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天环游德意志兰-政治化的柏林之一:历史的现场
我们所住的酒店异常安静,加上前晚在飞机上未怎么睡,因此睡得很是酣畅。早上醒来已是七点。于是赶快退房,拉着行李箱,步行去法兰克福中央车站。距离很近,大约十分钟就到了。进去先找了汉堡王,吃了个简单早餐,然后慢慢走到我们这趟车的站台。站台上人并不多,且不用检票。不像在国内,大家都急吼吼的,生怕排在后面上不了车。这里急也没用,这里的资源毋须抢也会有。
不过,我们站的位置不对,站在了车尾方向,而我们的车厢在车头。虽是始发站,但从车进站到开出,也就五分钟时间。只好拖着行李,匆匆从前两节车厢上车。待我们坐定,车也就缓缓驶出了法兰克福。
车上人也不少,多为年轻人,都在安静地看书或听耳机。惟车厢前部是一堆中学生,或集体出行。他们大声说着话,到处走来走去,显得很是兴奋。
火车沿途风景不错,或是大片的森林,或是绿茵茵的草地,许多漂亮的小村镇点缀其中,尖顶的教堂更是随处可见。于是兴奋地将单反相机拿了出来,隔着车窗照着美景。不过,这也导致悲剧的发生。火车转弯时抖动过大,临时放在桌子上的相机摔在地上,当场将相机镜头摔出。拿起来一看,原来是镜头卡口裂开了。这让我们到柏林头一天,没有相机可用。
火车四个小时就到了柏林,此时的柏林阳光灿烂,但气温更低,却也更加舒适宜人。
柏林是一个与法兰克福完全不同的城市,一下火车就能感觉到这一点。这种差异你在柏林时间越久,就越感觉明显。柏林火车站相比法兰克福车站,就巨大得多,且人流量也大得多。柏林火车站是座全新车站,地上地下七八层,是座立体车站,集成了火车、地铁、轻轨等。不过不像国内的大车站,从最上层的高铁到最下层的地铁,你站在其中一层,即可纵览所有。这个车站,充分体现了德国人的简洁实用。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厕所相当少,且要收费,女厕所已经排成长队。
考虑到当天是周日,德国的商店普遍打烊,且中午时间我们所订房间也许无法入住,于是决定就在车站先吃中午饭,这里的选择还很多。我们选择了吃海鲜,这家店是全德连锁,头晚在法兰克福车站,要过他家的外卖。 在这里吃饭的人不少,味道也很不错。点了三份套餐,各有特色,特别是生腌鱼,咸而又腥,别有风味。
我们所订的公寓在米特区,是在原东德地区,离亚历山大广场走路可达。从现在开始,东德这个词汇会频繁地出现。从地铁开始,就能浓烈地感觉到一股政治意味,感觉到过去的遗留,感觉到这座城市的雄心与落寞。基本上每个地铁站,都能让你读出历史。从站名从街道名,均能看出政治的残存。我在旧旧的地铁车厢里,给女儿开玩笑说,我仅凭鼻子就能嗅出,车上哪个人是来自原东德。他们都有一股特殊的味道,那种味道只有在这种制度之下长期浸淫而成。很自然地从人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神态甚至长相之中流露出来。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异常熟悉的味道。来自同样制度的人,只要一见面,即可马上认出来。这一点,在第二天就得到了验证。
我们的公寓,以前应该是东德的民宅,改造而来。周围的建筑,大都是前东德的苏式建筑,方方正正很朴实,缺少装饰,楼层很高,也很宽大。我们这一套是一室一厅,两个洗手间,还有一个小阳台,整个面积应该有六七十平米以上。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我对女儿说,这以前应该是个东德小官员的宿舍,普通家庭可能分不上。公寓内有很大的厨房设施,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自己做饭。来此住的,都是拖儿携女的一家子,时时可闻饭菜香。
