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内心崩溃的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yd-eap 心灵e站”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负面情绪困扰,当时你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怒不可遏,又或者悲痛欲绝。在旁人看来,可能使我们产生这样情绪的事件并没有严重到能让我们如此生气,或者如此悲伤的程度。比如说,有些父母会在孩子犯了一点小错之后特别生气,有些甚至会气到全身发抖,一怒之下把孩子锁在房间里一晚上,罚他不准吃晚饭。但是在气过了之后我们有时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也没有很严重,我们也有点不能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这么生气。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的观点,让我们如此生气的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我们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而是我们在遇到这件事情后,我们对它的解释、想法。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遭遇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萌生的情绪可能不一样;不同的人在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和解释不一样。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都是因为我们的当时的思维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打个比方,有时候女生在给男朋友发微信或者发信息之后,对方过了一段时间没有回。有些女生这时候就在纠结: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我上次说他穿衣服不好看他是不是生气了?他说去聚餐,这时候他旁边是不是坐着一个大美女,他们有说有笑?就这样子,越想越纠结,越想越焦虑,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过去,劈头盖脸就是一段控诉:你在干嘛??是不是瞒着我又去认识女孩子了??我给你发了消息为什么不回??上次你说旧同学小红搬家你是不是兴冲冲跑去帮忙了??你们什么时候勾搭上的??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对方莫名其妙被骂了一顿,当然也生气呀,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了。最后女生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越想越不对劲:不就是他半个钟没有回我微信?最后怎么搞成这样?我当时发什么神经了突然打电话去骂他?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有同感?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子的。为了一些小事大发脾气,到最后都不懂自己干嘛要生气。
了解了我们产生情绪的心理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绪的产生。根据艾利斯的ABC理论,首先,我们遭遇了诱发事件(A),然后我们会对这件事情作出评价、解释(B)[比如说啊考得这么差证明我很蠢或者啊分居然这么低一定是老师对我有偏见],最后根据我们自己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C)[认为自己蠢就会产生挫败,认为老师有偏见就会产生愤怒]。
那么我们怎么总是会在“不值得”的时候产生很糟糕的情绪呢?问题主要出在ABC中的B(想法)上。有时候,我们的想法中会有一些绝对化的要求,即认为有些事情一定是这样子的,比如说“公司所有同事一定要对我很友好,并在我需要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有时候,我们的想法会过分概括化,以偏盖全,比如说“即使男友对我很好总是哄我开心,但只要他超过半个小时没有回我微信就是不爱我了”。有时候,我们会认为遇到的事情是糟糕至极的,即认为某些事情一旦发生就一定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比如说“她去吃饭不叫我!她很讨厌我!以后我要怎么跟她相处!她会在工作上故意为难我让我难堪的!”
现在这样看来,这些想法好像都是很可笑的。但是我们有时候就是会犯傻,就是会钻进死胡同里,就是忍不住会这样想。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及时制止自己作死的行为呢?
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它有一个高(hen)大(zhuang)上(bi)的名字,叫做:辩论。
什么意思呢?
就是机智的自己跟犯傻的自己辩(chao)论(jia)。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察觉到产生情绪的时候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是“呜呜呜这都做不好我真蠢啊”还是“有没有搞错!机智的我想出来这样机智的解决办法老板居然不满意??”然后,再问自己:这样的想法对吗?你说“我真蠢”有什么证据?“老板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解决办法真的“机智”吗?最后,再问自己: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可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呢?
好了,现在你已经学会在产生糟糕情绪的时候怎样机智地应对了。以后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别急着躲到被子里哭,或者火冒三丈挡我者死。先问一问自己,我的什么想法导致了现在的情绪?
![]() |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负面情绪困扰,当时你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怒不可遏,又或者悲痛欲绝。在旁人看来,可能使我们产生这样情绪的事件并没有严重到能让我们如此生气,或者如此悲伤的程度。比如说,有些父母会在孩子犯了一点小错之后特别生气,有些甚至会气到全身发抖,一怒之下把孩子锁在房间里一晚上,罚他不准吃晚饭。但是在气过了之后我们有时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也没有很严重,我们也有点不能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这么生气。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的观点,让我们如此生气的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我们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而是我们在遇到这件事情后,我们对它的解释、想法。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遭遇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萌生的情绪可能不一样;不同的人在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和解释不一样。
![]() |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都是因为我们的当时的思维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打个比方,有时候女生在给男朋友发微信或者发信息之后,对方过了一段时间没有回。有些女生这时候就在纠结: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我上次说他穿衣服不好看他是不是生气了?他说去聚餐,这时候他旁边是不是坐着一个大美女,他们有说有笑?就这样子,越想越纠结,越想越焦虑,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过去,劈头盖脸就是一段控诉:你在干嘛??是不是瞒着我又去认识女孩子了??我给你发了消息为什么不回??上次你说旧同学小红搬家你是不是兴冲冲跑去帮忙了??你们什么时候勾搭上的??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对方莫名其妙被骂了一顿,当然也生气呀,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了。最后女生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越想越不对劲:不就是他半个钟没有回我微信?最后怎么搞成这样?我当时发什么神经了突然打电话去骂他?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有同感?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子的。为了一些小事大发脾气,到最后都不懂自己干嘛要生气。
了解了我们产生情绪的心理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绪的产生。根据艾利斯的ABC理论,首先,我们遭遇了诱发事件(A),然后我们会对这件事情作出评价、解释(B)[比如说啊考得这么差证明我很蠢或者啊分居然这么低一定是老师对我有偏见],最后根据我们自己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C)[认为自己蠢就会产生挫败,认为老师有偏见就会产生愤怒]。
![]() |
那么我们怎么总是会在“不值得”的时候产生很糟糕的情绪呢?问题主要出在ABC中的B(想法)上。有时候,我们的想法中会有一些绝对化的要求,即认为有些事情一定是这样子的,比如说“公司所有同事一定要对我很友好,并在我需要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有时候,我们的想法会过分概括化,以偏盖全,比如说“即使男友对我很好总是哄我开心,但只要他超过半个小时没有回我微信就是不爱我了”。有时候,我们会认为遇到的事情是糟糕至极的,即认为某些事情一旦发生就一定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比如说“她去吃饭不叫我!她很讨厌我!以后我要怎么跟她相处!她会在工作上故意为难我让我难堪的!”
现在这样看来,这些想法好像都是很可笑的。但是我们有时候就是会犯傻,就是会钻进死胡同里,就是忍不住会这样想。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及时制止自己作死的行为呢?
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它有一个高(hen)大(zhuang)上(bi)的名字,叫做:辩论。
什么意思呢?
就是机智的自己跟犯傻的自己辩(chao)论(jia)。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察觉到产生情绪的时候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是“呜呜呜这都做不好我真蠢啊”还是“有没有搞错!机智的我想出来这样机智的解决办法老板居然不满意??”然后,再问自己:这样的想法对吗?你说“我真蠢”有什么证据?“老板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解决办法真的“机智”吗?最后,再问自己: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可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呢?
好了,现在你已经学会在产生糟糕情绪的时候怎样机智地应对了。以后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别急着躲到被子里哭,或者火冒三丈挡我者死。先问一问自己,我的什么想法导致了现在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