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杨广虎
寻觅杨广虎
■ 杨建雄
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杨广虎到底是什么家。后来我明白了,他是一位旅游业界里的写作者,文学队伍里的旅行者。这样的寻觅并没有结束,却是刚刚开始。
柯罗说,我每天祈祷,愿上帝让我早晨起来像婴儿一般地看这个世界。我发现,凡是人生“如鱼得水”的都善于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先是要平易近人,接着既接地气儿又说来是密切地联系群众。在中国文化圈子里这叫给别人面子,杨广虎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的谦恭、谦虚、谦卑,我们不难从他的文字里都能品味出一丝丝儿。
作为青年实力派作家,他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引人关注。这部作品以明末清初三十年为背景,再现了宝鸡名仕党崇雅在时代变革洪流携裹下表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是明清的“上河图”,又是人间的“浮世绘”,是作家杨广虎对宝鸡西府的文学致敬和情感爆发。
众家评说杨广虎著《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30年》及其写作风格、特点。著名文学评论家、原《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陕西省文学院院长常智奇为杨广虎的这部作品作序,称赞杨广虎这部作品是“一部写给故乡的历史小说”。 著名诗人、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商子秦推荐这部作品:“这是一部人性命运史,也是一部西府风情画卷。”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延河》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阎安的推荐语是:“杨广虎著述丰富,创作活跃,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杨广虎生在蟠龙塬,从小耳闻目染,听到大人讲过许多“党阁老”的故事,独隐秦岭终南山,经过十余年对明清历史资料的苦读,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发掘,加上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厚积薄发,历时三载,数易其稿,使得这部历史小说内容丰富、气魄宏大,有章回体小说的味道,也有个性写作的风采;这部小说好读、好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部优秀的历史长篇小说,是一部主人公复杂的心灵忏悔史。这部小说初稿在一些杂志和多家文学网站连载以来,颇受好评。这也是杨广虎长篇小说“三部曲”首部,第二部《风雷 ——终南终南》已开始动笔。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他和丁仁祖老师1997年合著的儿童文学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发行。
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老师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杨广虎学习刻苦努力,长期坚持阅读,涉猎面广,视野开阔,勤于思考,寻求着属于自己富有个性的文学表达方式,不断地突破自我,其驾驭各种文体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对他的文学未来充满希望。另外,杨广虎热爱自然,拥抱现实,写作态度诚实。扎实而不浮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这些不仅体现在他已有的作品中,也预示了他文学创作光明的未来。”
杨广虎给我们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文学情怀:我们这一代人,喜欢写作的人,仍然坚持着“文学依然神圣”的崇高理想;写作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自己心灵的观照。我们内心抵触着各种功利化的引诱,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朴素和纯净;文以载道,内心安踏,敬畏文学,不断反省,认真审视在写作中使作品日臻完善。
杨广虎的文学品德是我们寻觅的第二张脸,这样的“自我建筑”和“自我修行”正如巍巍终南挺立。杨广虎悲天悯人的敏感和脆弱,使他更加接近了对生活本质的苦苦追问,杨广虎双手始终都放在现实矛盾和两难境遇的异化过程中,并以夫子之心,给予强烈的否定和鞭笞,对人类理想失落的担忧,构成他之为文的精神,即忧患情愫和批判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杨广虎比他的同龄人显然多了些老成和切肤之痛。这正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也是杨广虎的现在和未来。
在从事写作的25年中,由于工作、生活的原因,杨广虎尝试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不同文体写作,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小说,他觉得小说最适合他的写作,最适合他的表达。其实,他的诗歌也不错,《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作家阎延文在回信中写到:“收到你厚重如金的两本作品集,初读即有惊叹之感,《秋天的心事》一首,使我有被烫伤的感觉,诗歌的美和沉静,在集子中淋漓尽致。正在拜读,感谢你最好的新年礼物。祝福新春!”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尚飞鹏说,作为一个诗人,杨广虎在关中平原上的歌唱,无疑是具有独特风采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土地紧密相关,并与自我的生命和民众的甘苦形成一致。广虎的诗作饱满而丰盈,像站在大地上的一棵树,经受着四个季节的考验和洗礼,并且发出不同色彩的呐喊,他诗意的表达已经形成了不同凡响的风格。他正是以这样的品质全力以赴奔向未来的彼岸,奔向遥远的地平线。近年来创作的小说《天子坡》受到了长安大学副教授、博士后岳红记(弘骥)的赞赏,他欣喜地写到:“杨广虎的短篇小说集《天子坡》,我很喜欢。短篇小说创作重在语言表现、小说结构技巧及其表现的寓意。比如,他的小说集中的第一篇《天子坡》,就具备这些要素。其语言简洁、变现力强。小说揭示了当前我国农村在当今改革开放中,在进行农村原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些矛盾以小见大,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同时文中围绕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对农民的金钱观、村民选举中的贿选、追求商业行为时破坏自然资源的危害后果、新旧观念的冲突……进行了描述。显示了作者对当今农村发展过程中,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农村原生态文化被破坏的担忧。杨广虎的短篇小说能给人产生深刻的思考,具有一定思想性,反映作者敏锐地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对人生、社会的把握。另外,他的短篇小说集中其他小说如《零元出租》、《我们原来如此陌生》等小说的寓意也比较深刻,也值得细读。”他的小说,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展示当下,引人深思,在网上拥有许多粉丝。
干好工作,快乐写作。从事旅游工作是杨广虎的立身之本,写作是他的一贯不变的坚守,虽然他还需要沉淀,我相信,身居南山的他厚积薄发,一定会抒写出自己灿烂的人生。
(2015年4月15日发表于《文化艺术报》)
