿、纠缠说法,会不会被社会认为不够高尚、丢脸?
人要死得重于泰山,这是模范。
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也包含了一层意思:死得好。
感动的人成片,称赞的人成片,然而沉重的人,去思考家属应有如何的待遇的人,真正为这十几个年轻的生命感动悲哀的人有多少,想到要如何再次规避惨剧的人有多少!而也正是每逢灾难,救援人员越是大批伤亡的情况下,感动的眼泪就愈是多,舆论的赞颂愈是强,而那在背后导致不该有如此大伤亡的漏洞、那早已可做的防御也被悄悄地淹没了。
回到刚才,我们应如何对待个体生命。
给予尊重,给予最大的尊重!无论在什么场合,考虑的第一位损益比当是生命,这不仅仅是对生命,这更是社会对人最起码的尊重,承认我是作为一个人有尊严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在服从社会的不堪一击的安排。
当一个国家真正考虑到能为个体生命做些什么,而不只是把他们当作数字看待时,这国家中的人才会真正找到归宿,找到爱国情怀中如故乡般心心念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