放下行李,稍事休整,即出门游玩,今日的目标是勃兰登堡门及国会大厦一带。出门前想预约国会大厦的参观,但连续几天的均已订满,看来此次无法登穹顶而一览柏林小了。
在德国坐公交还是相当方便的,各种交通工具四通八达,换乘也相当便捷,且上下车均无须检票,只是偶尔有工作人员上来查票,也只是抽查而已,但逃票的人极少,抓到后会重罚,只有一些外来旅游者因不明不白票制而弄错。但要购票却有些麻烦。尽管站内到处是自动购票机,但有一些站却只能用硬币,且各种优惠组合极其复杂,经常看到一大群旅行者,围在购票机旁热烈讨论,又一脸的茫然。其他人也很有耐心,安静地等着。确实,如果用对了优惠,真是能节约不少费用。
柏林的地铁站都很简洁,乘客能快速地候车,并很快疏散。很多车站从站名到设施,都带着鲜明的历史痕迹。有的站,还会有相关的事件与人物的介绍。
柏林市中心的建筑都很方正,体量很大,给人以威严感,让人葡伏于其下,体现着权力的至高无上。这一点来看,柏林与北京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在建筑上。也许在权力至上的地方,都欣赏这样的建筑,都把与政府相关的机构设置于其中。当然,北京那些矮胖巨人完全无法与柏林相比,柏林那些身处于政府区的建筑,都有着悠久历史,是重大历史的见证者,且其艺术性与可观赏性也完胜那些矮胖子。
勃兰登堡门也是一个带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点,多少重要的事件即在此发生。之前的就不说了,肯尼迪的著名演讲“我们不会修建一堵墙,将人民围在里面”,就发表于此。里根也在这里对着戈尔巴乔夫说“请拆掉这堵墙吧,请打开这扇门吧”。伯恩斯坦也在此指挥着柏林爱乐等乐团,演奏着贝九欢呼柏林墙的倒塌。
柏林墙的遗迹,依然在勃兰登堡门一带随处可见,墙的基石还保留着,穿越马路,穿越时间,向人们述说那段难忘也让人悲伤的历史。在勃兰登堡门与国会大厦之间,在一家路边咖喱香肠店旁,是一处简单的纪念场所,树立着许多十字架,还摆放着花圈。旁边有说明,是为纪念死亡于此的那些东德逃亡者。马路对面也有一根柱子,介绍着关于柏林墙的历史。
从勃兰登堡门到胜利女神像,大约有一两公里远,是条笔直的大道。旁边是柏林的动物公园,里面绿树成荫,散发出花香,空气很新鲜。此时的柏林,气候很宜人,有着灿烂的阳光,有蓝天白云,还有凉风习习,犹如秋高气爽之时。公园里跑步骑车健身者很多,也有如我等漫步者。
在公园的另一侧,一处纪念性的建筑映入我们眼帘,门外放着大炮与坦克,其中一辆坦克上,一个年轻的父亲正抱着女儿在哪里玩耍。走近方发现,这是苏联红军为自己建的纪念园。门上碑上均是清一色的俄文。在别国的国土上建颂扬自己的纪念物,体现着占领者的傲慢,由此也可预见东德之后的情形。这个地方先是由苏军占领,后来就如电视剧《冷杉溪》所描写的一样,根据协议,这一地区转给了英军。这一转一让,会造就多少人间的悲喜剧!有意思的是,英国人接手之后,并未拆除这个傲慢的象征,反而加以保护,并于1961年将这里建成目前的模样。
胜利女神柱亦称为艾撒女神柱,一根笔直的塔高耸入云,上面则是金光灿灿的艾撒女神。塔身上还有很多雕塑,这里也是游人很多的地方。我们到达这里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但此时的柏林却正是阳光灿烂,蓝天如洗。坐在塔下的台阶上,沐浴着阳光,又有着宜人的凉风,让人的心情也大好。从胜利女神像,我们又转向另一条路步行至国会大厦。在柏林街头漫步,是件很惬意的事。到处是林荫,步道很完整,还随处都有风景看,走累了有地方歇息。而且人还不多,让人心情颇为放松。
