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博物馆清洁工当垃圾丢掉的昂贵艺术品们!
前不久,意大利城市巴瑞的一个现代艺术展开展时,发现数件展品“失踪”,经调查发现,这些展品被清洁工当垃圾扔掉了。丢失的展品之一是用硬纸板、报纸和撒在地上的饼干屑组成的一件装置艺术品,估价约10万欧元。
艺术品是垃圾?垃圾价值数十万欧元?
随着废旧物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艺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垃圾作为创作材料。这类作品或重口味或小清新,和日常的生活用品如此之相近,使得“清洁工”们屡屡混淆。
下面来细数那些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垃圾艺术品。
------------------------------------------------------------------------------------
翠西•艾敏(TraceyEmin) 《我的床》
2000年,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入选特纳奖,在获奖展上引起巨大的轰动:这样一张床也能算是艺术?!确定不是在挑战处女座的极限?!
英国传统家庭主妇可不是盖的!一位居住在英国威尔士的家庭主妇知道这件作品后,千里迢迢的来到伦敦,要用洗洁精和抹布将这张床整理干净,可这件看上去令人“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作品价值254.65万英镑!
一张堆满垃圾的床可以称为艺术品?!这要从翠西•艾敏的失恋经历聊起。
这件床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她生命中一段极其抑郁的时期。翠西•艾敏与男友分手后,痛苦不堪,在床上度过了一段堕落、颓废的生活。床单脏乱,用过的几个避孕套,穿过的带血迹的内裤、卫生巾也没丢,伏特加酒瓶、药丸盒、空烟盒、破拖鞋也把床边堆得一塌糊涂。这张堆满垃圾的床展现了翠西•艾敏对爱情、生活的失望,和脱离爱情的无力感。
经历情伤的创作背景或许无法平息引发的争议:普通人经历情感波折后,摆出的生活用品难道不是艺术品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涉及到一个本源问题:究竟什么是艺术品。
普通人一时灵感爆发,所创造的单一物品很难称其为艺术。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理念或观点,需要通过多样的作品展现出来,从而具有鲜明特点的表现手法和视角,即为艺术。
对于普通人来说,模仿翠西•艾敏,将日常用品演绎成单一的艺术品,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这种单一的模仿,既不能形成具有体系的艺术理念,也丢失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我的床》后出现的用破烂物质表达颓废情感的行为只能称为复制,而不是艺术作品。这就是“为何我的床不是《我的床》”的原因。
翠西•艾敏的赤裸裸的表达方式,不是没有“前人”可鉴。在她之前,也有其他女性艺术家推出过类似的私密告白,比如小野洋子、路易丝•布尔乔亚,但像她这样,故意要把生命中最肮脏的污泥攒成一团,然后劈头盖脸掷向你,还真没有。
------------------------------------------------------------------------------------
苏巴达・古普塔 《这不是一个喷泉》
印度是个神(kai)奇(gua)的国家,那里的人民大多能歌善舞,富有奇妙的异国情调。印度艺术家也常常作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艺术展“七十亿光年”中,印度当代艺术家苏巴达・古普塔(Subodh Gupta)将日常生活中廉价的厨房用具——铝制锅,烧水壶等堆砌在展厅中央,穿插着一两个在流着水的水龙头,取名《这不是一个喷泉》。
普通人很难从中看出艺术家的审美品位,也无法了解一堆厨房用品的艺术价值,而古普塔对该艺术作品的总结即是“生活”。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赚钱。这种需求推动了人与人之间对彼此的需求和联系,乃至形成了社会。食物、烹调,器具,正是苏博德•古普塔作品中最常见的元素,提醒人们食物、水和住所是生活中的基本。
“我希望通过作品描绘人类的存在,描绘我成长和经历过的事物。在我脑海中,我们国家平民大众的根本特质就这么杂乱地和食物、生存、居住环境(尤其是厨房)联系起来。”
在有创意的艺术家眼里,任何可以作为创作材料的物质——废旧报纸、剩烟蒂、旧卡带、旧磁盘——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现在,你是否仍然认为日常用品或垃圾不能成为艺术品?
