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候车室老人去世,僧人为老人超度」?
Johann Faust,
我问过Francis Xavier Clooney(此位老先生为天主教司铎,耶稣会士,哈佛神学院教授)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天主教徒自己旅行在异国他乡,死在那里,譬如印度,如果当地的佛教或者印度教的僧侣给他按照佛教或者印度教的方式祈祷,甚至以佛教或者印度教的方式去埋葬他,那么他会怎么看呢?
这是他给我的回复:
Neo(我的英文名), Greetings. Nice to hear from you.
I can't imagine why the practice would be offensive, unless the idea was to make the deceased person into a Hindu or Buddhist. If it is a matter of respect and a blessing for the dead, it seems very appropriate. Just as if a Catholic would say prayers in a Catholic way, for someone of a Buddhist background, but without trying to make the deceased into a Catholic.
拙译如下:我无法想象为什么这种做法会是冒犯,除非是想把这个过世之人变成一个印度教徒或者佛教徒。如果是为了尊敬或者某种祝福,这看起来是非常恰当的。正如一个天主教徒会按照天主教的方式,来为某位有佛教背景的人来祈祷,但并不试图把他变成一个天主教徒。
基于此,我认为那位僧人做的并不为过。
阿理,
记得一个故事
徒弟问方丈,死者真的能被超度到极乐吗?方丈说,我们不是在超度亡者,我们是在超度生者。
犬夜叉里人们要为桔梗立碑墓的原因:死者已矣,活着的人需要寄托和安慰。
武老道,
唯送死者以当大事。
这时候,要是有个神父走到死者面前说句祝你上天堂、有个道士上前说句念段升天得道经、有个和尚上前念段往生经,跟一个普通人走上前去鞠一躬说句一路走好,都没区别,不过是一念为善,一念为仁。这是好事儿,值得尊敬。只不过没别人上前而已。
至于那些胡搅蛮缠“别人万一是回民”、“别人万一不乐意”的,只能说该谈感性的时候你跟我谈理性,也是你的自由,你高兴就好。
仁丹,
粥店的老板门口放口大锅,赠粥施饭给穷人;以前的大夫赠医施药,悬壶济世,帮助看不起病的人;乔峰降龙十八掌一挥,压不下宋辽生灵涂炭的战争,于是雁门关前,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自尽换来宋辽边境数十年安宁。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做一点事。
作为一个僧人,他看见面前的老人意外离世,他慈悲为怀,心想要做些什么,为这个辞世的老人尽一份心力,他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助念,为其种下佛缘,希望他离苦得乐。
前面有人说反感,是一种类似反感强制传教的感情,万一人家是别的宗教的呢?佛教对其他宗教的态度从来没有反对,包容一切正道,所以就僧人本人而言,对他自己的信仰,没有做错。至于旁观者,从反响来看,显然是正能量居多,没有使人产生负面情绪,应该也值得肯定。对逝者本人,我无法评论,不过,对于善意不求回报的帮助,想来应该不会过多叨扰到他。
其次题主说到触摸身体,临终助念中的解释是人刚去世时神识没有完全离体,处在很痛苦的阶段,搬动身体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使其产生嗔心,包括家人的哭声,都会影响到逝者一心不乱的心境,从而无法往生极乐。我阅历不够丰富,不知道这位僧人助念的仪轨依据是什么,大藏经包罗万象,或许他的法门会有这样的方法。至少,从大方向的准则来看,他没有做错什么。
最后,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位僧人没有打扰旁人,没有借机弘法,没有索取利益,只是安静地完成内心本职的呼唤,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随后片叶不沾身,就此离去。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我是被他感动过的。
--------------------------------补充
看见有的答案之下起了争论,有些偏离美好,也背离了佛家本来的意思,想要补写些想法。
不久前饲养了二十年的乌龟离世,知道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心一痛,随后马上想到我该为它念经,这大概是我当时最直接本能的意识想法。面对生死,我没有太大的本事,只有略尽绵力,以我所学,所以大概我也能理解这位僧人的初衷。
而他比我伟大,就如有些评论所述,我也才知道,对于在外的陌生人,原来这一行为可能招惹许多横空而至的麻烦,甚至司法官司,我不知道是否属实,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一举动确实可能招致影响自己清净心的波折,但是他依然做了自己的努力。
由于助念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很难判断这是否属于强加,但是对他而言,只是一颗慈悲心在这时候升起了而已。
我问过Francis Xavier Clooney(此位老先生为天主教司铎,耶稣会士,哈佛神学院教授)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天主教徒自己旅行在异国他乡,死在那里,譬如印度,如果当地的佛教或者印度教的僧侣给他按照佛教或者印度教的方式祈祷,甚至以佛教或者印度教的方式去埋葬他,那么他会怎么看呢?