晚上回公寓时,看到一家越南餐厅,里面买着越南粉,我与太太一人点了份汤粉,而女儿则要了一份硕大无朋的干河粉,我看到里面的老外要的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味道还不错。在德国,我们所见的越南餐馆远远超过了中餐馆。难道这里是越南的移民更多,还是这里的人更喜欢越南菜?出来时,天才渐渐黑,而此时已是晚上十点过。
不过,我们站的位置不对,站在了车尾方向,而我们的车厢在车头。虽是始发站,但从车进站到开出,也就五分钟时间。只好拖着行李,匆匆从前两节车厢上车。待我们坐定,车也就缓缓驶出了法兰克福。
车上人也不少,多为年轻人,都在安静地看书或听耳机。惟车厢前部是一堆中学生,或集体出行。他们大声说着话,到处走来走去,显得很是兴奋。
火车沿途风景不错,或是大片的森林,或是绿茵茵的草地,许多漂亮的小村镇点缀其中,尖顶的教堂更是随处可见。于是兴奋地将单反相机拿了出来,隔着车窗照着美景。不过,这也导致悲剧的发生。火车转弯时抖动过大,临时放在桌子上的相机摔在地上,当场将相机镜头摔出。拿起来一看,原来是镜头卡口裂开了。这让我们到柏林头一天,没有相机可用。
火车四个小时就到了柏林,此时的柏林阳光灿烂,但气温更低,却也更加舒适宜人。
柏林是一个与法兰克福完全不同的城市,一下火车就能感觉到这一点。这种差异你在柏林时间越久,就越感觉明显。柏林火车站相比法兰克福车站,就巨大得多,且人流量也大得多。柏林火车站是座全新车站,地上地下七八层,是座立体车站,集成了火车、地铁、轻轨等。不过不像国内的大车站,从最上层的高铁到最下层的地铁,你站在其中一层,即可纵览所有。这个车站,充分体现了德国人的简洁实用。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厕所相当少,且要收费,女厕所已经排成长队。
考虑到当天是周日,德国的商店普遍打烊,且中午时间我们所订房间也许无法入住,于是决定就在车站先吃中午饭,这里的选择还很多。我们选择了吃海鲜,这家店是全德连锁,头晚在法兰克福车站,要过他家的外卖。 在这里吃饭的人不少,味道也很不错。点了三份套餐,各有特色,特别是生腌鱼,咸而又腥,别有风味。
我们所订的公寓在米特区,是在原东德地区,离亚历山大广场走路可达。从现在开始,东德这个词汇会频繁地出现。从地铁开始,就能浓烈地感觉到一股政治意味,感觉到过去的遗留,感觉到这座城市的雄心与落寞。基本上每个地铁站,都能让你读出历史。从站名从街道名,均能看出政治的残存。我在旧旧的地铁车厢里,给女儿开玩笑说,我仅凭鼻子就能嗅出,车上哪个人是来自原东德。他们都有一股特殊的味道,那种味道只有在这种制度之下长期浸淫而成。很自然地从人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神态甚至长相之中流露出来。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异常熟悉的味道。来自同样制度的人,只要一见面,即可马上认出来。这一点,在第二天就得到了验证。
我们的公寓,以前应该是东德的民宅,改造而来。周围的建筑,大都是前东德的苏式建筑,方方正正很朴实,缺少装饰,楼层很高,也很宽大。我们这一套是一室一厅,两个洗手间,还有一个小阳台,整个面积应该有六七十平米以上。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我对女儿说,这以前应该是个东德小官员的宿舍,普通家庭可能分不上。公寓内有很大的厨房设施,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自己做饭。来此住的,都是拖儿携女的一家子,时时可闻饭菜香。