------------------------------------------------------------------------------------
让我们用一点儿时间来不那么严肃地看待艺术界,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一个“艺术品”是伪造的。
下图的两个堆积物中,哪个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展过的艺术家作品?
注解1:这位艺术家的装置、音频、雕塑及活动艺术取得了失败与期望之间的平衡。对衰败和淘汰的失落感贯穿整个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由纸屑做成的小方块,它们在展出期间渐渐腐烂。通过复原性纪念,通常是将之前作品的元素再次运用到新作品上,重复利用废弃的工业材料,还有将画作嵌入松散的毛线挂毯中,她传递出了一种失去的可能性。这种纪念形式在一个系列作品中被明确激发,作品大致采用了公共雕塑的特有形式,但又奇妙地将其颠覆,她称之为“短暂的纪念物”。
注解2:在她的有机装置艺术中,“回收”被文化和大众制造占用的天然材料这一想法被倒置,用来改变我们对人工商品销售方式的看法。日常生活的框架来源于一个被抛弃的形式:建筑工地的碎片。这个特定的装置艺术叫做“曾经的模样”,在白色方块内,运用木头和混凝土碎片,这位艺术家重又开始了创造-破坏的循环。这一作品促使观众去思考、去正视荒地的问题,并使之明白那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欲知答案请向下↓↓↓↓↓↓
答案:真正的艺术品是作品1
作品1是意大利艺术家拉腊·费芙丽托(Lara Favaretto)的作品,所谓的作品2不过是编辑在某处画廊附近拍到的一处垃圾堆。
意大利艺术家拉腊·费芙丽托1973年出生,现生活,工作与意大利西北部城市都灵。艺术家的作品涵盖雕塑,摄影,电影,装置和行为艺术等艺术领域。作品主要展现人造物件的持久性与自然事件的瞬间性,以及审美形式与虚无概念的内在矛盾。
观〡鲤〡台
只做一件事
只推荐前沿的艺术
只培养深度阅读的能力
糟了,艺术戒不了!
如转载,必须全文转载,
且在开始处注明来源:观鲤台(guanlitai)
艺术品是垃圾?垃圾价值数十万欧元?
随着废旧物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艺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垃圾作为创作材料。这类作品或重口味或小清新,和日常的生活用品如此之相近,使得“清洁工”们屡屡混淆。
下面来细数那些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垃圾艺术品。
------------------------------------------------------------------------------------
翠西•艾敏(TraceyEmin) 《我的床》
2000年,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入选特纳奖,在获奖展上引起巨大的轰动:这样一张床也能算是艺术?!确定不是在挑战处女座的极限?!
![]() |
英国传统家庭主妇可不是盖的!一位居住在英国威尔士的家庭主妇知道这件作品后,千里迢迢的来到伦敦,要用洗洁精和抹布将这张床整理干净,可这件看上去令人“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作品价值254.65万英镑!