这是他给我的回复:
Neo(我的英文名), Greetings. Nice to hear from you.
I can't imagine why the practice would be offensive, unless the idea was to make the deceased person into a Hindu or Buddhist. If it is a matter of respect and a blessing for the dead, it seems very appropriate. Just as if a Catholic would say prayers in a Catholic way, for someone of a Buddhist background, but without trying to make the deceased into a Catholic.
拙译如下:我无法想象为什么这种做法会是冒犯,除非是想把这个过世之人变成一个印度教徒或者佛教徒。如果是为了尊敬或者某种祝福,这看起来是非常恰当的。正如一个天主教徒会按照天主教的方式,来为某位有佛教背景的人来祈祷,但并不试图把他变成一个天主教徒。
基于此,我认为那位僧人做的并不为过。
阿理,
记得一个故事
徒弟问方丈,死者真的能被超度到极乐吗?方丈说,我们不是在超度亡者,我们是在超度生者。
犬夜叉里人们要为桔梗立碑墓的原因:死者已矣,活着的人需要寄托和安慰。
武老道,
唯送死者以当大事。
这时候,要是有个神父走到死者面前说句祝你上天堂、有个道士上前说句念段升天得道经、有个和尚上前念段往生经,跟一个普通人走上前去鞠一躬说句一路走好,都没区别,不过是一念为善,一念为仁。这是好事儿,值得尊敬。只不过没别人上前而已。
至于那些胡搅蛮缠“别人万一是回民”、“别人万一不乐意”的,只能说该谈感性的时候你跟我谈理性,也是你的自由,你高兴就好。
仁丹,
粥店的老板门口放口大锅,赠粥施饭给穷人;以前的大夫赠医施药,悬壶济世,帮助看不起病的人;乔峰降龙十八掌一挥,压不下宋辽生灵涂炭的战争,于是雁门关前,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自尽换来宋辽边境数十年安宁。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做一点事。
作为一个僧人,他看见面前的老人意外离世,他慈悲为怀,心想要做些什么,为这个辞世的老人尽一份心力,他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助念,为其种下佛缘,希望他离苦得乐。
前面有人说反感,是一种类似反感强制传教的感情,万一人家是别的宗教的呢?佛教对其他宗教的态度从来没有反对,包容一切正道,所以就僧人本人而言,对他自己的信仰,没有做错。至于旁观者,从反响来看,显然是正能量居多,没有使人产生负面情绪,应该也值得肯定。对逝者本人,我无法评论,不过,对于善意不求回报的帮助,想来应该不会过多叨扰到他。
其次题主说到触摸身体,临终助念中的解释是人刚去世时神识没有完全离体,处在很痛苦的阶段,搬动身体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使其产生嗔心,包括家人的哭声,都会影响到逝者一心不乱的心境,从而无法往生极乐。我阅历不够丰富,不知道这位僧人助念的仪轨依据是什么,大藏经包罗万象,或许他的法门会有这样的方法。至少,从大方向的准则来看,他没有做错什么。
最后,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位僧人没有打扰旁人,没有借机弘法,没有索取利益,只是安静地完成内心本职的呼唤,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随后片叶不沾身,就此离去。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我是被他感动过的。
--------------------------------补充
看见有的答案之下起了争论,有些偏离美好,也背离了佛家本来的意思,想要补写些想法。
不久前饲养了二十年的乌龟离世,知道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心一痛,随后马上想到我该为它念经,这大概是我当时最直接本能的意识想法。面对生死,我没有太大的本事,只有略尽绵力,以我所学,所以大概我也能理解这位僧人的初衷。
而他比我伟大,就如有些评论所述,我也才知道,对于在外的陌生人,原来这一行为可能招惹许多横空而至的麻烦,甚至司法官司,我不知道是否属实,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一举动确实可能招致影响自己清净心的波折,但是他依然做了自己的努力。
由于助念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很难判断这是否属于强加,但是对他而言,只是一颗慈悲心在这时候升起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