放下行李,稍事休整,即出门游玩,今日的目标是勃兰登堡门及国会大厦一带。出门前想预约国会大厦的参观,但连续几天的均已订满,看来此次无法登穹顶而一览柏林小了。
在德国坐公交还是相当方便的,各种交通工具四通八达,换乘也相当便捷,且上下车均无须检票,只是偶尔有工作人员上来查票,也只是抽查而已,但逃票的人极少,抓到后会重罚,只有一些外来旅游者因不明不白票制而弄错。但要购票却有些麻烦。尽管站内到处是自动购票机,但有一些站却只能用硬币,且各种优惠组合极其复杂,经常看到一大群旅行者,围在购票机旁热烈讨论,又一脸的茫然。其他人也很有耐心,安静地等着。确实,如果用对了优惠,真是能节约不少费用。
柏林的地铁站都很简洁,乘客能快速地候车,并很快疏散。很多车站从站名到设施,都带着鲜明的历史痕迹。有的站,还会有相关的事件与人物的介绍。
柏林市中心的建筑都很方正,体量很大,给人以威严感,让人葡伏于其下,体现着权力的至高无上。这一点来看,柏林与北京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在建筑上。也许在权力至上的地方,都欣赏这样的建筑,都把与政府相关的机构设置于其中。当然,北京那些矮胖巨人完全无法与柏林相比,柏林那些身处于政府区的建筑,都有着悠久历史,是重大历史的见证者,且其艺术性与可观赏性也完胜那些矮胖子。
勃兰登堡门也是一个带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点,多少重要的事件即在此发生。之前的就不说了,肯尼迪的著名演讲“我们不会修建一堵墙,将人民围在里面”,就发表于此。里根也在这里对着戈尔巴乔夫说“请拆掉这堵墙吧,请打开这扇门吧”。伯恩斯坦也在此指挥着柏林爱乐等乐团,演奏着贝九欢呼柏林墙的倒塌。
柏林墙的遗迹,依然在勃兰登堡门一带随处可见,墙的基石还保留着,穿越马路,穿越时间,向人们述说那段难忘也让人悲伤的历史。在勃兰登堡门与国会大厦之间,在一家路边咖喱香肠店旁,是一处简单的纪念场所,树立着许多十字架,还摆放着花圈。旁边有说明,是为纪念死亡于此的那些东德逃亡者。马路对面也有一根柱子,介绍着关于柏林墙的历史。
从勃兰登堡门到胜利女神像,大约有一两公里远,是条笔直的大道。旁边是柏林的动物公园,里面绿树成荫,散发出花香,空气很新鲜。此时的柏林,气候很宜人,有着灿烂的阳光,有蓝天白云,还有凉风习习,犹如秋高气爽之时。公园里跑步骑车健身者很多,也有如我等漫步者。
在公园的另一侧,一处纪念性的建筑映入我们眼帘,门外放着大炮与坦克,其中一辆坦克上,一个年轻的父亲正抱着女儿在哪里玩耍。走近方发现,这是苏联红军为自己建的纪念园。门上碑上均是清一色的俄文。在别国的国土上建颂扬自己的纪念物,体现着占领者的傲慢,由此也可预见东德之后的情形。这个地方先是由苏军占领,后来就如电视剧《冷杉溪》所描写的一样,根据协议,这一地区转给了英军。这一转一让,会造就多少人间的悲喜剧!有意思的是,英国人接手之后,并未拆除这个傲慢的象征,反而加以保护,并于1961年将这里建成目前的模样。
胜利女神柱亦称为艾撒女神柱,一根笔直的塔高耸入云,上面则是金光灿灿的艾撒女神。塔身上还有很多雕塑,这里也是游人很多的地方。我们到达这里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但此时的柏林却正是阳光灿烂,蓝天如洗。坐在塔下的台阶上,沐浴着阳光,又有着宜人的凉风,让人的心情也大好。从胜利女神像,我们又转向另一条路步行至国会大厦。在柏林街头漫步,是件很惬意的事。到处是林荫,步道很完整,还随处都有风景看,走累了有地方歇息。而且人还不多,让人心情颇为放松。