一张堆满垃圾的床可以称为艺术品?!这要从翠西•艾敏的失恋经历聊起。
这件床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她生命中一段极其抑郁的时期。翠西•艾敏与男友分手后,痛苦不堪,在床上度过了一段堕落、颓废的生活。床单脏乱,用过的几个避孕套,穿过的带血迹的内裤、卫生巾也没丢,伏特加酒瓶、药丸盒、空烟盒、破拖鞋也把床边堆得一塌糊涂。这张堆满垃圾的床展现了翠西•艾敏对爱情、生活的失望,和脱离爱情的无力感。
经历情伤的创作背景或许无法平息引发的争议:普通人经历情感波折后,摆出的生活用品难道不是艺术品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涉及到一个本源问题:究竟什么是艺术品。
普通人一时灵感爆发,所创造的单一物品很难称其为艺术。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理念或观点,需要通过多样的作品展现出来,从而具有鲜明特点的表现手法和视角,即为艺术。
对于普通人来说,模仿翠西•艾敏,将日常用品演绎成单一的艺术品,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这种单一的模仿,既不能形成具有体系的艺术理念,也丢失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我的床》后出现的用破烂物质表达颓废情感的行为只能称为复制,而不是艺术作品。这就是“为何我的床不是《我的床》”的原因。
翠西•艾敏的赤裸裸的表达方式,不是没有“前人”可鉴。在她之前,也有其他女性艺术家推出过类似的私密告白,比如小野洋子、路易丝•布尔乔亚,但像她这样,故意要把生命中最肮脏的污泥攒成一团,然后劈头盖脸掷向你,还真没有。
------------------------------------------------------------------------------------
苏巴达・古普塔 《这不是一个喷泉》
印度是个神(kai)奇(gua)的国家,那里的人民大多能歌善舞,富有奇妙的异国情调。印度艺术家也常常作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艺术展“七十亿光年”中,印度当代艺术家苏巴达・古普塔(Subodh Gupta)将日常生活中廉价的厨房用具——铝制锅,烧水壶等堆砌在展厅中央,穿插着一两个在流着水的水龙头,取名《这不是一个喷泉》。
![]() |
普通人很难从中看出艺术家的审美品位,也无法了解一堆厨房用品的艺术价值,而古普塔对该艺术作品的总结即是“生活”。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赚钱。这种需求推动了人与人之间对彼此的需求和联系,乃至形成了社会。食物、烹调,器具,正是苏博德•古普塔作品中最常见的元素,提醒人们食物、水和住所是生活中的基本。
“我希望通过作品描绘人类的存在,描绘我成长和经历过的事物。在我脑海中,我们国家平民大众的根本特质就这么杂乱地和食物、生存、居住环境(尤其是厨房)联系起来。”
在有创意的艺术家眼里,任何可以作为创作材料的物质——废旧报纸、剩烟蒂、旧卡带、旧磁盘——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现在,你是否仍然认为日常用品或垃圾不能成为艺术品?
------------------------------------------------------------------------------------
让我们用一点儿时间来不那么严肃地看待艺术界,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一个“艺术品”是伪造的。
下图的两个堆积物中,哪个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展过的艺术家作品?
![]() |
注解1:这位艺术家的装置、音频、雕塑及活动艺术取得了失败与期望之间的平衡。对衰败和淘汰的失落感贯穿整个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由纸屑做成的小方块,它们在展出期间渐渐腐烂。通过复原性纪念,通常是将之前作品的元素再次运用到新作品上,重复利用废弃的工业材料,还有将画作嵌入松散的毛线挂毯中,她传递出了一种失去的可能性。这种纪念形式在一个系列作品中被明确激发,作品大致采用了公共雕塑的特有形式,但又奇妙地将其颠覆,她称之为“短暂的纪念物”。
![]() |
注解2:在她的有机装置艺术中,“回收”被文化和大众制造占用的天然材料这一想法被倒置,用来改变我们对人工商品销售方式的看法。日常生活的框架来源于一个被抛弃的形式:建筑工地的碎片。这个特定的装置艺术叫做“曾经的模样”,在白色方块内,运用木头和混凝土碎片,这位艺术家重又开始了创造-破坏的循环。这一作品促使观众去思考、去正视荒地的问题,并使之明白那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欲知答案请向下↓↓↓↓↓↓
答案:真正的艺术品是作品1
作品1是意大利艺术家拉腊·费芙丽托(Lara Favaretto)的作品,所谓的作品2不过是编辑在某处画廊附近拍到的一处垃圾堆。
![]() |
拉腊·费芙丽托作品 |
意大利艺术家拉腊·费芙丽托1973年出生,现生活,工作与意大利西北部城市都灵。艺术家的作品涵盖雕塑,摄影,电影,装置和行为艺术等艺术领域。作品主要展现人造物件的持久性与自然事件的瞬间性,以及审美形式与虚无概念的内在矛盾。
观〡鲤〡台
只做一件事
只推荐前沿的艺术
只培养深度阅读的能力
糟了,艺术戒不了!
如转载,必须全文转载,
且在开始处注明来源:观鲤台(guanlita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