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上的免费杂志
旅行与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你更多的时候是用心在看身边的一切。世界旅游组织将它定义为某人外出最少离家55里。换算一下单位,27500米。而心灵的旅行是不需要距离的,它的广度无限。
在回家的动车上,读完一本厚厚的关于旅游的杂志。工作或者在平日里,我很少有耐心去读杂志,除非小说或者人物专访传记一类的。往前回顾,最近的是在上几个月,读了向田邦子的一本短篇集,以及花了些时间,细品了下小鹏的《背包十年》。还有林青霞的《窗里窗外》,这两天正在重读这本书。我读书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有些地方会停下来细细地再读上几遍。
杂志里的内容很丰富,我知道,这几个小时的路途上,我可以静下心来从它里面获得很多。我可以看看窗外,可以与朋友聊聊天,饿了吃吃火车上的快餐,然后其余的时间除了睡觉以外,我可以随时捧起手边的杂志翻上几页。
从狄更斯的A/B面到世界博物馆之旅、从避世天堂巴拉望普林塞萨港到摄影师Michal Chelbin的Strangely Familiar、从梵高到王羲之、从阿富汗15年来最冷的冬天到一年前的日本东北地震、从一个经历双城之恋的旅者到一对浪漫相伴相随的旅者……在这里面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隔行如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一切似乎被凌乱地随意抽取,随意拼接在我的手掌心里。我翻开一页,不知道下一页是什么,好像在这个无限的世界中那些极小极小极小的一角,如同漂浮的幻灯片一样任意地随机展现在我眼前。
每一页,每一幅画面,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让我的脑海里产生很多画面,很多想法,很多触感。
《雾都孤儿》里那个瘦弱的如同一根随时可能因为一口气就吹倒的火柴般的小男孩,曾在我的童年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在心中祈祷奥立弗能够立刻摆脱那些讨人厌的恶人们。为什么他们总是追着他不放?如同苍蝇一样绕着不去?总是在幸福降临不久,厄运又来打搅。
后来当我无意间得知小时喜欢过的这部电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时,对曾经崇拜过的对象长久保留的好奇和心喜,使我想要了解更多。但,生活永远比小说更充满传奇色彩,而小说永远是源于生活。小说里人物的好与坏你总是一目了然,无论情节多么跌宕起伏,你却始终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切。而生活就不是如此了,你也是其中的角色之一,就像故事里的人和事一样永远不知道身边即将会发生什么。
脱离小说,狄更斯就是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他做的一切也是跟普通人一样,表面光鲜,背后阴暗。童年平穷的家庭生活,童工的经历,成年后感情的不顺,人后的自私丑陋,在当时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才造就了这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之后跟许多历史人物一样,在时间的长河里很多东西被渐渐地过滤沉淀,最终留下的是人们对这位描述世间真相的小说家的敬仰。
生活就是一次次未知的旅行,无论攻略做的多么充实完备,依旧有着许多未知和不确定在前方等着你,永远不会跟你想象的一样。也许失望,也许惊喜。而这也许便是旅行的真正目地,它不在于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所谓人为定义的含义及距离,不过是太过狭义的能力有限。只因思想是摸不找看不见,且它的距离是无论如何也测不出,定义不出的。
即使你只是呆在一节车厢里,手里捧着一本免费杂志。
在回家的动车上,读完一本厚厚的关于旅游的杂志。工作或者在平日里,我很少有耐心去读杂志,除非小说或者人物专访传记一类的。往前回顾,最近的是在上几个月,读了向田邦子的一本短篇集,以及花了些时间,细品了下小鹏的《背包十年》。还有林青霞的《窗里窗外》,这两天正在重读这本书。我读书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有些地方会停下来细细地再读上几遍。
杂志里的内容很丰富,我知道,这几个小时的路途上,我可以静下心来从它里面获得很多。我可以看看窗外,可以与朋友聊聊天,饿了吃吃火车上的快餐,然后其余的时间除了睡觉以外,我可以随时捧起手边的杂志翻上几页。
从狄更斯的A/B面到世界博物馆之旅、从避世天堂巴拉望普林塞萨港到摄影师Michal Chelbin的Strangely Familiar、从梵高到王羲之、从阿富汗15年来最冷的冬天到一年前的日本东北地震、从一个经历双城之恋的旅者到一对浪漫相伴相随的旅者……在这里面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隔行如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一切似乎被凌乱地随意抽取,随意拼接在我的手掌心里。我翻开一页,不知道下一页是什么,好像在这个无限的世界中那些极小极小极小的一角,如同漂浮的幻灯片一样任意地随机展现在我眼前。
每一页,每一幅画面,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让我的脑海里产生很多画面,很多想法,很多触感。
《雾都孤儿》里那个瘦弱的如同一根随时可能因为一口气就吹倒的火柴般的小男孩,曾在我的童年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在心中祈祷奥立弗能够立刻摆脱那些讨人厌的恶人们。为什么他们总是追着他不放?如同苍蝇一样绕着不去?总是在幸福降临不久,厄运又来打搅。
后来当我无意间得知小时喜欢过的这部电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时,对曾经崇拜过的对象长久保留的好奇和心喜,使我想要了解更多。但,生活永远比小说更充满传奇色彩,而小说永远是源于生活。小说里人物的好与坏你总是一目了然,无论情节多么跌宕起伏,你却始终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切。而生活就不是如此了,你也是其中的角色之一,就像故事里的人和事一样永远不知道身边即将会发生什么。
脱离小说,狄更斯就是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他做的一切也是跟普通人一样,表面光鲜,背后阴暗。童年平穷的家庭生活,童工的经历,成年后感情的不顺,人后的自私丑陋,在当时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才造就了这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之后跟许多历史人物一样,在时间的长河里很多东西被渐渐地过滤沉淀,最终留下的是人们对这位描述世间真相的小说家的敬仰。
生活就是一次次未知的旅行,无论攻略做的多么充实完备,依旧有着许多未知和不确定在前方等着你,永远不会跟你想象的一样。也许失望,也许惊喜。而这也许便是旅行的真正目地,它不在于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所谓人为定义的含义及距离,不过是太过狭义的能力有限。只因思想是摸不找看不见,且它的距离是无论如何也测不出,定义不出的。
即使你只是呆在一节车厢里,手里捧着一本免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