■ 杨建雄
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杨广虎到底是什么家。后来我明白了,他是一位旅游业界里的写作者,文学队伍里的旅行者。这样的寻觅并没有结束,却是刚刚开始。
柯罗说,我每天祈祷,愿上帝让我早晨起来像婴儿一般地看这个世界。我发现,凡是人生“如鱼得水”的都善于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先是要平易近人,接着既接地气儿又说来是密切地联系群众。在中国文化圈子里这叫给别人面子,杨广虎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的谦恭、谦虚、谦卑,我们不难从他的文字里都能品味出一丝丝儿。
作为青年实力派作家,他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引人关注。这部作品以明末清初三十年为背景,再现了宝鸡名仕党崇雅在时代变革洪流携裹下表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是明清的“上河图”,又是人间的“浮世绘”,是作家杨广虎对宝鸡西府的文学致敬和情感爆发。
众家评说杨广虎著《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30年》及其写作风格、特点。著名文学评论家、原《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陕西省文学院院长常智奇为杨广虎的这部作品作序,称赞杨广虎这部作品是“一部写给故乡的历史小说”。 著名诗人、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商子秦推荐这部作品:“这是一部人性命运史,也是一部西府风情画卷。”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延河》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阎安的推荐语是:“杨广虎著述丰富,创作活跃,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杨广虎生在蟠龙塬,从小耳闻目染,听到大人讲过许多“党阁老”的故事,独隐秦岭终南山,经过十余年对明清历史资料的苦读,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发掘,加上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厚积薄发,历时三载,数易其稿,使得这部历史小说内容丰富、气魄宏大,有章回体小说的味道,也有个性写作的风采;这部小说好读、好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部优秀的历史长篇小说,是一部主人公复杂的心灵忏悔史。这部小说初稿在一些杂志和多家文学网站连载以来,颇受好评。这也是杨广虎长篇小说“三部曲”首部,第二部《风雷 ——终南终南》已开始动笔。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他和丁仁祖老师1997年合著的儿童文学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发行。
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老师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杨广虎学习刻苦努力,长期坚持阅读,涉猎面广,视野开阔,勤于思考,寻求着属于自己富有个性的文学表达方式,不断地突破自我,其驾驭各种文体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对他的文学未来充满希望。另外,杨广虎热爱自然,拥抱现实,写作态度诚实。扎实而不浮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这些不仅体现在他已有的作品中,也预示了他文学创作光明的未来。”
杨广虎给我们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文学情怀:我们这一代人,喜欢写作的人,仍然坚持着“文学依然神圣”的崇高理想;写作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自己心灵的观照。我们内心抵触着各种功利化的引诱,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朴素和纯净;文以载道,内心安踏,敬畏文学,不断反省,认真审视在写作中使作品日臻完善。
杨广虎的文学品德是我们寻觅的第二张脸,这样的“自我建筑”和“自我修行”正如巍巍终南挺立。杨广虎悲天悯人的敏感和脆弱,使他更加接近了对生活本质的苦苦追问,杨广虎双手始终都放在现实矛盾和两难境遇的异化过程中,并以夫子之心,给予强烈的否定和鞭笞,对人类理想失落的担忧,构成他之为文的精神,即忧患情愫和批判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杨广虎比他的同龄人显然多了些老成和切肤之痛。这正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也是杨广虎的现在和未来。
在从事写作的25年中,由于工作、生活的原因,杨广虎尝试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不同文体写作,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小说,他觉得小说最适合他的写作,最适合他的表达。其实,他的诗歌也不错,《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作家阎延文在回信中写到:“收到你厚重如金的两本作品集,初读即有惊叹之感,《秋天的心事》一首,使我有被烫伤的感觉,诗歌的美和沉静,在集子中淋漓尽致。正在拜读,感谢你最好的新年礼物。祝福新春!”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尚飞鹏说,作为一个诗人,杨广虎在关中平原上的歌唱,无疑是具有独特风采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土地紧密相关,并与自我的生命和民众的甘苦形成一致。广虎的诗作饱满而丰盈,像站在大地上的一棵树,经受着四个季节的考验和洗礼,并且发出不同色彩的呐喊,他诗意的表达已经形成了不同凡响的风格。他正是以这样的品质全力以赴奔向未来的彼岸,奔向遥远的地平线。近年来创作的小说《天子坡》受到了长安大学副教授、博士后岳红记(弘骥)的赞赏,他欣喜地写到:“杨广虎的短篇小说集《天子坡》,我很喜欢。短篇小说创作重在语言表现、小说结构技巧及其表现的寓意。比如,他的小说集中的第一篇《天子坡》,就具备这些要素。其语言简洁、变现力强。小说揭示了当前我国农村在当今改革开放中,在进行农村原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些矛盾以小见大,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同时文中围绕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对农民的金钱观、村民选举中的贿选、追求商业行为时破坏自然资源的危害后果、新旧观念的冲突……进行了描述。显示了作者对当今农村发展过程中,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农村原生态文化被破坏的担忧。杨广虎的短篇小说能给人产生深刻的思考,具有一定思想性,反映作者敏锐地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对人生、社会的把握。另外,他的短篇小说集中其他小说如《零元出租》、《我们原来如此陌生》等小说的寓意也比较深刻,也值得细读。”他的小说,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展示当下,引人深思,在网上拥有许多粉丝。
干好工作,快乐写作。从事旅游工作是杨广虎的立身之本,写作是他的一贯不变的坚守,虽然他还需要沉淀,我相信,身居南山的他厚积薄发,一定会抒写出自己灿烂的人生。
(2015年4月15日发表于《文化艺术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