晚上回公寓时,看到一家越南餐厅,里面买着越南粉,我与太太一人点了份汤粉,而女儿则要了一份硕大无朋的干河粉,我看到里面的老外要的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味道还不错。在德国,我们所见的越南餐馆远远超过了中餐馆。难道这里是越南的移民更多,还是这里的人更喜欢越南菜?出来时,天才渐渐黑,而此时已是晚上十点过。
![]() |
柏林火车站里的刚刚抵达的火车。 |
![]() |
立体的柏林火车站,复杂而简洁,犹如德国人一样。 |
![]() |
法兰克福车站即将驶离的火车。 |
![]() |
柏林车站里的天气图。 |
![]() |
在柏林车站吃的午餐。Nordsee是家连锁店,我们在德国各地 |
![]() |
这盘的主菜是生腌的海鱼,很咸,但味道不错。 |
![]() |
离我们公寓最近的罗莎·卢森堡广场站,还能记起这个名字吗? |
![]() |
一杯啤酒。 |
![]() |
柏林地铁里的壁画。柏林很多地铁车站都有与历史相关的图片。 |
![]() |
柏林街景:米特区,以前是东德的,现在成为艺术之区。 |
![]() |
我们所住的公寓。 |
![]() |
公寓里的卧室。 |
![]() |
还带有一个小厨房,我们在这里做了几次饭。 |
![]() |
公寓里的电脑台。 |
![]() |
公寓外的小花园,绿树成荫。 |
![]() |
地铁里的列车,车体是黄色的。 |
![]() |
街头随拍。 |
![]() |
柏林的人行指示灯很有特色。 |
![]() |
这是红灯时的情形。 |
![]() |
柏林街头的井盖。 |
![]() |
利奥波德·德绍雕像。 |
![]() |
柏林的街头,整洁而冷清。 |
![]() |
又一处有着历史意义的建筑。 |
![]() |
街头的卖艺者,拉琴的水准还真高。 |
![]() |
英国驻德大使馆,我们经过时正是戒备森严。或许来了大人物? |
![]() |
街头体量巨大的建筑,多为政府建筑。 |
![]() |
柏林的官方建筑特别多,体量很大,也很方正,经历过不同历史时期 |
![]() |
勃兰登堡门,这是到访柏林的人都要去的地方,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 |
![]() |
近看勃兰登堡门。 |
![]() |
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塑。 |
![]() |
勃兰登堡广场边上,就是酒店和美国使馆。 |
![]() |
勃兰登堡门前的阿德龙酒店,见证着历史,出现在很多电影小说中。 |
![]() |
似乎只有这种巨大的柱子,才能代表帝国的权威? |
![]() |
柏林梯尔公园里的林荫道。 |
![]() |
苏军纪念公园前的坦克,一位父亲正带着女儿坐在上面玩。 |
![]() |
公园前的苏军雕塑,这样的雕塑形式我们太熟悉了。 |
![]() |
逆光中的胜利女神塔。 |
![]() |
正面看一下胜利女神。 |
![]() |
街景随拍。 |
![]() |
林荫中的国会大厦,昨天到今天,历史仍在这里延续。 |
![]() |
广场的建筑。 |
![]() |
从这个方向看勃兰登堡门,曾经的柏林墙就是从这条大街横亘过去。 |
![]() |
从侧面看勃兰登堡门,似乎别有一番味道。 |
![]() |
国会大厦旁的建筑。 |
![]() |
死难者十字架下仍有人凭吊。 |
![]() |
柏林街上所立的路标图,上面有很多历史介绍。 |
![]() |
越南餐馆里的汤粉。 |
![]() |
硕大的越南干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